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陆运河建设背景下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

2023-09-11张经阳郑琳琳沈俊鑫

中国商论 2023年17期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张经阳 郑琳琳 沈俊鑫

摘 要:在高标准高质量加快平陆运河建设背景下,广西对外贸易发展迎来巨大发展机遇。首先,本文基于广西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建立了对外贸易发展潜力评价指标矩阵,采用广西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结合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发现国内外贸易环境、贸易条件和贸易基础设施是影响广西外贸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通过三个主因子权重计算广西对外贸易潜力综合指数。最后,本文通过SPSS构建ARIMA模型,对广西外贸潜力综合指数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广西未来十年外贸发展潜力巨大。为进一步提高广西外贸发展潜力,本文提出广西外贸潜力的释放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配套的外贸发展监督管理措施;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西部地区外贸的运输和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外贸商品结构调整;企业要善于抓住政策机遇,顺应时代变化等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平陆运河;外贸综合指数;ARIMA;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本文索引:张经阳,郑琳琳,沈俊鑫.<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17):-006.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9(a)--06

1 引言

在对外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速回落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强调,要以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动力,积极促进出口、扩大进口。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之一,外贸潜力作为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影响部分,其潜力释放直接影响对外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2015—2021年,广西外贸增长率分别为0.62%、21.95%、6.16%、14.38%、3.69%、21.83%和11.3%,总体发展趋势不稳定,外贸对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然而,平陆运河建设作为广西的重要工程,将为其外贸潜力释放带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广西为了解决目前外贸发展存在的诸多阻碍外贸发展的问题,本文从对外贸易发展潜力角度,借助相关研究剖析广西外贸发展的问题,为广西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文献综述

在國际贸易研究领域中,有关数字贸易和农产品等外贸潜力的研究较多。孙玉琴、卫慧妮(2022)从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数字贸易治理难题角度,探索外贸潜力释放的措施。欧阳日晖、李林珂(2022)从区块链技术与贸易发展融合角度,挖掘贸易创新发展的潜力。何祚宇等(2022)从微观企业层面研究外部循环转内部化的贸易角度,提出实施出口转内销战略激化国内需求福利,从而激发外贸潜力的措施。另外,刘禹君和刘一腾(2021)、祝志勇和崔凌瑜(2021)、李金锴等(2020)从农产品贸易格局角度,研究外贸潜力的释放。张杰、陈小雯(2023)从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两个角度出发,实证分析了中国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共同官方语言、自由贸易协定等会促进外贸发展,而绝对距离、制度差异和无海岸线等会阻碍外贸发展。

国外文献有关外贸潜力的研究分析主要集中于竞争力是推动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外贸规模爆炸式增长和人力资本调整对贸易结构调整转型重要性等研究。目前,外贸潜力的研究方法丰富。宗会明(2020)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产业和关税角度分析了重庆市对外贸易的格局演变。王瑛、李舒婷(2023)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外贸综合情况进行空间测度,得出区域内差异会导致外贸区域间差异和不均衡。另外,引力模型在外贸潜力的应用方法非常丰富。崔健(2019)、刘伟岩将解释变量引入贸易引力模型,从经济规模、国民收入水平、是否与日签订FTA、是否为APEC成员等影响贸易潜力的因素展开分析。刘旭晔、熊娜(2013)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广西外贸出口潜力,得出就业人口、经济对外依存度和汇率变化对其影响力度更大的结论。周珺(2016)通过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实证分析了新疆外贸潜力。除此之外,使用修正的贸易引力模型的还有张昱和唐志芳(2006)、张俊玲等(2016)、温焜和张旭萌(2017)等,使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扩展引力模型的有张会清和唐海燕(2012)、谭秀杰和周茂荣(2015)、王东方等(2018)。

总体来看,国内外学者有关外贸潜力的研究成果颇多,一部分从国内和区域角度研究了外贸潜力影响因素,为本次研究提供了现实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在外贸潜力方面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定性分析外贸指标和空间地理位置,而针对广西外贸潜力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在借鉴以上丰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创新地将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结合,分析广西外贸潜力影响因素,并运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广西外贸潜力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3 研究区概况

广西位于中国南疆沿海地区,是平陆运河建设的核心地带,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目前,已初步形成马来西亚的中马产业园区,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主,以北部湾港口为依托以航运、公路、铁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为主,辐射中西部城市腹地经济范围,打开了广西对外开放的格局。从广西外贸具体发展情况来看,广西对外贸易活动以民营企业为主,截至2022年10月,广西民营企业占总进出口的62%,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坚持“走出去”,积极与东盟国家建立贸易合作。但是广西外贸发展依然在贸易国别过于集中、外贸竞争环境适应力弱和外贸专有人才缺失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因此阻碍了广西外贸企业的发展。外贸结构方面,广西初级产品的进口总体呈上升趋势,技术密集型产品有大幅增长,截至2022年,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上升了48%,表明广西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得到了改善。然而,受国际环境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广西初级商品出口较工业制成品增长较慢,且波动较大,具体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数据来源:广西海关。

4 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设计

4.1 外贸评价指标选取

秉持研究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时代性、数据易取性和差异性原则,本文对现有学者研究指标进行完善、修改和简化,构建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包括:7项指标的内部经济环境、4项指标的外部经济环境、7项指标的贸易基础条件、2项指标的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其中,本文以研究广西的统计年鉴和海关统计为依据,将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改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公路通车里程改为公路总里程,铁路通车里程改为铁路营业里程;根据广西对外贸易发展的客观基础条件,创新引入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根据经营所在地进出口总额单位确定海关进出口总额指标。修正后形成广西对外贸易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的评价过程

(1)数据标准化处理。通过Z-score法,即。其中,表示指标的均值;表示标准差;是标准化处理后的无量纲化指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差异。对2000—2020年的20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2)主成分分析因子個数确定。通过SPSS计算得到KMO值为0.553,大于0.5,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结果小于0.05,说明19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在解释总方差中,选取特征值≥1和累计方差贡献率≥90%的因子为主成分初始因子,第4个主成分因子为93.222%,大于90%,但其特征值为0.828≤1,所以不符合条件,只能选取三个特征值结果大于1的主成分因子作为评价的综合指标,具体情况如表2和表3所示。

(3)主成分因子旋转结果。本文采用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对成分矩阵进行旋转五次迭代收敛,得到旋转成分矩阵和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结果如表4所示。在3个主成分因子包含的20个指标中,基本包含广西外贸发展的国内环境因素;主成分1有19个指标,显示了广西和国内与国外的贸易环境;主成分2在因子和载荷较大,反映了贸易条件影响较大,命名为贸易条件因子;主成分3在、上有较大载荷,说明运河设施贸易因子是外贸基础设施环境的决定因素。

(4)计算因子得分。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将因子各主成分因子表示成线性组合形式,即因子得分函数,进一步求得主成分的因子得分,如表5所示。

(5)计算贸易潜力综合指数。根据解释总方差表4中旋转后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计算确定3个主成分因子的权重,其中3个主成分因子的权重分别为68.9186%、0.186228%、12.4586%。根据表5求得的3个主成分因子得分,结合外贸综合指数,计算得到20年广西外贸发展潜力综合指数。

(6)回归分析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综合指数。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综合指数进行综合分析,得到VIF的值为1,小于10,容差值为1,大于0.1,说明不存在共线性;R方=1.000,表明3个因子得分对综合指数有100%的解释能力。另外,影响因子Fac1的B=0.689、因子Fac2的B=0.186、因子Fac3的B=0.123,其三者的显著性P=0.000<0.05,说明三者对外贸潜力综合指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7)广西外贸发展潜力综合指数模型构建和预测。首先,本文通过SPSS软件检验外贸潜力自相关性,得到ACP是拖尾的p=4,而PACP是截尾的q=1,且通过一阶差分得到ARIMA(4,1,1)模型。其次,从模型拟合度中判断模型的平稳性和拟合效果,其中平稳R为0.338,年度变动的整体R方为0.984,说明SPSS计算生成的ARIMA(4,1,1)模型的整体拟合适度;正态化BIC值仅有5.579,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极佳。另外,杨-博克斯数值中,统计资料7.896、DF的13和显著性数值为0.850,大于0.05的标准要求,表明模型中残差误差不是随机的。从残差ACP和残差PAF示意图3和图4中可以判断,残差随阶数变化没有显著的自相关与偏向关系,残差为白噪声。最后,根据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贸易潜力综合指数进行十年数据预测,预测结果如表6和图5所示。

(8)平陆运河建设环境下,广西外贸潜力总体趋势。广西外贸潜力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其总体数值在置信区间内上下波动,整体增长趋势较为平滑。根据历史数据展开时间序列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总体上,未来十年广西外贸潜力呈上升趋势。

5 结语

第一,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的评价体系中,清晰反映了影响广西外贸潜力的主要因素是内外部经济环境,既包括广西地区内部经济发展环境,又包括国外的经济发展趋势。因此,从广西外贸发展的内外部经济环境角度来看,广西外贸潜力的释放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配套的外贸发展监督管理措施。如今,广西凭借“一带一路”倡议、西部陆海新通道和RCEP政策,对接东盟经贸合作,已建设了涵盖南宁区、钦州港区和崇左区的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助于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对外贸易示范效应。同时,其需要高效的金融政策和投资便利化的政策配套支持。比如,金融方面,广西崇左自由贸易示范区推进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通过银行市场挂牌交易,设立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便利化方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国民制度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

第二,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西部地区外贸的运输和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在完善广西外贸的基础条件时,加强北部湾港口与平陆运河内河航道衔接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广西多式联运式的海陆交通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需加快广西与其他省份和周边国家的航空、公路、铁路等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交通枢纽和产业园区衔接的问题;加强广西大数据、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以提高广西对外贸易交易平台的效率,从而促进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畅通,提高广西对外贸易的货物周转效率和运营效率。

第三,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外贸商品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广西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抓住平陆运河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机遇,与邻近省份加强合作,学习广东、深圳外贸发展先进技术,承接沿海产业转型迁移。同时,与东盟国家合作建设外贸产业园,将广西特色食品产业、文化产业和服务产业传入邻国,促进贸易双方禀赋资源开发和充分利用,从而改善广西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促进广西贸易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企业要善于抓住政策机遇,顺应时代变化。提升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积极与产业园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合作,利用各类展会平台发现商机,闯出更广阔的市场。另外,需要外贸企业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新型优质人才待遇和指定配套人才培养计划,学习我国东部发达沿海外贸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建设以南宁为中心的国际化港口城市,充分释放广西的对外贸易潜力。

参考文献

孙玉琴,卫慧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数字贸易的思考[J].国际贸易,2022(1):76-87.

欧阳日辉,李林珂.区块链技术促进贸易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与路径[J].国际贸易,2022(2):47-57.

何祚宇,高重阳,李敬子.中国外部循环内部化的潜力、短板与福利:基于保留价格和供需匹配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22(6):24-41.

劉禹君,刘一腾.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格局演化及优化策略[J].浙江学刊,2021(4):113-122.

祝志勇,崔凌瑜.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推进策略[J].理论探讨,2021(6):119-124.

李金锴,杨宗辉,韩晨雪,等.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研究:基于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8):135-144.

张海森,谢杰.中国-东欧农产品贸易: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8(10):45-53.

潘紫燕,胡德顺,王蕊.制度距离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J].克拉玛依学刊,2021,11(2):39-47.

张杰,陈小雯.中国与RCEP国家进出口贸易效率与贸易潜力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3(1):120-124.

CHEPTEA A,GAULIER G,ZIGNAGO S. World Trade Compe titiveness: A Disaggregated View by Shift-Share Analysis[R]. Paris: CEPII Working Paper,2005.

CAVES R 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nd Economic Analys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WANG Z,WEI S J. What Accounts for the Rising So-phistica tion of Chinas Exports?[C]//ROBERT C F, WEI S J. Chinas Growing Role in World Trad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0.

宗会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内陆城市对外贸易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学术论坛,2020,43(1):99-108.

王瑛,李舒婷.中国对外贸易韧性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27-136.

崔健,刘伟岩.日本与东北亚国家贸易潜力分析[J].亚太经济,2019(2):68-77+151.

刘旭晔,熊娜.广西外贸出口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学术论坛,2013,36(10):162-166.

周珺.“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6(4):41-45.

张昱,唐志芳.贸易引力模型:来自中国的实证与启示[J].经济经纬,2006(4):44-47.

蒋和平,吴玉鸣.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外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提升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4):134-136.

张俊玲,张玉泽,张晓青.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德双边贸易现状及潜力评价[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6):18-27.

毕燕茹,师博.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潜力测算及分析:贸易互补性指数与引力模型研究[J].亚太经济,2010(3):47-51.

温焜,张旭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潜力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7(6):111-118.

张会清,唐海燕.中国的出口潜力:总量测算、地区分布与前景展望: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1):12-25.

谭秀杰,周茂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2):3-12.

王东方,董千里,于立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物流绩效与中国对外贸易潜力[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2):17-27.

王维然.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J].俄罗斯研究,2009(2):91-98.

宋勇超,郭丹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潜力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8(16):149-152.

高士亮,熊磊.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国内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08(10):91-96.

麻昌港,施悦.广西北部湾向海产业发展与对外贸易实证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6):58-62.

猜你喜欢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基于NAR模型的上海市房产税规模预测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二胎概念股投资价值分析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