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层次“双通”人才培养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研究

2023-09-11陶杰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才

陶杰

摘 要:培养既精通宗教经典教义又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教高層次“双通”人才,不仅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要求,更是实现宗教健康传承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新时代培养宗教高层次“双通”人才的新要求和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在制度设计、教育扶持、实践平台等方面优化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层次“双通”人才;宗教人才培养;宗教中国化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3.02.013

[中图分类号]D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3)02-0084-05

宗教人才是宗教健康传承的关键,更是深入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力量。党历来重视宗教健康传承及宗教人才培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人才的培养工作,将人才培养视为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关键问题。习近平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1]为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2021年12月召开的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第十八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批精通宗教经典教义、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层次“双通”人才,对宗教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新时代培养宗教高层次“双通”人才的新要求

(一)高层次“双通”人才应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新时代“中国特色”解经讲道者

历史上的高层次“双通”人才以翻译和注释宗教经典推动了宗教中国化发展。前秦时期佛教学者道安,编纂出我国第一本佛典目录,为佛教经典的准确传播奠定了基础[2]。唐代高僧玄奘不仅是精通教义的佛教理论家,更是兼容不同文化的翻译家。他将佛教经典理论与中华文化有机结合,开创汉传佛教唯识宗,最终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3]。新时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关键是要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使之成为宗教界人士的自觉追求和行为规范。因此,需要高层次“双通”人才推进宗教经典的重译、注释、选编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解经工作中,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4]。

(二)高层次“双通”人才应是“五个认同”的力行者

高层次“双通”人才应对如何调和宗教与社会、宗教与国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够主动推动宗教与时代相适应。东晋高僧慧远推动了佛教与儒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他认为在家的佛教信徒应敬君奉亲,从而调和沙门不跪王者等佛教教义与封建纲常相冲突问题[5]。在新时代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过程中,高层次“双通”人才要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推动宗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和谐、促进民族团结,带领宗教界及信教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动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高层次“双通”人才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高层次“双通”人才应具有较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积极吸收中华文化中有利于国家安全、宗教和睦、社会进步的元素,带领宗教界通过与中华文化的互鉴通和,推动宗教理论、宗教建筑、宗教音乐、宗教艺术、宗教服饰等融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并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历史上这方面的成功例子较多,如隋朝高僧智顗集合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创立的天台宗,倡导“教在天台,行归净土”,成为中国最早的本土化佛教宗派;唐朝时期,天台宗由来华求法的学僧最澄传入日本,对日本历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典范[6]。

(四)高层次“双通”人才应是涵养正确宗教观、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

新时代高层次“双通”人才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高层次“双通”人才要涵养正确的宗教观,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抵制宗教渗透,坚决与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作斗争。高层次“双通”人才要引领宗教界和信教群众发挥积极作用,服务各族人民,沟通民族感情,并通过社会参与,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五)高层次“双通”人才应是宗教界革除不符合时代进步要求之陈规陋习的引领者

宗教之所以能从总体上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由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所决定,另一方面也是宗教界自身主动调试、革新和发展的结果。高层次“双通”人才要在当下文化环境中审视宗教理论,主动根据时代要求将宗教理论加以阐释和改造,对符合时代价值的内容加以弘扬,对不合时宜的内容予以调整,对消极落后的内容予以摒弃。同时,高层次“双通”人才要引领宗教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坚持全面从严治教,带头守法遵规、提升宗教修为,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发扬自我变革精神,革除不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陈规陋习,防范宗教偏激观点,抵制特权思想,纠正贪大求奢、相互攀比等不良风气。

二、当前高层次“双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

(一)引导、支持宗教界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的制度不够完善

1.高层次“双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目前,符合宗教特点和高层次“双通”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制度仍需细化,人才培养内容、场域、形式等都需进一步规范。发现人才、评估人才、关爱人才等相关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另外,要加强制度、机制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完整体系仍需在实践中探索完善。

2.高层次“双通”人才培养缺乏地区层面的统筹设计。近年來,国家颁布了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宗教院校管理办法》《宗教院校学位授予办法(试行)》《宗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审聘任办法(试行)》等相关法规和规章,推动了宗教人才的培养。同时,这些法规的落地仍需要各地结合实际出台具体实施方案。一些地区虽在宗教人才选拔、培训、使用、管理等方面作出了一些制度安排,但系统性制度设计还未到位,缺乏近期任务分解及中长期规划。

3.现代化服务管理手段运用不足,档案数字化程度不高。高层次“双通”人才培养各环节档案制度未建立、人才培养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突出。规范宗教人才培养的基本信息台账、利用数字手段制作电子档案等在很多地区还未推行。另外,宗教人才参加学习或者各类活动的档案记录不完备,导致培养目标是否完成、培养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等都难以量化评价。

(二)落实高层次“双通”人才培养工作短板明显

1.培养方式单一,将宗教人才“培养”简单等同于“培训”的现象较为普遍。培养宗教人才是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的基础性工作,目前一些基层统战部门存在对培养宗教人才理解不到位或行动不到位的情况,往往认为完成了对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的年度培训工作就基本完成了宗教人才的培养任务,仅关注培训这一宗教人才培养手段而忽略了人才培养的机制、内容、资源等要素全面立体的配合,更忽略了人才培养的目的与作用,使得人才培养效果不明显。

2.教育资源整合不够、分配不合理,培训机会与现实需求呈倒挂之势。除在宗教院校就读进修外,参加培训是宗教人才获得教育机会的重要方式,而各级各类的培训往往是根据宗教活动场所级别和宗教界代表人士层级来确定培训对象的,这导致有政治安排的教职人员培训机会较多,普通教职人员培训机会较少。而从现实情况看,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及宗教界代表人士往往自身综合素质较高,其宗教造诣及对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把握能力也相对较高,普通教职人员则需要更多培训来加强学习,提高水平。

3.培养宗教人才的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从目前宗教院校教育看,其课程设置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到了文化课所占比重不低于总课时20%的要求,但仍然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传授不足的情况。加之师资能力有限,难于做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策法规与宗教理论融合阐释,使知识传授未达所期。从各级各类培训看,培训内容主要侧重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时事政治方面的介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世情、国情、社情等内容安排不多。

(三)高层次“双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开放不足

1.高层次“双通”人才培养与使用挂钩不紧。目前,一些地方在设立宗教团体理事和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的任职准入资格条件时,并没有将达到高层次“双通”人才标准作为优先考虑条件。部分宗教活动场所对人才重视不够,个别优秀人才培而未用现象依然存在,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能者上、劣者下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

2.高层次“双通”人才的交流、引进、深造渠道不够畅通。宗教人才交流的平台少,且交流的广度、深度不够。各宗教团体紧缺岗位的人才引进制度尚未规范,宗教人才继续教育机制不完善,常态化开展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在职教育制度还未建立。宗教人才到宗教院校或地方高校继续深造的机会不多,宗教院校和地方高校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培养宗教人才的机制还未健全。

3.优秀高层次“双通”人才作用发挥不到位。作为党和政府团结、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高层次“双通”人才在引导信教群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发挥还不够。

三、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的优化路径

(一)以科学的制度设计支持宗教界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

1.优化高层次“双通”人才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统筹谋划,形成各级党委负总责,统战、宗教工作部门牵头抓,教育、财政、人社等政府相关部门协同落实,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宗教高层次“双通”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各级统战、宗教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宗教“双通”人才培养工作,掌握工作主动权,结合本地实际整体谋划、协调各方;各相关部门发挥自身职能,做好“双通”人才培养的配套服务工作,确保“双通”人才培养各项计划有效落实;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落实主体责任,将高层次“双通”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宗教健康传承的关键抓好落实。二是采用“推荐+认定”方式从现有宗教人才中筛选宗教高层次“双通”人才,鼓励各级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发现、选送优秀人才,做到重点培养,并依据人才标准,通过设计合理的测评程序,对符合标准的人才加以认定,形成高层次“双通”人才发现、认定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团体——院校——场所”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将各级宗教团体、宗教院校与宗教活动场所人才培养制度化。

2.制定高层次“双通”人才筛选、培养规划。一是明确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工作的前提。高层次“双通”人才培养不是另辟新路,而是对之前宗教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双通”人才培养要在打造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宗教人才队伍基础上进行,不能脱离原有的宗教人才培养体系。宗教人才整体基数扩大、学历水平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年龄结构合理等因素的提升,都将为“双通”人才的培养夯实基础。二是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应当明确界定人才标准,设置测评认证程序,在原有的宗教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分批次将现有宗教人才中达到高层次“双通”人才标准者筛选出来,现阶段无法达到“双通”人才标准但有潜质者则进入后续培养环节。三是集中力量组织人员对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深入调研,宣传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的精神和政策,听取宗教界人士的建议意见,在充分沟通、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具有统摄性、前瞻性的高层次“双通”人才培养规划,以明确培养目标、细化实施步骤、协调相关单位、规范操作程序等内容,为高层次“双通”人才培养全过程提供决策基础。

3.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高层次“双通”人才管理。一是构建宗教人才发现、培养、使用的全链条管理机制,推动“双通”人才培养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建立宗教人才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的动态考核评价制度,围绕学识、能力及作用发挥等多方面指标,对“双通”人才成长进行全过程跟踪记录,以考评促成长,推动宗教“双通”人才管理科学化、精准化。二是依托数字化手段建立高层次“双通”人才数据库。由统战、宗教工作部门牵头,宗教团体具体操作,全面摸排宗教人才信息,充分利用数字平台建立宗教人才库,进一步完善高层次“双通”人才相关数据,保证数据标签的准确性、完整性。同时,设计参加培训、参与活动、获得荣誉、惩戒处罚等模块,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信息档案系统,为高层次“双通”人才的日常管理、教育培养、选拔使用提供可靠的台账信息。

(二)以加大教育扶持力度支持宗教界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

1.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一是加强院校教育。发挥宗教院校主阵地作用,加大对宗教院校的政策支持。在师资上可采用“立足自身、合作办学、适当外聘”的模式,并通过在宗教院校设立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研究中心等,引进一批高素质教师,建强师资队伍,提升育人能力。发挥宗教院校教育委员会的专业优势,举行全国性宗教院校联席会议,加强信息互通、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助力提高宗教院校建设整体水平。加深教学合作,盘活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宗教院校与地方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工作机制。鼓励支持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组织教职人员参加地方院校开办的各类自学、函授教育以提高学历层次,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二是加强培训引导。统战、宗教工作部门和各级社会主义学院要把高层次“双通”人才培训列入主体班次,通过常态化轮训,加强对宗教人才在政治、法治、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根据本地宗教人才文化程度、宗教学识等情况,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有计划地将本地宗教人才选送到地方院校、知名宗教活动场所学习培训。三是拓展线上学习。探索开发宗教界人士网上学习平台,通过在线学习方式,帮助宗教人才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指导各地组建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主要教职人员以及骨干人士组成在线学习交流群,拓宽学习交流渠道。

2.优化教育培训内容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一是坚持中国化办学理念。高层次“双通”人才培养不能脱离国情和社会现实生活,要立足当下、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同时,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倡导学习经典、欣赏经典、传播经典,深化课程改革,厚植文化素养,推动宗教知识和中华文化兼容并包、有机融合,提高运用文化浸润宗教的能力。二是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高层次“双通”人才不仅要利用好自身深厚的宗教学识为信教群众提供优质的宗教服务,更要做新时代“中国特色”解经讲道者、“五个认同”力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者、革除陈规陋习引领者。因此,对高层次“双通”人才的培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为基点,通过教育引导其了解世情、国情、社情,增强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关照现实、回应社会、服务人群;同时要历练其去伪存真的本领,正确辨析各类宗教异端邪说,批驳宗教极端思想等,为宗教和睦、国家安全作出贡献。

3.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一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要落实高层次“双通”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自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依托各地宗教研究基地常态化举办“名师系列讲座”,加大优质课程供给。依托我国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创建、精品型文化型宗教活动场所创建等平台载体,推动各宗教活动场所互学互比,切实提升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特别是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对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弘法型、管理型以及综合型人才培养力度。结合“文化润教”系列活动,在宗教界陆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读书会、书画培训班等活动,并开展“讲经论道”比赛、“神学思想建设”研讨、“宗教中国化”交流等活动,不断丰富完善宗教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宗教造诣和人文素养。二是统战、宗教工作部门要重点做好高层次“双通”人才教育工作的指导,及时了解宗教界需求,积极搭建活动平台载体,为宗教高层次“双通”人才的培养提供引领和保障。

(三)以开放实践平台支持宗教界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

1.加大对高层次“双通”人才的任职使用力度。加大宗教“双通”人才使用力度,给予其担任宗教团体理事和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的机会,不断拓宽人才培养实践途径,为各宗教培养建立良性梯次发展队伍。一是突出准入资格。修订宗教团体理事和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选拔任用办法,在设立宗教团体理事和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的任职准入资格条件时,突出达到高层次“双通”人才标准优先使用的原则,为宗教“双通”人才晋升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二是规范任免程序。县(区)级统战、宗教工作部门要指导本级宗教团体对宗教团体理事和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的任免程序作出进一步细化规范,通过宗教界推荐、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备案等程序,保障高层次“双通”人才得到锻炼机会,保障其任职与免职程序规范化,并在任免后及时更新相关系统数据。三是推行试用制度。所有新任宗教团体理事以上人員及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均实行试用制度,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后,考核合格的正式任命,不合格的视情况限期整改或免职。

2.畅通高层次“双通”人才的交流、引进、深造渠道。一是创造高层次“双通”人才沟通交流、挂职锻炼机会。由各地统战、宗教工作部门指导宗教团体依托精品寺观教堂建设,建立高层次“双通”人才动态培养机制,畅通人才培养、交流渠道,为高层次“双通”人才发挥作用提供适合的平台。二是引进紧缺高层次“双通”人才。针对各地宗教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各宗教团体应制定宗教人才引进办法,尽快补足紧缺岗位人才缺口,扩大人才增量,优化宗教人才整体结构。三是完善宗教人才继续教育制度。针对不同层次宗教人才在职教育的需求,加强教育资源供给及配套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宗教院校和地方高校联合培养宗教人才的机制,选派高层次“双通”人才“走出去”,积极创造其进入宗教院校或地方高校继续深造的机会,为其不断提高学历和素养拓宽渠道。

3.鼓励支持优秀高层次“双通”人才发挥作用。一是重视优秀高层次“双通”人才阐释宗教思想的作用。高层次“双通”人才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在宗教领域做好信教群众工作要依靠宗教高层次“双通”人才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与宗教经典教义相融合,并融入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二是主动做好优秀高层次“双通”人才的妥善推选。各地组织部门要协调统战、宗教工作部门及宗教团体妥善推选优秀高层次“双通”人才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引导其认真履行职能,参与国事、建言献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汇聚能量。三是及时听取高层次“双通”人才的建议意见,力所能及地帮助其解决困难和问题。本着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生活上关心照顾的原则,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优秀高层次“双通”人才制度,做好联系联络、节日走访、定期慰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N].人民日报,2021-12-05(1).

[2]佛光星云. 佛学教科书·佛教历史[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87.

[3]杨剑霄. 唐代法相唯识宗衰败原因新探[J].北京社会科学,2017(4).

[4]王作安. 建设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J].中国穆斯林,2018(1).

[5]岳辉. 从魏晋南北朝时“沙门不敬王者”的争论看佛教的中国化[J].宗教学研究,2000(2).

[6]彭瑞花. 论天台宗与菩萨戒[J].世界宗教文化,2019(1).

责任编辑:潘宏纹

猜你喜欢

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毛遂自荐
“三高人才”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