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路径探赜
2023-09-11蔡锦宜虞新胜
蔡锦宜 虞新胜
摘 要: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历史发展潮流、关注人类发展前途命运的基础上提出的普遍性价值共识。全人类共同价值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不僅契合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潮流、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统一,也旨在维护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推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要在共同体意识中促进全球共赢、在互相尊重中维护人类利益、在交流互鉴中促进相知相亲、在寻求共识中共建美好世界。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全人类共同价值;文明交流互鉴;人类解放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3.02.002
[中图分类号]A81;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3)02-0012-07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不断涌现。面对复杂变化的现实世界,人类社会该向何处去?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人类面临重大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1]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针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而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思想结晶。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哲学研究,学术界普遍从唯物论、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以及交往实践观等角度进行探讨。例如有学者认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一种意识范畴,必然形成于人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其彰显了意识的物质性和能动性[2];有学者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认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是蕴藏在特殊性价值观念中的普遍性因素,其对现实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的、片面的,而是运动的、整体的[3];也有学者认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普遍交往形成的价值共识[4]。不难看出,学者们充分肯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哲学意蕴,但鲜有立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研究。鉴于此,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切入点,剖析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世界历史意蕴,探寻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路径,从学理上论证全人类共同价值生成的必然性、正当性与合理性。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性及其思想意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前人理论相比,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它是与唯物史观相结合的世界历史理论,其思想意涵以生产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道路、实现共产主义为发展导向。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性
在黑格尔之前,历史被视为由无数个偶然事件组成的。但在黑格尔那里,“世界历史是理性各环节光从精神的自由的概念中引出的必然发展”[5]。世界历史的生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逻辑必然性和客观存在性。黑格尔第一次将现实的世界历史描述成一个过程,即世界历史处于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并期待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然而,他把一切事物都理解为“绝对精神的外化”,世界历史这一客观必然性也是由绝对精神掌控的。世界历史是世界精神的外化,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也是世界精神的不断完善。“绝对精神的外化”是黑格尔理解一切现象和事物的基点,他将绝对精神视作世界历史的主体,其世界历史观绝对是“神的目光”而不是“人的目光”。质言之,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古典哲学的世界历史观是不科学的唯心主义世界历史观,其不仅没有脱离唯心的思维模式,不了解蕴藏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矛盾运动,也没有看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忽视人民群众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马克思探讨世界历史走向的逻辑思维与黑格尔不同,他突破了唯心主义的精神枷锁。“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6]马克思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深入探讨生产力发展和各民族的普遍交往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工业革命的发展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各国之间的普遍交往提供了现实契机。确切地说,人类实践的生产活动,虽还不足以直接形成世界历史,但随着生产方式的日渐完善、世界交往的普遍深入以及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逐渐打破孤立封闭的状态,日益突破地域空间的局限,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普遍联系、开展普遍交往,追求理想社会,历史才会向世界历史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力发展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是其实践方式,其最终追求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与黑格尔一样承认世界历史的客观性,但他从唯物而不是唯心的视角出发理解世界历史,在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上都超越了黑格尔,在世界历史观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意涵
生产力发展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动因。现实世界并不存在脱离物质的纯粹意识,一切精神或意识脱离了物质都无从谈起,黑格尔世界历史观的首要问题就是将世界历史的发展单纯局限于意识领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立足唯物视角,认为大工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进步和提高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人们不断扩大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范围,人们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从事各种政治和经济活动,各民族之间的孤立封闭状态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而被彻底打破,各民族建立起普遍联系和普遍交往,具备了突破地域限制的物质基础。“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7]540-541。马克思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出发,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根本推动作用作出了肯定,深刻剖析了生产力发展和各民族的普遍交往何以使世界历史成为可能。
“人类社会”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哲学立脚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7]520。市民社会各成员是异己的共同体,他们的结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人利益或满足处于支配地位的资产阶级的私人利益,而不是为了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因此,世界历史发展的立脚点不应是市民社会,而应是“人类社会”。首先,世界历史的主体是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7]632。人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现实中的人既可以书写世界历史,也可以成为世界历史的参演者。其次,世界历史是人的社会实践过程。世界历史的主体不应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分离的自然界,而应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历史发展过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换言之,世界历史的产生与发展,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前提与依据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是世界历史的实践方式。就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而言,在马克思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观点。在早期,马克思主张“单线论”,即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换必须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使世界历史走向共产主义。到了晚年,由于对历史学和人类学的涉猎,马克思开始认识到东方社会和西方社会在经济水平、政治发展以及文化传统等各方面的不同,其发展道路也会有特殊性,各国发展不一定必须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形成了马克思的“多线论”。世界历史的发展取决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可以依循“单线论”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可以遵照“多线论”发展的特殊规律,两者不是你存我亡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应充分认识到不同民族国家在世界历史共性发展过程中的个性问题。
实现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目标归宿。从人类社会整体的历史发展来看,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但它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8]。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性存在”只会为人类的彻底解放提供一定的先决条件和社会条件,却无法使人得到真正的彻底解放。共产主义不仅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阶段,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历史推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促使每个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世界历史造就了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无产阶级,这使得无产阶级成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新生生产力,成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主体。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蕴含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全人类共同价值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应用,是新时代引领人类共创世界美好生活的理论指引。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核心要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在这其中,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大家的共同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核心要义指明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方向。
首先,和平、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人若要获得自由,首要的前提保障是获得生存与安全的自由。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人类何以谈发展、何以谈自由?只有处在安全与和平的环境中,人们才拥有追求自由的基本资格。发展同样如此,只有实现发展,才能为追求自由提供物质基础和生存质量。当人类处于和平的环境中才能追求高质量发展,人类对美好生活才会越发憧憬。因此,和平、发展不仅是联合国的首要追求,也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不断总结出的最基本经验,更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不断追求和矢志奋斗的普遍愿望。因此,全人类共同价值把“和平、发展”作为首要前提,深刻昭示着世界历史朝着和平发展方向前进的应然与实然。
其次,公平、正义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准则。公平与正义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准则[9]。当前,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强权政治等观念在国际社会中沉渣泛起,国际公平正义面临挑战。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某个国家或民族如何在国内践行公平正义,更要看国际社会是否把公平、正义作为价值准则,国际社会是否共同商讨适合各国共同发展的公平、正义准则,并形成强大的国际约束力。中国向来尊重并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摒弃零和博弈和集团政治,力争将国际社会推向公平与公正的逻辑起点。因此,全人类共同价值把“公平、正义”作为贯通原则,阐明了公平、正义在世界历史与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最后,民主、自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在国家政治形态上,民主的核心要义是人民当家作主,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际意义上,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充分发挥人民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由意在坚持并捍卫各行为体尤其是主权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9]。国际社会各主权国家具有根据本国现实情况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自主权利。如果国际社会失去“民主”“自由”的影子,各国就不会在自身的掌控之下,而成为任人摆布的机器。只有实现民主自由,才能激发主体的自觉性,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理性的国际环境和制度。因此,全人类共同价值把民主、自由作为价值目标,体现出民主、自由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价值引导作用。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世界歷史意蕴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来源,二者存在高度契合的价值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蕴含着深厚的世界历史意蕴。
全人类共同价值契合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基于生产力发展这一根本动因,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面临共同的机遇和挑战而形成的。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旋律,国际社会对和平的迫切渴望和对发展的现实需要依然没有改变,世界各国人民仍在期待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和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世界各国对民主与自由的憧憬未曾改变,各国的美好需要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现实机遇。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在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现实动力的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使得全球发展面临着各种现实困境。当今世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恐怖主义仍然猖獗,因战争和动乱而引发的国际难民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局部不稳定因素增多。然而,世界历史大势不可逆转,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更加珍惜人类社会命运与共的局面 ,更加明白人类社会应当追求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理想目标,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众望所归。
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在维护人类社会共同利益。基于“人类社会”这一哲学立脚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初衷即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观照历史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情况,回应现实的人的普遍生活需求。马克思摒弃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学者将世界历史的主体解释成精神理念的观点,提出真正的世界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人”。由于“现实的人”的主体性存在,全人类共同价值内在地包含了对个人利他性的认同,对人类共同利益的发现。世界历史不断发展,现实的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不断凸显,战争与冲突、贫困与失业以及环境与资源等问题此起彼伏,人类面临何去何从的考验。“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7]295。世界各国人民具有共同利益,美好世界的建设需要各国人民将人类社会看作一个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共同体,使得世界各国、各民族、各领域、各范畴的利益交织和融合在一起。为解决人类的现实问题、破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困境、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提供世界价值观借鉴,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真实表达。
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统一。基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这一实践方式,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在发展人类文明多样性统一的基础上尊重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而马克思提出的“单线论”和“多线论”观点为现实的人类文明提供了发展的理论依据。世界各国具体发展道路具有“单一”与“多样”的辩证统一性,正因为各国发展道路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才构成文明“多元论”。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在为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对话与沟通,共同传播与影响提供一个共识平台。正是因为各国、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世界因文明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而展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因此,人类应该充分认识到,文明差异不会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相反,在开放的文明中,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会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文明推动力。
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于对共产主义这一目标归宿的认识,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民主自由”作为普遍追求。“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10]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人的全面解放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其目标归宿是共产主义,这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愿景相向而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的创新应用与发展,是中国积极参与世界文明进程、协同全球文明发展的文明自觉和主体自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得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理念在现代社会的揭示和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下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路径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旨在实现共产主义,为人类社会共建美好世界、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方法论指导。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的理论指导作用,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有效路径。
(一)在共同体意识中促进全球共赢
以全球治理体系为基础,构建共治共同体。现行全球治理存在诸多问题,要实现全球治理从善治到良治、从良治到長治的共性转化,亟需人类社会在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的指导下,推动构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共治共同体。共治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商共建共享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治理的各环节、各步骤、各方面共同探讨合作治理的方法,一同构建协作治理的体系,一起分享全球治理的成果。共商即国际社会重大事务的方针政策与准则都应由国际社会各主权国家发表治理观点,充分尊重各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和保障各主权国家的平等参与权。共建即世界各主权国家共同为建设更加完善、公正、合理、有序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力量。“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11]共享即国际社会共同享有全球治理成果。全球治理体系在每一个成员国的勠力同心下得到有序构建和完善,世界各国有资格共同收获治理成果,共同分享世界发展红利。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构建利益共同体。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的道路并不畅通。当更广泛的区域贸易与合作机制得以建立和完善时,在国际合作中凝聚起国家利益共识的平台将会更加广阔,国家间的利益共识将有可能冲破逆潮和壁垒。作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的具体实践,“一带一路”是打造利益共同体的很好方式。“一带一路”需要各国以利益共同体为目标导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寻求合作共识为依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国家、区域间合作平台,充分调动沿线国家的资源,积极寻求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力争使所有国家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成果,从而实现共同繁荣。
(二)在互相尊重中维护人类利益
尊重各主权国家利益,坚持协商解决争议。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崇“民主”的价值观,旨在使世界各主权国家充分享有独立自主的地位和权利,并尊重和维护各主权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分歧则是引起冲突的根源。正如马克思所讲,“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12]。主权国家是当代全球治理的主体,无论国与国之间发生任何国际冲突和争议,在关涉全球共同利益和各国特殊利益的问题上,都需要依靠各主权国家之间的协商、谈判和合作。国家间冲突的解决必然要以充分尊重各主权国家的主体地位为基础,通过协商对话的形式开展普遍交流,而不是为了谋取一己私利,无视他国权利。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各国发展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充分尊重主权国家在国际发展的主体地位,不以“普世价值”为借口将不合理的价值观强加于他国,更不干涉各国在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历史传承、民族传统上的权利。真正尊重各主权国家作为基本主体的平等地位和保障其合法权益,是为了在世界历史语境中尽可能实现人类的平等合作与交往。
发展国际关系民主化,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促进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推动力。首先,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要求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即尊重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主权完整,做到各国一律平等,不干涉他国内政,尊重国际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世界各国相互合作和彼此尊重。其次,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需要各国共同建设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13]国际间的难题以及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应对和解决,同时国际上的事要体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意愿,这样才能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引领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在交流互鉴中促进相知相亲
坚持求同存异,促进各国相知。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秉持求同存异的价值体系[14]。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紧随世界全球化发展的大潮流,基于各国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客观现实,在充分尊重各国价值观差异性的基础上凝聚的价值共识。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历史渊源、文化根基等不尽相同,各国人民要彼此相知,必须以求同存异的心态、和而不同的姿态充分尊重各国、各文明独特自由发展的权利,同时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百花园这个共同体中,在坚持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达成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共识,“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15]。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自由”的价值观,不是肆意妄为,凌驾于他人之上的霸道自由,而是极力维护和充分尊重各国、各文明独特发展的个性,又共同寻求世界文明共同体中的文明共性。人类文明的多样化,要求我们构建一个以世界文明多样性为前提、以平等性为基础、以包容性为重要动力、以交融性为内在诉求的世界。
以文明对话方式促进各国相亲。文明对话是弘扬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途径[16]。只有通过文明对话,才能拉近各国文明交流的距离,促进各国更加亲近。开展文明交流互鉴最有效的对话方式是“合作式对话”。“合作式对话”是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提出的一种文明交流方式,区别于“比较式对话”。“比较式对话”带有对立性、二元性,主要表现在对不同文明进行高下比较和判断。“合作式对话”带有辩证思维,倡导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开展“合作式对话”,不是要将世界各国的文明区分比较出一个优劣对错,而是要采取团结合作、共同协商的态度将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探讨出符合大家共同利益的方法。这要求我们超越全球文化的对立思维,以文明交流互鉴的整体性和赓续性为合作起点,以世界各国的人文对话为合作契机,将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与世界共享,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质向世界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内嵌着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弥合分歧的“合作式对话”的思维理念,走向“合作式对话”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应有之义与现实支撑。
(四)在寻求共识中共建美好世界
凝聚价值共识,追求人类解放。世界历史浩浩荡荡,各国人民有自身的想法和观念。世界各国要追求人类解放,奔赴美好生活,需要将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价值观基础,超越不同国家和民族等界限,破除不同经济政治、文化传统以及制度规则的藩篱,以凝聚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因此,人类解放的最终目的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一是在理论上加强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阐释。“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11要抓住事物的本质,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性与真理性相统一的角度阐释其学理性依据,同时要批判西方價值体系中的主体特殊性。二是创新全人类共同价值对外传播的叙事策略[17]。由于不同地区和民族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上存在差异,在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中可能面临受众价值观认同的困境。换言之,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在国际传播上,还存在一定障碍。对此,必须坚持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因时因地制宜,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各国的价值共识,注重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果。
强化责任共识,共建美好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具体实践方案,这要求我们不断强化责任共识,为共建美好世界接续奋斗。责任共识即各国基于对美好生活与美好世界的共同期盼,在全球治理体系下,各国就全球发展的责任分配和义务分担所达成的一致认识和意见。这要求人类社会在维护共同利益、追求共同理想的前提下凝聚合力,在尊重各国利益的发展和维护的基础上,通过遵循国际法准则和相关国际规范,共同应对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及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等威胁和挑战,协力保障全球共同发展和安全。各国各民族都是命运与共的共同体中的责任主体,为建设美好世界承担着历史、时代和未来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各国树立责任共担意识,汇集人类之智,凝聚各国之力,人类才能共解发展难题,共创发展成就,共建美好世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邓勇,王凤祥.全人类共同价值:理论出场、哲学意蕴与实践指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1).
[3]林伯海,杨伟宾.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全人类共同价值探赜[J].思想理论教育,2023(1).
[4]王公龙.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语境中的全人类共同价值[J].学术月刊,2022(7).
[5]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9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0.
[9]吴志成.深刻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丰富内涵[J].国际问题研究,2022(5).
[1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6).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4.
[14]王公龙.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特性[J].理论月刊,2021(10).
[15]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N].人民日报,2023-03-16(2).
[16]王宇洁,秦政.全人类共同价值视域下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对话[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1).
[17]李晓曈,陶林.全人类共同价值:对西方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超越、建构原则及实践路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
责任编辑:刘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