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标准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2023-09-11张紫伊朱培武倪晨皓王欣雯
张紫伊 朱培武 倪晨皓 王欣雯
【摘要】目前,临期食品市场发展迅速,虽然我国政策文件中有提及与临期食品相关的内容,但是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还比较少,而且存在界定不统一、监管不完善、实施力度较弱等情况。本文梳理了我国临期食品的标准制定现状,针对推行临期食品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临期食品;标准化;现状分析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3.05.008
【基金项目】2022年度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2022R409A026),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210356063X)。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Near-expired Food Standardization
ZHANG Ziyi, ZHU Peiwu, NI Chenhao, WANG Xinwen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the near-expired food market is developing rapidly. Although Chinas policy documents mention the content related to near-expired food, there are few laws,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related to it, and the definition is not unified,the supervision is not perfec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is weak. This paper com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andard formulation of near-expired food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nearexpired food.
Key words: near-expired food; standardization; status analysis
所谓临期食品,又称临界食品,是指在接近保质期但尚未到期,处于可食用安全范围之内的食品[1]。临期食品本是由产业过剩造成的,若处理得当则会给行业带来巨大商机,反之,则会导致食品浪费、食品垃圾处置量增多、有毒有害物质非法排放以及生存质量下降等问题产生。实施临期食品标准化能够科学整合和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协调社会生产各组成部分,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将浪费变成价值,深刻贯彻节约粮食、低碳环保的理念。
1临期食品市场发展现状
1.1国家政策驱动临期食品市场发展
我国于2021年4月2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法案提出“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2]这是我国首次以强制性法律形式明确要求对临期食品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对推动临期食品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我国从倡议、通知、指导意见的角度也陆续出台了一些与食品保质期相关的政策法规(见表1)。这些政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加强对商家以及市场的有效监督,推动临期食品市场蓬勃发展。
1.2临期食品销售呈现两极分化状态
1.2.1哄抢热潮给临期食品带来巨大商机
因受到运输距离、保质期限等影响,商家为防止销售的食品过期浪费,往往在食品到期前采取低价出售的方式清理库存。正因价格低廉,临期食品受到某一类人的喜爱。近年来,在各类社交媒体以及网站论坛上也纷纷掀起有关临期食品讨论的狂潮,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选择购买临期食品。小红书APP上关于临期食品的相关笔记分享已超过10000篇。用户通过文字、图片以及视频向大众推荐物美价廉的临期食品,分享临期食品的购买心得、体会等。而在豆瓣网站上,自2020年9月成立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的“临时工”数量不低于9万人。他们倡导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除此之外,好特卖、嗨特卖、折满满等临期食品专业门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按照中国目前零食产业总量20000亿元,食品沉淀比2.5%来计算,中国临期食品的市场份额已接近1000亿元。
1.2.2消费者认知不足致临期食品销售不乐观
临期食品虽然成为90后、在校学生、二三线城市上班族等年轻人的消费选择,但仍存在一部分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认知有限。很多人认为即将过期的食品不仅不可食用,而且甚至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他们对临期食品的购买意愿不强,导致临期食品大量囤积[3]。从《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認知和选择行为分析》的调查中不难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对临期食品存在认知模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开始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国外由于提倡商品低碳性和环保性,所以出现很多超市专做临期食品。而我国设有临期食品专柜的超市少之又少,一些超市只是在某一时段内对临期食品进行折扣销售。所以我国建立临期食品市场标准化的基础还很薄弱。
2临期食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2.1各地对临期食品界定的标准差异较大
关于临期食品的界定我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仅限于各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广州、浙江、上海等地方政府都对临期食品的界定标准进行设定(见表2),但这些界定标准是为规范销售过程而由地方政府自行设定的,而非严谨可行的技术标准。
2.2臨期食品的法制和监管机制尚未健全
健全的法制与监管机制是使临期食品市场变得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基础,是保证临期食品安全健康发展的关键。我国虽已有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管法规体系,但有关临期食品的法律体系仍有诸多缺陷甚至空白。除了202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属于强制性法律规定外,其他的政策规范都属于倡议、通知、指导意见的性质,约束力相对较弱,无法对商家和市场起到很好的监管作用。而地方性法规的性质、效力不一,对临期食品的概念定性、标准划分、管理方法也存在差异,无法凝聚商家自律共识和监管共识。目前,我国对临期食品没有形成一种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长期的监管体系,这就导致我国临期食品标准化工作缺少统一、完善的指导,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临期食品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2.3临期食品标准研制滞后
当前,有关食物安全和食品标识的标准越来越多。2011年发布一批关于食品标签的重要标准: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2017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团体标准T/CNFIA 001—2017《食品保质期通用指南》。这些标准虽然都提到一些与保质期相关的规定,但对临期食品这一特殊食品品类的标准目前仍处空白状态。虽然我国对临期食品的相关报道较多,但专业性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少,对临期食品的研究深度也不够。
同时大多数临期食品经销商以及工作人员的标准化意识相对较弱。临期食品获取、存放、销售、捐赠以及过期销毁等基础性操作和临期食品安全及技术等问题的处理依据主要依赖于一些地方法律法规和非全国统一的政策。而在利用标准化管理方法提高相关企业经营水平时,既缺少统一的标准化认识,又缺少一个全面的计划和工作的突破口,同时关于临期食品的国家、地方、团体标准存在空白,亟须加快临期食品标准的研制进程。
3对策和建议
3.1加强临期食品标准制修订工作
制修订临期食品标准是临期食品市场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临期食品标准体系,积极寻求国家对食品安全和反食品浪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重视实践,在标准制修订方面要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补充缺失标准,补足漏洞,重视对临期食品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高标准体系的覆盖面,使临期食品标准体系满足现阶段临期食品市场发展的需要;着重在安全标准和检验标准等方面进行整理与完善,在标准构建过程中尽量做到标准内容不交叉重复,最终目的是保证临期食品对人体无任何危害;提高临期食品标准制修订工作效率和频率,以应对临期食品市场的高速发展。
3.2加大临期食品标准实施强度
标准化工作的关键在于贯彻实施。相关部门需加强对临期食品相关标准实施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议制定临期食品标准实施和监督管理文件,定期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在标准实施后要着重推动标准落地,将标准的全面实施作为标准制定工作的最终目标。
3.3提高技术水平为临期食品标准化发展提供保障
合理的技术支持是推动临期食品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为实现临期食品标准化发展,应不断提高和巩固技术水平。尤其在针对临期食品的获取、存放、销售、捐赠、过期销毁等问题上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例如为消费者与商家搭建互利互惠的技术平台,开发临期食品二次检验以及溯源技术等。通过相应的技术支持,以科学的方法保证临期食品获取安全、存放安全、销售安全、捐赠安全以及过期销毁安全,以此推动临期食品标准化发展。
3.4增加临期食品标准化生态链广度
在临期食品标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食品监管局要积极鼓励相关企业、机构、团体等参与临期食品标准体系的构建,积极适应“互联网+”潮流,打造临期食品标准体系平台;广泛采纳企业、机构、团体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与从事临期食品销售的商超、便利店,以及从事标准制定工作的相关机构、团体合作,利用好企业和团体的销售经验以及标准制定机构的专业能力;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相关标准,结合我国国情构建更具参考价值、更加国际化、更具中国特色的临期食品标准体系。
3.5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
高等院校应加强临期食品标准化人才的培养,通过与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化技术组织合作,努力培养一批精专业、熟标准、懂管理、善协调、通外语的新生代标准化人才。相关行业团体通过与ISO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加强临期食品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积极参与临期食品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将我国临期食品标准化人才水平提升到国际水平,与世界接轨。
【参考文献】
[1]张冷竹,苗蕴慧,付婷婷.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认知与选择行为分析[J].当代经济,2021(11):73-77,119.
[2]于海军.临期食品:“捡漏”也要安全[J].民生周刊,2021(11):42-43.
[3]张蓓,招楚尧,赖恒坚,等.综合质量、消费情境与临期食品购买意愿:价格敏感度的中介与食品安全素养的调节[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2(1):36-45.
【作者简介】
张紫伊,女,2001年出生,标准化工程专业本科在读。
(编辑: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