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2023-09-11

关键词:人格语文教师

葛 晴

(扬州市东关小学文昌校区,江苏 扬州 225000)

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概念来看,人格体现了人的性格、特征、态度、习惯等品行。健康的人格具有多面性,如丰富的学识,高尚的道德,积极的心理素质,优良的情操等。健全、稳定的人格,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提高人的思想品格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语文课标强调,语文学科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形成良好个性、健康人格夯实基础。语文教师要积极承担立德树人的育人职责,转变语文教学单一的说教模式,促进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情感品质、道德修养全面提升。

一、当前有些小学生存在人格障碍的原因

在学校教育中,人格差异性是客观的,每个小学生因认知水平、自律意识存在不同,在人格品行方面也会存在较大偏差。一些学生自尊心强,遇到难处就一蹶不振,甚至自卑;有些学生不愿意与人沟通,缺乏应有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有些学生不爱说话,冷漠、自私,甚至孤僻、嫉妒;还有的学生骄傲自大,唯我独尊。这些不良的人格障碍,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部分父母对子女过度溺爱

关爱子女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但是,当下的很多家庭因生活条件富裕,对子女过度溺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因此丧失应有的独立能力。在学习、生活中一遇到问题,总习惯让他人帮助,不愿意独立面对,更在遭受挫折时自怨自艾;一些学生喜欢被表扬,寻求赞美,一旦出现被老师批评,内心就无法接受;还有些学生独断专行,不爱与人合作,更不愿与人分享。

(二)学习压力过大

从小学阶段,就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家长期望过高,对小学生而言精神上难以承受。一些家长攀比心理强,对学生成绩要求过高,希望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多学知识,多掌握技能,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承受能力,各类兴趣班、特长班、辅导班接踵而至,让学生背负很大的压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三)家庭环境缺失关爱

在一些特殊家庭,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以及一些生活困难的家庭,学生的成长环境,很少会得到父母的关爱。长此以往,学生内心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冷漠、孤僻、暴怒、拒绝社交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四)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人格、生命、健康等心理教育。一些学生在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对未来、自我缺乏信心,对生命感到困惑,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教师在抓好学科教育的同时,要多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培养,用爱与理解、关心和期望,为学生心理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语文学科承载人格塑造的积极作用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在学生心灵成长、道德情操养成中具有良好的育人作用。语文教师在讲解语言文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挖掘语文的德育要素,给予学生积极情感的熏陶与激发,促进学生人格的成型与发展。

(一)语文为学生人格健全提供营养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语文认识世界。语文为人格塑造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优美的文章,深刻的思想,高尚的品格,都会成为学生人格健全的“助推剂”,为学生获得精神文化熏陶提供养分。

比如,学习课文《牛和鹅》,该文作为精读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不害怕牛却害怕鹅。在放学路上,因为被鹅追赶而惊慌失措。在金奎叔叔的帮助下,作者改变了对牛、鹅的看法与态度,并从中得到精神启发。该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又富含哲理。教师不仅要抓住生字、生词,以及主要片段进行探析,还要从文本阅读中提炼蕴藏于故事的价值与哲理,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不要盲目恐惧,要找准对方的弱点,想办法制服它。同样,在面对比我们弱小的人或物时,也不能欺负它们。由此,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语文学科助学生涵养优秀品格

语文学科浩瀚而博大,彰显了先贤的智慧。学习语文,教师要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入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要善于挖掘小学语文蕴含的优秀文化精神,对学生的品格进行培养。

比如,孔孟提出的“仁”,让学生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感知人文情怀;阅读诗词歌赋,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热爱,青山、碧水、红日、白帆,艳丽的色彩,将天门山的险峻、楚江的壮阔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从古诗文鉴赏中增强文化审美水平。同样,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认识了雷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从他们的光荣事迹中,让学生学习到奉献精神、勇敢精神、爱国精神。鲜明的人物形象,坚强不屈的革命斗志,英勇顽强的爱国意志,让学生从中感受无比震撼的人格力量。学好语文,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意义重大。

(三)语文实践磨砺学生优秀品性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重在学以致用。教师要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品性。识字、阅读、朗诵、写作等活动,都有助于激活学生的人格意识,历练学生优秀的品格。

比如,在汉字书写教学中,横、竖、撇、捺、点等部首,都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操守。每个字的书写,既要掌握汉字构成规律,还要从汉字里学习章法,感受为人处世的道理。如在写“木”字时,该字是单一结构,书写时要做到延展,而做部首在左边时,形状要窄,为了避让右边,最后一笔捺改为点,如“村”“柳”。“木”字在右边时,宜写宽,如“休”,可见中国的汉字处处体现出智慧,做人要像“木”一样,根据占位随机应变。再如,写“意”字时,上为“立”,中为“日”,下为“心”,可以解释为在“心上立起太阳”,做人要给予他人温暖,要与人为善,做一个善良的人。写好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加强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恒心,从写字中润泽学生心灵,培养良好习惯。

三、语文课堂融入人格教育的有效路径

语文与人格教育具有内在联系,教师要确立人格培育目标,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心智、兴趣点,从语文教材中渗透人格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一)搭建课堂氛围,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课堂是渗透人格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爱学生,为学生搭建趣味、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堂,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参与体验语文意境,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司马光》时,课文讲述司马光为救同伴急中生智砸缸的故事。寥寥数语,却将整个故事描写得淋漓尽致。对课文的阅读,除了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外,更要从人物故事中让学生思考、体悟司马光的优秀品格。以角色互换方式提问学生:如果有同学遇到紧急情况时,你会怎么办?与文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相比,让学生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冷静的品格。再如,学习《杨氏之子》时,在孔君平与杨氏之子的对话中,让学生感受人物语言的幽默、风趣与机智。教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参演角色并展开对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中让学生感受“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委婉与巧妙应对。教师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从阅读、表演中学会独立思考,增强自尊与自爱,体会合作与互助,收获强大的自信心。

(二)提炼榜样人物,完善学生人格

人格教育具有隐蔽性,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善于提炼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优秀品格,为学生提供学习榜样。在教材中,不同人物的精神、品质,让人格教育更加鲜活、生动。

比如,在学习《将相和》时,该文主要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每个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故事中,为学生塑造了独具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蔺相如为“相”,廉颇为“将”,两者的“和”,才能抵御秦国的威胁,而一旦失“和”,赵国则会有灭国的危险。在“完璧归赵”中,重点描写蔺相如的动作、语言,从中展现他面对强秦,毫不畏惧,机智勇敢的性格。在“渑池之会”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句段,“逼”秦王击缶,感受蔺相如以国家为重,对敌寸步不让的强烈爱国精神。在“负荆请罪”中,蔺相如躲着廉颇,表现了蔺相如注重团结、宽宏大量的高贵品格。同样,对于廉颇的描写,写出了他从嫉妒到反思,再到认错的心理变化,表现出他骁勇豪爽、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行。教师要以此为例,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认识到合作、团结的重要性,感悟到嫉妒、猜疑的危害,从而端正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人格素养。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端正学生心态

健康的人格需要建立在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以耐心、爱心指引学生树立正确认知,端正心态。

比如,各单元的习作课堂为学生展现内心想法提供了契机。围绕不同的写作目标,教师鼓励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写身边的人或事,并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表达内心的想法。教师要对学生不良情绪进行疏解,给予鼓励、帮助,以谈心等方式,促进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在平时,教师要善用鼓励评价法发现学生的优点,委婉找出学生的不足。教师要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放下自身的权威,站在学生立场,以“如师如友”的方式,与学生展开沟通与交流,发现学生的心理压力,走进学生心灵,用信任、理解、关爱给予化解。教师要注重自我人格魅力的塑造,要以优良的品性感染学生。小学生爱模仿,这就要求教师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对待学生要体贴周到,用积极的行动力、富有朝气的进取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人格教育具有长期性、渐进性。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抓住语文课堂对学生人格养成的契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领学生感知优秀品格和道德品行,促进学生人格特质的内化与形成。小学阶段,借助语文课堂融入人格教育,要把握三点:一是增强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要体现学生对自我价值的感悟,对生命的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二是关注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维持。健康的人格,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做到与人合作,在良性竞争中获得进步。教师要依托小组活动,增进学生间的互助、交流与协作,取长补短,教学相长。三是端正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是难免的,要通过挫折教育让学生正视困难,勇敢面对,找到生活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伟大,养成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的品质。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挖掘教材中与人格培养相关的育人资源,让学生从思想上、心理上、道德素质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人格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最美教师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圆我教师梦
漫画之页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