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史育德,用史明志
——初中历史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

2023-09-11强珍梅

关键词:育人德育学科

强珍梅

(白银市第十一中学,甘肃 白银 730900)

欧阳修等人合撰的《新唐书》中指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中国历史文化深厚,阅读历史,就可知晓时代之变迁,学史、用史,以史为镜,可以明辨是非对错。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历史典故、历史名人、历史事件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素材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鉴于此,合理而有效地将历史学习与德育相互渗透十分必要,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学习态度的转变有积极作用。

一、当前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

(一)外在因素

1.学校评价制度与素质教育相悖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初中历史教学及评价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种与素质教育相悖的观点,导致历史教学的学科地位较低,学校较少出台有关历史学科方面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导致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历史价值、人文价值都没有被很好的开发出来。学生普遍只有在考试前才会认真学习历史课程,这也严重影响了历史学科教育质量的提升。

2.历史教师学科素养欠缺

从当前教育发展现状来看,有相当多的教师只是把历史当成一门考试科目来看,不能潜心深入地挖掘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学科素养不够,缺乏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机械化、重复化现状严重。教师普遍学科素养不高,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因人施教”“以人为本”,对学生的引导方法不足,知识短板,教材开发意识不强,“灌输式”教学仍很普遍。

(二)内在因素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从学生层面来讲,初中生本身学科压力大,青春期的叛逆思想严重,如果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规划上,没有教师合理而有效的引导,很有可能会忽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另外,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沉闷,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历史学习的懈怠情绪,偏科、厌学、学习动力不足,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历史教学成绩的提升。

2.学习方法过于机械化

从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仍然以“机械式”抄写和背诵为主,科学的、有计划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很少见。这也导致一部分学生逐渐对历史学习失去了信心,知识点模糊不清,对历史中的人物、事件及知识点一知半解,学习氛围不足,对历史学习的关注度不高。

二、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实践证明,充分重视并学好历史对学生的意识能力、为人处世、性格塑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历史知识,学生会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英雄人物事迹的熏陶、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受到深厚历史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精神品质会在不断学习中得到升华。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中国历史厚重、深远,在浩瀚的人类长河中孕育出了很多值得学习的英雄人物及精神楷模,如屈原、岳飞、文天祥、林则徐、陈独秀、“戊戌六君子”、鲁迅、黄继光、邱少云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是撑起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是初中生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深入挖掘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人文自信、文化自信。

(三)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学习它可以明理、增智,用好它,可以重塑品格。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每一个历史题材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每一个优秀的历史人物都可以唤醒学生意识,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都是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库,每一个历史人物的经典名言都可以用来进行励志教育、感恩教育、亲情教育。因此,学好历史、用好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历史教师的育人观念

新时期,每个历史教师都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的历史教材;要以党的十九大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要用书中的历史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阳光教育、自信教育;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时刻关注身边的大事,用渊博的学识吸引学生。要把自己锻炼得如同“说书先生”一般,把每个知识点串联起来,积极提升历史课堂的魅力;要通过自己精彩的讲述,吸引学生的目光,争当学生的良师益友。要积极钻研历史教材,把历史当成故事来讲,用历史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心中播下爱国诚信的种子,用历史人物激励学生的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在这种忧患意识中一步步成长到今天繁荣昌盛的局面。当前,中国经历了一个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百年奋斗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打了一个彻底翻身的大仗,这是一代代中国人共同努力换来的。但我们身边的环境从未真正平静过,各种摩擦时有发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多观看一些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电视、电影,以及天安门城楼前的升旗仪式、国庆大阅兵仪式、奥运会中国健儿夺冠的视频等。要让他们把学到的历史知识化解成自己了解世界、认识中国的一把金钥匙,开启自己的心智,感受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亲近那些英雄先烈,重温他们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面临死亡仍初心不改,学习他们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把学过的历史知识变身为保护自己的一把大伞,内强素质,外强形象,顶天立地。

(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

网络化时代,受西方文化的负面信息以及“出国热”等众多现象的影响,初中生的思想开始动荡,传统的道德说教对学生来说就如同“隔靴搔痒”,作用并不大。然而,初中历史教材中为他们罗列了很多优秀的学习资源,如“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国民族的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科学技术的成就”等课程内容,都是学习的良好资源,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手段。中国一步步走来,每个朝代的繁荣昌盛、每个时期的文化政治,每个建筑、每条河的修建,都凝聚着深厚的民族发展史,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学习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优秀题材。

例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开国大典》等影视资料,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那一刻的激动人心;感受当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1973 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以及如今的“神舟号”“嫦娥号”发射升空的振奋人心。中华民族从不缺乏英雄,正是这些英雄的名字如珍珠一般,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而这些英雄人物就是初中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增强民族自信的有效手段,学史、懂史、用史,学生才会一天天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借助传统文化引领

历史是一部活的教材,历史发展中的每一个优秀人物,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明镜;每一个优秀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优秀的育人题材,都是学生学习的良好榜样,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的宝贵素材。

1.借史明理

前人走过的路,是后人前行的标杆,正面人物是激励学生奋勇向前的旗帜,而反面人物则可以让学生作为参照、对比,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这些历史教材中的人物列成图表,按时间顺序列出他们的主要成就及社会影响,然后通过对比学习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激励学生用心学好科学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学科知识竞赛、演讲,编排历史剧的方式,引导学生重塑性格,提高个人觉悟,增强是非观念。

2.借史育人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初中生经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传播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方式。历史教材中的少年毛泽东、周恩来、匡衡、陆游、岳飞、孙膑、霍去病等,他们身上的勤奋、善良、聪慧、正直、朴实,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教育、情感教育的优秀课程资源。他们的成长故事,都可以用来鼓舞学生;他们的名言,都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座右铭。

3.用史明志

中国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孕育出很多辉煌而灿烂的文明,有骄傲,也有历史创伤。深刻牢记那些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人与事,可以让我们不再走错路、不再走回头路、不再走冤枉路。那些历史中的大事件,会不断鞭策我们、激励我们、提醒我们。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用这些历史事件及人物,通过开展辩论赛的方式,让学生针对这些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必须坚决制止。尤其在网络化时代,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看一些对自己有用的、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净化学生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教师带领学生到当地的英雄纪念馆开展纪念活动,让他们以英雄为学习榜样,或邀请当地抗战英雄来学校开展“英雄故事分享会”,从而激励学生学习身边的英雄,提高自己的法制观念,学史明理,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做到举止文明,诚信友爱。

(五)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初中生会面临中考压力,积极利用历史教材的典型案例对他们进行激励教育大有裨益。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育人环境的创设,要通过一些醒目的标语以及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温馨的环境中生活。历史教师要积极改变以往课堂“灌输式”的讲解方式,采用探究式、探讨式、辩论式、互动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历史课堂精彩纷呈。在课堂上,生生之间可以展开激烈的讨论,施展个人的才华和魅力,把历史课堂打造成精品课堂、高效课堂,用历史课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基,让学生更自信、更阳光、更积极。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用历史教材和资源,为学生开辟一条积极成长的新路径,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增强自信,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积极构建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通过历史学科与德育课程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让学生变得聪慧明智,博学而志向远大,成为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为他们今后的成长铺平道路。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