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诊治

2023-09-11张礼冲叶相宜

今日畜牧兽医 2023年7期
关键词:呼肠养殖场疫病

张礼冲,叶相宜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52200)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高发会出现各种临床症状,疾病会对番鸭的成活率以及生长发育造成极大的威胁,当前随着对番鸭产业的重视以及市场需求量的扩大,番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受番鸭品种本身的特点以及各种新疫情不断出现等因素的影响,呼肠孤病毒病对番鸭养殖的危害更大,呼肠孤病毒病的发病率更高,对于相应的诊治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鸭呼肠孤病毒病病原与流行病学、致病原理简述

1.1 病原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番鸭养殖时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所导致的疫病类型,极易导致番鸭出现软脚症状,同时造成患病鸭的内部脏器像肝脾等出现灰白色坏死点病灶。同时会对其肾脏等脏器产生一定影响,出现明显的病变。该疾病的致死率较高,属于免疫抑制致病类型。病毒对于紫外线、温度和pH 相对敏感;对有机溶剂不敏感[1]。

1.2 流行病学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在一年四季均可能出现,气温较高且气候相对较为潮湿的季节该疾病的发病率更高,冬季气候相对比较寒冷,发病率稍低。雏鸭自身的免疫力较差,对于病毒的抵御能力比较低,1~5 周龄的番鸭其更容易患病,发病率为30%~90%,死亡率为60%~80%。病程长短缺乏典型性,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2~3 周,发病1 周左右会逐渐地进入死亡高峰期。疾病的传染性较强,病毒可经由番鸭的消化道、呼吸道进行传播,传染速度快,容易在养殖场内出现聚集性感染的情况,给防控工作增加难度。已经患病鸭与带毒鸭是该疾病主要的传染源,病死鸭的尸体、分泌物、排泄物中均存在病毒,会持续造成污染,病鸭的饲料、饮水、垫料、空气以及各种饲养用具等,均可能被污染并造成疫病的大传播。另外,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其在患病的中后期极易继发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或大肠杆菌病等疫病,增加防控难度,造成大量死亡。

1.3 致病原理

番鸭在感染呼肠孤病毒之后,病毒会对番鸭的免疫类器官和消化类器官等进行侵犯,并造成淋巴细胞浸润的问题出现。淋巴细胞受浸润后,会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可能对番鸭体内的健康细胞造成侵害。出现细胞坏死,破坏正常的机能。在番鸭受病毒影响后,体内NO 等自由基含量持续上升,这成为造成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发作的主要机理。其次,还容易造成病鸭体内脂质过氧化物不断增加,同样是造成器官损伤的重要因素,其在番鸭的体内持续累积和增加,会对其体内各个器官造成一定损害,同时疾病的进展迅速,会严重影响番鸭免疫器官、消化器官等的生长发育。出现组织损伤后,番鸭的精神状态会迅速发生变化,精神不振,体内各器官会逐渐地衰竭,导致番鸭的死亡率明显上升。各个致病机理综合出现,则极易出现较高的死亡率。若饲养密度较大、卫生环境差,番鸭所生活的环境闷热潮湿,更容易导致发病率和致死率上升[2]。

2 发病情况

作者对福建省古田县杉村黑番鸭良种繁育有限公司下属肉番鸭养殖场饲养的番鸭发病情况展开探究,该养殖场育雏肉番鸭1800 羽,其中15 日龄左右800 羽,20 日龄1000 羽,在出现疑似症状后,向我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求诊。作者和中心业务主干即深入养殖场进行摸底调查,根据饲养管理人员对养殖情况的描述,具体表现出以下症状:番鸭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其中较为典型的症状为发病时聚堆软脚,饲养管理人员在发现症状后迅速反应,使用20%阿莫西林拌料,效果不明显,翌日症状加重。通过对养殖场饲养管理状况的了解以及对流行病学的调查和探究,了解到该养殖场忽视了雏番鸭的呼肠孤病毒及鸭霍乱疫苗接种工作,虽然定期展开养殖场环境的消毒工作,但消毒不够彻底,鸭舍地面相对比较潮湿,舍内通风状况不佳,鸭舍的饲养密度大并分布不够科学,养殖产生的粪便未能及时的清理,且舍内闷热,散发出刺鼻的味道。

之后对养殖现场进行进一步检查能够发现,患病番鸭其临床症状明显,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羽毛竖起且缺乏光泽。肛门周围附着白色或淡绿色的粪便,且腹泻症状明显。最为明显的症状是病鸭的趾关节肿胀明显,大部分病例有脚软症状存在。

另外,对部分病死番鸭进行剖检病变,可发现其肝脏的位置病变十分明显,有大量白色花纹状病变灶存在,且病灶大小不一,有的呈针尖状,有的为米粒大小,病变位置边缘不规则,缺乏光泽。部分病例还存在脾大的症状,脾脏表面有黑紫色花纹。胰腺颜色发白,表面有大量的白色斑点。肾脏充血、肿大异常,肠道内壁的厚度出现变化,其中充斥着大量的泡沫样物质。部分病例还存在脑部充血的情况[3]。

3 诊断

3.1 临床初步诊断

根据患鸭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发病特点,结合现玚检查及该时段和地域去年发生过呼肠孤病毒病的病例,笔者对病初步诊断为疑似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

3.2 实验室诊断

为进一步做好诊断,作者采集病死鸭的咽喉、泄殖腔双份拭子、场内水和环境样品送福建省宁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诊断,采用荧光RT-PCR 检测的方式进行病原检测结果呈现阳性,确诊为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同时采集患病鸭肝脏、脾脏、肾脏等病变部位的组织样品送福建省农科院兽医实验室开展病原分离鉴定,无菌环境下,取患病鸭肝脏、脾脏、肾脏等病变部位的组织制成切片,用冰冻切片装置进行处理,基础厚度设置为6~8 μm,同时借助冷丙酮对其展开固定处理,之后进行晾干,加入稀释后的MDRV 单克隆类型抗体,37℃环境下,半小时后取出,选择生理盐水冲洗3 次,然后加入FITC-羊抗鼠1gG 二抗,半小时后,选择50%PBS 甘油进行封片,最后将其置于显微镜下展开观察,发现呈现亮绿色荧光的病灶,进一步确诊为雏番鸭感染了呼肠孤病毒。(病原分离鉴定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高,不适合基层开展)

4 治疗

4.1 药物治疗

经临床初步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该病例后,作者指导养殖场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展开隔离饲养工作,封锁养殖场地,对于无治疗意义的患病鸭及时采取扑杀等措施,并将其与病死鸭一起做好无害化处理。对于其生长的环境,及时的展开消毒清洁工作,消灭环境中潜在的病毒,对于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展开及时的清理。

作者对本批次发病患鸭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并对其他未发病番鸭进行密切关注,避免其存在疑似患病的情况。第一采取植物血凝素、禽干扰素并配合头孢噻呋钠进行肌肉注射,获得有效的防控效果。第二运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的番鸭高免卵黄抗体或血清展开疾病的对比治疗效果更为明显。第三在番鸭的饲料或饮水中及时添加清瘟败毒口服液、黄连解毒散、扶正解毒散等中草药,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不仅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还有助于促进其免疫力的恢复。第四在饲料或饮水中掺入黄芪多糖粉、氟苯尼考粉等进行预防继发感染治疗,连用1 周,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经上述治疗和处理后,第2 d 患鸭死亡数量减少,到第5 d停止死亡,7 d 后鸭群精神、食欲恢复正常。

4.2 加强管理

为使该群患鸭降低死亡,作者指导养殖场管理人员做好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隔离措施,并注意及时为番鸭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促进其尽快地恢复健康,增强其对疫病的抵御能力。

5 小结与讨论

5.1 做好种鸭的净化工作

预防本病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凡是有本病的鸭群不能留作种用,生物安全条件良好的种鸭可开展该病的净化工作,同时加强种鸭场和孵化器以及种蛋的消毒工作。

5.2 加强免疫接种

养殖过程中,如遇番鸭呼肠孤病高发的情况,需加强生物安全等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番鸭可在1 d选择新型呼肠孤和经典呼肠孤二联活疫苗2羽份进行预防接种,可获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当前在番鸭养殖过程中,通过积极接种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对有效控制番鸭病害,带动番鸭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的应用具有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免疫持续期长、疫苗质量稳定、保存期长等优势。临床试验表明,疫区未使用该疫苗前,雏番鸭成活率仅为65%,疫苗免疫后,雏番鸭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上市率达93%以上。因此养殖区需要重视疫病的防控,及时的做好接种。

5.3 预防应激

由于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多在夏季呈现高发趋势,4~45 d 的番鸭其患病率相对比较高,受外界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在养殖工作进行时,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预防各种应激反应发生,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尤其是在疫病发病高峰期,更应做好消毒清洁工作,制定科学完善的消毒清洁制度,适当增加消毒频次。鸭舍内需做好防寒保温等工作,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同时注意控制好室内湿度,保持空气流通。

5.4 明确药理,确保科学用药

植物血凝素是防控番鸭呼肠孤病常用的药物,其从红芸豆材料内部提取,是广谱类型抗病毒药物。在开展疾病的防控时,采取肌肉肌注的方式展开疾病的治疗,能够促进病鸭体内T 淋巴细胞增殖率获得明显的提升,继而进一步进行分化,产生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效应T 细胞能够持续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像干扰素等,其对于病毒有一定的杀伤能力。细胞毒性T 细胞可以作用于病毒,起到一定的防控效果,另外能够对机体进行诱导,出现非特异性抗体,并获得促进病鸭免疫力提升的目的[5]。

黄芪多糖等中药的科学使用,能够对疾病的病原产生有效的抑制效果,同时有助于促进番鸭免疫力的提升,有效控制呼肠孤病毒病。另外,通过对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能够有效治疗该病所诱发的心包炎和继发感染情况,促进病鸭存活率的提升。所以在实际防控工作进行时,需要结合疫病实际情况,科学规范的选择药物,从整体上提升治疗效果。

5.5 准确诊断,保障疗效

做好番鸭呼肠孤病的精准诊断才能够为后续的治疗工作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为科学用药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在疫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除了做好临床症状、流行病学以及病理学解剖等工作外,还可以借助实验室诊断的方式精准诊断原病[6]。另外,番鸭在出现细小病毒病、副伤寒与伤寒、病毒性肝炎、鸭霍乱等疾病后,会出现与番鸭呼肠孤病比较相似的临床症状,诊断工作进行时,应注意加强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和治疗的科学性。同时在治疗时,除了规范用药,需要加强管理,日常养殖过程中,做好各项细节管控,提高番鸭的免疫力。番鸭的生长过程中,一旦出现精神萎靡、腹泻、脚软等临床症状后,需要及时的做好防控,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做好诊断和用药,降低番鸭呼肠孤病可能对养殖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强疾病的日常监测,提高养殖工作的规范性[7]。

6 结语

综上所述,番鸭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番鸭呼肠孤病高发的情况,会对番鸭的健康以及养殖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需要在当前养殖过程中,重视做好疫病预防和探究工作,保证疾病出现后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做好科学诊治,有效降低疫病高发可能会对养殖工作造成的威胁,推动番鸭养殖业更好的发展,提高养殖质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呼肠养殖场疫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简述猪呼肠孤病毒感染防治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草鱼呼肠孤病毒096 vp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肾细胞中的表达
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