护理干预预防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2016-11-30刘金兰
刘金兰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采用护理干预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
12月收治的34例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7例。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变化情况以及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术后卧床; 护理干预; 静脉血栓; 预防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088-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6.048
近年来随着现代交通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伤、车祸等安全事故越来越多,这也大大提高了创伤性骨折的发生率[1]。这类创伤性骨折患者由于身体、生活等各方面有很大变化,生活能力、自我活动能力也大大降低,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加上疼痛,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容易增加静脉血栓发生率[2]。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静脉内血液凝结使静脉回流受阻所致,如果病情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肺栓塞,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3]。为了提高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一定要注意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为此应该做好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静脉血栓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4例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排除了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现将这34例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干预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干预组患者年龄25~84岁,平均(45.2±3.5)岁;男7例,女1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1~87岁,平均(44.7±3.2)岁;男6例,女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健康教育 术后安排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专业知识以及静脉血栓形成过程、具体治疗方法等,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特点,明白预防静脉血栓的重要性。同时多和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如果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障碍,一定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鼓励患者主诉心理问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重点应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既往静脉血栓病史,而且应该仔细观察下肢静脉曲张、肥胖、小腿水肿的高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定期检查患者血常规,仔细观察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等情况,而且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超声检查,便于更好的了解患者血管功能变化、血流变化情况。其次,应该指导患者平时应该注意饮食,多饮水,少吃高脂肪、高盐食物。
1.2.2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术后常规抬高患者的下肢30°左右,并且弯曲患者的膝关节,防止各种压迫而不利于血管畅通。护理人员应该每隔2 h观察患者的四肢末梢血运情况,而且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皮肤色泽、温度,1次/d测量患者四肢周径,便于尽早发现肿胀。嘱咐患者及其家属,一旦发现肢体疼痛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护理人员,疼痛及肿胀患者一定要及时检测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且接受相应的治疗。其次,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咳嗽、心率、脸部颜色、咳血、咳嗽等各方面情况,尽早预防肺部栓塞。患者治疗过程中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伤口出血状况,避免患者大量出血。
1.2.3 适当锻炼 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不动,久而久之也容易形成静脉血栓,为此护士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运动锻炼。患者卧床的过程中,护士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尽早指导患者做一些腿部屈伸锻炼,而且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锻炼,慢慢增加锻炼强度及锻炼量。
1.3 疼痛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字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患者出现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静脉血栓6例,干预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5.9%(1/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3%(6/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各种创伤性骨折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但是因为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修养,因此常常会出现静脉血栓[4]。血液流动速度缓慢、静脉壁损伤以及血液呈高凝状态等几方面因素导致静脉血栓,患者出现创伤性骨折后会损伤患者的血管壁以及局部组织内皮细胞,而患者的凝血功能也会大大加强,术前禁水禁食、术中血液流失都会增加患者血液黏稠度。同时患者术后往往需要长期卧床修养,这样会减慢患者的血流速度,大大增加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及长期卧床患者发生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感,也会降低患者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因此,对于这类患者一定要及早采取有效的抗凝治疗,积极预防静脉血栓发生,定期检测患者的血流变化、凝血功能以及有效的护理按摩都有利于尽早发现静脉血栓,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这对于提高骨折治疗效果也显得尤为重要[5]。当前,国内很少有学者研究报道护理干预预防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价值,本次研究表明,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且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以往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结果基本相符[6-7]。由此可见,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及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更多的静脉血栓形成知识以及有效的预防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如果患者伴有高危静脉血栓因素,或者伴有既往静脉血栓史,一定要及时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血流情况,便于及早发现高凝状态,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8]。预防性抗凝治疗也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但是患者凝血功能降低的话也容易出现出血症状,因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心患者的皮肤状况、伤口状况,如果患者皮下瘀紫、伤口出血,一定要及时通知医师,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其次,护理人员应该督促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及早进行运动以及功能锻炼,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恢复功能,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长期卧床导致的血流速度减慢症状,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液流速减慢导致的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效预防静脉血栓。
综上所述,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贵芝,陈光华,魏燕旋,等.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7):1662-1664.
[2]张辉良,梁俊生,张洪斌,等.不同药物对预防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93-294.
[3]王英.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4-75.
[4]钱冬霞,林金丽,郑春霞,等.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新中医,2013,45(12):213-215.
[5]廖新丽,方瑛.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91-4892.
[6]吴贵玲,彭颖皓,邱晓霞,等.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前期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2):3063-3065.
[7]逄琳.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2):2368-2369,2372.
[8]陈建,徐韵芳.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5):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