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与创新

2023-09-11汪娴

今传媒 2023年9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转型创新

汪娴

摘 要: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统电视新闻媒体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做好自身转型与创新,以适应时代需求,满足广播电视发展与受众需要,从而为新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提供助力。本文以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意义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新闻记者在转型中遇到的挑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和创新策略,旨在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应对能力,为推动广电媒体有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转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9-0062-04

一、引 言

媒介融合有效地提升了新闻的传播速率,而新闻信息的多元化也让广播电视媒体的生存发展受到冲击。对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充分意识到新时代自身发展的不足,探寻有效的转型和创新路径,与时俱进,为受众提供更多符合其需求的新闻信息,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转型与创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职业素养,为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追求转型与创新是其提升自身信息策划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当前,传统新闻记者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自身职业发展需求,对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充分利用媒介融合优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业务能力,加强与受众的沟通交流,满足受众的新闻阅读需求,从而促进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有利于满足发展新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转变固有观念,以全新的思维模式、采访形式突破桎梏,牢牢把握市场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与创新。新时代记者只有着眼于大局,以更高的格调打开新闻的大门,实现自我的突破与发展,才能解决当前新闻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受众带来优质的新闻信息,真正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广播电视媒体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转型与创新的必然性

(一)媒体格局的重构加速了记者的转型与创新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高科技的不断升级发展,网络平台、自媒体平台也迅速崛起,数字杂志、短视频等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影响着广播电视媒体的行业环境,新闻记者的工作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大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3.0%,开通5G基站数为142.5万个,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8.5小时,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94.5%,短视频用户为90.5%。由此可见,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媒体格局,也改变了广播电视媒体的行业环境。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媒体行业要紧跟时代步伐,以与时俱进的姿态推动自身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同时,广播电视媒体记者要根据传播媒体的新特点,制作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新闻产品,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推动广电新闻传播更精准、更高效地发展。

(二)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转型

媒介融合推动了自媒体发展,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转型与创新成为了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行业发展的必然之举。受众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性逐渐减弱,这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思路和方向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Z世代”群体的出现,展现了新时代网民追求个性、独立、新鲜感的特性,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生产新闻产品的过程中也要考虑他们的需求与喜好。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

(一)职业素养稍显落后,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行业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部分记者的职业素养难以适应现阶段的媒体发展需求,特别是部分创新意识不强的记者,即使知道新媒体的价值,也因为自身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缘故导致无法融入新技术、新方法,难以制作出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例如,抖音、微信两大平台因其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和受众面广等优势,成为了最受欢迎和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有的记者虽然也使用抖音、微信,但是,缺乏将工作与抖音、微信进行有效融合的方法,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这是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也是他们在思考转型与创新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二)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对新闻传播规律变化适应性较弱

在传统媒体向网络平台及移动终端转型过程中,需要不断整合电台、网站、报纸、移动新闻客户端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多元化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媒体形式的创新,才能推进广电媒体持续发展。由于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多局限于采编模式,发布新闻需要经过采访、编辑、审查等诸多程序化的步骤,时效性相对不高,也无法及时适应新闻传播规律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身[1]。

(三)内容缺乏创新性,无法捕捉数据传播下的新标准

过去受统计方式、样本等条件限制,广播电视媒体对于新闻传播效果的数据反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失真性。例如,纸质媒体发行量与实际读者阅读量存在一定的出入,统计量不能完全代表或反映某篇新闻信息的阅读量。由于纸质媒体与广电媒体之间缺乏交互性,这两大媒体之间的数据收集往往会受到一定限制,导致工作人员无法真正了解受众对新闻内容的真实反馈和态度。此外,部分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内容上缺乏创新能力,导致其在面对数据化传播形式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难以为受众提供意义深刻、重点鲜明、趣味新颖的新闻节目。网络媒体则截然相反,受众的点击量、点赞量、转发量以及相关比例数据都能实时显示出来,这就意味着媒体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掌握第一手传播效果数据,从而为广电新闻记者的创新与转型提供数据支持和保障。

(四)媒体融合意識有待提高,难以适应新闻业务的多样化需求

多元化传播以及多样化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媒体的生产流程,迫使当前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运用融媒体意识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新闻产品。需要明确的是,进入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强化的不再只是单一领域的专业技能,而是要不断拓展自己可能涉及到的所有工作领域的技能[2]。当前,媒体行业内部的界线已经不再是束缚行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对于部分媒体融合意识不强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而言,固有工作理念不能适应融媒体新闻报道要求,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身乃至行业的发展。

五、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转型与创新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理念,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想完成转型与创新,就必须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全新的思想理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角色,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提升、自我发展意识,为广电新闻事业发展提供内动力。首先,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积极提升自己的媒介融合意识,要充分意识到提升职业素养的必要性,要有受众意识,站在受众立场,想受众之想,写受众之爱,满足受众的真正需求,不断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和吸引力。其次,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要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多元化媒体平台来丰富自己的素材库。例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可以从抖音平台上寻找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进行跟踪报道,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为受众提供更多新颖的报道。这样既能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也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此外,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可以借助直播等方式丰富新闻传播形式,为受众提供第一手新闻,提高受众对广电媒体的关注度。

(二)坚持内容为王,恪尽职守

新时代,自媒体平台和网络社交平台纷繁复杂的信息让受众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坚持“内容为王”,向受众传播真实、准确、高品质的信息,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向受众传播正能量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3]。对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首先要提高自身对新闻的敏感度,掌握高效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思维挖掘有价值的内容,从而为受众获取有用的新闻素材提供便利。其次,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除了要注重新闻内容和价值的传播外,还要精准找好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媒介融合与受众互动交流的优势,利用直播、视频等方式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为受众呈现生动、直观、形象、清晰的内容,发挥新闻正向舆论引导作用。最后,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探索转型创新路径的过程中,还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让受众从新闻信息中获取更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仅能了解受众更深层需求,还能更好地引导受众理解新闻内容,加深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关注和理解。

(三)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创新意识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创新与转型,离不开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为受众带来新鲜感和趣味性,提高节目的吸引力,从而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创新节目内容。同质化的新闻内容会让受众产生疲劳感,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克服这一难题,最大限度展现出新闻节目的趣味性与专业性。融媒体时代,提升创新能力还体现在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掌握不同新闻媒体信息传播渠道与信息传播规律,确保电视新闻节目的可视性与可听性[4]。

其次,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创新节目形式,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为自身转型与创新打下良好基础。在新闻传播方面,以直播形式呈现新闻节目,既具有创新性,也极具吸引力。例如,自6月以来,我国进入汛期,多地遭遇大雨、洪涝灾害,全国各地群众都对受灾地区相关情况极为关注。对此,各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纷纷踏足一线,利用无人机、手机等设备进行现场直播,让受众能在第一时间全场景、立体式了解当地汛情。不仅如此,不少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通过微信小程序、微博等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通过受众的反馈及时了解并深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为受众带来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四)走品牌化道路,做媒体复合型人才

当前,各大媒体平台都在积极尝试品牌化道路建设战略,对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可以积极树立自己的独特风格,以“品牌化”为发展方向,打造自己的采访策略。对于不同的新闻当事人,记者可以尝试结合其性格特征调整采访策略,以良好的采访氛围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特征,注意言辞语调,重视个人形象与新闻播报内容的适配度。

媒体深度融合需要人来落实,需要形成人机合一的系统[5]。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要增强“四力”,深耕专业领域,创新新闻表现形式,做媒体融合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好新闻都是“跑”出来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不能偏安一隅,要深入基层创作出贴合群众生活的新闻信息。另一方面,面对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要锻炼出火眼金睛,以强大的“眼力”去伪存真,不断提升自己的“笔力”和“脑力”,做一个有深度、有见识、有思想、有主见的“四有”记者。

(五)坚定职业信仰,强化自身新闻素养

广播电视媒体的权威性是新媒体难以企及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坚定职业信仰,强化自身新闻素养,强化职业责任感,坚持新闻价值标准,严守党的宣传纪律,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首先,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广播电视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正确发挥舆论引导、监督等职能,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将法律意识贯穿于工作细节中;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要遵守传媒工作的原则,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受物质和利益的诱惑,促进传统媒体发挥最大价值,坚决维护新闻人的荣誉和媒体的权威[6]。

其次,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广电新闻要以公正、客观原则来生产新闻产品,不能为了流量而夸大宣传或炮制虚假信息。对于模棱两可的信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以刨根问底的精神加大核实力度,以精准的信息报道来保证传统媒体宣传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六、结 语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格局已发生了变化,记者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从思想、能力、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转型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发展与提升。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要立足于民生,抓住社会热点要点,以新技术新手段来传播新闻,为受众呈现真实、可靠、有价值的新闻,提高受众信任度和关注度,助力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琢.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转型策略[J].记者摇篮,2022(3):24-26.

[2] 高勇.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新闻传播,2022(22):86-87.

[3] 韩毅.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转型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4):182-184.

[4] 张效凡.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路径研究[J].记者摇篮,2020,(8):131-132.

[5] 冯琳琳.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记者如何完美转型[J].记者摇篮,2021(6):95-96.

[6] 刘婷婷.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记者的创新和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3):145-146.

[责任编辑:李慕荷]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转型创新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