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逛荡·东京生活手册之三
2023-09-11冯杰
第五章玩·乱花渐入迷人眼
什么叫“中隐”
—— 一种定义
有一句流行语是“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野”。中隐则待定。
隐于朝,多是没机会没权力,不是官员的没资格说“朝”只能扯上“巢”。隐于野,多是远离故乡的游子,没巢没乡村别墅没宅基地就没资格说“野”。野多是隐在生计中活着的芸芸众生。
“中隐”机动性相应要多几条。中隐有选择性。或隐于酒盅或隐于茶壶或隐于药厨或隱于浴池或隐于麻将或隐于雪茄或隐于太极拳或隐于挖耳勺或隐于炒菜锅,属广义上中隐。1和-1间的0也归于中隐,属狭义上中隐。
一个文人最好的方式是活着能隐于砚池。隐于线条和颜色,叫中隐。就是在浅浅一方砚池,隐于中锋隐于天青隐于片刻的温暖和喘息,把颜色调准确才是一生的使命。
那夜月光里,张择端跳出砚台。他发一声喊:有种你大声咳嗽一声?
神的布袋
(专家的讲述)
话说到千禧年,东京为打造中国八大古都旅游品牌,每年组织一次“清明上河图国际研讨会”。庞会长说世间已有“红学”,要打造一个“清学”,就是“清明上河图之学”。我也属于地方名人,共参加过三次宋学国际研讨会。会议内容第一届甘如佳酿,如饮“冰糖春”。第二届味同嚼蜡,像发疟疾。只有每次赠送的汴绣不错。汴绣有催眠功效,让我每次入会都有瞌睡可打。第三次会议颇有收获,那天眼睛一亮,双眼模糊顿时皆散。我看到了“他”。
在“东京丽景国际饭店”,专家们处于争论高潮,高潮里,我感觉门外有风,进来一人,竟是那个“长着一脸络腮胡子像鞋刷子头发像一丛风中荒草的人”。
我吃一惊,脑子进水,有点穿越。这不是那谁、谁吗?
“那谁”带着一股龙亭前潘杨湖里水草气息而来。
他会意看我一眼,微微一笑。意思只有我俩知他人不知。不慌不忙,他把肩上布袋放下,拉把椅子坐下。
他从布袋里先倒出来一个手卷,铺在桌子上,一如展开东京一条白色胡同,这才从布袋里掏出来房子、道路、凉棚、油伞、木车、猪驴、牛马、僧侣、贩卒、游客、中药、酒帘、水井、匾额、井绳,又掏出一些柳树、河流、城门,甚至掏出来看守者的哈欠和瞌睡,最后,才掏出来5匹高大的骆驼。
像玩魔术一般。镜头显得慌乱而丰富,事情有点突兀,见他把布袋一收,放出来的那些物器人员开始在纸上走动,一一归位,排列成和《清明上河图》一样的格式。人物、动物、器物都在行动。只听噗哒一声,掉落一坨骆驼屎了。
我2009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过电子版《清明上河图》,上面人物会动。可眼前的景象像我小时候跟着姥爷到浚县大伾山赶庙会,往事再现,这人有妖法,在演出一场北中原皮影戏。
我算大开眼界,惊叹一声,神了,世上竟有这样的《清明上河图》专家?是专家吗,分明是妖怪!他白了一眼在座一圈的评论家。
骆驼在走动。一屋子呼吸。在座者谁也没见过这样一幅活的《清明上河图》。
第三次“国际宋朝文化研究”会期一共3天,会上他算抢了“会眼”。到11点了,我悄声对他说要留人吃饭,他低声说不在宾馆吃,要去东寺门喝马明山家的羊肉汤。到12点整,见他伸开布袋,把这些人物收起来,我看到他有次序地开始折叠河流,折叠船帆,折叠青瓦,折叠柳树,折叠骆驼,最后,一一装在里面,提起布袋还蹾了蹾。
我想试一下提了布袋,很轻,我就说一句庞会长不喜欢的话,说,像装的空洞社论和研讨会上无关紧要的学术报告。他龇牙一笑,在布袋口扎一条麻绳,扛在肩头,大家还没转过神来,他已经快步出门。
那股水草气息马上消失。大家连鼓掌礼节都忘了。
我急忙出门去撵。他脚下生风。在拐弯处,见一位戴蓝帽子的卖豌豆糕者,我比画问,见到这个样子的人吗?
你是说那个一脸胡子吗?他努努嘴,意思是往马道街那方向走了。
撑开42把伞
——雨具七段
掌管着风雨的卖伞人,你能期待着
他会让雨停下来吗?
——题记
1
人世间,伞是一种“结缘道器”。
不同空间的两人,如白娘子和戴望舒都深有体会地说过:世上一场姻缘,全靠雨珠撮合,有时一次苍茫的人生,有时一场盛大的爱情,往往是从一柄雨伞开始。再收柄,结束。一地雨水。
一场雨下来了,落在伞上的第一颗雨滴最大。恍惚里,像樱桃丸子,像东方之珠,像情人之泪,50年不干涸。
东京的那一位“嘞大爷”说过,1942年开封城外,黄河两岸干旱,大河冒烟,万民期盼求雨,老天爷降霖,盼了一年,在正月初一里,才下来一颗冰雹大的雨滴,落下来是鸡蛋大小,最后还卡在河滩的裂缝里,一个孩子好奇,用手抠也抠不出来。
干旱日子里,开封城全年都不用伞。由于纬度不同,故白娘子的故事只能在杭州出现不能是汴州。“直把杭州作汴州”说的只是喝酒不是下雨。
2
伞的功能是彰显或隐藏,用于遮盖,用于标志,用于广告。在《清明上河图》的街道上,细细一数,大大小小一共42把伞。包括撑起的和未撑起的、半开半合的。
查伞花费的气力大于撑伞的力量。东京街上的伞,质地分别为粽伞、布伞、油伞(油伞是纸伞的另一种递进)。伞是一座城市的小面孔。如今,面对敏感事件,东京城多打马赛克一般的伞形状来遮掩。
3
20年前一个暮冬,春节前夕,我们在开封小巷穿梭,是导演又是演员,一部黑白故事影片从此开演,时间在风中刺刺啦啦响。最后的镜头在一家朴素的饭店定格,里面炉火升腾,木凳纵横。一辆小红木车立在门外,在一方油伞下,那卖牛肉者不慌不忙,在细细切肉,他不是宋朝的镇关西,也不是我村的扁一刀。是一位“蓝帽回回”,给我讲过祖父口传的犹太故事。
夕阳西下,阳光打在油伞上,光线又透落牛肉上,色泽是越发的红。
你伸出双手向火。忽然问我,知道林冲烤过几次火吗?
世上有这样的学问?我姥爷当年没讲过。
你说,小时候,父亲在冬天给讲过这个故事,共烤了3次。
4
天下好牛肉摊位要配一把红油伞。
天下好牛肉细切后要配一方白盘子。
天下有情人要打一面伞,披两方带花的床单子。
“分散”就是“分傘”。
5
伞最初追溯到春秋,开始不作雨具使用,是代表身份的展示,皇帝出行时宝伞作陪,近似昔日骑宝马,今日“开宝马”。伞繁体字是“傘”,下面要罩着四到五人,可见一柄伞空间之大。
伞到宋代才流行作雨具。
现在伞小,罩一个人,故简化为“伞”,两个人是要淋湿肩头的,须紧紧挤在一起。伞开始延长故事情节。两人若打一柄伞,不是紧张时刻,一般伞下人物不是父女就是母子要么是夫妻。
6
一个雨日,我在东区商务外环一家报亭前借势摆摊,兜售我30年前在兰考印刷厂私自印刷的《中原抒情诗》,30年前,我花钱买虚荣。庞会长嘲笑我,说一位诗人私印1000本诗集卖30年还没卖完可见是个“何等质量的诗人”。
我说卖诗集不是为钱是为了寻找记忆。庞会长说,有点扯淡啦。
第二天,我看到一个游人擎一柄连体伞,长方形,可供两人使用。我首次见到这样妙伞,问哪里买的。那人说:我常年在这儿卖伞,卖了30年,这把伞现在就卖,你要吗?
我说,伞面太大,我就一个人。
看着卖伞人递给旁边匆忙的情侣。小雨在下,我叹息自己人生雨季早已过去。
7
雨没停。撤书摊前我还是要买一柄伞。卖伞者说:“我不收你钱,用一本诗集交换吧,12个小时后,我搭配送你一个和伞有关的梦。”
听这口气,这卖伞人不是神经病就是妖怪。我买伞相当于花钱买梦。
胡半仙在村里说过:一个人凡做和伞有关的梦,不管白天黑夜,都是期待的嘉事。
12小时后,果然我期待的梦来了:
在相国寺前那一条小巷,依然如第一次来东京时的剪辑片段,穿梭的自行车把上长满青苔。小巷依次分岔,人来人往,走成古人,让我怅然。前面一个打伞者慢慢在走,背影陌生又熟悉,我骤然心动。如多年里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
伞微微倾斜,我在后面喊一声,执伞者回首。
我吃一惊:“咋会是你啊?”
“为何不会是我?像那年在相国寺拐弯处。”
东京的工具
(一些零碎的摆设)
1.剃刀
相国寺十字街头有一个专业刮胡子的摊位。
专业理发匠这种职业最早出现在汉代,理发有一特殊称呼叫“待诏”。宋代东京成立有“净发社”,专门剃头。理发师崇拜的祖师爷是吕洞宾。
东京理发吉日是新年二月二,这一天龙抬头,全天理发要多加一倍的钱。
北中原有一谣“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北中原的外甥们到这一天都“护头”。
2.两年后的剃刀
(在宋朝刮胡子)
在穿过一群骆驼的城北门边 ,西南角支撑一方芦棚,下面罩着他关于爽快的记忆。闭上眼,洗完脸,敷上热巾,便有嗞嗞刮刀声了,然后是一身轻松。他几乎是一月来一次。
偌大东京,他最熟悉这一方修面的摊位。钢铁和皮肉之间的接触,更多靠手指巧妙的躲闪,舒适度不可传授。在东京人的习惯里,理发和吃饭一样,让人有点守旧和认人。狗恋旧窝。
一把剃刀生锈了,挂在墙上,如相国寺里一枚长长的皂角果实垂落,风吹不动。
一位归来者头发凌乱,像人中戴胜,脚上有泥和霜。那带霜者敲门。
“罗师傅呢?”
“你是找我阿爹?”看门的后生一脸惊奇。
“是过去常给我剃头那师傅,下巴有一颗大黑痦子。”
“就是我爹。他不在了。”停一下,“这么说,客官恐怕两年没来剃头吧?”
“洒家发配了两年,刚从沧州回东京。”
“阿爹死两年了。”
嘴巴一颤。险些被刀刮破。
3.案头算盘
我当过乡村信贷员、乡村会计,养成收藏算盘的癖好,至今收藏有50把,有我使用过的,有我父亲使用过的,有我姥爷使用过的,有大队记工员使用过的。其中最珍贵的一把是祖冲之使用过的。
在“清学研讨会”上,我打开画卷,从形状上能判断那是一把九档算盘。算珠子上沾染着中药香气。
城门瞌睡了,主人醒着。主人瞌睡了,算盘醒着。全东京每一块城墙砖头都瞌睡了算盘也是清醒的,不然何止京城?天下江山都是一本糊涂账。
算盘是檀木做的,一个珠子一个珠子连在一起,如挤在一起取暖。即使檀木算珠深夜睡着,也是有顺序地睡着,它们不忘自己职业身份。东京所有商人盈利心思在一天十二时辰里醒着。商人骨子里分斤较两,抠一下屁股都得吮一下手指头。
那一把九档算盘,上面一档只有一个珠子,不只计利,更用于计算一生时光。
4.酒帘子
京城的街道楼台,外观丰富得显零乱,皇上多喜欢繁荣景象,喜欢盛大,喜欢热闹,喜欢观摩军演,喜欢感叹号,喜欢接待番邦外宾,对大理对爪哇或暹罗的进贡者不时地宣扬昌盛和繁荣,四方朝圣。这样政策一宽泛,便促生出来许多有序的标志。酒帘子算之一。
酒帘子一多逐渐影响市容城貌。
千篇一律的形式,遮盖着千变万化的内容,摇动的都是风云江湖的故事,当天新闻和去年逸事都在酒帘上衔接得天衣无缝,垂落下来长短不一的故事。
它在僧侣、走卒、遣犯、娼妓、兵士、书生的记忆里悬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方两面经雨的帘子。返乡人最喜欢见到故乡象征。“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归来的行者看到故乡朴素的招旗,近乡情更怯,才会把梢棒倚了,安心吃酒。有时酒未吃前,也会忽然想起京城那一面酒帘。
夕阳西下,京城酒帘在摇晃,上面缀满的流苏正在碎银的光辉里垂落下来。国事变幻,酒帘落下又升,朝廷变个颜色,酒帘一直存在。
5.扇子
——便面和手机
那一把扇子使用方法,专业术语叫“便面”。
用一把扇子遮住半个脸,目的是不想和对过来人说话。尽管对过是一个时常表白自己属于文化情怀的官员。东京街头行走者有“新党”“旧党”之分。
便面最早出现于秦汉,宋时流行。关于便面的记载,《汉书》有“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所以障面,盖扇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
章台街为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代称。骑马经过章台,指涉足红灯区。
有一次我在滑县南关“贵妃池”洗脚店里见到高行长,两人见面陡然,高行长咋也在此谈业务?弄得双方都不好意思。我俩都差一把宋朝扇子。
千古一同,不一定非得在章台街,在东京任意一条街道胡同里,现在好了,你不想和他说话,就侧脸打手机或低头看微信。有一个手机把玩相当于使用“便面”。
6.修车铺
街道拐弯处,有一方城市木匠的工作场地。
摆满凿、刨、锯、锤、尺、斧、墨斗。
父子俩在这里厮守一辈子。一年四季在埋头干活。树木年轮都是储存的时间。父亲在整理时间,敲打速度,安置时光。单调的时候,父亲给他讲木匠和棺材铺的故事,说是听乡下来的周桐子讲的。北郊外封丘县城一家棺材铺,老板看到自己生意不好,就挑起相邻的荆隆宫村和李巷头村,俩村械斗。人一死多了,棺材铺生意便好起来。
儿子心里清楚,他全部的努力,无非是在为父亲打造一口精致的棺材。用上等的柏木。
蜡封丸子之后
(考证东京情报如何传递出去)
药丸子是中医对世界的贡献。西方人不善于揉药丸子,多汤剂,散剂。
我有“人生得痔经验”,知道同仁堂有一种中成药“槐角丸”。槐角丸分大、小两种。
小槐角丸是豌豆大小颗粒,像斑鸠眼珠子,6克有33粒。没有使用蜡封制。大槐角丸多是用蜡封制,以丸状出现,形式上传承古风。说明书上介绍药丸子功能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主治痔疮肿痛。我平常使用大丸子,量大。宴席后,每每陪完客人都要服药一丸,完美收官,以备明日再战。
大槐角丸外面有一层面相文雅的蜡封,透明程度可以烤化。
马老六在“说岳传”,关键时刻,他会私自让一枚属于他的“蜡封丸子”出现。我们都不知道蜡封丸子,他便开始卖嘴了,说,古代奸细把情报都装在蜡制丸子里,虫子不会蛀蚀情报,封蜡主要用于防潮、防水,多用于阴天雨日、恶劣环境下传递情报,如蹚水穿越河流。若缺少一层蜡封,情报会受潮,外观模糊不清。将军案头,受潮的情报质量下降,会影响战局。
我想,这不就是“人在宝塔山下,胸藏百万雄兵”乎?
如金兀术的奸细,耶律阿保机的奸细,李元昊的奸细,均到东京刺探过情报,最后在蜡制丸子里,藏在羊毛里、靴子里、笛子里、绣花鞋里,方便来往横渡大河。
丸子揉制大小以情报重量而定。一斤重的情报得揉成大力丸。一般以出事后能咽肚为适,情报描述再多的话,就显得不够精练,提供者如果文笔啰唆,会像河南省文学院我这类三流作家。最后结果会装下来成铁锤形状,成镰刀形状,成地球仪形状,不可再称为蜡封丸子,甚至一丸蜡封丸子成为一部长篇小说。记得博尔赫斯说,只有缺乏想象力的作家才去写长篇小说。
世界情报史上最大的蜡封丸子,撑死也不可能把整个一个人以蜡封形式装进去。世界上最大的情报成为一具定型不变的埃及木乃伊。
中药丸子为何蜡封才安全?就此我专门问过胡半仙。
药丸子里面的水分蒸发掉,会变得干硬,失去药力。不少中药有营养,会招来许多小虫把药蛀坏。遇到潮湿环境,中药丸会发霉变质。中药丸用蜡密封后,既防水分蒸发,又防虫蛀、防霉变。达到“三防”。
情报蜡封之后也不易生变。有的情报密封后遗忘掉,丢失了,多年后才看到,往事和爱情如梦,在时间里变得毫无价值,该硬的地方不硬了,只剩下蜡封丸子壳,空留一方蜗牛壳,所谓的储存禅意也就是说只剩下回忆啦。
我在开封铁塔公园听过“长著一脸络腮胡子像鞋刷子头发像一丛风中荒草的人”讲评书,关于东京往事这一章,他比马老六比“瞎八碗”北中原两个评书艺人说得都精彩。他说,世上许多档案至今还在“另一种形式”的蜡封丸藏着,怕透亮见天,档案时间定到50年到500年。
最后,他吐口唾沫,卖个关子,说,那个城门口牵缰绳的人,在骆驼白鼻子里,就藏着一枚蜡封蜜丸。
论真方集香丸对诗意的伤害
(赵御医别传)
上·制作
北中原制造中药丸子不叫揉,不叫团,不叫擀,不叫压,不叫捏。有一个专业叫法,叫“乴”。
这叫法真是出乎意料。“乴”有握持、拈取的意思。平时,日常生活里也使用,我姥爷说我跑得快,会说“快得像老鸹乴风”,形容乡村时间概念里的一种速度。
赵天丞家的药房要自己配制药丸子,也要乴。中药必须环环相扣,自己配制最放心。一年四季里,赵天丞家主要乴的是集香丸。
除了收藏算盘,我30岁开始有收古药方癖好,为了书法和中医结合,私下编辑一本《汲古集》。明以前为文字资料,清以后为具体实物。先后收集到嵇康的“五石散”、华佗“麻沸散”配方,后收集到宋人“集香丸”。考究此丸时怕今人误食发疯,特意从胡半仙药柜《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核查资料。勤可补拙,查了3天,在卷三里找到此方。集香丸用量为每服一二丸,细嚼咽津,不拘时候。
看到最后我很泄气,这方子说破了主要功能是解酒。集香丸畅销能推断东京市场有多少酒徒饮酒。可见东京诗人借酒才吟出好句子,后来开封诗人私自造酒,也有前因。
好诗也有反作用力。诗虽靠酒支撑,却会消解诗意。想写好诗,要服用集香丸,双方碰撞,能达到冲淡中和。果然后来有了“诗丸”。
多年后,我见到会造三种文艺药丸的诗人“金枪手赵天波”,他属于祖传。
中·搭配
药丸子外面那层蜡封,是故事的延伸和重要部分。
下·功效
宋朝诗人有个暗中规矩,诗里多有替酒做广告嫌疑。两宋诗人里凡写出好诗的一流诗人酒量都不大,酒量大的却是二流诗人,从诸位诗句里推断酒量,最大文人是两位姓曹的:曹勋、曹冠。前者写有“酒量海同宽”之句,后者写有“酒量与天阔”之句。苏东坡尽管写酒名句很多,自己酒量其实很小,“我本畏酒人,临觞未尝诉”。那时没有蒸馏酒,都是浊酒。苏东坡喝酒只管微醺,全为尽兴,醉后一直拒绝服集香丸,怕好句子都掉到汤剂里淹死,诗曰“一醉汁滓空,入腹谁复告”,就是他不服用药丸子的新写实。
“赵太丞家”属于东京的医学地理标志。当年李东阳看到此处时,停顿一下,他说全卷《清明上河图》从“赵太丞家”的房子往后量,后面还有五尺长。
李东阳说,这五尺看得我心惊肉跳。
这一家挂有“赵太丞家”牌匾的高档医铺,门口赫然竖着两块招牌,广告文字为:“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太医出丸医肠胃病”。表明这是一家主治饮酒过量造成肠胃损伤的医铺。
屋里有两个妇人在讨要醒酒的药方,兴许是家中的公务员男人喝酒过量。
我以小人之腹推测社会体制,此医铺有“太丞”之衔,意味着这家郎中退休前曾是御医,给国家领导人甚至娘娘贵妃把过脉。主人在偌大东京穿梭数十年,手下经手过的甘草成车上垛,仅听年底累计的药量,就推断是一位见过大世面的杏坛高手。
一天月夜,月色如藻,横沉水中,漂浮如梦。这时,外面响起一阵急促敲门声,门人急急通报,赵太医马上披衣出来。门轴又一响,关上了。
这一夜,赵家进来一个神秘的人物,那人抖抖袖口,递过来一笺药方……
宋朝嗑药记
“我不嗑药,因为老子就是药。”
——达利
甲:喝药,是服毒
明人往往喜欢意淫宋人,这样审核文字保险。
施耐庵在桌前端坐,把烛点上,暗影便浮动。他又在案头蘸蘸笔,指头抖动,咬咬牙,下决心终于让妇人走出来。
那妇人拿了些铜钱,径来王婆家里坐地,却教王婆去赎了药来,把到楼上,教武大看了,说道:“这帖心疼药,太医教你半夜里吃。吃了倒头把一两床被发些汗,明日便起得来。”武大道:“却是好也!生受大嫂,今夜醒睡些个,半夜里调来我吃。”那妇人道:“你自放心睡,我自服侍你。”看看天色黑了,那妇人在房里点上碗灯;下面先烧了一大锅汤,拿了一片抹布煮在汤里。听那更鼓时,却好正打三更。那妇人先把毒药倾在盏子里,却舀一碗白汤,把到楼上,叫声:“大哥,药在哪里?”武大道:“在我席子底下枕头边。你快调来与我吃。”那妇人揭起席子,将那药抖在盏子里;把那药贴安了,将白汤冲在盏内;把头上银牌儿只一搅,调得匀了;左手扶起武大,右手把药便灌。武大呷了一口,说道:“大嫂,这药好难吃!”那妇人道:“只要它医治得病,管甚么难吃。”武大再呷第二口时,被这婆娘就势只一灌,一盏药都灌下喉咙去了。那妇人便放倒武大,慌忙跳下床来。
施耐庵闻到气息了,他赶紧把窗棂关上,唯恐夜风吹灭蜡烛。
乙:吃药,是治病
门终于响了。赵太医让那人进来后,把门上紧了,看过药笺,对那来人重复说孟子的话:“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十年前的约定,只有赵太医明白这是啥意思。
他把药方放在蜡烛上点燃了。
竟有砒霜的味道。
丙:服药的当代性
一千年后一天晚上,在工一街门诊部,我敲响门诊部的门,胡小仙对我说,服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很重要,许多人把它忽视了,都任凭医生嘴上胡说。
我吃了几十斤西药,这是第一次听医生说。
它是承载药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包括名称、规格、生产厂家、批准文号、有效期、成分、适应症、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一、看清用法用量,保证正确服药。二、看清功能主治,保证对症下药。三、看清药品成分,避免重复用藥。四、看清注意事项,保证用药安全。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
说完,他开始给我做皮试,侄子知道我晕针,为了缓解我的紧张情绪,他接着又拿出一张《人民日报》,给我读报,恰好报纸上说国家药监局局长十年来审批假药60种,受贿600万元,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判处死刑。药监局局长恰好又是开封人。
我说,小仙,给你叔简单开个药就行了,别扯这么鸡巴远,这些和咱无关。
“有关,说不定这一针就是假针儿。”
知道这是小仙吓唬他叔。我头皮一紧,几乎晕了过去。
丁:药的隐喻
“吃药”一词几乎成了一种隐喻。
那年春节前,白橙约我参加全市文艺系统团拜会,鼓励我要多开眼界。我兴奋得提前服下一颗赵天波送我的解酒丸。宴会上,男女混杂,争先献技。东道主讲完话给敬酒,大家站着都恭敬喝完,东道主却坐着不喝。白橙看不上,端起一杯,代表大家给东道主敬酒。
只有白橙有豪气,敢开这样的玩笑,她说:“大郎,且起来,把这碗药服下。”
抱猞猁者说
我童年在河北乡下知道了猞猁。
猞猁自唐朝便流行于达官贵人间,多为作宠物养,坊间说猞猁是吉兽。研讨会上庞会长说,猞猁别名“草上飞”,拿鹌鹑捉野兔比开封斗狗协会的细狗都利索。
在宋朝,大臣拥有一匹猞猁,上朝窃语时可缓解紧张心情,圣上知道也不责怪。你家猞猁喂蜜了吗?猞猁吃蜜毛色发亮。你家猞猁喂胡椒了吗?猞猁吃胡椒会打喷嚏,气息通透。
《清明上河图》里占卜房隔壁里,那一位静坐素衣者,便是抱猞猁的王巩,他下朝回家,途中休息,画面上未见猞猁,那是案桌遮掩。
王巩告诉过张择端,说夏天抱猞猁可以生凉,冬天抱猞猁可以取暖。如今圣上啥都懂,从文艺到科技到蹴鞠振兴,圣上问话,若是冷知识自己就不会觳觫了,因为有了猞猁。这是猞猁的好处之一。宫廷内外都知道。他记得,上次于阗国冬天进贡一匹猞猁,圣上逆毛抚摸时,上面噼啪噼啪直冒火星,像电线雨中漏电。
王巩说,你要画猞猁。
北中原留香寨也有猞猁,我原以为只有走亲戚的小画书上才走动猞猁。二大爷说,村河沿月明里都有猞猁。
我半夜从马厩里听完故事,结尾处说到“五鼠闹东京”。回家时,身后月光声音窸窣。老觉得有一只小兽悄悄跟随,如有蹄声。
二大爷第二天说,那就是猞猁。它在护送你,半道上你千万不能回头,若是回头,猞猁认为你已到家,它会马上离去。
半世纪过去了,从乡村到城市,我一直怀揣着一只虚构的猞猁在行走。
第六章乐·此曲只应天上有
鹌鹑之梦
“到了晚上,有鹌鹑飞来,遮满了营,早晨,在营四周地上有露水。”
——《圣经》
若当贪官得会享受,不能一辈子只存货,存胡椒,到最后充公,当个“保管员”,只玩个过程。
这是古今贪官的不同之处。
偌大京城,最讲究生活品位的还是蔡太师府上,样样精致,日子过得像汝瓷开裂冰片,一日如一片。仅厨房蒸包子一项,就有专职厨娘负责各个具体项目,譬如切葱丝姜片,譬如肉包折褶子。
蔡太师最爱吃的还不是包子,是鹌鹑系列。主要做法有鹌子羹、炙鹌子脯、花炊鹌子。
除了鹌鹑,蔡太师兼爱吃黄雀鲊。皇帝有艺术爱好,同时要积极配合,蔡太师为那一幅《听琴图》题画款时,为更好表达,专门吃了黄雀鲊之后再着笔,他体会是吃后运笔线条筋道。
“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诗好,字好,全靠黄雀鲊味好。他不由得用手在腿上又默写一遍。
黄雀鲊做法工序复杂,厨艺讲究,马厨师是长垣人,善做鹌鹑。“每只黄雀洗净,用酒洗,拭干,不犯水。用麦黄、红曲、盐、椒、葱丝,尝味和为止。却将雀入扁坛内,铺一层,上料一层,装实,以箬盖篾片扦定。候卤出,倾去,加酒浸,密封久用”。菜单细记,收在《鹌鹑食谱》,对中国发展鹌鹑事业有一定参考价值。
后来,蔡太师被抄家时,办案诸人算是大开眼界,蔡府有三间房子属于鹌鹑房,从地面到屋顶,架子上不是现金而是坛子,里面盛满黄雀鲊、鹌鹑鲊,一一原封未动。他说,我是为了吃,不是囤货。
以后日子里,吃鹌鹑是身份象征。
话说那年夏天,黄泥岗上出了一件大事,“七人行动小组”在冀鲁豫三省之处打劫了“生辰纲”,自以为做得滴水不漏。天知地知七人知。大秤分金银珠宝时,忽然见到布袋里有几个精致小罐,阮小二好奇,打开闻闻,浓香扑鼻。忍不住捏一片尝尝。吴用读书多,说,那是鹌鹑鲊,是女婿送给老丈人生日礼品,专名叫“平安礼”。
关于鹌鹑的传说,一直在东京街头像评书一样弥漫,几乎虚构成为一只空中玄鸟。
马厨师为蔡太师做一碗鹌鹑羹要斩杀数百只鹌鹑,蔡府每天征收鹌鹑,后勤做好鹌鹑供给保障,保证鹌鹑鲜活,做到食品安全。
街头棚子下面,平时有一固定看景者,坐在凳上无聊,手在空中不时比画高度,那人就是昔日东京城把鹌鹑的一个圣手。他担心对过坐着的那一位王巩。准确说,是担心王巩身边那一只猞猁。
鹑语近似唇语
——黄五郎如何引领鹌鹑运动
或大或小,一个人一辈子一定要有个寄托。凳上那位像把玩空气的其实是在把玩鹌鹑者叫黄五郎。京城最有名的鹌鹑发烧友。绰号“鹌首”。
黄是一个有“鹌鹑情结”的人。大街上游人多的时候,他会情不自禁开始讲鹌鹑往事,冷落或没人时,他喜欢这样独坐一天,在时光里回忆的也是鹌鹑,他看街上人来人往,看得有点恍惚了,那些人像符号,变幻成自己当年引领的一群鹌鹑。
自从宋徽宗当了皇帝以后,文艺范流行,京城开始讲吃,越吃越精细,东京城卖鹌鹑比卖羊肉赚钱。
黄五郎涉入外贸事业,引领过六年鹌鹑队伍,那六年是东京最好的鹌鹑年代。
他是这样做鹌鹑之旅的:沿海有鹌鹑集结地,他从刺桐(今泉州)的洛阳桥启程出发,刺桐鹌鹑肥,它们不是中国鹌鹑,鹌鹑是从暹罗、交趾、真腊运来的,在刺桐形成全国最大鹌鹑交流市场。
运送全国鹌鹑的方式有布袋、笼子、车辆、缸盆、裤腿等。
黄五郎贩运鹌鹑方法奇特,是一次“自由行走运动”。他手执一支丈长青竹,系一丛马尾,每次携带三千只鹌鹑,先放飞在天空,他开始在地下行走,鹌鹑在天上飞翔,行到暮色向晚,他在一个地方停下,搭上帐篷,对天上发出只有他懂的鹑语,像刮起一团风,三千只鹌鹑一一落下,围绕在他身边卧下,喂食之后,鹌鹑安睡。
第二天,鹌鹑重新起飞。日子起起落落,如此单调重复。黄五郎从泉州洛阳桥开始引领导向鹌鹑,走三个月方入中原,来到东京南门,像是闻到京城气息,那一群鵪鹑开始兴奋,它们比黄五郎提前看到柳枝新绿。
鹑语一一飘散成灰,已成鹌鹑旧事。
现在黄五郎坐在凳上,邻摊上飘来果香,每当闭上眼睛,他就会想起引领鹌鹑行走的那些日子,像在天空引领着一场南方之雨,缓慢地入主中原。在东京历史上,从北方来的都是铁蹄,从南方来的都是艺术。
他说,降服鹌鹑的道具是手持的那一支拂尘。要靠思想管控鹌鹑。马尾在风中弥漫,不仅是形式,马尾的气息对鹌鹑有驯服作用。一如咒语,一如迷迭香,一如千年后一位诗人写诗上瘾还要出钱自费在开封印制非法出版物《中原抒情诗》。
这说的不是我吗?
何时为驴接腿
(手艺人失传的碎屑)
据我十年的收集研究,全球统计《清明上河图》共有98幅,只有一幅真迹。
临摹装裱者在处理一匹马时,为省事弃掉了,画面没有两条马腿。我在河南博物院买一册吴子玉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被启功先生称赞临得最好,最好的里面也没有这匹马。一匹马被后来画家托标者合伙人为杀掉了。
装裱师张贵梓说是驴腿。他说,自己装裱一辈子了,最自豪的壮举是当年装裱《清明上河图》上的驴腿。他说,在一次装裱时发现,其中一匹驴缺了条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才在画卷中找到那条驴腿,把这幅名画给接顺了。他仅是说说驴腿吗?
弥足珍贵的驴腿,其实应该是马腿。我看后断定,驴嘴不对马腿。
在开封第三次东京国际宋学大会上,对大学者可能家常便饭,对我却机会难得,我特意细看故宫藏的《清明上河图》,争论的驴腿在何处?
情节在卷首柳丛中那一段空隙。一行人在插花抬轿,前面有一人在做追撵状,画面只有后半身残马,悬挂两条马腿。路边一个玩耍孩子被大人喝住。尽管没画马头,但那一定是马;马大驴小,应该是一匹马。附近两头卧牛无动于衷,远处一匹驴子却要惊起,因为驴对马的荷尔蒙气息有感应,马和驴相爱生骡。而牛则没有。马气息绕过了牛而直达驴。张择端懂得生理学。
我思考这里的学问。问开封工艺研究所汪所长,汪所长擅画工笔牡丹,号称“汪牡丹”,说副总理家的大厅都挂他的“富贵图”。他公司平时对外宣传口号是“洛阳牡丹甲天下,老汪牡丹甲画坛”,同时正开发汴绣《清明上河图》。
汪所长说:《清明上河图》真迹历经数百年诸家装裱,画卷中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十分密集,一幅书画能否流传后世,与装裱优劣相关。修复古画不能鲁莽,画上破洞需要一一填塞,选配的补绢,质地、颜色都要和原作画芯接近,没有合适的“补丁”要装裱师自己动手染托纸色。揭开旧背纸、做洞口、除浆,工序有20多道。除非整体缺字印章,才会留白。
三大工序“托”“裱”“装”,托画芯、方画芯、打料、镶画、覆背、打蜡、装杆、封轴,靠手工完成。托画芯又分调浆、喷水、刷浆、托纸、烘干。稍不小心就破坏原貌。
汪所长看我蒙了,鼓励说,不过你学术态度很好,眼界看得准,只是有点冷知识。同时他也最后做出肯定,说,那是一条受惊马的腿不是驴腿。
这是东京流传的“偷马换驴”典故。
哈啰,唱个肥喏
(关于时代的仪式感)
从我记事起,北中原村里两人见面,一人首先问:“吃罢冇?”另一人多答:“吃了。”
来到开封五年,也是这习惯。
吃,人生里永远排第一位,圣人也把“食”排在第一位。从我记事算起,五十年未变。
宋人见面,行礼,叉手鞠躬,抱拳高拱,弯腰扬声,这种礼节就是“唱喏”。唱得又响又长、鞠躬鞠得深的,叫肥喏。 用于下属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副局长对正局长,仪式上给人作揖同时扬声致敬。
宋人唱喏,相当我村问候“吃罢冇”。
生活在东京人人都要唱喏,不然没法出门。周密《武林旧事》载,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全民都会唱喏。皇帝阅兵时,开幕式要敲梆子,一共四聲,敲第一声和最后一声时,全场士兵都要一起唱喏,场面非常震撼。
如下也有另外的。
唱喏里包含有爱,唱喏能唱出一见钟情。潘金莲一支竹竿失手掉下,打住西门庆头,男主人本想骂人,见女主人貌美,不生气了,反而唱了个“肥喏”,本该是潘金莲道歉唱喏,唱喏角色颠倒。理论里,这属于王婆“五字方针”政策里的“小”。
风一吹,走出《清明上河图》的宋人几乎都在“唱喏”,六种唱喏者代表如下:
(1)鲁提辖在潘家酒楼上喝酒,酒保唱了喏;(2)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来唱喏道;(3)王婆笑他却才唱得好个大肥喏;(4)乐和看着顾大嫂唱个喏;(5)宋江向宿太尉躬身唱喏;(6)宋江等四人向大家唱个无礼喏。
宋朝是一个礼的国度。唱喏唱喏唱喏唱喏,国人都在唱喏,唱三斤重“好个大肥喏”。景象一片肥大。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仪式感。“唱喏”到明朝废除,开始作揖多了。清朝开始是甩袖子多了,捎带一声“喳”却不是“喏”。表示顺从,遵照,执行。传到我村后,带有了“特色”二字,则是“吃罢冇?”,使用频率高于宋人唱喏。
那些未走出《清明上河图》者,人员更多,他们依然在小巷,在酒楼,在人海,在伤心处,在孤独里,在看不见的地方,演绎着重逢和道别。小人物如虫蚁一般,默默无闻。人生如旅,偶然相逢,歧路执灯,挥手作别,唱个肥喏,各自保重。世道就是如此苍凉。
细数东京街头拐弯处,在桥上,在街道,在酒楼,一共有四人在唱喏,有三处属于一般礼节,只有一处属于肥喏。
东京官场姿势丰富古典,传承到现在骤然失传了。
铆钉和绳索和菜园
(局部和细节)
1.铆钉
东京无数屋顶上,潜伏着许多棵沉默的瓦松,瓦松的目的不只是听风听雨。
瓦松下悬挂的建筑符号有正脊、垂脊、戗脊、鸱吻、脊兽、博风板、悬鱼、惹草。这些都是大殿重要建筑部件,稳定着房屋。
瓦松并不是固定的,都在水陆里走动,或在天上飞翔。这听起来有点玄虚。
屋檐下站着的那一位是鲁工匠,他在宫殿里干活十年了,他布置的琉璃瓦上可以十年不生瓦松。不到临终,秘诀一直不传授给徒弟。
2.绳索
五个人从虹桥上扔下来五条绳子。
漂泊两岸,船上有五百条绳子在履行绳子的使命。
绳子是为了躲避岸边柳树、房子等障碍物,纤夫的纤绳需要系于桅杆的高处。
行走离不开绳索。我少年时和父亲到黄河边马寨码头拉过煤。我掌握的那绳子叫“套绳”,像是说牲口绳子。我至今一共看过两幅关于纤夫绳子重要的画,有绳子在线条里面纵横交接。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绳子是迎面走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纤夫和绳子是转身离去。两人画的都是苦难。
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绳子,中俄两国绳子颜色不同,粗细不同,两队纤夫在颜色之间会合,擦肩而过。
更传奇的不是河上纤夫,纤绳转化了,是后来京城里出现的那一位僧人和他的一条通天绳索。
3.菜园
连最早进城的那群驴子也能看到,京郊有一片菜园。
且说菜园左近有二三十个赌博不成才破落户泼皮,泛常在园内盗菜蔬,靠著养身;因来偷菜,看见廨宇门上新挂一道库司榜文,上说:“大相国寺仰委管菜园僧人鲁智深前来住持,自明日为始掌管,并不许闲杂人等入园搅扰。”
尽管不许“闲杂人”进来,一天,赵守敬来了。赵太守不是“闲杂人”。
为吃时令菜,他一年四季都来,蹲在菜畦间,他细数过,菜园里种的蔬菜品种有萝卜、菠菜、韭菜、茄子、瓠瓜。
赵守敬年年来看菜。他最早来观察是有一年寒食节,赵守敬习惯京郊踏青,特意到那一片菜地转悠过,那天天气晴朗,菜苗返青,心里便一直惦记着一片绿,他想自己晚年能有一块這样的菜地多好,种种菜,浇浇园,读读书,写写字。
他读过老友陶榖的《清异录》,很羡慕陶榖记载的那位姓纪的老菜农,十亩菜地养活三十口人。那块菜地就是生财的钱炉子“青铜海”,看后他特意把这一段抄下来:“汴老圃纪生,一锄芘三十口。病笃,呼子孙戒曰:此十亩地,便是青铜海。”
种菜比种粮划算。他想起自己老家滑州也有“一亩地十亩田”之说。
终于到了退休了。宋朝退休叫“致仕”。可带职。不办证。
赵太守年老时瞌睡虫开始增多了。蒙眬里,那一片菜园蔬菜里色彩弥漫,瓠瓜开花时上面有蚰子叫,夜里露水里有蛐蛐叫。蔬菜里他最喜欢茄子,连生茄子摘下来不洗都吃,他经常想起樊楼那一道“鹌鹑茄”。
他嘴角不免生津,耳边会响起那店小二赵轱辘的喊堂声,高低起伏,从声音里,听着听着,能闻到那一天蓝厨娘手上隐隐约约的一丝青葱气。
波斯说书人
(场景说明:一共四个行脚僧)
画面上,一共四个僧人。红衣、皂衣、素衣、赭衣,四位远方的行脚僧。
他们携带着风雨而至。一位来自敦煌。一位来自撒尔马罕。一位来自波斯。一位来自白马寺。
第一出——红衣僧说猿
围着一圈密密麻麻看客,中间有一个艺人在表演。众人不断喝彩。艺人说,要表演一个“天地大相通”,借一个孩子用用。为了接气。红衣僧人在一边观看,没人配合,他让身边相随那个红孩子走出来。
正在表演的那位东京艺人心领神会,开始这一个节目表演。东京艺人抽出一条白绳子,先在绳头打个结,像一朵莲蓬,让那个红孩子端坐在绳头,孩子犹豫问,能坐上吗?东京艺人又多盘一个绳圈,两个莲蓬了,红孩子才肯坐上去,盘腿闭目。
东京艺人口中念念有词,说,上升,上升,上升。“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①上升,上升,上升。“手里捻珠,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忽地吹降去,便是一狂风。”②上升,上升,上升。“喝声道:‘疾!只见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日月无光。”③上升,上升,上升。井绳在上升,像一条青蛇,绳子开始曲曲弯弯,然后一耸一耸地向上,飘到天空,深入云间,攀附云朵,最后不见了。“我再说一遍,玛格丽特的故事非常特殊。要是司空见惯,就没有必要写它了。”④
东京的一朵大云彩下面正在空设无数张嘴,像是无数方黑洞,单等一颗甘霖滴落。
不一会儿,飘下来几根绳索,艺人捡起来放在衣袖里,又飘来几根洁白的碎屑,红衣僧人捡起来,说,是猿毛。猿是君子,安静,和焦躁的猴子不一样。
红衣僧人手捏猿毛,忽然大哭,说,这孩子一直是我的拐杖,跟着我走了三万里,现在不见了,可怜见的,可如何是好?永失我爱。求求诸位出手相助。
跳涧虎陈达也站在人群里静静观看,他一边暗自冷笑,说,你瞒不住我,这又是一个玩“通天索”的人。
第二出——黑衣僧说冰蛆
黑衣僧人一身鸦色,直接出场。
各位官人,话说那一天,西域雪山有万古不消之雪。冬夏皆然,雪中有虫如蚕,其味甘如蜜,其冷如冰条,名曰冰蛆,能治积热,解酒,喝酒前舌根下面压一冰蛆,能从容行令,坐国宴不动,喝斗酒不醉。
各位看官,我这次带来“狗蝇丸”,全国一共五丸,其他四丸被国家征收国库储存。今天就预订这天下第一丸。何谓“狗蝇丸”?抓住一只狗身上的苍蝇,将其腿翼去掉,再裹以蜡制成药丸,待打摆子那一天用冷米酒送服,但此时不要轻用。皇帝托孤时,此“狗蝇丸”可以延长五个时辰。国家将乱未乱之际,必有“狗蝇丸”出场。
黑衣僧人蹲下来,开始从身后一个布袋里,拿出一面白布摊开,摆上犀角、珍珠粉、砗磲粉、冰蛆。
忽然,听到前面虹桥桥头传来一阵慌乱,便听到有人发喊,捉拿西域来的秃驴!几个捕快手持朴刀,叫喊着而来,疑似要捉拿波斯僧。波斯黑衣僧人起身,掸掸身上尘土,转身把自己裹在一面白布里。走时,掉下一颗“狗蝇丸”。
直到后来开宋学研讨会时,我终于续上悬空处的情节。
那位“长着一脸络腮胡子像鞋刷子头发像一丛风中荒草的人”才说,凭借一条绳索,红衣孩子是转送东京情报去了,使用的是蜡封丸子,波斯黑衣僧是沿着骆驼鼻子上的一条细细缰绳跑了。东京日常器材里,绳子才是远离首都的另一条“东京之路”。
他最后说,这叫“知白守黑”。
第三出——白马寺
白马寺的僧人掸掸衣服,打个“云手”,香烟缭绕间,说了一句话,相当于大会闭幕词。便全剧终。
僧人说:何人能焉知知白守黑耶?
音乐响起。
第四出——混合色·无我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剧目里的主角。
无论是黑是白,是中间灰,都躲不过去,无法选色。最后自己的颜色要一一出场。
上街者
(是谁裁掉了最后五尺?)
东京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马轿驼络绎不绝。忙闲不同,苦乐不均。调子音节长短不同,脚下路程更是长短不一,有草鞋路,有靴子路。
“宋学”会长庞作道说上面人物共计815人。我问,会长你咋统计?他说,人物数量历来有争论,最多时有说竟达1643人,我查得最准,用的是祖冲之的“数米法”,此法看笨并不笨,每个人前放一颗米,最后数米,方为实际人物,这样不会乱码。政府公务员不会重叠安排或吃空饷。
我听后佩服,至于“数米法”真伪又不能去问祖冲之核实。
画面人物计有:
不断移动四季风景的抬轿者。把吆喝声水声举到头顶的撑篙者。上房揭瓦骂人者。重复吊打一条井绳的抄袭者。缺斤短两的面白无须者。以扇遮面不想让对过看见自己痦子的为官者。匆忙即时赶点交差的仆役者。予牲口以口语的驾辕者。拓印花纹的手工作坊者。掷骰子怀揣发财希望者。反复一个动作也是一生动作的打草炉烧饼者。一生反对铁钉穿越的卯榫结构主义者(我称之为素木行动者。折柳者)。把雪山搬过来用酒帘挡掩一面的说书者。操刀剃头图凉快的理发者。亮出舌苔点燃火把虚气上升的从医者。切三五斤上好牛肉者。能匡算途中泥泞粘足的看相算命者。约束铜铃声不响的喂马者。测量阳光高度的风向观察者。春韭秋菘的看菜园者。窃香失手者。观水者。能精准小数点后三位是股级科级巡视员副厅级厅级副局级局级副部级部级到皇帝正国级的垒积木者。传播回鹘契丹信息的传奇者。唱喏唱肥喏者。啃凳子腿者。批发山水风月者。不和姜太公一块钓鱼者。一直在窥听双龙巷脚步声音者。怀抱大公鸡和鲜花的旁观者。计算温暖的称炭者。头上簪花者。借助铁器飞檐走壁者。袖里揣着鹌鹑的城市放鸽子者。能自由穿入厚厚宫墙的读报者。足球踢得好的职业玩球者。孤独一身走天下的行脚者。在酒楼下埋头挖地道者。把风筝布置到云朵上的坚持者。春天来了但心里还留有残雪的乞讨者。聆听一路骨头歌唱以声为路标从西到东的牵骆驼者。那一位打秋风者。驾驭太平车和调整速度的执鞭者。匆匆赶往政府输送出国考察护照和大锭金银者。240个州上访代表者。坐在墙下捕捉虱子咀嚼同时捕捉无聊的闲散者。一生只在水上刻字的印刷者。屏风后面那一位永远只讲话就是不出来的隐者。正在书写远方上秦中秦下秦为桃花石者……
面孔不同的行动者走在相同面孔的一条街道。
职外,纸外,之外,还有那一位不动声色的调色者。
1514年3月27日上午,晴,无风。明代李东阳开展看画,这时候,画还是两丈长,比今天我看到的这一幅多了五尺。李东阳入画忘我,一直看到掌灯时分,让童子举烛,光亮里,听到上面门环响,他看到赵太丞家里走出来“一个长着一脸络腮胡子像鞋刷子头发像一丛风中荒草的人”。
此人也属其中的一“者”。
李东阳吃了一惊,灯花跟着一抖,流星般落满夜空。
新《清明上河图》演义
——对一场行为艺术的记录
1
前面说过的那一位“嫂表哥”,也就是摄影家吴名堂局长,多年来工作兼杀猪之余,艺海搏击,一直有一个宏大摄影艺术构画蓝图,近似圆满自己的一个“中国梦”,他对我说,要做一场立体版“新时代《清明上河图》”。我说你只要资金筹措过来,我啥都能办成。我那时想起巴尔扎克一句话:“要想毁掉某一个人,让他染上某一种爱好。”不过吴名堂的爱好是好爱好,是上善若水的好爱好。
中国人统计画上有人物824。日本人考证1643,吴名堂组织了500人。
后来总导不负众望,诸位各司其职,尽心尽职,人人明星般地投入,春夏秋冬,陆陆续续一共拍了4年,账面显示,费用金额2400万元。
先成立“东京环球红色公司”,除了立体版《新时代〈清明上河图〉新映象》,还有摄影版的24张组照《〈清明上河图〉新映象》。
2
庚子新春,这年属老鼠。我恰好也属老鼠。本命年里,《新〈清明上河图〉演义》开始。
500人里面,有城管殴打小贩,果子撒了一地的镜头。有上访的拆迁户抗争镜头,有在驻京办截留上访者忽然飞翔的镜头。有办证养狗的,婚姻介绍所的。人手不够,他让我“文学帮忙”,把如下这些人也从稿纸上赶过来,我说他们都是虚构的。他不高兴:“看看,一说实事就和你哥玩虚构。”
于是,他们要出来。
他们分别是:
炸油条的赵小四两口子、会烧拔丝猪头的赵刺猬、做变蛋的田文发、做豆腐的杨老八、卖烧鸡的李老大、厨师马三强、村民办教师孙百文、乡村饲养员瞎子孙钿成、车把式之一老德、车把式之二蔡老广、人民战士张留成、乡村科学家罗大成、李老仙携同乡长李小闹、活了120岁的赵满仓、乡村诗人胡超白、乡村医生胡半仙以及中医武老道以及兽医白天池、大玩家孙老苍三舅、又名刘老咳的咬蛋虫或持不同意见的上访者刘九州、剃头匠赵一刀和儿子赵半刀、杀猪匠扁一刀、评书人马老六和评书人瞎八碗、 退休教师王明礼、农民企业家崔天财,以及群众甲乙丙丁里面有上官有福、孙好武、孙好枪、孙好斗、孙好钢、孙好红、孙好战。诗人裴苏一、爱管闲事的三姥爷、不爱管闲事的民间匠人二姥爷、本家侄子小报记者文化人冯振华、民间的无所不知者二大爷和那个“长着一脸络腮胡子像鞋刷子头发像一丛风中荒草的人”。
他们的位置都是在张择端设计的位置上,那些艺术的日子里,他们不断能听到张择端和吴名堂安排导演的讲话精神。
3
最自豪的是二大爷,来自农村,承担了一个月的不同职业,每天发钱五十元,管吃管住,最后十天里就扮演里面一个角色,却乐得屁颠。他演绎的主题是“飞翔”。忽而虹桥,忽而酒楼,忽而马上,忽而驴上。真实情况是他什么都没做,是镜头技术特写。
他扮演了船头最高处高声呼喊者,江湖上艺名叫胡三畏,要喊“嗨喲——嗨哟——嗨哟”。背后出现城市执法大队成员,一竿子把胡三畏其实是我二大爷打到水下。
在水里,他看到桥上面人群里隐藏的朱武、陈达、史进;还看到有一位大胡子,是虹桥下面那一位驾驭车者,数他隐藏得最深。他知道这是演戏,不能说破。
二大爷后来说,这些人像玩尿泥过家家一样,原来这就是你们说的行为艺术?那电视上的明星太容易当啦。
4
一年之后,组照《〈清明上河图〉新映象》获得全国非虚构创意奖。庆功宴后第三天,吴名堂被一个内部知情人举报,贪污500万元,占用公款,仅购置照相器材一项就上百万元。
吴局长在灯光明亮的审理室说,所有账目包括吃喝拉杂,我一一都有发票,账本清清楚楚。
在“双规”期间,他忽然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我就是那船舶上的那一颗闲置的铁钉。”
最后的落款
——关于张择端所处的位置
我是当代三流作家里签名最好的 一位。
——冯杰题记
宋代画家一般画不落款,如果落款,也多是穷款,还不盖章。
郭熙落款在树枝下,崔白落款在树干上,李唐落款在石壁里,李成落款在石碑边。范宽在《溪山行旅图》里,落款在树丛一棵树干里面。他名字隐藏像猞猁。这是李霖灿先生引以为豪的事情,他在故宫里读了40年画,忽然发现。
他说:“忽然一道光线射过来,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后,夹在树木之间,范宽二字名款赫然呈现。”
李霖灿先生是北中原辉县人,和作家柏杨同乡。辉县是毛主席说过“辉县人民干得好”的那个辉县。辉县古称共城。我姑姑在辉县一中当了一辈子人民教师,满头华发如粉笔末。童年时我跟随父亲看望过姑姑,登苏门山,访白云寺,临百泉水。父亲去世后,我每年正月十五前要去看望姑姑一次。
有一年在辉县百泉一家汉陶馆,碰到一位女士恰好是我姑姑教过的学生,姓柳,临走她送我一个汉代的陶器,让我一定要插梅花才般配。我说瓶都送我了,还管我插啥花?
柳女士对我说,李霖灿先生是她近门里姨夫,她说她姨夫采用的是“网球法”,就是把整张画面分成若干小网格,一格一格仔细来看,才在茂密丛林里发现“范宽”二字。她说她祖上还和苏东坡有联系,后来给我寄过家传的资料复印件,其中一则手札复印件,我一看就是苏体。“柳仲举自共城来,抟大官米作饭食我,且言百泉之奇胜,劝我卜邻。此心飘然已在太行之麓矣。元祐三年九月九日,东坡居士上”。信上说“大官米”是辉县大官庄的香米,我走亲戚时,姑姑每年会送我一袋。想到自己在百泉苏门山留影的“涌金亭”仨字,也是苏东坡题字,我大胆联想,说不定这是柳女士家先人和东坡还交流过的证物。
辉县出过很多画家,其中我认识几位,侯德昌、侯钰鑫、窦宪敏、耿安辉,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最大那幅就是辉县画家画的。后来我还和侯钰鑫先生攀成作家同事。辉县画家还说要成立“太行画派”。以我的陋见,艺术单打独玩最好,一结伙就完啦,画家一成所谓流派便面目单调,釜底抽薪。余生也晚,共城画家里我只有李霖灿先生没拜访过,2009年晚秋我去台北故宫博物院,他已去世十年了。
李霖灿先生单枪匹马,他说自己是“前半生在玉龙看雪,后半生在故宫看画”。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画40年回忆录中,将发现范宽签名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化为心灵感召的永恒。连见过此画的董其昌都没发现。他作为900年来第一位发现范宽签名者载入中国画史。独见此款,不虚此生。
范宽当年自信落款终有答案,会走出来一个有心人,走进画里发现自己的影子,像找到幽林密丛中那一只神秘猞猁。
我扯这么远,是为了说张择端落款。
范宽死了50年后,张择端降临人间,传说他是范宽托生,画魂附体。范宽是张择端心里致敬的师父。《清明上河图》开首走来的那5匹驴子,就是从范宽《溪山行旅图》里走出来的那5匹驴子,仔细对比,连小驴子腿上的“夜眼”都是一样的。
和范宽落款相比,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的落款形式最高妙。
他有新意,不落窠臼,别成家数。佛国太子以身饲虎,张择端是以身饲画,他最后把自己画了进去,成为画中一员。在824位人物里,那一位和全篇人物貌似无关系者,无勾连者,无牵挂者,无东张西望者,悠然自得者,独立成章者,就是作者张择端本人落款。
请闭住气,耐心寻找一下张择端,像那一年我在东京寻找你一样。丙子欲临,寒气笼罩,星光欲降,十二生肖开始轮回,一如上帝掷骰子。暮色向晚,你正坐在一方木凳上,你向火的面庞那样宁静。像柳女士后来嘱咐我的瓶中梅花。如今回忆起来让人伤感。
后来看到“美国黄说”。黄仁宇说,宋徽宗有一个三女儿,她也是让张择端以人物形式入画的。一位少女站在未启程的轿前。
还有“开封赵说”。在河大成立鲁枢元生态文学研究所研讨会上,我见到开封学者赵国栋,赵老兄说得更彻底。赵说,宋朝根本没有张择端这个人,张择端只是宋徽宗化名,为啥叫张择端不叫冯择端?张是老天爷的姓,泽,恩泽,端,宋徽宗最早是端王,像他落款画押“天下一人”一样。《清明上河图》作者应该是宋徽宗。皇帝扎根人民,亲自创作。
我则坚持张择端独特签名行为。
如一卷画徐徐展开,20年里,从开封那一方小小木凳子开始,到开封那一条细瘦的小巷结束,我像做了一场漫长而又短暂的东京梦华录。
在画里,张择端把自己签进去了。一人嵌在窗下。
新东京方言考
诗心鲸背雪,
归思马头云。
——引句
俺:我。或我们。
恁: 你。你们。那么。
夜个儿:昨天。夜个儿那些驴都进东京街头。
年时个儿:前一年。
弄啥:弄啥嘞?干什么?你弄的是啥!你写的是啥!你画的是啥!
安生: 老实,不乱动。大官人,初次进衙门里相见人要安生些。
平展: 形容东西很平,平坦,一般形容床单、桌布、衣服等。王婆说,你送我的这块布料平展得很。西门庆说,干娘只要喜歡,下次给送一身平展的“的确良”,崔老板服装公司广告语:我们开发的新款式每一件都是平展的。
滋泥:活得舒服。无论是东京的古泼皮还是开封的新官员,个个活得都很滋泥。
握住脚:脚扭伤。蔡京下朝时握住脚。市长下席梦思床时握住脚。两者都是指外伤。
抪拉:用手来回拨弄;用手擦。那一天,赵太守魂不守舍地抪拉着手中的笔。王安石在朋友进屋前赶紧抪拉了一下桌子上的多高的灰。
上脸:撒娇,任性。
嘬住:闭嘴。你给我嘬住!
呼:扇脸。你敢再给我在那儿BB,我呼你。
咕蛹:蠕动、爬动。庞会长讲画的细节时,说,柳树下躺的那个东京兵士在阳光里咕蛹一下,接着又瞌睡啦。张画家想画宋朝懒政啊!
忙货:忙碌、热闹。虹桥上最忙货,不管白印儿黑介,都一片忙货。
腌臜菜:人格品质不好。
信球、二半吊:均指傻瓜,傻蛋,莽撞,二百五。杨志在喝冷饮子时,对何掌柜说,本来我的敌人不是他,那一年被我杀掉的牛二纯粹就是个信球,二半吊。乙未年我和張宇先生联合出版书法集,我这本叫《野狐禅》,他那本叫《信球》。开封“新宋四家”看后瞪眼,这也能叫书法?
赤膊觉:赤脚。开封人爱说,“赤膊觉的不怕穿鞋的”。有穷人革命成功的道理之一。
车肚:没穿衣服。《清明上河图》汴河边上拉纤绳的那十个人,个个车肚。
下三儿:馋嘴,贪婪。
点儿幸:运气好。(另)点儿背:运气坏。
溺歪:讨厌。
朗力:利索。宋徽宗在殿堂讲话,以后诸位爱卿进谏发言时要朗力些,别一上午说些都是车轱辘话。
当闷儿:故意。
胡溜八扯:瞎编乱造,扯淡,瞎说,胡说八道。我二大爷说,杰妞说现在他算专业作家啦,前天咱爷俩儿一喷,知道世上还有这种整天胡溜八扯的职业,这不是和当年来我村的马老六、瞎八碗们一样喷空吗?我低调说,就是吃口饭,不敢炫耀我得过“五个一工程”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说了二大爷也不知道,他只知道胡溜八扯。
瞎枯歘:多形容说话状态。枯,干枯,枯燥。歘,表达声音,刺啦一声就叫歘。 歘还有快速意。开封人说乱侃乱喷一通,且多是闲话,废话,无用话。几个娘们儿在马道街能瞎枯歘一晌。还有“枯欻欻”一语。这事干得枯欻欻的。形容有动静,有名声。
流光锤:近似东京昔日的“牛二”“泼皮”之角色。他们走出《水浒传》,就叫流光锤。
瞎球转:逛荡。闲逛荡。本文我险些叫《瞎球转》。庞会长不同意。
苏布衣最后特意对我嘱咐:这些话在开封你一定得会,不然你和家嘞出门,恁两口子买个菜都不方便。
附:
东京物品细目表
我核查《清明上河图》明细表如下:
有牛马骡驴95匹。人物824。查来查去,我查花了眼。日本人斋藤正谦考证1643人,动物208头。(《三国演义》人物1191,《红楼梦》975,《水浒传》787。)
车26辆。猪7头。骆驼4匹,因为城墙遮掩,可以虚构一座城门,故骆驼可多到无穷尽,连到西夏。
椅子板凳300张。房屋122间。伞42把。竹子35棵。树木255棵,其中半死不活5棵。大车16辆。大小船只29艘。凉棚30间。桥6座。轿子8顶。人物中,妇女15人。
这源于庞会长发明一个“庞氏数米查法”:完善一个目标之后,放上一颗黄米。放豌豆绿豆都不行。为啥?体积太大。
单凭独创这个庞氏数米法,他当上宋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像许多专家一样写到简介。
我失败则是使用“蚂蚁查法”,属移动式。
我想到另一位先生,前面提到辉县人李霖灿,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任副院长期间,从《溪山行旅图》驴队后树丛中,在一棵树干上发现“范宽”二字,使用“李氏网球查法”。
庞会长和李院长,地理坐标不同,但查法目的相同,他们都是北中原乡党。此属荣誉存记也。
东京的鹌鹑
日子过得荒诞恍惚。为情所惑,要告别开封。
世上绝品都是残缺,如维纳斯的断臂,如二大爷的无须,如《清明上河图》上看不到电线杆子,如不再存在的那五尺。
李东阳晚上灯下看到的画卷是最完美的长度。
我来自河北乡下,开封是我第一个生活的古城,爱恨情愁,留下气息。那些年我住在开封学后街,周吴郑王冯陈诸魏,几家邻居共用一面墙,买米做饭,日子干熬清苦,但墙里墙外都笑,砖缝镶嵌有快乐。在乡下时我跟姑老爷学过把玩鹌鹑,在开封我怀揣一只鹌鹑,和他们饮酒作诗,成为推杯换盏诗友。诸位一个个妙笔生花,文思曼妙,我觉得他们都是竹林七贤里偷走出的人。
神仙妖怪打架的日子消失了,想想,三十年弹指之间,恍如一段雾里锦梦,像种了一亩叶发叶落的芋头。
中间我先后加入“宋学学会”“清学学会”。最后收官之年也大有斩获,我除玩鹌鹑外,又加入“开封斗鸡协会”,先任理事,后被汪会长提拔为常务理事,还要我当副会长。我觉得玩鹌鹑和斗鸡不一个玩法,我说我有鹌鹑气节,谢绝了。
世界观尿不到一个壶,东京街道条条相通,各捏各的,谁玩谁的吧。
结束
从“逛荡”到“闲逛荡”,准备去
“瞎逛荡”
——(最后补白)
本文原名就俩字——“逛荡”。庞会长看后挠头,说好像有个不太名的女作家用过。我说,不太名也是名。我也恍惚记得是马思璐用过。我马上就要改为“闲逛荡”。
大凡和“荡”一沾边,都是灰格调,负能量。河南话里,“逛荡”一词稍微往贬义上倾斜。游荡、逛街、逛超市、逛狗市,漫无目的的意思。而“闲逛荡”则包含一丝悠然。我说你再查下和女作家们重叠否?再重叠我就改为“瞎逛荡”或“瞎几把逛荡”。文人一无聊,必定一荡到底。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有一处“逛荡”——“在马路上逛荡着,走了好一会,再回到升平楼”。
也是我这类书写者不可告人的理想。
跋蹄声远去
小驴子说。
我蹄子上寒霜早已晾干,先讲到这里吧。
小驴子说。
东京的张画家和开封的冯作家如果需要,我可以四蹄重新抬蹄,从城里再次返回城外,从河南到河北,重新启程,让那一场交叠的故事重新开始。
老驴子说。
尽管你俩站法不一样,一个站在画卷里,一个站在画卷外,互说一些半夜梦话,说些不痛不痒涮话,实际是想说给另一个人听。
老庞说。
打住吧,在中国文化界,线条和句子一样,都属于神经病玩的,头绪会越扯越乱。
责任编辑 许泽红
①引自《浮士德》。
②引自《西游记》。
③引自《水浒传》。
④引自《茶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