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数字化实验 深度解析高中化学概念

2023-09-11王海利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范德华四氯化碳沸点

王海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佳途径。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是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重要概念,这些概念抽象难懂,教材缺乏对应的配套实验,导致师生的思维都处于逻辑分析与机械记忆中。《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学业要求部分提出:“认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知道范德华力和氢键是两种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了解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及重要作用。”在学习活动建议部分提出:“借助物质熔、沸点变化与范德华力的关系探究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在本章节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概念都是微观世界无法观察和直接量化的,加重了学生的认知难度。下面,笔者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实验设计环节,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存在,帮助学生用化学思想认知化学物质和化学概念,使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素养。

一、教学设计

环节一:生活体验,了解分子间作用力

创设情境:医生经常用酒精溶液消毒,现在请大家用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分别擦拭手背,大家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呢?原因是什么?

分组实验:手背凉凉的,用酒精擦拭过的手背更凉,说明水和酒精有部分挥发了,而且酒精挥发得更快。

问题1:挥发前后,酒精分子有没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为什么会吸收能量?

师生分析:水和酒精在挥发过程中本身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但手背变凉,吸收的能量肯定是克服某种作用力的,而且酒精挥发得更快,说明需要克服的作用力比水弱。

问题2:液体在挥发过程中需要克服某种作用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分为哪些类型?它对物质的性质有哪些影响呢?

环节二:实验探究,感知分子间作用力

问题1:大家都知道乙醇、正丙醇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我们如果借助化学试剂想要使正丙醇和水互相分层,大家觉得可能吗?为什么呢?原理是什么呢?

演示实验:准备四个50ml的大试管,先依次加入5mL正丙醇、5mL水,振荡,使其充分混合均匀。再向其中三个试管分别加入过量的氯化钠、氯化铵和硫酸铵固体,充分振荡,使其溶解。最后用红色水彩笔加入颜料,振荡,摇匀。静置片刻,溶液明显分为两层,上层为红色的有机相,下层为基本无色的水相,其中硫酸铵的效果比氯化钠更好。

师:该实验是通过盐析从水相中分离有机相。图1是有机溶剂丙醇和水的互溶混合溶液,其中有机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微弱的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等分子间作用力);图2是在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分别加入可溶性盐,可溶性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水合离子等破坏了丙醇和水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使得混合溶液中有机溶剂与水相互分离。其中一个为富含丙醇的有机相,另一个为富含硫酸铵等盐类的富水相。实验结果显示,含有铵根离子的盐效果非常好。学生借助水彩笔颜料直观看到了分层现象(如图3所示),准确感受到了分子间作用力,知道了分子间作用力分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两种类型,也了解了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环节三:数字实验,感受分子间作用力

提出问题:我们把普遍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很弱,且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影响范德华力大小的因素主要为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极性。那么,这两种因素究竟是如何影响范德华力的呢?

演示实验:利用温度傳感器将抽象的化学分子间作用力用宏观的、可见的温度直观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1.分别用2ml的胶头滴管滴加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各一滴于传感器尖端的探针部分,滴加的同时点击开始按钮。将探针暴露在空气中进行挥发,当温度达到最小值且开始回升时停止采集数据,并截屏保存(如图4所示)。

2.分别用2ml的胶头滴管滴加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各一滴于传感器尖端的探针部分,滴加的同时点击开始按钮。将探针暴露在空气中进行挥发,当温度达到最小值且开始回升时,停止采集数据并截屏保存(如图5所示)。

学生总结: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范德华力增强,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物质的沸点逐渐升高。甲醇的沸点最低,曲线下降最快;正丁醇的沸点最高。②正丁醇、仲丁醇、异丁醇、叔丁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支链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小,物质的沸点越低,叔丁醇的沸点最低,曲线下降最快,正丁醇的沸点最高。

提出问题:大家去公园,经常看到公园湖泊里面的水黾在水面上自由地跳动,将水踩出一个个漩涡。今天,让我们用曲别针模拟一下水黾,看看哪些曲别针可以悬浮在溶液上方。

师:我们发现水分子表面曲别针可以悬浮,但是在四氯化碳中根本悬浮不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水和四氯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四氯化碳相对分子质量远大于水分子,按照范德华力的影响因素,肯定是四氯化碳的分子间作用力比水更强,但这个实验中水分子间作用力为什么出现了反常呢。

生:肯定是水分子间存在除了范德华力之外的其他作用力。

师: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四氯化碳和水的结构,结构决定性质,四氯化碳是正四面体,高度对称,非极性分子。水是v型结构,极性分子。因此,水分子之间除了范德华力之外,应该还有一个其他作用力,这就是我们马上要检测的作用力——氢键。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我们滴下来的每滴水的体积和一滴四氯化碳完全不一样,同样体积的水和四氯化碳,滴完的滴数也不一样,相信大家学习了下面的氢键内容,自己就可以解释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检测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我们学习过的物质正丁醇和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是正丁醇中因为官能团羟基的存在,所以存在氢键作用,大家可以先预测一下它们的熔沸点高低顺序。

实验步骤:分别用2ml的胶头滴管滴加正丁醇、乙醚各一滴于传感器尖端的探针部分,滴加的同时点击开始按钮。将探针暴露在空气中进行挥发,当温度达到最小值且开始回升时停止采集数据,并截屏保存(如图6所示)。

学生总结:正丁醇、乙醚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正丁醇中由于氢键的存在,沸点最高;乙醚的沸点相对较低,曲线下降最快。

师生讨论:在有机同系物中,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范德华力逐渐增强,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物质熔沸点依次升高;对于同分异构体,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支链化越多,分子的极性越弱,分子间作用力越小,熔沸点越低。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存在,极大地提升了物质的熔沸点。

二、案例反思

1.利用真实情境引入,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利用“蘸有酒精和水的棉球分别擦拭手背”的真实情境引入,简单的分组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液体挥发时吸热,这一真实情境让学生明白了分子与分子间确实存在作用力;乙醇与水的吸热比较,为后续利用温度表现范德华力埋下了伏笔。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对物质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

2.巧用数字化手持技术,使抽象概念数据化

本课中,分子间作用力抽象又复杂,涉及微观世界的相互作用,笔者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将抽象的概念用实验现象、图形、数据、曲线等具体化,使微观现象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相互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发展高阶思维,让学生在宏观中辨识现象、微观中探究分析本质,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3.科学探究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以真实的化学问题情境为主线,通过四个环节层层深入的设计,将复杂抽象的概念教学转变为科学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厘清知识,引导学生感触、感知、体会、理解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感受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基于证据提出假设,利用实验证实真伪,通过分析揭示本质,解决问题,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  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范德华四氯化碳沸点
热水变“开水”
杜仲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二维GeC/BP 范德华异质结的能带结构与功率因子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二维GeC/BP 范德华异质结的能带结构与功率因子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分析答题错误根源 扫除熔沸点比较雷区
人物2020年度沸点
考虑范德华力的微型活齿传动系统应力分析
2个产地赶黄草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范德华力和氢键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有机化学专项训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