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题材微纪录片的创作表征与传播理念
——以《红色财经·信物百年》为例
2023-09-11张豫婷马铮铮
张豫婷 马铮铮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1]。因创作的首要原则是真实,纪录片一直被视为宣传党史故事的重要影视类型,承担着用影像和文字传承红色精神的使命。建党百年之际,《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2021年)、《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2019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2021年)、《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等党史题材微纪录片以不同的创作风格为党史教育带来了良好的传播效应。《红色财经·信物百年》更在传播内容、方式等方面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时代感,以创新传播的姿态体现党史故事的永恒魅力。
1 具体而微:党史题材微纪录片的传播内容
整体而言,党史题材传统大型纪录片和微纪录片并非泾渭分明,两者的规模都不小。党史传统大型纪录片《筑梦路上》(2016年)共32集,微纪录片如《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都有100集。在单集体量上,传统大型纪录片远远超过一集只有短短几分钟的微纪录片(见表1)。大多数党史题材微纪录片将单集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单集时长大约5分钟,《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约8分钟。微纪录片较短的时长决定了其内容的轻体量,《红色财经·信物百年》共100集,每一集有不同的信物和讲述者,其背后蕴藏的故事都有着跨越时代的力量。
表1 党史微纪录片和传统大型纪录片单集体量对比
1.1 由宏观至微观:叙事视角的转化
“热奈特在《叙述话语》中提出了聚焦这一术语,区分了三大类聚焦模式:第一,‘零聚焦’或‘无聚焦’,即无固定观察角度的全知叙述。第二,‘内聚焦’,可用‘叙述者=人物’这一公式来指代。第三,外聚焦,即由外部客观观察人物,不透视人物内心。”[2]传统大型党史纪录片大都以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展现党的奋斗征程。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又全的零聚焦视角有些不合时宜,小又细的内聚焦视角逐渐赢得创作者和观众的青睐。
同为大型纪录片,从时间跨度上来看,《红色财经·信物百年》并不比《筑梦路上》(2016年)、《复兴之路》(2007年)等传统大型纪录片小。《红色财经·信物百年》单集时长约8分钟,《复兴之路》则有50分钟。不同于《复兴之路》采取全知全能的宏大视角,《红色财经·信物百年》从小物件出发,每一集选取一位国有企业党委负责人介绍企业的代表性信物。在《消灭小儿麻痹症的包衣机》这一集中,以一个造型独特的机器——包衣机为信物。通过信物讲述人中国国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的视角,回顾多年来,中国国药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生命至上的原则,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以贯之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历程。
1.2 从表现到再现:史实资料的运用
“党史类纪录片大多时空跨度大,具备高度概括性,话题较为宏大,往往容易落入宏大叙事的窠臼,难以让观看者在情感和价值上建立认同感。”[3]针对百年党史这样一个既具有特殊意义又十分宏大的命题,传统大型纪录片的壮阔气质值得借鉴,但对于整部片子结构的把握必然要注入时代元素。党史题材微纪录片以打乱重组的方式,尽可能用最少的篇幅达到最真实的再现效果。
宏大叙事下党史资料的运用倾向于表现,如纪录片《重生》(2016年)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年间的奋斗历程,开头使用重新拍摄的当时情景,呈现出清末时期的社会状况,紧接着展开具体阐述,搭配黑白照片、视频等史实资料,带观众了解当时社会发展状况。微纪录片的资料运用侧重于再现,《红色财经·信物百年》基本上由信物讲述者在演播厅的场景和史实资料共同组成。传统大型纪录片大多采用直接使用史实资料或者情景再现的方式,而微纪录片《红色财经·信物百年》几乎全部采用直接使用史实资料的方式。前者表现形式丰富,后者简单直接。
2 融合并置:党史题材微纪录片的传播方式
新一代的年轻观众具有碎片化、互动性的观看习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年轻观众需求的微纪录片,在传播方式上与传统纪录片呈现出较大的差别。大众传媒具有“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4]的功能,百年党史孕育出的红色精神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社会遗产之一。传统纪录片大多在电视上播出,微纪录片不仅可以在电视播出,也能在视频网站和短视频平台播放。
2.1 双向互动:视频网站加大了传播力度
“不同于电视频道的线性播出,视频网站可以随时点播、随意更换”[5],视频网站用户可以自如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和功能。包括腾讯视频、学习强国、央视频、党史学习教育网在内的多个视频网站都设置了收藏、点赞等多项功能以供用户选择,每一项选择都能够在网站内为用户带来个性化的体验。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实现由线性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的转变,进而吸引用户持续关注并养成一定的观看习惯。
在腾讯视频平台,用户通过搜索片名“红色财经·信物百年”可以直观地看到该片的热度、评分和简介。简介栏下方还设置有点赞、收藏和分享等选项。用户在观看微纪录片的同时,还可以实时分享对党百年发展的感悟,感受百家国有企业在坎坷发展中对党砥砺前行、艰苦奋斗的精神的学习。此外,用户在观看视频时还可以通过弹幕发布实时的、公开的评论。例如,在《〈义勇军进行曲〉唱片母版》这一集中,解说词提到田汉、聂耳、任光在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期间先后被捕时,弹幕出现“原来这个曲子的诞生竟然这么困难”等表述。在这一过程中,用户收获到学习党史的独特体验。
2.2 个性选择:短视频丰富了传播形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中,短视频用户使用率达到90.5%[6]。大批短视频用户有着非常明显的观看习惯,为了贴合这部分用户,微纪录片大多在短视频平台设有专栏,观众可以通过相关专栏的设置直接观看、转发、评论,进而实现有效互动与高效传播。不仅如此,短视频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接受什么样的视频内容。对党史微纪录片此类宣教性特征突出的影视创作而言,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作用不可忽视。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的官方抖音账号设置有《信物百年》专栏合集,用户在抖音平台搜索“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相关词条,这项合集会被作为推荐观看的首位。包括中粮美好生活、中国电信、鞍钢集团在内的多家国有企业的官方抖音账号也在同步宣传,上传以自家企业为讲述对象的主题片段。此外,学习强国平台中《红色财经·信物百年》视频播放栏下方设置显示播放量和点赞量的直观数据,虽然在观看的过程不能通过弹幕发表具体观点进而获得虚拟认同感,但是点赞量的直接显示也可以给用户带来一定的互动感。无论是充满互动性的视频网站,还是极具个性化的短视频平台,都在吸引用户连续观看的基础之上,使党史故事和红色精神在用户一次次的分享、评论中被更多人认知。
3 时代赋权:党史题材微纪录片的传播特色
媒体融合的局面已然形成并且会持续深入发展,“党史微纪录片应当有效整合新媒体资源,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加大传播路径,构建全面立体的传播网络,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才能实现有效传播,扩大自身影响”[7]。党史微纪录片以清晰明了的主题来划分整部片子的结构,在便于新时代观众接受的基础之上,传递出党史故事所蕴含的伟大精神之美。
3.1 以小见大:结构清晰、主题分明
“根据《电影艺术词典》一书的定义,‘主题’指整个作品的中心思想。在创作的大框架下,影视文本的所有显现部分都在表达虚拟创作者(包括文学剧本创作者)的一种想法,即‘主题’,而表述方式是综合性的”[8],党史传统大型纪录片与微纪录片的主题建构和表达方式截然不同。大型党史纪录片集数不多、单集时长较长,每一集的主要观点并不分明,集与集之间相连接共同为整部纪录片的主题服务。而微纪录片的集数较多,单集时长较短,每一集都有着既相对独立但又服务于整部微纪录片大主题之下的小主题,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将波澜壮阔百年党史讲述得感人肺腑。
传统大型党史纪录片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全方位回顾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始终,用20集将战争的残酷与胜利的不易这一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红色财经·信物百年》共100集,每一集以一个信物为切入点,如第6集的大哥大、第9集的飞行帽……每一集都有具体而清晰的小主题,最终汇集在一起共同为“百年信物薪火相传”这一大主题服务。同为百集微纪录片的《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单集时长大约8分钟。该片的大主题是百年来党历经磨难铸就的伟大成就,宏大主题之下,该片先将百年党史划分为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四个阶段,又针对每一个阶段不同重大历史事件设置相对独立的主题。以切分大主题的方式发挥出微纪录片短小精悍、细致入微的优势,描绘出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
3.2 春风化雨:故事传递的伟大精神
“优秀的党史题材文献纪录片所蕴含的思想与精神应当是广博的,并且这种思想与精神的表达应当是委婉的,是一种‘伏采潜发’的‘软输出’姿态,而不应当是充满宣教色彩的‘硬输出’。也就是说,党史题材文献纪录片所讲述的历史故事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党史故事背后所蕴藏的思想精神。”[9]党史题材的特殊性在于其背后是无数党员和人民的真实血泪,而且这些真实血泪凝聚出的坚贞性、奉献性和革命性是中国共产党所独有的。因此,通过微纪录片形式将党史故事中的深刻思想传递给年轻观众十分重要。
《红色财经·信物百年》每一集讲述的“信物”都是企业百年发展精神的象征。《焦裕禄主持研制的双筒提升机》这一集讲述人民公仆焦裕禄同志,为了能够满足国家对煤炭的需求,不分昼夜带领工人奋斗将近两个月,终于研制出“矿井咽喉”提升机所需要的零部件。受到时代、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提升机的诞生十分不易,可也正是这份不易的制造历程,展现出了刻苦奋斗、有勇有谋的党员干部形象,使焦裕禄精神打动人心。
4 结语
与传统大型纪录片相比,融媒体语境下党史题材微纪录片的出现是形式上的“妥协”,也是内容上的“精进”。《红色财经·信物百年》在传播内容上呈现出小视角、重再现的特征,以视频网站和短视频平台并置的传播路径,实现党史故事伟大精神的有效传播,最终形成独具时代气息的传播特色。这一创新传播策略是以《红色财经·信物百年》为代表的党史微纪录片在多方面尝试后的重要突破,值得今后的微纪录片借鉴、深化。总体来说,党史题材作品,只有紧扣时代脉搏,及时更新传播理念,才能真正扩大传播效应,获得广大受众的认同,弘扬历久弥新的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