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的思与行
——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
2023-09-11纪华英
纪华英
(东营市海河小学,山东 东营 257091)
“读思达”教学法是将阅读、思考、表达三个基本环节进行整合,让学生历经三个环节的完整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深加工,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基本素养的教学方法。不同学段的阅读、思考、表达有其独特的发展阶段性,其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体、本体、核心,能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素质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深入思考“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价值与策略,考虑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需求,不断拓展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表达能力。
一、“读思达”教学法的价值思考
(一)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读思达”教学法强调学习真正发生,主张通过阅读、思考、表达,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读思达”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本体、核心,运用“读思达”教学法辅助学生学习,可以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质性、本体性、目的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质效。
(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读思达”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能力结构角度入手分析,可以发现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是一般的通识性能力。教师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引导学生建构基础知识,掌握关键的学习技巧,能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为“读思达”是决定学生发展高度的本源性力量,具备优秀的阅读、思考、表达能力,就能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科素养发展,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
“读思达”教学法的有效落实,能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道德与法治知识具有人文性、综合性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想象、判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讲解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口述,积累丰富的素材与经验,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强化基础学习的同时,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四)营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良好的氛围会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在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读思达”教学法可以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将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串联起来,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保障,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心情和学习成就,继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使之能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表达,切实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读思达”教学实践
(一)创设阅读情境,组织基础知识阅读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创设阅读情境,发挥“读思达”教学法的优势,科学组织学生阅读,使之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命最宝贵”教学为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材文本,配合教材习题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使之逐步认识到保护生命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1.读懂教材——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生命最宝贵”教学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与案例,教师要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懂教材,掌握与生命观相关的基础知识。
首先,教师围绕“生命”话题引出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朗读“出生过程”的文本,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其次,教师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阅读“怀孕妈妈的生活”相关文本,创设阅读情境,同时邀请学生结合自己母亲的经历,思考母亲孕育生命时所付出的艰辛,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利用“读思达”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最后,教师在情境中让学生分析爱护身体、珍惜生命的意义,为学生提供阅读机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行为,使之掌握基础知识,明白爱护身体的重要性,懂得生命的可贵。
2.读懂题目——培养正确学习习惯
问题能驱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根据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辛苦,感受母爱的伟大。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体验五分钟妈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下设的三个问题,立足“生活动作、习惯改变、扮演时长”三方面,培养学生抓住问题关键进行分析的能力。其次,教师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阅读时间,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以上三个问题,感受孕育生命所付出的心血,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之读懂题目,把握解题关键,懂得呵护生命的不易。最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特点,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爱护生命的问题,分析爱护生命的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使之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开展小组合作,引发学生思维碰撞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读思达”教学法的重要应用载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开展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对前期的阅读素材进行个性化解读,科学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利用知识加工、问题整合,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能力。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教学为例,教师围绕“浪费”和“节约”两个主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合理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使之认识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学会勤俭节约。
1.加工知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教学中,教师将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加工成不同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使之逐步理解“反对、避免浪费”的意义,在合作研究中进行思维碰撞,学会取之有度和用之有节。
首先,教师运用古诗《悯农》导入新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要求学生合作讨论“倾倒吃不完的食物”行为,由此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其次,教师结合不同小组的思考结果,分析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引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分析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大量剩菜的处置方式,为合作研究提供切入点,引发学生关于“杜绝浪费”的思考。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将“扔食物、扔旧玩具、忘记拧紧水龙头、暴饮暴食”加工成不同的阅读文本,让学生合作阅读并讨论相关行为,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营造良好的合作教学氛围。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将浪费行为加工成不同的数据,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有关浪费粮食的数据,使之在看到触目惊心的数据时,形成“防微杜渐”的意识,加深对浪费行为的认知。
2.整合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出发点,整合与“浪费”和“节约”相关的问题,是应用“读思达”教学法的体现。教师通过整合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尊重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整合“泔水桶的哭诉声”故事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浪费行为带来的影响。其次,教师列举“泰山旅游景点挑水工”的案例,整合“浪费水资源、随意丢弃水瓶”等相关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案例、思考问题,合作研究漠视他人劳动成果、浪费水资源的消极影响,为“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提供切入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合作研究成果,提炼出勤俭节约是美德的主题,升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深入理解所学基础知识,养成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丰富学习表达,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应科学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运用“读思达”教学法,丰富学生的学习表达方式,紧扣教学内容本质,为学生的自我表达提供帮助,坚持多措并举,提升表达的丰富性。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为例,教师在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后,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语言阐述学习心得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权责统一”意识,清晰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1.结合生活——点燃学习表达热情
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权利与义务的本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理清表达思绪,准确表达出“权利义务相统一”,建构相关知识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艺术性。首先,教师利用宪法引出公民的基本权利知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法律内容,明确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其次,教师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思考,点燃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使之在兴趣的驱使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析自己拥有的权利,明确宪法的地位,能结合实际生活说出“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权利。最后,教师要以校园生活为界限,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在校园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需要履行的义务,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思考方向,紧扣权利与义务的本质,在表达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印象,理解权利和义务在生活中的体现。
2.多措并举——拓宽学习表达形式
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重难点知识时,教师要坚持多措并举,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公民的权利界限,准确表达行使权利的注意事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学习印象,教师可以列举“装修噪声”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装修业主与受扰邻居之间的纠纷,思考其中的权利与义务的体现,尝试清晰表达自我观点,提出良好的解决办法。学生能在阅读与思考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阐述自己对相关案例的看法,提出解决纠纷的可行方法,加深对权利与义务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度。教师应立足“读思达”的界限、载体、方法,引用宪法第二章的规定内容,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表述不同行为对应的基本义务,发挥“读思达”教学方法的优势,增强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观念,使之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学生在历经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能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形成对权利与义务的清晰认识。
简言之,“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综合素质发展能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创设阅读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表达形式,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内容,在思维碰撞中把握学习路径,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读懂教材、题目,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环环相扣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使之能深入思考,促进自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要紧扣道德与法治知识本质,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平台,坚持多项举措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逐步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必备品格,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