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

2023-09-11汤晓芬TANGXiaofen江干桢JIANGGanzhen魏怜恤WEILianxu金婷JINGTing卢孔珏LUKongjue徐敏XUMin戴映DAIYing徐小群XUXiaoqun

医院管理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医嘱手术室抗菌

□ 汤晓芬 TANG Xiao-fen 江干桢 JIANG Gan-zhen 魏怜恤 WEI Lian-xu 金婷 JING Ting 卢孔珏 LU Kong-jue 徐敏 XU Min 戴映 DAI Ying 徐小群 XU Xiao-qun

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是指为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而使用的抗生素[1]。除特殊药品外,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一般使用时机为术前0.5 ~1 小时,必要时需术中追加1 次。因此,手术室是执行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的主要部门[2]。我院传统手术室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用药流程存在繁琐、重点环节管理薄弱、管理无闭环等缺陷,带来诸多用药管理及安全隐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3]。《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21 版)》也增加了手术室药品管理内容,明确了抗生素使用管理细则。为确保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规范,医院手术室联合多部门于2021年11月通过信息流程再造,设计研发了手术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于2022年2月正式启用。本研究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进行介绍,对使用效果进行评价。

设计背景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以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用药流程为基础,对其流程进行梳理:手术医生术前1 天开医嘱至患者所在病区,病区护士站导入医嘱后至药房领药,手术当日药品随患者一同带入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根据医嘱给患者用药。执行过程中如遇模糊医嘱、药物过敏史患者、临时计划外停台等情况,药品随患者回病区,病区退费退药至药房。

针对上述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用药流程,医院成立了多学科人员参与的流程改进团队,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3]及浙江省等级医院评审相关条例对原流程进行分析,查找出流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流程繁琐,药品交接点过多,容易出现运送交接错误,如运送途中药品遗忘、丢失、破损、混淆,药品漏运送等错误现象;(2)临时用药时病房医嘱处理延迟、药物运送不及时等导致用药时机错误或因流程繁琐,医生放弃使用药物导致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未合理使用;(3)病区导入医嘱取药与手术室执行医嘱为两个部门,在环节上存在脱节现象,很难第一时间发现模糊医嘱、错误医嘱,存在很大的用药安全隐患;(4)药品随患者带入手术室,不符合药品储存运输条件,增加了药品被污染、损坏变质的机会。

设计原则

2021年11月起,医院组织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对原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流程进行了优化,设计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基于优化后的用药流程进行设计,将院内原有的手术室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护士站管理系统、药房管理系统等模块进行对接,实现多个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形成完整、闭环信息链。医生、护士、药师在各自工作站上即可进行手术患者用药操作,保障每项操作的信息准确、完整,实现手术室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用药信息实时查询。

系统流程设置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从医生开具医嘱到手术室处理医嘱、药房配药、患者用药、退费退药的全流程,实现了手术室对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的一站式管理,流程见图1。

图1 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用药流程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手术室药物管理。将手术室管理系统设置成具有处理医嘱功能的模拟病区护士工作站,手术医生在手术前日,直接将围手术期医嘱下达到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做医嘱导入处理,导入医嘱时发现问题可及时联系医生修改医嘱。医嘱处理完成后,药剂科根据手术日期、手术间、手术台序将药物统一配送至手术室。

2.医嘱核查与药物配送。手术室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医嘱不同于普通医嘱,手术医生开具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医嘱时系统链接关联相对应的手术通知单,手术室护士在导入医嘱界面可按手术间、手术台序处理医嘱,使各手术间的医嘱一目了然,发现模糊医嘱可第一时间联系到主刀、一助等,及时进行修正,避免后期发现错误带来麻烦。医嘱导入后,药剂科根据手术日期、手术间、手术台序将药物分袋、贴码统一配送至手术室。

3.关键环节智能提醒。手术医生开具手术通知单时,填写预计手术时长大于3 小时时,系统弹框提醒需开术中追加药品。手术室管理系统建立手术患者进入等待室动态信息列表,患者进入等待室刷手腕带时,系统自动识别有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医嘱的患者,同时将患者信息导入列表,语音播报患者姓名、手术间,提醒术前准备室护士配置药品,保障患者术前0.5 ~1 小时输注药品。手术时长大于3 小时或者麻醉记录单标记出血大于1500mL 时,系统立即弹框提醒,追加使用抗生素。

4.药物过敏信息标识。手术通知单报表自动导入患者药物过敏、药物皮试结果信息,并以明显标识警示工作人员注意患者药物过敏情况,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5.停台通知单关联退药退费。排台后患者停止手术时,手术室排程系统停止手术通知单时,相关联的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医嘱自动撤销,手术室护士根据撤销医嘱确认退费退药,药房确认信息后,原路退费至患者账号,形成医嘱撤销、退药、退费闭环管理。

6.自动生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质控报表。系统根据医嘱执行情况,自动生成含有患者信息、手术切口类别、手术时长、手术名称、医嘱,术前及术中医嘱执行时间报表。智能判断用药时机的合理性。统计日、周、月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报表,并为医院感染、质管部门提供抗生素合理使用分析信息。

7.执行医嘱身份识别及扫码签名。在手术室管理系统,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执行医嘱时,通过扫描患者腕带进行身份识别、确认,同时扫描药品二维码自动生成执行医嘱签名,确保用药的正确性。

效果评价

1.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用药合格率。收集系统应用前(2021年2—8月)和应用后(2022年2—8月)全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用药信息,根据评价标准统计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用药合格率。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术前及术中使用时机合格率均较之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同时手术时长大于3 小时追加用药的使用率从19.66%提高到50.16%。

表1 系统应用前后预防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使用安全。统计系统应用前和应用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相关工作缺陷,根据缺陷类型进行分类。经卡方检验,系统应用前后两组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用药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应用后药品相关工作缺陷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95,p<0.01)。见表2。

表2 系统应用前后手术室药品相关工作缺陷

讨论

对于外科手术患者而言,切口感染是常见感染类型。围手术期行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作用是防控患者术后感染,确保手术疗效[4]。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5-6],因此确保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合理、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内大多数三级医院通过多种信息手段提升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及质控水平,但部分医院的信息建设仍基于病房带药的传统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安全隐患,如用药差错、用药时间不精准、增加患者用药与感染风险等,已不适应信息化时期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的发展形式,急需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其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信息系统助力手术室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保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安全使用。

我院自2021年11月起开始设计研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于2022年2月正式启用。该信息系统涉及手术室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护士站管理系统、药房管理等系统,设计开发基于业务流程对多个系统信息进行整合。设计初期,系统开发人员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各环节涉及的人员、科室紧密沟通,实现了业务流程优化,有效提高了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及术中追加药物的使用率,降低了手术患者药物相关工作缺陷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了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了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安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在临床应用后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应用期间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前一日药物从药房领取后按手术间存放在药品柜,方便次日拿取使用,但临时调台手术无法按手术间快速找到药品,导致术前配置室需时时关注调台信息来调整药物存放位置,增加了工作量;在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用药管理质控报表方面,未与本医院外购的麻醉管理系统相关信息互通,导致无法生成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 的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术中追加用药的质控报表。另急诊绿色通道患者门诊医嘱在手术室管理系统已有可见及可执行签字功能,但前期的医嘱导入和药房取药仍需要急诊病区医护人员完成,未实现手术室一体化用药管理。针对以上问题,医院将逐步改进并优化系统,增加智能药物存储柜、利用条码技术存储和取用药物;与麻醉管理系统及急诊医生工作站对接,达到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用药信息互通、共享,实现手术室对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抗菌药物一站式管理。

猜你喜欢

医嘱手术室抗菌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医嘱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手术室火灾的预防与处置
电子医嘱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