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外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3-09-11孙军姜田龙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孙军 姜田龙

摘 要:党外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主体。“政治三力”即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求的提出,不仅使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建设得以具象化表达,也为党外干部提升政治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要求。政治判断力是党外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基本前提,政治领悟力是党外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关键遵循,政治执行力则是党外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根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外干部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应从凝聚政治共识、心怀“国之大者”和加强政治历练三个方面着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关键词:党外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3.02.006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3)02-0036-06

2020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政治三力”,即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1]。此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了“政治三力”,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性建设的坚定决心。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政治三力”要求的提出使政治能力建设得以具象化表达,成为领导干部加强政治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外干部,指具有干部身份、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党外代表人士。党外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运行的重要实践主体,兼具国家干部和统战成员的双重身份,他们的政治能力事关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大局。2021年2月,习近平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强调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明确了党外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要求[2]。习近平关于 “政治三力”的重要论述,为建设高素质党外干部队伍指明了方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推进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外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

所谓政治能力,是指“以某种方式参与政治过程、从事政治活动或影响政治决策的力量,其主角包括人或政治系统”[3]。习近平强调,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4]。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构成具有整体性,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是最重要的要素结构。就党外干部而言,三者也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各有侧重、互为依托,统一于讲政治的具体要求。从逻辑关系看,政治判断力是辨别政治是非、把握政治主动的基本前提,强调“怎么看”的问题;政治领悟力是吃透党和国家政治大局和重大决策的关键遵循,强调“怎么想”的问题;政治执行力则是全面领会政治意图、达成政治目标的根本要求,强调“怎么做”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政治三力”要求最初是针对中共领导干部提出的,将其拓展运用于党外干部这一主体,其内涵和外延会略有差异。换言之,党外干部的政治能力,既具有一般领导干部的普遍性要求,又具有符合自身角色定位的特殊性要求。

(一)基本内涵

1.政治判断力是党外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基本前提。判断是人们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政治判断是政治主体在一定政治观念(包括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引下,对政治过程、政治行为及其影响展开主观判定所具有的主观能力,是把握政治主动、开展政治实践的重要前提,其实质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习近平指出:“增强政治判断力,就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1]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政治判断力的基本内涵,明确了领导干部增强政治判断力需要具备的三项基本前提和四项具体要求。

对党外干部来说,增强政治判断力,就是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分析研判现实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无论客观形势如何变化,党外干部都要在政治风浪中站稳立场,做到在重大问题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自觉坚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决不能动摇。

2.政治领悟力是党外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关键遵循。领悟是指领会与理解,源于心理学概念,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领会和晓悟。领悟力是人内在素质的重要体现,是感性实践与理性思考相互作用的能力表征。政治领悟力是政治实践的先导,指政治主体运用政治思维和政治视野观察理解现实政治问题的能力,是对政治的理解、领会和感悟能力,也是考验领导干部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政治判断的结果是否正确,还关系政治执行的效果是否得当,因而在政治能力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是加强政治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关于政治领悟力的内涵,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担的是政治责任,必须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1]。

对党外干部来说,增强政治领悟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实在的。一方面,体现在对中共中央大政方针的领悟力上。党外干部也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必须深刻领会中共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和施政纲领,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决策部署了然于胸、职责定位驾轻就熟,确保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在推动工作中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另一方面,则要体现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多党合作大政方针,以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领悟力上。党外干部要深入学习并准确领会中共中央对多党合作事业的决策部署,自觉站在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大局上思考问题,善于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政治执行力是党外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根本要求。执行常作为管理学概念使用,强调行为主体的贯彻实施和实际履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执行是指实施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力则是衡量效能、能力和力量的度量标尺[5]。政治执行力是政治主体对政治要求的贯彻落实能力。如果说政治判断力与政治领悟力属于理论层面,那么,政治执行力更偏向于实践层面[6]。因为无论是政治判断力还是政治领悟力,最终都要依靠政治执行力予以呈现,并通过后者加以衡量和检验。

对党外干部来说,增强政治执行力关键在于落实到行动中。一方面,自觉同中共中央精神对标对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精神,把中共中央的政治主张自觉融入自身工作实践。另一方面,切实肩负起应有的政治责任,在履职尽责中体现自身的政治担当,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反映民意、维护稳定等工作,更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心聚力,以自身履职实践彰显多党合作制度的时代价值和优势效能。

(二)價值意蕴

党外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党外干部能力建设的根本,不仅关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实践要求,也影响并决定着我国政党政治的运行成效,关乎高素质党外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

1.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要求。党外干部大部分来自民主党派。在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具有明确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的政党,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主体,享有宪法规定的法律地位。政党建设主要包括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其中政治建设是方向和根本。从本质上看,党外干部提升政治能力是民主党派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将原有的思想建设调整为思想政治建设,提出“思想政治建设”要求,既体现了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也有利于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相互融合、协调推进。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一些民主党派成员的政党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成效。提升党外干部政治能力,有利于民主党派深化思想政治建设,在自身建设和履职实践中努力保持参政党特色,树牢政党观念,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自觉承担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2.多党合作历史的经验总结。我国大多民主党派是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争取民主和反对独裁专制的斗争中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同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宏图伟业。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三三制”民主政权,吸收党外人士参加政权,有效地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各部门中均有大量党外干部担任各种职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载入宪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党外干部之所以能够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与其自身卓越的专业素质息息相关,更为重要的是,党外干部的政治能力为确保多党合作事业行稳致远、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3.建设高素质党外干部队伍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不仅要培养优秀的党员干部,更要锻造一批政治素质高、人民情怀深、专业技能强、合作意识佳的党外干部。重视和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政策,是统一战线重要的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多次针对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下发文件,加强党外干部能力建设。在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所需要的各项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对党外干部来说,政治能力同样至关重要,是首要的,也是管总的。政治能力不过关,其他能力建设也就无从谈起。正如习近平指出,“如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7]。加强党外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保证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方向和履职成效的先决条件。

二、以凝聚政治共识为标尺,提升党外干部的政治判断力

共识是指生活在“一定时代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的人们共有的一系列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规范准则”[8]。政治共识,是共识在政治场域的具体体现,是政治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人类社会在维系其生存和发展而制定的多种规则和认同中,政治共识是最为基础的部分。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并取得显著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与包括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党外干部达成了广泛的政治共识,并在长期团结合作的实践中不断巩固对共同政治目标的认同。在这个意义上,党外干部提升政治判断力,除遵循领导干部的一般要求之外,还要以凝聚政治共识为标尺,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增进对人民民主的价值共识

民主作为一种理念,蕴含了人类自身对于维护自我权益的本能诉求以及追求自由、实现普遍正义的美好愿景,符合对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基本价值判断。作为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人民民主作为追求的价值目标,人民民主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民主党派秉持对民主理念的自觉认同和坚守,并形成了追求民主的优良传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为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自由进行不懈斗争,这不仅是民主党派历史进步性的重要体现,也成为民主党派优秀的精神遗产和独特的政治优势。正是在人民民主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优势的新型政党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民主党派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天然联系,其职能发挥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功能彰显更是密切相关。因此,党外干部要进一步增进对人民民主的价值共识,不忘合作初心,践行民主理念。

(二)增进对多党合作的制度共识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政治创造,也是凝聚包括党外干部在内的各界人士共识和力量的制度安排。习近平指出,讲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和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9]。这项制度自正式确立以来已经走过了70余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嵌入当代中国的政治体系与政治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顺应新时代,取得新发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日益显示出独特魅力和鲜明优势,也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应当看到,作为这项制度的实践主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觉认同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多党合作事业行稳致远的共识基础,也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得以有效运行的政治前提。党外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提高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这一制度的发展逻辑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着力凝聚对我国多党合作的制度共识。

(三)增进对政党协商的程序共识

现代社会客观存在着多元利益,各政党在政党制度框架下能够自由、充分地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并通过有效互动,传递到国家权力和决策机构,是政治共识形成的逻辑起点。这意味着政党制度的效能发挥,除了具有现代民主政治的内在需求外,还必须依托政党协商等一系列程序设计。政党协商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核心要素,也是党外干部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我国,政党协商是指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基于共同的政治目标,就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直接进行政治协商的民主形式。党外干部大部分是民主党派成员,参与政党协商是履行职能的重要行为,要在政党协商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增进对政党协商的程序共识,提高履职能力和协商水平。

三、以心怀“国之大者”为使命,提升党外干部的政治领悟力

2020年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到领导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要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还第一次将牢记“国之大者”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列提出[10],体现了习近平对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对党外干部而言,提升政治领悟力的关键同样在于要心怀“国之大者”,并置身其间谋划工作。

(一)准确理解“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

党外干部心怀“国之大者”,首先要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站稳政治立场。“国之大者”从字面意义审视,是指国家或影响国家的最重大事情或最重要问题,具体涵义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有不同呈现。在当代中国,所谓“国之大者”,就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人民幸福安康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大事要事。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党外干部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时刻关注中共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对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部署要吃透精神,主动思考工作岗位在国家大局上所处的位置,明确职责定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问题,把准政治逻辑,坚定政治立场。

(二)自觉领会“国之大者”的价值指向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国之大者”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虽然涵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但根本旨归则是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价值指向。民主党派所代表阶层群体的具体利益和中国共产党代表的阶级利益虽然略有差别,但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范畴上则高度一致。不少党外干部既担任行政职务,又身兼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等,参与各项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因此,党外干部提升政治领悟力,必须心怀“国之大者”,自觉领会并坚守蕴含其间的人民立场,铭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守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指向。

(三)牢牢把握“国之大者”的政治属性

“国之大者”具有极强的政治属性,这就要求党外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牢牢把握“国之大者”的政治属性,明确自身肩负的政治责任,正确处理好“讲政治”与“抓业务”之间的关系。除有特殊要求的部门外,党外干部在许多部门均担任领导职务,且在各自专业领域有一定建树和影响。政治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业务则是政治的具体体现。政治和业务紧密相连,任何业务都离不开政治、体现着政治。党外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政治与业务的关系,自觉提升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注重提高政治洞察力和判断力,养成在吃透中共中央精神的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在事关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的重大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敢于亮剑,不能因“重业务”而“轻政治”。

四、以加强政治历练为抓手,提升党外干部的政治执行力

历事方能练心。领导干部政治执行力的提升与政治活动的实践密不可分。实践证明,将党外干部纳入党政领导干部交流总体安排,把符合条件、具备能力的党外干部提拔到合适岗位,或者交流到合适岗位挂职锻炼,不仅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党外干部政治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一)在正职岗位上加强政治历练

作为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提升需要经过基层、中层、副职和正职的依次递进,以及机关、地方的多岗位历练。這是干部成长的普遍规律,党内党外概莫能外。“一把手”岗位是领导干部成长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台阶,也是提高驾驭全局能力的重要平台。安排党外干部担任正职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制度和传统,也是新型政党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提出,符合条件的党外干部可以担任政府部门(单位)行政正职。

近年来,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不少党外干部担任了行政正职。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个别地方的党外干部配备还是缺乏正职岗位历练。党外干部综合素质欠缺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在于缺少正职岗位历练。尽管党外干部担任副职也有机会参政议政,并对分管工作按照相关规定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但相比于正职,副职对于领导干部能力的提升只是某个方面,“一把手”则是全方位的历练和成长,可以更有效地弥补党外干部行政管理和组织领导能力的短板。因此,可进一步完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机制,加大党外干部担任政府部门(单位)行政正职的安排力度,有意识地安排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党外干部担任行政正职,帮助他们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以利于党外干部政治能力特别是政治执行力的提升。

(二)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加强政治历练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也是克敌制胜、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制胜法宝。党外干部同为党的干部,也要在斗争中历练成长。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一蹴而就的,而要经受严格的政治历练。新一代党外干部的成长轨迹与老一辈不同,没有经过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有的甚至还存在“有学历缺能力、有经历缺实践”的问题。党外干部特别是年轻一代,需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不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一方面,要敢于在吃劲岗位、重要岗位上加强政治历练,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在敏感点和风险点上主动作为,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切实增强妥善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保持政治定力,排除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各种干扰,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提前预判潜在的政治风险,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在深化政治交接中加强政治历练

1997年,各民主党派在换届时提出了“政治交接”这一历史性任务,并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大力支持。2022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和省级组织完成新一轮换届。换届不仅是人事更替,更重要的是政治交接。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传承延续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是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的传承和发展。做好政治交接是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整好的关键环节,也是民主党派换届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任务。对党外干部来说,要在深化政治交接中着力加强政治历练。一要赓续优良传统,确保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根基永固。党外干部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和高尚风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发扬亲密合作、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二要把准政治方向。政治方向事关多党合作事业兴衰成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各民主党派必须要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党外干部要将其作为政治交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要严守纪律规矩。党外干部是多数中的少数,也是经过党组织多年关怀、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党外干部的政治身份并不特殊,属于国家干部范畴,决定了守纪律讲规矩也不应例外。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党外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在政治交接中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

[参考文献]

[1]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N].光明日报,2020-12-26(1).

[2]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代表中共中央,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N].光明日报,2021-02-02(1).

[3]王邦佐.政治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9.

[4]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N].光明日报,2020-10-11(1).

[5]邹志鹏.论政治执行力的内涵、特征与提升路径[J].海南大学学报,2022(3).

[6]刘淑兰,杨帅.领导干部提升“政治三力”的時代诉求与实践进路[J].科学社会主义,2021(5).

[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564.

[8][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66.

[9]尤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多党合作事业不断推向前进[J].求是,2018(5).

[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21-07-02(2).

责任编辑:张淑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