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导向与家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2023-09-11于甲锋
于甲锋,张 彤,王 刚
(郑州市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1)
脑卒中已成为现代人致残的重要疾病因素之一,遗留的各种功能性障碍,如偏瘫,可对患者的运动功能造成影响,表现为活动能力受限或丧失,肢体活动范围受限[1]。临床中,康复治疗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主要手段,传统康复方式常因经济条件等限制无法长期住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甚至存在肢体运动过度造成二次损伤的现象。任务导向性训练是一种以功能性任务作为训练目标,通过运动控制、运动学习理论为实现康复目的的训练方式,将其与家庭康复训练相结合,针对患者个人情况,进行专业的指导,强化患者的功能性训练,并适应强化对环境改变的适应性,根据个体的能力、目标,设定人性化的训练任务与互动,引导患者积极主动常识,实现提升运动技能,达到康复治疗目的[2,3]。基于此,本研究将其应用到偏瘫患者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 年6 月~2022 年4 月郑州市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脑卒中偏瘫患者82 例,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男25 例,女16 例,年龄55~75 岁,平均(57.34±5.52)岁,平均病程(2.77±1.53)个月;脑卒中类型:梗死29 例,出血12 例;偏瘫侧:左侧27 例,右侧14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7 例,年龄55~72 岁,平均(57.33±5.02)岁,平均病程(2.92±1.74)个月;脑卒中类型:梗死30 例,出血11 例;偏瘫侧:左侧26 例,右侧15 例。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自主练习,如:喝水、下床、翻身等,每日2~3 次,每次30min,每周5 次,共计8 周。研究组:由康复治疗师于出院前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每日训练计划包括:指定完成的动作、次数、负荷的重量、注意事项等,每日1 次,每次30~60min,每周5 次,共计8 周。具体训练:a)上肢训练:①患侧手触摸身体部位,手一次触摸头、口、肩、腰、膝盖、小腿、足等部位。②患侧手依次移动位于前方桌面上的积木、水杯等物品,并放置不同距离,不同大小、不同高度的容器内。③患侧手依次进行持物练习,包括:塑料杯、梳子、碗筷、雨伞等物体,可持物到不同高度,保持1~2min。④双手协调操作,如:拧毛巾、拧瓶盖、系鞋带、扣扣子、写字等。b)下肢练习:①卧位练习,患侧腿抬起,外展,放到床下在抬至床上,桥式运动、蹬自行车运动、屈膝运动。②力量练习,双下肢完成负重走路,逐渐加大负荷重量。c)平衡、移动练习:①移动练习,卧位:患侧上肢放置身体前方,练习向两侧翻身,以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以头部、臀部、足部、肘部作为支撑,进行横向、纵向移动。端坐:坐于床边,向两侧移动身体。直立:练习下蹲捡物品、迈步、高抬腿等练习,逐步有平底走路像上下台阶练习。d)日常生活练习:在完成上肢、下肢练习后,逐步要求患者独立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鼓励患者自主参与家庭劳动。任务导向性训练:分析患者运动表现,根据恢复情况,制定合适的目标任务,安排训练计划,将生活与目标任务相结合,帮助患者适应各种环境,例如:伸手取物:指导患者依次进行上肢伸展、触碰水杯--伸手抓握水杯,进行抓握、释放--伸手抓握水杯拿起并放下--伸手抓握水杯并拿至面前喝水。采用训练游戏的方式,逐步加大任务难度,反复强化以任务为导向的作业训练,将其泛化于实际生活中。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估标准[4]:FMA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运动、感觉、平衡、关节活动度和疼痛五个维度进行评价,分数与运动功能呈正比。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估患者进食、穿衣、洗漱、移动等能力,正常100 分;≥60 分轻度;41~59 分中度;21~40 分重度;≤20 分无法自理。肌力水平:0 级完全瘫痪;1 级测到肌肉收缩,但无动作;2 级卧床平行移动,无法抵抗自身重力,无法抬离床面;3 级克服地心引力抬离床面,无法抵抗阻力;4 级可进行对抗外界阻力运动;5 级肌力水平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 分
表1 两组临床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 分
注:1)与干预前比较,<0.05;2)与干预后比较,<0.05
?
2.2 两组患者肌力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肌力水平比较例
3 讨论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临床常康复训练等方式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通过反复的肢体运动训练,促进神经功能重建,达到肢体恢复的效果。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运动学习理论指导下,通过解决神经系统对运动失去控制的难题,将动作技巧训练与活动能力训练相结合,使患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让身体各系统产生交互作用,同时借助一些可重复性的、有意义的作业活动在不同的环境下,举一反三,引导诱发大脑皮层进行改变,达到大脑可塑性的肢体运功功能恢复[5]。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其FMA 评分、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任务导向性训练与家庭康复训练与常规训练对比效果显著,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更好。任务导向性训练与家庭康复训练,任务导向性训练通过不同难度的训练,进行专项性功能训练,并结合家庭康复训练,将患者的注意力、训练的积极性提升到极致,力量训练与关节活动交替进行,缓解患者的疲劳感,降低肌肉的僵硬感,提升肢体运动恢复情况。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肌力水平优于对照组,提示任务导向性训练与家庭康复训练能够强化患者肌肉收缩的力量。任务导向性训练改变了患者的整体训练与与运动模式,在肌肉耐力、爆发力上均实现了改善,使患侧更加接近健侧。且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在居家康复期间,尽可能的进行家务劳动与日常互动训练,通过多次正确的训练,刺激神经恢复,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康复,进而提升肌力水平。
综上所述,任务导向性训练与家庭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康复效果较好,能够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肌力水平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