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路径探析

2023-09-11周建飞

关键词:教育者家校教研

周建飞

(淮安市银川路实验小学,江苏 淮安 2233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树立系统化观念,将中小学教育有效衔接。在中小学思政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要阵地,一体化背景下,将中小学思政教育有效衔接,能落实思政教育,占领教育阵地,形成育人合力,为教育开辟全新空间。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研究符合时代发展,探索思政教育的一体化路径,能找到思政教学的衔接方向,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一、树立整体教学目标

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教育目标的制定需要具备整体性、方向性、实践性等多种特征。中小学思政教育是一个教育体系,需要运用综合思维,落实课程思政教育规划,将各阶段教育内容有效衔接,增强思政教育系统化特点。为了保证中小学思政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师要明确课程目标、衔接目标,为思政教育提供指导。立德树人环境下,一体化教育衔接可以为不同阶段思政课程的开设提供方向指导。一体化的建设目标下,教育者要立足课程改革要求,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建立一体化教育大纲,深化教育思维,树立衔接教育目标。教育衔接是推动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影响工作质量的关键,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明确不同阶段的思政教育内容,找到衔接要点,梳理衔接程度,做出方向指引,让教育目标制定更加科学,可执行性更强。

二、搭建互动教育平台

在中小学不同年级段,教育内容存在有机关联。一体化建设环境下,要营造优良的教育生态,必然要保证中小学思政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合作。通过教研互动,充分激发思政课活力。教育者需通过纵向互动的方式,准确获取思政教学和教研衔接点,利用一体化思政课程建设的契机,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加速育人资源流动,搭建一体化思政育人平台。教研工作开展阶段,要制定完善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作用,让中小学校和教育局之间形成联动,定期组织课题申报类型活动,运用有深度的跨学科活动、观摩活动辅助合作的开展。此外,还要深化中小学思政教师之间的课题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辟一体化教研空间,搭建网络培训和备课平台,让中小学教师形成联动,共同拓宽思政教学资源。

从思政教学实践角度分析,校长或党委书记要定期走进思政课堂,促进思政课程建设,发挥思政课的引领作用,鼓励中小学教师和各级党委积极参与思政实践活动,让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发更多的实践资源,找到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制定解决策略。为了实现中小学思政教育目标,教育者要加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交流,通过联合备课的方式展开听课互动,不断提高政治和理论素养,多措并举,提高思政教育者的实践育人水平,掌握一体化育人方法,促进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衔接,发挥教学合力的作用,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三、多主体合作协同育人

(一)家校沟通互动育人

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施阶段,可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落实教学内容。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家长是合作主体,需树立合作观念,通过互动交流,采取双向互动的措施,深度促进家校联系,彰显合作价值。在家校合作形式方面要保持多样化,比如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家访等方式强化家校合作。但以上合作家长地位相对被动,大体是学校单方面传递思政教育信息。从家校合作内容方面来看,需从学生综合发展出发,全面合作,切勿单纯停留于学生生活习惯或考试成绩等方面,要开发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家校合作过程中,各主体要关注思政课程建设,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家校合作过程中,还要尊重灵活性、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完成合作制度、合作组织等方面的建设,保证合作的科学性,根据各主体面临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合作措施。教育者要全面考虑思政一体化教育要求,合理安排合作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建立家校合作与互动机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作为志愿者参与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家长也可参与思政教育课程的开发,学校方面要充分挖掘家委会的作用,增强家长对学校思政课的认识,用积极的心态完成家校合作组织建设,寻找高效的合作方式,发挥德育日记、亲子共读以及家校联系册的作用,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落实家风建设,增强学生的品德素养。家长方面也要深度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政教师深入沟通,保证学校和家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全方位成长。

(二)发挥社会主体力量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引导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同样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开展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社会力量的整合与应用不可忽视。为了开辟更广阔的育人空间,丰富育人主体,发挥育人资源的应用优势,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需要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力量,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特色,挖掘协同育人资源优势,营造社会环境,让思政课程教学形成合力,增强中小学思政课程间的衔接,达到一体化目标。具体措施为整合与拓展德育资源,完善思政教育网络。考虑到目前中小学思政课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开展空间有限,为了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需强化学校间的合作,共同探索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红色景点、革命老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参观活动,强化教育基地建设,拓展更多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社会整体需积极行动,通过多种方式创建文明活动,让中小学思政教育者能参与其中,通过道德教育引导,促进道德实践课程建设。同时,还需利用网络空间营造社会氛围。新时期各级党委宣传部可以利用中小学思政课的载体,向青少年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和思想价值观,与教育者之间加强沟通,获取决策信息,加强相关部门、中小学校之间的教育合作,发挥榜样育人作用,鼓励学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等途径参与模范宣讲和评选活动。此外,相关主体还需要规范媒体的舆论导向,传播群众喜爱的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净化思政育人空间,发挥社会主体对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提高道德建设活动的有效性。

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一)增强教师培训

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旨在有效衔接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抓住育人要素,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方面要坚持党领导和校长带头作用,推动思政建设工作顺利实施,相关部门也要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实训场地和经费支持,让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合力,提高培训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培训内容要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重点突出中小学思政教育专业能力、思政素养以及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讲解思政理论。教育局和各级单位也要加强与各中小学的直接联系,和思政教育负责人、教研人员等展开互动,了解各学校思政教师的能力水平,加强教研队伍的建设,合理安排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在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准入和准出机制,打造高素质思政教育队伍,发挥专家带头和引领作用,提高教师培训工作质量。

(二)加强教学研究

思政教育者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肯钻研,具备专业的教育底蕴,从而促进中小学教育一体化衔接工作的开展。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思政教育、教材,能有机融合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利用科学的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完成思政、道德和心理等教育目标,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中小学思政教师应将教学、科研统一作为原则,以问题作为导向,将课程建设作为核心,保证科研方向和课程教学的紧密衔接,选择具体课程作为问题切入点,思考教研工作需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中小学思政教育形成深刻的认识,通过教研活动支持思政课、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思政教学内容的含金量。

五、强化思政教育管理

(一)树立生本理念

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实施,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按照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所以一体化教育工作路径必然要以学生为本,从不同阶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思政教育目标,应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思想,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合理运用课堂管理方法,注重教学内容进度的把控,保证教育工作开展适时、适度。

(二)优化教学内容

中小学思政教材内容的优化是一体化教学实施的重要途径,教育者要持续完善中小学教材的创编,按照思政标准制定教学大纲,推动课程思政教材的一体化建设。在教材建设阶段,要通过广泛调研,寻求经济、哲学、思政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建议,选择中小学名师共同参与,完成课程和教材的统一编写。在此期间,参与主体之间要协调沟通,保证教材内容契合“八个统一”的时代要求,满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其认知发展、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内容的深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优秀文化、先进社会文化、国家安全观相关内容融入教材。要合理设置内容梯度,保证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增强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产生获得感。此外,各中小学校还可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开发校本教材,运用本土化的思政资源,用科学严谨的表达方式,制定完善的教材体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三)革新教学方法

思政教育一体化环境下,课程革新的同时,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推陈出新,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教育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思政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在工作中自觉运用最新的理论成果解释生活现象。在知识讲解方面,要保证配方先进、包装时尚和工艺精湛,既能将思政内容传递出去,又对学生有吸引力,让思政课堂魅力十足。中小学生年龄不同、学习内容不同,思政教育方法运用也各有不同,思政教师要关注教材内容的转化,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比如,对于初中生的思政教育,需要从生活出发,最终将思政内容应用于生活,教学过程可选择实践活动、体验教训、小组合作以及案例教学法。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实践教学活动必不可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内化理论知识,完善自身思政知识体系,并且能运用理论解决问题。同时,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的体验和感受,在实践过程中会产生全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思政教师还可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及时互动,运用信息技术讲解思政内容,让知识的呈现灵活生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施阶段,教育者要树立明确的教学规划,搭建互动平台,多主体合作,协同育人。从教师角度分析,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教育研究。此外,还需要教育者从思政教学管理出发,以生为本,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育者家校教研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