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融媒体平台建设之浅见

2023-09-11田兰梅黄大池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3期
关键词:中心融合服务

田兰梅 黄大池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播电视科学技术研究所)

融媒体即融合型媒体,是指传统媒体与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有效结合,借助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将新闻资讯等广泛传播给受众,实现资源融通、内容融通、宣传互融的新型媒体。而在媒体融合的当下,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尚处于探索期,并没有把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起来,这与国家近年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积极举措相比,是滞后的。

在媒介融合条件下,新型全媒体平台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传统电视媒体应与新兴媒体共建共创,在创新理念、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共寻求突破与契合点。不同媒介应积极共同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全媒体建设,结合自身优势,自愿融入新媒体发展格局当中,顺应数字化变革浪潮,重构业务主题,推动流程再造,构建跨媒体协作共生机制,共同打造新型全媒体传播平台,以高质量全媒体建设助力媒体融合更好地服务于百姓生活。

媒体融合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具有支撑性、引领性作用。近年来,知识产权战略、贸易主义保护,制约了过度依赖外国专利技术的国家创新能力,同时信息传输安全备受关注。所以,媒体融合要有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意志、世界眼光;在知识产权方面,要有独立自主的产品形态、核心技术及应用标准,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媒体融合传播体系才会更加安全、高效、便捷。

1 构建统一的融媒体服务平台

2019年1月15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GY/T321—2019)发布实施。下文结合上述规范和标准,浅析媒体融合背景下县级融媒体建设。

1.1 省级技术平台

省级技术平台(以下简称“省平台”)为省域内县级融媒体中心业务的开展提供基础资源支持、云端服务和技术能力支撑,与各县级融媒体中心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互动,同时为宣传管理部门提供宣传管理和内容监管。省平台至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支撑拓扑图如图1所示。

省平台基于支撑省域内多个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集群优势,形成宣传工作上传下达,新闻内容互通、联合报道、统一监管的协作机制。

省平台支持多渠道信息汇聚、音视频处理、大数据分析、多渠道发布和新媒体开发运营等功能,能实现新闻信息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体传播,最大限度有效供给宣传内容,满足受众多样化、多场景应用需求。

省平台可为省域内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党建、政务、公共服务等业务,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支持,以满足县融媒体系统轻量化部署云边协同需要。

1.2 县级融媒体中心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在已有的传播覆盖网络基础设施之上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进一步完善与省平台相对应的功能部署,运用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手段,构建一站式县级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与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平面媒体等媒介深度融合、无缝对接,扩大县级融媒体服务范围,增强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

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全媒体已经形成各种性质媒体在内的多元传播体系,已发展成为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交叉叠加的复杂网络。县级融媒体建设应突破现行的体制、机制的约束,主动接受产业融合带来的发展机遇,借助“数智化”浪潮,实现媒体融合业务流程再造,构建多元化的主流媒体新格局。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与省平台形成统一的音视频、图文等多种媒体格式,充分利用省平台提供的资源和各种服务,解决县级融媒体内容匮乏与创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实现县级融媒体与省平台资源共享、内容兼融。县级融媒体中心系统架构[1],如图2所示。

县级融媒体中心系统应具备信息采集和汇聚、资源调度、大数据分析、内容生产与审核、综合服务、融合发布等功能,预留与县域内横向平台的对接接口,接受县宣传管理部门的管理与监管,同时具有面向多渠道、多种终端的发布能力。

2 构建移动传播矩阵

近年来,媒体融合加快了数字化进程,“移动优先”成为未来电视发展的趋势,利用移动传播技术,以高品质短视频、视听内容服务为切入口,构建渠道丰富、覆盖广泛、传播有效、可管可控的移动传播矩阵,打造融合更广、更深的网络,实现更便捷的交互和更精准的供给,提供更多态的内容、更沉浸的体验和更智慧的服务,旨在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

县域内移动终端分布在城市和基层每一个角落,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建设县级融媒体时,遵循移动优先原则,一方面是以“内容+互动”加强与受众的有机连接,增强新闻传播的及时性,提升受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另一方面是将媒体的核心内容生产业务向移动端转移,形成边缘侧设备端内容的生产与供给,进而降低移动端信息传输时延,提升工作效率。

3 媒体融合多渠道传播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应将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产业思维、系统思维、迭代思维等融入融媒体建设之中,改变以往单一的采编播方式,有效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自属性和传播方式,按照“中央厨房”的采编播思路,建设形成技术统一、数据统一、资源共享的标准化新型媒体平台,实现本地化现场采访及媒体和个人推送的视音节目、图文信息等的统一采集、生产、发布。

如图3所示,发布内容支持一稿多签、新媒体成品稿件审核,在统一平台上实现稿件一键签发到报纸、电台、网站、微信等媒体号发布平台,同时将纸报已签发的稿件快速转签至网站、微信等平台;对新媒体预发布成品内容进行统一审核;将纸媒及新媒体的策、采、编、审、发流程聚焦在同一个平台上,对微信、网站等端口的所有稿件的审核编发状态与传播效果在平台上进行跟踪检查、统一管理。

4 人工智能编单播出技术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已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平台运行效率、减少资金投入、降低人力成本,全面提高传播内容产量与质量,县级融媒体中心在系统中嵌入AI编单播出技术,方便系统管理者更好地管理系统中所运行的数据,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为系统升级和后端训练提供数据支撑。

AI编单播出技术是一项基于节目元数据的预制维护方法,按照一定的排单策略合成节目、生成播单并自动播出的技术。具体流程如下:AI自动编排服务定时扫描数据库中已按策略生成的播表,将对应节目的编排至对应的模块,实现自动编单;若没有成品节目,会下达自动合成任务至AI合成服务,AI合成服务会根据AI参数配置,将对应的内容合成音视频文件,并自动入库,由融媒体平台实现自动播出。AI编单播出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AI编5单播出流程

5 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架构

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以下简称“县融媒体平台”)采用“私有云+公有云”的建设模式,实现对公有云、私有云资源的整合、统一管理与集成服务,具有高运算效能、高密度、高可扩展性等特性,以满足不同业务迭代升级需求。县融媒体平台能满足县域内其他横向平台信息的接入需求,并支持与宣传管理部门对接,接受宣传管理部门的监管;能根据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计算、存储、网络负载情况,基于多租户云平台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弹性伸缩,实现不同网络、不同业务之间的云主机隔离和安全传输。

如图5所示,县融媒体平台提供了工具和服务支撑基础资源,为不同媒介内容生产提供了制作工具,为不同业务、场景应用提供了不同的服务,为不同媒介运营模式提供了多样的监管方式,为系统高效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等[2]。

图5 县融媒体平台架构

县融媒体平台工具具有素材精编、快编功能,支持多种格式的视频文件的快速编辑与生产,实现高码率素材云端剪辑、特效合成、字幕包装与成片输出;支持素材文件导入、快速挑选、编辑、打点上载,基于文字、图片、滚屏、对白等字幕形式的制作及支持模块化多制式的素材混编、校色等。

县融媒体平台在微博、微信应用上,为通过微博、微信渠道发布的稿件提供文字、图片、音视频的混合排版编辑及发布功能,支持字幕叠图、短视频编辑、图形交换格式(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 GIF)生成等,支持面向微信平台的组稿发布、审核等[3]。

在数据分析方面,支持多渠道数据整合、传播效果分析、舆情热点的收集与加工,提升数据内容聚合与数据清洗能力,完善数据产权保护,促进媒体融合发展。

在内容生产协同上,支持新闻策划、内容生产等通过即时通信发起内容分享,支持任务创建和指派、任务确认、任务状态查询;支持电脑端与移动端任务信息、通知信息、即时通信信息的同步联动。

县融媒体平台提供的综合服务,主要包括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增值服务,各服务包括的功能如下:

党建服务: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按照“媒体+”的部署要求,适应今后业务发展新增服务栏目的需要,为党建工作提供信息发布、宣传管理服务[4]。

政务服务: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与政府部门技术平台对接,按照“媒体+”的部署要求,满足未来业务发展、新增政务服务功能的需要,实现智慧政务服务信息发布、业务互动,更加惠及民生,贴近百姓生活。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基于百姓生活、文化、教育等其他服务,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对接民生平台,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各类民生文化生活服务提供平台支撑。

增值服务: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增值服务,如各类互动活动、区域运营、电子商城等提供平台支撑,具备满足未来业务发展、新增服务栏目的能力[5]。

6 基于国产化技术的超高清视频融媒体建设

近年来,人民对美好视听生活的向往总体上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未来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视频、沉浸式视频、互动视频等“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与需求越来越广泛,加快超高清融媒体建设有利于推动超高清电视在不同传输领域中的应用,为百姓呈现丰富多彩的超高清电视节目,是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化时代,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泄露不仅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也会侵犯个人隐私以及使企业利益受损。因此,建设国产化技术超高清视频融媒体传播体系是“未来电视”网络互联、业务互通、数据共享的必然要求。

随着国产化芯片、国产化超高清视频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基于国产化技术的超高清融媒体建设也在逐步推进,如何在已建的省、县主流媒体基础之上,通过技术融合、产业融合、平台聚合的方式,用国产化技术建设集广电网、互联网、移动网于一体的超高清视频融媒体平台是各媒体今后的努力方向。

目前,四川省的4K/8K超高清采编播还在测试阶段,但基于国产化技术的超高清视频及产品形态已各媒介中得到应用。国产化技术VS2标准面向4K超高清,2018年被全球超高清联盟采纳。国产化技术AVS3标准面向5G和8K,可满足8K、4K到移动端等全产业链应用需求,领先国际国类标准,实现了中国标准领跑世界的梦想,成为世界超高清视频技术领域的“中国标准”。

AVS3是中国推出的全球首个面向8K、5G产业应用的视频编码标准,2021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首次试播,并在四川省成都市春熙路得到了应用,实现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与电信通信系统的有效衔接,为媒体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京至成都基于国产化技术的超高清视频传输拓扑图如图6所示。

图6 北京至成都超高清视频传输拓扑图

县级融媒体直接面对的是基层需求,与基层群众息息相关。目前,新一代智能终端都支持超高清节目的呈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应抓住基层百姓高质量生活需求,完善县级融媒体平台高清节目制作与供给,重塑传统媒体传播影响力,促进媒体高质量融合发展。

7 结语

要促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各媒体就要准确把握现有产业优势和产业布局,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找准契合点,积极探索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基于国产化技术打造更多的精品内容,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中心融合服务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