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母猪产后瘫痪的治疗策略
2023-09-11邹晓菡
邹晓菡
(自贡市荣县农业农村局 643100)
母猪“产后瘫痪”是指在产仔后,由于母猪身体虚弱、肢体无力、意识丧失等原因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也被称为“产后风”。该病在母猪中普遍发生,虽无明显致死率,但严重影响母猪出栏品质和仔猪生长速度,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时饲养管理模式粗放、饲料条件较差以及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母猪易导致瘫痪,这种情况通常会在产前几天及产后30 d 左右发生,个别母猪在产后3~5 d 内,会突然出现四肢运动能力减弱或丧失,腰部瘫痪、瘸腿及瘫痪的现象。
1 临床症状
第一,精神方面,分娩后,母猪情绪低落,头部向下倾斜,身体瘦弱、虚弱,驱赶不走,无尖叫;第二,饮食与身体机能方面,食欲减退、心跳加速、站立不稳、两条后腿软弱无力、行走时摇晃,动作缓慢、粪便干燥、尿液赤黄、体温正常或稍低、喜欢喝水、有拱地、啃砖、吃粪等异食表现,日久,由于长期不起,母猪肌体萎缩,严重时两条后腿张开成“8”形,在扶起之后会呆立、站立不能长久;第三,泌乳方面,泌乳下降,不愿意喂奶。
2 发病原因
第一,个体因素。其一,母猪缺钙,现代兽医理论认为,部分母猪怀孕期间运动量少,或者钙得不到及时补充,再加之产后泌乳改变血液中钙质,血钙及血糖进入乳汁,哺乳期间母猪乳汁大量分泌,体内钙元素迅速流失,以致不能保持体内血钙平衡,导致母体血糖浓度降低,进而发病。如果是经产母猪,尤其是年老母猪,产仔较多,泌乳更强,也会加大骨盐降解速度,故引起瘫痪。其二,母猪因饲喂方法不当而导致的体态过胖或过瘦,不仅对母猪的健康不利,而且还会导致其营养失衡,由于后备母猪早期配种,头胎母猪的肢体还在发育过程中,还没有达到性成熟,骨中钙质含量较低,并且在分娩后,乳汁中钙质含量大于日粮所需,使血液中钙质呈负平衡状态,从而引起该病;产后母猪,特别是高龄母猪,不但会因妊娠导致缺钙,还会因多次妊娠、分娩、泌乳等原因而累积缺钙。若有较多的仔猪,其泌乳能力较强,且骨盐分解速率较快,更容易发生此病。妊娠母猪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由于胎水的增多,会对腹部器官造成压力,导致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导致小肠对钙的吸收受到影响,导致骨质疏松、瘫痪、骨折等疾病的发生。分娩后,由于哺乳期会产生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母猪的产仔量增加,从而导致机体的稳态失衡,或者是因为人工阉猪时损伤控制后腿肌肉的神经而导致的疾病。在母猪分娩之后,伴随着哺乳的开始,有很多的血钙进入到初乳中,虽然初乳的量不多,但是其中的抗体、蛋白质、钙磷的含量都比较高。再加上一些猪场在产后限制饲喂母猪,对营养的摄入更是有限,使得母猪体内的钙、磷处于负平衡的状态,从而导致大量的钙从母乳中排出,而血钙的含量也会大幅度降低,当母乳丢失的钙超过它能从肠道吸收和骨骼中使用的数量总和时,就会发生疾病。有些养猪场没有按照猪只的行为学和生物学特征进行驱赶,直接造成母猪由于滑倒、挤压后肢瘫痪。
第二,营养因素。母猪产后过于虚弱,由于母猪日常饲养方式不当,产后易出现营养不良、产后血气亏虚等情况,比如,母猪日粮中钙磷不足时,日粮中粗料所占比重过大,而钙、磷含量过低,或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造成母猪体内钙、磷缺失,易引发骨骼肌麻痹而呈现运动失调,导致神经系统病变,前肢、后肢先后出现运动机能减退,卧地不起等情况,加大母猪瘫痪几率。其次,产后母猪消耗大量能量和营养物质,机体内钙-Ca 合成下降,如果长期限位栏饲养,可因抵抗力降低而发病,引起母猪发生软骨症,偶发产后瘫痪。最后,部分妊娠母猪产后易出现中毒现象,比如,饲料质量差、长期饲喂或一次性饲喂霉变饲料、饲料配制方法不当、部分含有毒物饲料(如棉籽饼、菜籽饼、土豆等)未进行脱毒,等都会导致母猪中毒,进而后肢瘫痪。
第三,环境因素。母猪因产后活动少,自身抵抗力较差,如果在湿度大、气候寒冷季节,母猪长期躺卧于阴冷潮湿栏舍内哺乳,易发生风湿性后躯瘫,如果寒风侵袭严重,再加之受到产后气血亏损影响,母猪在短期内将引发经络阻滞而导致的瘫痪。其次,在母猪饲养环境中,在温度较高、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这种病害,同时,如果猪在饲养过程中受到光照时数较短,使其体内维生素D 的合成量降低,从而降低机体对钙质的吸收,加上人为的强制饲养,更容易引起该病的发生。最后,猪舍内地面滑湿,也会使母猪难以站稳和走动,严重者还会滑倒,伤到韧带,严重者还会造成关节伤害,甚至骨折。
3 诊断
对于母猪产后瘫痪诊断,多采用临床观察和触诊来判断。其中临床观察指畜牧兽医人员和养殖户依据母猪产后瘫痪临床特点,判断母猪当前病症是否符合瘫痪表征,如果是由营养不足、环境因素等引起的瘫痪,可由上文中描述的临床症状部分给予鉴别;但如果是由神经受损而导致的瘫痪,应该通过母猪当前肌肉活动能力来判断,比如病猪患肢肌张力增高,出现病理反射,腱反射亢进,无肌萎缩和肌束震颤,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常见引起中枢性瘫痪的疾病,出现该症状的原因多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下行的锥体束较集中地支配肌群,对下运动神经元进行抑制调控,故常导致整个肢体瘫痪(单瘫),如果是双侧病变可引起双下肢瘫痪(截瘫)。如果成年猪,沉郁、行动困难,体温高,40.0℃~41.1℃,感觉性过敏,抽搐,发病1~2 d 后,四肢僵直(特别是后肢),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严重时呈犬坐姿势或于一侧卧地,可考虑为猪传染性脑脊髓炎而引发的瘫痪,因呼吸中枢麻痹导致病猪四肢不协调,运动失调,背部软弱。如果是瘦小母猪卧下,晚期有以肢体远端为主的肌肉萎缩,而导致肌束震颤,无病理反射,可考虑是否为周围性瘫痪,该种瘫痪主要由于脑运动神经核及脊髓前角细胞引起,因酶代谢障碍,致使细胞外液中钾离子异常转移,脊髓前根、脊神经、颅神经受到侵害,早期出现肌萎缩,晚期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肢体远端为主呈现大规模肌肉萎缩。如果病猪四肢肌肉松弛、低血钙,腰、背、臀部等骨骼肌松弛,经解剖后心脏横径增大,似球形,腹腔和皮下等处水肿,骨骼肌和心肌发生变性,可诊断为营养代谢性瘫痪;或者要想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可利用实验室诊断法,取病猪的鲜血制备血清,测定其 Ca、P、Mg 含量,血清中钙元素的含量正常9.03~11.19 mg,血清中无机磷的含量正常4.87~7.73 mg,血清中的镁元素1.55~2.16 mg/L,如果超出这一标准值,可考虑新换饲料中是否维生素、钙、磷、镁等元素含量均较低。
4 母猪产后瘫痪的综合防治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提高饲料中的钙和磷的比例。特别是在怀孕后期和泌乳期,要保证每天摄入的钙质含量在0.6%~0.7%,而钙和磷的比例,必须保持在1 ∶1~1 ∶2,同时,要注意调节蛋白质的比重,确保其所占的日龄不低于17%。
可以在日常饮食中提前加入5~10 片葡萄糖酸钙,以预防产后瘫痪;或者,一次加入10 g 人造盐,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防御。怀孕后期或泌乳期的时候,可以适当补充鱼粉、骨粉等,适当增加维生素、矿物质和青绿饲料的摄入,对预防产后瘫痪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青绿饲料用量不宜过大,不能超过20%,以防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不足引发营养不良。
对于有产后瘫痪史的母猪,可以在产前20 d 内注射葡萄糖酸钙,浓度为10%,每次100 mL,一周1 次,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在进行人工授精时,最好选择有经验的饲养员,以免造成坐骨神经损伤,造成产后瘫痪。
加强母猪分娩后的照顾,预防和控制各种不良反应。实践证明,产仔越多,泌乳性越好,出现产后瘫痪的可能性就越大。为此,提出对仔猪早期补充饲料,早期断奶,以提高母猪的寿命。在哺乳期间,可以用干草、粗布等,慢慢地擦拭母猪的肌肤,以促进其血液循环,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母猪产后瘫痪,在恢复过程中,要频繁地搀扶母猪,并用软垫草垫代替。在温室里饲养的母猪,要尽快安排下一次产床,与此同时,加强猪舍的通风,保持猪舍的干净、干燥。如果是散养的母猪,分娩后要多垫草。
对轻度发病的病猪,应在分娩后改善饲养环境,在喂养过程中增加充足钙和磷,补充钙制剂。而母乳喂养的小猪,则要尽早断奶,或者尽早实施寄养,基本上可以减轻这种情况,提高母猪的寿命。
重度感染时,可使用1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每次100~200 mL/头;注射维生素C,每次20 mL/头。复方水杨酸钠针,每次30 mL/头,每日1 次,连续3 d,其恢复情况良好。
患病时间长、机体虚弱的病猪,可给予5%的葡萄糖注射液,每次500~1500 mL/头,一次性灌服;或者选择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100 mL/头,也可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10 mg/头,或者将0.8 g 氢化可的松结合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头,静脉注射。
对有较严重便秘的病猪,采用肥皂水灌胃;也可以口服硫酸镁,一次口服20 g 加入400 mL 水,空腹饮用。
母猪在分娩后还会有体温急剧上升的情况,应考虑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在治疗中,推荐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如全面消炎素、卡巴匹林钙等,预防和控制继发性疾病的发生。
5 其他注意事项
对于产后瘫痪的母猪,可考虑给其注射钙剂,如氯化钙注射剂,皮下注射0.1 mg/kg,初次接种;为防止操作不当引起心室纤维化,心动过速,出现猝死的情况,当注入钙质时,要仔细监测母猪生命体征,监听呼吸频率,如发现母猪有不良反应(惊厥、皮肤红肿等),需立即停止用药,咨询专业兽医技术人员,给予换药。
母猪瘫痪后,将其与仔猪隔离,让母猪停止哺乳,避免母猪钙质继续流失,并及时给予糖钙片,钙片适口性良好,容易被吸收,所以有很好的效果。也可在母猪日常饲料中添加低剂量骨粉。此外,如果母猪在发病后,应避免其饲料中含有过多精料(例如小麦麸皮),应在满足钙、磷物质基础需求时,维持精料补给量在40%~60%。
对于病情严重的母猪,可以使用5%~10%的氯化钙注射液40~100 mL 一次静脉注射,该种治疗方法能促进病猪凝血功能,维持其骨骼结构,使得骨骼肌肉神经纤维能参与神经递质正常释放,进而预防和治疗后肢母猪瘫痪,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要加强饲养管理,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夏天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为母猪提供适宜的生产、生存和哺乳环境,以此让母猪尽快恢复健康。
6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母猪产后瘫痪的死亡率并不高,但会影响其哺乳期泌乳量,从而阻碍仔猪生长,而且即使治疗好,下一次分娩也会出现反复,所以,从孕期开始,就要进行严格的饲喂,控制精料补给,提供足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如果病猪出现痉挛、抽搐,应及时予以针对性药物治疗,最好将片剂碾碎混入饲料中摄入,或饮水灌服,如果病情严重、病程较长、不能站立的病猪,最好选择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方式,避免灌服药剂而导致病猪肺部噎滞,从而最大化发挥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