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2023-09-11曹蕾唐颖嘉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风险评估

曹蕾 唐颖嘉

【摘要】  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监护室院内转运的179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6月—12月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6月—12月的9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转运方式,试验组采用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比较2组患者病情恶化和转运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意识改变、血氧饱和度下降≥5%或<90%超过5 min、收缩压>200 mm Hg或<90 mm Hg、使用急救药物、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药物外渗、导管接头松脱、误吸、用药中断、供氧不足或中断、仪器设备故障發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病情恶化和转运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风险评估;分级转运模式;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3-0039-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3.012

危重症患者转运是重症监护病房(ICU)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当危重症患者为了完成某一特殊的检查与治疗时,或经过严密的监测、治疗和护理达到转出条件时,则需要离开重症监护病房并转运到其他区域,这种同一医疗机构内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称为院内转运,而CT室、手术室是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常见的转运目的地。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难度较高、不确定性及不可预见性大,且转运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很有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病情加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同时转运过程中监测水平和抢救资源有限,易造成抢救不便,且整个过程暴露于患者家属面前,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家属投诉或医疗纠纷[2]。我国在2017年发布了《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3](以下简称“共识”),但该共识的评估预案无法精准化落实。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转运模式,充分体现了降阶梯预案、充分评估、最佳路径与动态评估原则,不仅能保证患者转运安全,还可根据医院与科室情况,完成分级标准的调整。本研究提出构建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以帮助医护人员精准识别转运风险,完善应对措施,从而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监护室实施院内转运的179例危重症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019年6月—12月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6月—12月的9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疾病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转运方式,即在转运中做好患者的病情监测,与接收科室进行患者、医嘱、相关仪器和药品的交接,共同完成转运与交接任务;护士根据医嘱在转运前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根据转运的目的,做好转运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药品的准备、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必要时备好抢救药物及用物。同时,转运过程中由医护人员全程陪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意识状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保障管道的通畅与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途中病情变化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进行转运或根据病情停止转运。转运完毕后,护士妥善安置患者,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试验组患者实施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进行转运。(1)成立转运小组。结合医院及科室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建立危重症患者转运小组,成员共6名,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制定小组内各成员的职责、小组管理与考核制度;选择具有丰富转运经验的人员担任组员,定期向医务人员宣传、解读国内最新的转运相关指南和规范、制定危重症患者分级转运的标准和规范,并对科室护理人员完成转运知识、技能的考核与培训,并负责科室分级模块的管理。(2)风险评估:首先依据护理程序进行转运前全面评估与风险因素识别,预防和规避风险,确保转运安全。①病情评估:转运前由转运护士依据《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记录单》进行综合评估并填写,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命体征、意识、导管、气道支持、安全防护等。②药品及仪器状态评估:如药品是否备齐,监护仪、呼吸机储电量是否充足,氧气管是否有脱落风险等,转运途中应确保各项仪器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与专家咨询提出具体的改进目标与改进措施,并最终由小组成员及科室骨干根据“共识”中提出的分级转运方案作为理论依据,制定符合患者及科室的转运方案。(3)制定转运计划:明确转运目的及目的地后,护送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危急程度、转运距离及转运时间设计规划转运路线。护士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分级转运模式,制定详细的分级转运方案,进一步核查转运所需的仪器设备、急救药品、储物盒及患者身上的各种管路,无误后方可进行转运。(4)安全转运:①转运途中护士站于患者头端,途中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面色等情况,针对躁动的患者,使用安全防护用具。②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搬运患者采用床单搬运法,将监护仪及呼吸机放置在患者的两腿之间,转运床与目标床平行并拢。③摆放安全舒适体位,上下坡时保持患者头部处于高位;推车速度宜平稳,避免头部剧烈震荡;患者肢体勿超出转运床,避免意外损伤;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做好保暖措施。(5)转运后交接:患者到达目的地,交接双方一同将患者搬运至病床上,尽量呈水平线搬运,动作轻稳,协调一致,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双方交接核查,核查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生命体征、管道、携带的药品物品及病历资料,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字。

1.3    评价指标

1.3.1    病情恶化发生率。包括患者转运期间意识改变、血氧饱和度下降≥5%或<90%超过5 min、收缩压>200 mm Hg或<90 mm Hg、使用急救药物、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等[4]。

1.3.2    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患者转运期间药物外渗、导管接头松脱、误吸、用药中断、供氧不足或中断、仪器设备故障等[5]。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病情恶化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意识改变、血氧饱和度下降≥5%或<90%超过5 min、收缩压>200 mm Hg或<90 mm Hg、使用急救药物、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2    2组患者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药物外渗、导管接头松脱、误吸、用药中断、供氧不足或中断、仪器设备故障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3    讨论

3.1    应用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可降低病情恶化发生率    以往常规的转运模式,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常处于被动状态,往往是当患者病情恶化出现异常时,再予以处理,此时处理患者一方面急救设备及药品有限,直接影响抢救质量;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面对突发事件时心理准备不足,抢救时不能出色地配合医生完成抢救[6]。相比之下,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基于标准化转运方案,实现转运时在人、物、流程之间的分级与匹配,同时,该转运模式过程中,各个环节中运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记录单进行记录与提示,通过创建记录单,结合专家的意见及医院转运流程和现状,最终设计出符合我科使用的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记录单,能提高患者转运安全性。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意识改变、血氧饱和度下降≥5%或<90%超过5 min、收缩压>200 mm Hg或<90 mm Hg、使用急救药物、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有助于降低病情恶化发生率。可能是由于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强调转运前需根据风险评估得分确定患者转运风险程度,只有当转运利益大于转运风险,且在患者病情稳定时才允许转运,此举措可从源头减少转运风险,避免患者因转运而导致病情出现恶化[7]。

3.2    应用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可降低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P<0.05),说明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可降低转运相关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顺利完成转运。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两点有关:(1)该模式建立在分级转运的基础上,具备降阶梯预案、充分评估、优化分级等原则,是一种更加科学的转运模式。(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使其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在转运前对患者的评估更加慎重,并重视细节的处理,如转出前暂停肠内营养、保持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在正常范围内,减少搬运时误吸的发生;针对躁动的患者使用安全防护用具,避免患者拔管[8]。

由于危重症患者病情较重,疾病类型也相对复杂,转运过程中准备工作较为繁琐,尤其是对于年轻护士,由于缺乏转运经验,导致其转运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善工作,再加上转运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等,导致转运时间较长、工作效率较低,增加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国外学者研究表明[9]:转运时间的长短与转运物品的准备速度、转运人员的配合程度、患者病情等因素有关。通过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能确定转运分级,可帮助护理人员将动态环境下的转运资源充分合理、快捷地配置,医护人员能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确定转运分级,并根据转运分级准备好相应的物品、药品,避免在紧张的准备过程中准备不齐等,从而能提高转运效率。但是,由于危重症患者疾病类型较多,再加上每一位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应避免一成不变,借助医疗机构管理机制改革的契机,成立医联体,并逐步构建统一的标准,实现不同患者转运的同质化管理,提高患者转运安全性及科学性,为后续诊疗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风险评估联合分级转运模式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病情恶化和转运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史冬雷,刘晓颖,高健.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的实施要点[J].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0,1(1):11-16.

[2]    刘容,邱艳,李湖波,等.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23):1798-1802.

[3]    周云,汤雁晓.优化院内转运流程对急诊危重患者预后及护理安全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9,41(9):1193-1195.

[4]    王芳,顧纪芳,刘庆芬,等.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674-677.

[5]    胡玉兰.CUSP模式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8.

[6]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专家组.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5):512-516.

[7]    辛键,辛美蓉,赖晓荣.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5):1397-1399.

[8]    潘红,黄琴红,蔡英华,等.13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5):561-563.

[9]    FANG T,LU W,CUI K,et al.Distribution,bioaccumulation and trophic transfer of trace metals in the food web of Chaohu Lake,Anhui,China[J]. Chemosphere,2019,218:1122-1130.

(收稿日期:2022-10-15)

猜你喜欢

危重症患者风险评估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衰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腹内压监测对开放危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的影响
铅锑冶炼污染场地周边土壤铅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危重症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与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