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能力“三为”,信息科技教学“有位”

2023-09-11张燕娇

新教师 2023年3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学科科技

张燕娇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确定了30项微能力。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教师普遍存在“不了解微能力、不会选择能力点、不能深度应用”等问题。本文以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的实际工作为例,总结微能力“三为”,促进教师选择、了解、应用微能力。

一、为之有物——微能力选择,强调信息科技学科本位

“为之有物”指微能力要根据学科特点来选择,要先明确信息科技学科可以选择哪些微能力,让微能力服务于信息科技教学本位。教师选择微能力可突出“三重”,彰显学科特点、技术优势、统筹协调。

1.重本位,突出信息科技学科特点。

教师要根据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需要,选择突出本学科特点、课堂应用实效的微能力点,如学生信息道德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公平管理技术资源、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等。

2.重能力,突出信息技术优势。

经验表明,信息科技教师在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方面要优于一般学科教师,特别是对于前沿技术的掌握,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等,都比普通教师更加熟练。因此在选择和应用微能力时,可侧重选择其他学科教师存在短板的微能力,突出信息科技学科教师的技术优势。

3.重校情,突出整体统筹协调。

每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以及现有的教学设备、教学平台、教学环境都存在差异。信息科技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实际建设现状选择微能力点,同时也要立足“整校推进,全面提升”的应用理念,兼顾学校整体统筹需要,在其他学科选择的基础上确定微能力。其他教师不想选的、不会用的,信息科技教师更要选择使用,从而使校级层面的微能力点均衡分布。

二、为之有法——微能力培训,落实信息科技教师“知位”

“为之有法”是指学习、掌握微能力的方法,要遵守规则,根据一定的规律来完成,并全面了解微能力的内涵及应用范围,让信息科技教师知道微能力和本学科的匹配情况,从而为选择合适的微能力奠定基础。

1.强引领,骨干教师培训。

学校可成立微能力应用管理团队,遴选信息科技教师、各学科信息化应用强的教师组成骨干教师团队,输送骨干教师参与区级培训,让骨干教师先掌握微能力选择与应用的方法,再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从而带动全体教师了解微能力考核工作并具体落实。

2.夯基础,全员教师培训。

学校可将微能力培训纳入校本培训主题内容,由管理团队解读上级文件政策,骨干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包括校本应用考核方案、30项微能力点解读分析、分析微能力应用具体作品等),让全体教师明确完成应用考核任务,并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申报相应考核等级,选择合适的微能力。

3.再强化,线上课程培训。

在校级培训之外,学校还可依托各地市线上培训平台,选择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微能力点推荐课程,让教师完成25学时任务。线上培训对每项微能力点都有详细的课程介绍和案例解析,可以全面、系统地帮助每位教师快速了解微能力点并选择应用。

三、为之有道——微能力应用,突出信息技术教学“有位”

“为之有道”指事情完成的途径有很多,但一定要选择最合适的途径。

1.多媒体教学环境,有效讲授。

(1)技术支持,有效讲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基于“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课堂导入、课堂讲授、总结提升、方法指导五项微能力,學校可重点考察各个课堂教学环节在技术支持下的有效完成情况。如教学闽教版五年级上册“人工智能基础”,教师可通过问卷星、QQ搜集、雨课堂等,设计问卷,收集、分析信息,有效了解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了解以及生活应用情况,从而设计并改进教学设计。

(2)信息道德与安全,培养鉴别。“学生信息道德培养”和“信息安全意识培养”这两项微能力,其他学科教师一般不会选择教授,这自然而然就落到信息科技教师身上。教学闽教版四年级上册“网络信息辨真伪”和五年级上册“信息交流与安全”,教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合法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形成网络道德规范,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数据隐私和知识产权;懂得判断网络的安全性,自觉抵制不良不实信息,提高对各种网络违规行为的判断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实现对学生信息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2.混合学习环境,教学互动。

(1)技术支持,互动交流。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学生任务或作品的展示与交流环节很关键,为此教师可结合“技术支持的展示与交流”微能力,通过移动学习端、云平台等载体轻松实现。如闽教版六年级上册“趣味编程”教学,学生小组或个人完成作品创作后,教师可引导他们将作品上传至scratch社区平台。学生之间可以随时观看、分享、评价小组同学各自的创作,真正实现在线互动与交流。

(2)探究学习,技术助力。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多种平台可以实现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小组协作,手机移动端能同时记录小组活动探究过程;通过上传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提供技术协助或引导解决。

(3)评价管理,技术协同。在课堂中,教师参考“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和“档案袋评价”两项微能力,在信息化环境中开展有效的自评与互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学习过程与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利用人人通空间,学生可以浏览他人作品并互动评价;利用表格、导图工具、收集表等设计制作量规或学习契约,可定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

3.智慧学习环境,个性学习。

(1)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微能力在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中有应用优势。如“人工智能”和“趣味编程”教学,基于学生的计算思维或创造性思维,能引导他们创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利用技术,创造表达。在主题活动探究时,教师可应用“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微能力,用手机或平板拍照分享或录像直播,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记录呈现研究过程。

作为信息科技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长,真正提升信息应用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做到真学、真用,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融合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学科科技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科技助我来看云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科技在线
“超学科”来啦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