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养与读书

2023-09-11云溪子

小康 2023年25期
关键词:待人接物贤者情操

云溪子

“文化素养”看来无形,却无不在待人接物、举手投足、衣食住行上体现出来。

修养与读书有关系吗?我以为有。修养一词,有比较丰富的含义。我这里所说的修养,按我体会和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心里的认知,主要指养成正确的待人接物的品格、态度:仁爱、宽厚、谦恭、文雅、礼貌。这些,不读书恐怕难以实现。

当然,这里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或者说是就多数而言,不能绝对化。没有读过多少书、甚至没有读过书的人,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可以有修养。远的不说,就说我的父母亲吧,我父亲是一个手艺人,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艰苦自学,也就是勉强能翻翻黄历而已。母亲是家庭妇女,一字不识。可他们一副热心肠,乐于助人、帮人,不与人争、不计人过,尊老爱幼,彬彬有礼,从不口出狂言、脏话。如此,不能说没修养吧。反之,有的人读过不少书,但或阴险狡诈,天天算计他人,损人利己,或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甚至横行霸道、鱼肉乡里。这样的人,有修养吗!

如果绝对化,认为只有读书人才有修养,那有贬低劳力者、抬高劳心者的嫌疑。不过,以一般而论、就多数而言,读书会提高人的修养。俗语说“知书达理”,我以为此言不虚。

读书,是在了解人类文明。人类已经存在万千年,进入“文明社会”也几千年了。今天的人通过什么了解人類文明呢?主要通过文物和书籍,而书籍又是更重要的途径。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人类文明消失了,只要还保留了一座完整的图书馆,人类就可以重建文明。这说明书籍是记录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如果我们对人类文明毫无了解,等于还停留在蛮荒时代,怎么能做一个有修养的文明人呢?而要了解人类文明,最重要的途径是读书。

读书,是向高尚的人学习。中外上下几千年,书籍中记载了大量的贤者、高尚的人,以及他们的言行。读书,不仅是对高尚者的膜拜,更是在体悟他们的精神境界,学习他们的高尚品格。“仁者爱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优良传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高尚情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通过书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读书,与贤者、高尚者“为伍”,我们也会受到熏陶。

读书,是与智者对话。优秀的书籍,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无论古人还是今人,有人写一部书,往往用了十年八年、甚至穷尽毕生的精力,尽心竭智,将学问、认知、体味凝聚于书中。读好书,是在与智者对话,吸取他们的智慧。俗话说得好,“能者善集他人之长为己长”。人类的文明、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人的知识和智慧总是有限的,自己的努力是基础,但只有“站在前人的肩上”,才能有大的作为,才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人。而这只有通过读书一途。大家比较公认,很多人缺乏修养,是因为无知;反之,真正有知识的智者,应该是有修养的。

读书,陶怡情操。我以为,人的修养是智慧、知识和情操的综合体现,人的情操主要表现为志趣、追求、心胸和待人处事的态度、方式。一个情操高尚的人,襟怀坦荡,豁达大方。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待人自然会仁厚、和蔼、谦恭。人的情操高低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陶怡。琴棋书画等自然可以陶怡情操,当读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书中圣人贤者的榜样可让人追慕效仿,书中的智慧、知识让人志存高远,书中的情感动人,让读者的情感不断升华……

读书,增进文化素养。几年前,一个朋友给我讲过一个类似笑话的故事。一位年轻老板带着他的女朋友外出旅游,到了一个风景十分迷人的地方,年轻老板想风雅一番,在女朋友面前露一手。想呀想呀,搜肠刮肚,憋得一脸通红,最后一跺脚大声说道:“唉,真他妈的美呀!”我想,这位年轻老板读书实在太少,甚至没读书,哪怕就读过点唐诗宋词,也不至于如此露怯!生活中,有人谈吐不凡,风趣诙谐而不失高雅,词语平实而不乏深蕴。反之,有人说话粗俗不堪,甚至满口粗话、脏话。这两类人,并非人品有多大的高下之分,只是文化素养高低有别。究其根源,显然在于读不读书、或读书的多少。

此仅就说话而言,其实“文化素养”看来无形,却无不在待人接物、举手投足、衣食住行上体现出来。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有高尚的文化素养,做一个谦谦君子。那么怎么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呢?除了读书、多读书,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今又逢盛世,我们更当多读书,做一个有高文化素养的新时代中国人。国家提倡读书,发起全民阅读活动,确定全民读书日,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待人接物贤者情操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七)
文人天趣清犹水 贤者风期静若兰——画家若兰写意画浅析
贤者与魔镜
小学语文教育人格教育中的运用探索研究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竭其力以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