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美育渗透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
2023-09-11尚亚娄
摘要:在高校教育中,思政教育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具有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功能。美育同样也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适当地渗透美育,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各种新的媒体大量涌现,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尝试,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合理地运用新媒体,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新媒体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美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途径,高校应当正视新媒体在美育渗透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灵活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探索更加有效的实施途径,在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渗透美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为美学渗透思政教育提供助力。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新媒体背景下美育渗透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其次分析新媒体在美育渗透思政教育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最后结合具体实践,探索如何运用新媒体加大思政教育中美育滲透的力度,以期能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革新思政教育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进而有效推动新媒体与教育教学的创新融合。
关键词:高校;美育;新媒体;思政教育;融合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189-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美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21021
新媒体诞生以来,凭借其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迅速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学生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新媒体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与他人互动交流。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不仅承担着传授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还肩负着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责任。高校需要抓住新媒体带来的契机,通过新媒体将美育元素涌入思政教育,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一、新媒体背景下美育渗透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品质
社会发展的同时,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不断创新,将美育思想渗入思政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1]。尤其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美育渗入思政教育,可以解决传统思政教育过于枯燥乏味的问题,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学生已经掌握新媒体的运用方法,并且习惯于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与他人互动交流。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灵活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及时将思政教育内容推送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美,体会思政知识所包含的思想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品质。
(二)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大部分学生从小接触虚拟的网络,相比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他们更习惯于自己去“看”,自己去“听”,自己去“想”,而新媒体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很好地满足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需求[2]。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新媒体,可以更加高效地将思政知识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分享、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相比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新颖有趣的新媒体信息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当学生自主通过新媒体学习思政知识时,相关的知识可以更加快速地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地辨别“美”与“丑”,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水平。
(三)有助于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方法
长时间以来,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了教学的主导地位,但是很多教师在讲授时仅限于课本知识,很少涉及课外的思政知识。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高校学生所面临的信息环境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高校可以通过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3]。与此同时,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美育知识、审美理念融入其中,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美育渗透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新媒体的作用
在高校教育当中,美育和思政教育同样重要,但是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要想真正将美育渗入思政教育之中,既需要相应的策略,还需要借助特定的载体,而新媒体就是其中一种。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下,大部分教师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思政教育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方式并不利于美育的渗透[4]。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愈发显著,在美育渗透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同样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首先,新媒体的信息表现形式极其生动,可以显著增强思政教育的美感和吸引力[5]。除了传统的声音、图片、文字之外,新媒体还可以通过动画、游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思政教育的内容,弥补思政教育枯燥、乏味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西南交通大学推出的思政微课《筑梦启航》,就是采用动画的形式,向大一新生介绍思政教育的基础知识,整个动画片人物角色采用Q版形象,画面清新,极具美感,让新生们初步了解大学生活的同时,也为他们展现了一幅活泼的高校生活画卷,令人眼前一亮。
其次,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上具有极大的优势,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更加快速地将思政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自己的需求从新媒体渠道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6]。与此同时,新媒体高效的传播速度还极大地增强了美育在思想教育中的影响力,为美育渗透思政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最后,新媒体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动态,进而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显著增强美育渗透思政教育的效果。传统思政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课余时间师生基本很少交流,导致思政教育仅限于“纸上谈兵”,难以下沉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7]。但是在新媒体背景下,除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运用思政专业知识解答学生的各种疑惑,增强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力,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显著增强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三、新媒体背景下美育渗透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整合新媒体资源,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美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被打破,人们获取信息的难度因此大幅度下降。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信息,信息筛选的难度不断增大[8]。面对新媒体海量的资源,如何选择和重组,并发挥其作用,成为思政教育必须面对的难题。当代高校学生从小接触互联网,具有极强的个性意识,思想观念也更加多元化,这也给高校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9]。因此,要想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更好地渗透美育,高校教师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要根据教学的需求从新媒体中选取真正具有价值的资源,在此基础上重新组合,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内容美,才能充分发挥美育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高校教师需要认真了解高校学生喜爱的新媒体作品,搜集整理具有审美教育价值、内容积极健康的作品,不断扩充思政教育的资源库;对于其中内容低俗的作品,则应当删除或者屏蔽,或者进行相应的点评,从而有效降低学生点击观看的频率[10]。另一方面,在拓展资源库的基础之上,结合思政教育的目标,对获得的资源进行再次加工,增强其美感。比如可以从古典诗词中提取具有爱国主义元素的内容,从传统舞蹈中提取积极向上的内容,从学生喜爱的综艺节目中提取团队合作精神,从优秀的影视剧作品中提取具有教育意义的片段,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审美性,从而有效改变思政教育在学生心中的刻板印象,让学生在学习思政教育课程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二)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强化思政教育形式美
新媒体可以将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融合为一体,调动人们的感官,还可以通过多种互动方式增强人们的参与感,是一种具有极强吸引力的信息传播媒体。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时,恰当地运用新媒体手段,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形式美,提高教学的效率。根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67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10亿,用户使用率高达 94.8%。在短视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主流媒体及社会性组织纷纷开通专门的短视频号,通过短视频吸引年轻受众的关注[11]。这也为美育渗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契机,高校可以运用新媒体手段,同时融合美育和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而显著增强思政教育的形式美。通过丰富的信息传播方式呈现主流价值观,再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从而实现从“点对面”到“面对面”的传播效果。
(三)把握新媒体宣传阵地,深化思政教育价值美
進入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及价值输出变得更加方便,同时也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要想占领思政教育的阵地,就需要掌握价值输出的主动权。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民已经习惯于从各类APP中获取信息,尤其是即时通信类APP使用的时长,位居第一,而音乐、短视频的使用时长也随之延长[12]。智能设备广泛普及的同时,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开始成为高校学生经常使用的工具。在思政教育实践当中,高校可以巧妙运用上述平台,将具有思想价值的作品分享给学生,使思政教育的价值之美得以深入学生的心灵[13]。比如共青团广东省委专门注册的微信公众号,每一篇推文的呈现形式都十分生动,既贴近学生心理,又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审美性,并且能够针对学生关注的议题给予正面的引导,从而受到众多学生的喜爱。除此之外,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可以个人身份开设新媒体账号,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学生互动。比如大连海事大学的曲建斌老师就坚持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学生交流,流畅的文字令人倍感亲切,比枯燥的说教更能获得学生的好感和信赖。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川老师则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向学生介绍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内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种形式精美的文章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关注,部分学生还会将文章分享给他人,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正向积极的能量,使思政教育的价值之美得到更好的体现。
(四)掌握新媒体正确运用方法,突出思政教育环境美
新媒体背景下,任何个体都不再是单方面接收外界信息,还会主动地输出。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素养水平会直接影响整个校园环境,进而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所以,高校还需要针对全体师生展开专门的审美教育,提高师生的媒介素养,营造美的育人环境,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14]。
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以媒介素养提升、网络审美、网络道德规范为内容,设置专门的培训课程,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打造一支能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获取新媒体资源,采用平民化方式展现美学思想与传递主流价值观的思政教育队伍。另一方面,高校还需要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新媒体,通过教师的示范、学校的美育熏陶学生,引导学生感知美,进而主动地传播真善美,使新媒体真正成为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传递积极能量的平台[15]。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再加上新媒体的作用,共同构建富有美感的高校教育环境,进而通过美的环境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中的信息不断增多,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也不断增强。高校学生面对海量的信息,很容易失去判断能力,进而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这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高校需要正视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在实施思政教育时,灵活运用新媒体手段,将美育渗入思政教育中,充分体现思政教育的内容美、形式美和价值美,在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同时,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学识高、心灵美、行为美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萍,李亚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6):36-38,70.
[2] 沈镱武,沈海洲.美育特色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49):98-101.
[3] 姚丽芳.美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及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2):88.
[4] 高楚楚.当代自然美育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的应用路径探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2,31(2):6-10.
[5] 任绮,王文瑜.高校背景下以美育促德育的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3):148-149.
[6] 田清,袁琴.艺术审美对新时代大学生情绪调适的途径探索[J].艺术学界,2021(2):359-372.
[7] 任洁.以地方音乐为载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当代音乐,2022(2):39-41.
[8] 王骞,邓志勇.论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策略[J].江苏高教,2021(5):94-98.
[9] 张葱竹.高校美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途径研究[J].大学,2021(52):143-145.
[10] 侯坤,许静波.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美育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4):120-124.
[11] 李金檀.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0(18):83-86.
[12] 赵五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融合路径探析[J].山西青年,2019(24):30-31.
[13] 林勇灵.“四管齐下”提升美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融合性[J].广西教育,2019(3):55-57.
[14] 石钰.美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途径研究[J].高考,2018(26):8.
[15] 何晓平.论高校思政教师美育能力的提升[J].教育现代化,2017,4(44):85-86,91.
作者简介 尚亚娄,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