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2023-09-10程飘芹张碧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14期
关键词:支气管炎穴位中药

程飘芹 张碧海

1.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支气管疾病,每年至少3个月发生咳、痰、喘,并连续两年以上,吸烟为主要危险因素,其他刺激性吸入物和环境污染也是重要的风险因素[1]。该病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生需长期治疗,且临床死亡率高[2],常并发严重疾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近年来临床上常联合西药或单纯中医内外治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显著,且能预防其复发及阻止其发展。

1 资料来源

本研究中文献来源于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在万方数据库中,选择高级检索,文献类型选择期刊论文,输入:主题=慢性支气管炎and题名或关键词=中医。在中国知网,选择高级检索,输入:主题=慢性支气管炎and主题=中医,时间设为2012年1月至2022年9月,其余默认。文献纳入标准: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临床观察类纳入研究对象数量大于等于50例,治疗方法含中医内治或外治法且疗效显著。文献排除标准:动物模型类、研究进展类、研究对象中含有其他重大疾病、无法获取全文。

2 慢性支气管的病因、病机、治法

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古籍中没有其病名记载,可将其归属于“咳嗽”“喘证”等范畴。“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3]。把咳嗽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咳证虽多,无非肺病”[3]指出咳嗽病机关键在于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3]说明咳嗽不止关乎肺脏,还与其他脏腑功能关系密切。“初治必须发散,而又不可以过散……久咳不已,必须补脾土以生肺金”[4]指出治疗咳嗽宜解表兼清肺火及补肺气,补脾土生肺金,“新咳,有痰者,外感随时解散;无痰者,便是火热,只宜清之……内伤久则火炎,俱宜开郁润燥”[5]指出咳嗽之新久,有痰无痰,外感还是内伤,治法不一,宜用解表、清热、化痰、开郁、润燥等治法。

现代医家对慢性支气管炎长期治疗中也形成各自的认识。王成祥教授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多虚实夹杂,与痰、瘀、虚相关,治疗应首辨分期,急性期与迁延期多因外感诱发,缓解期多由肺脾肾亏虚;次辨寒热,治宜温化痰饮,疏调气机[6]。商宪敏教授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多为本虚标实,肺脾肾虚为本,痰饮及外邪为标,治疗辨分期:急性期祛邪利肺、迁延期扶正祛邪、缓解期扶正固表;辨寒热:寒者温肺化痰小青龙汤加减,热者清肺化痰定喘汤加减;辨脏腑:肺虚玉屏风散补肺卫之气,脾虚培土生金予六君子汤,肾虚金水相生予金匮肾气丸,攻补兼施,标本兼顾[7]。朱启勇教授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外因主要为外感六淫,内因则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病机关键为外邪引动伏痰,肺失宣降,导致咳、痰、喘等症状[8]。

3 中医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3.1 中医内治法

3.1.1 分期论治 慢性支气管炎可分为急性期、迁延期、缓解期,中医根据各个分期病情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治法,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标本兼顾。王军华等[9]将116例急性期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予头孢他啶治疗)和观察组(予头孢他啶及黄龙咳喘胶囊治疗),结果显示联合黄龙咳喘胶囊治疗,炎症反应减轻更显著,控制病情及改善症状效果更佳。王雅楠等[10]将急性期对照组患者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加服益气养阴清热汤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益气养阴清肺汤治疗,能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降低肺表面蛋白表达。黎凤娇等[11]对芪冬润肺汤联合西医治疗迁延期临床观察,结果发现患者症状缓解程度较单纯西医治疗更显著。茆俊卿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主要病因病机为肺脾气虚,以补母法为基础,肺脾肾三脏同补,治疗当补肺益气、健脾补肺、补肾纳气,常用补肺汤,黄芪六君子汤,参蛤散等加减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12]。

临床治疗不同时期的慢性支气管炎,采取不同的治法,急性期当祛邪治疗为重,不可妄用补法,以免闭门留寇,迁延期及缓解期,邪气去而正气虚,当用补法培本固元。

3.1.2 辨证论治 辨证是中医独特诊断方法,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症状、体征、病史及疾病相关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整理,对疾病本质做出归纳总结等这一过程。

梁森等[13]将慢性支气管炎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辨证治疗,将患者分为虚、实两大类,虚者辨为肺阴不足证、肾阳虚证、肺肾气虚证,予生脉散、真武汤、降气平喘汤等治疗;实者分为风寒郁闭证、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蒙神窍证,予华盖散、三子养亲汤、越婢加半夏汤、涤痰汤等治疗,结果显示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显著。李安芝[14]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热蕴肺者予金银花、石膏、浙贝等清肺化痰,宣肺平喘;外寒内饮者予小青龙汤解表化饮,温肺散寒;脾肾阳虚者予熟地黄、茯苓、山茱萸等温补肺肾利水;肺脾气虚者予黄芪、麻黄等养肺补气;肺心气虚者予川芎、桂枝、附子等养心补肾;痰湿恋肺者予三子养亲汤加减祛湿补肺,结果显示药后症状减轻效果明显,且无副作用。魏玉凤等[15]将慢性支气管炎风寒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温肺化痰饮,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周敏[16]对患者辨证施护,肺肾两虚者嘱多食温补肺肾,滋阴退热之品;脾肺两虚者予化痰止咳,补肺健脾等药;外寒内饮者予解表散寒,宣肺平喘药,结果经以上治疗,能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辨证论治是中医灵魂之所在,临床上,医师应着重培养辨证思维,整体治疗,同时兼顾局部,精确用药,标本兼治,体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医精神,还应长期实践磨炼,方能达到较高境界,药到病除。

3.1.3 脏腑论治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3],治疗咳嗽病症,从肺脏而治,还要重视相关脏腑的调理。张媛等[17]认为肝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治疗时要重视从肝论治,在宣肺的基础上,还应疏肝解郁、滋养肝阴、清肝泻火,肝肺同治。李致重教授认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应一宣肺,二健脾,最后以补肾收功[18]。李本林等[19]认为顽固性咳嗽病机由肺及肾,治疗亦肺肾同治,重在温肾散寒,助其摄纳,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咳嗽,并取得满意疗效。王洪等[20]的临床观察发现,用中药煮散剂从肺脾两虚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生理、病理、诊断防治、养生康复等方面。五脏为人体中心,通过经络系统联络六腑形体官窍,当一脏功能失调致病,必然影响其他脏腑功能。肺在五行属金,肾属水,金为水之母,金能生水,当肺脏受外邪、情志、久病等因素影响,肺金不能资生、促进、助长肾水,肾脏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脾属土,金为土之子,当子行异常,必然影响母行,终至母子两行异常;心属火,火能克金,当心火太旺,对肺金制约太过,导致肺虚而生病;肝属木,金过于虚弱而受木欺侮,又五脏六腑表里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当肺脏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必然影响其他脏腑,临床上肺病重视肺脏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调理相关脏腑,才能取得显著疗效。

3.1.4 膏方治疗 膏方由20余味药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慢性病程具有病程常,兼证多等特点,膏方治疗能够兼顾疾病多方面,达到控制疾病,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21]。彭雪峰等[22]数据挖掘发现,膏方主要治疗慢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病位主要在肺、脾、肝及肾。张翠萍等[23]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中,对照组予抗炎、化痰、止咳等治疗,急性期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穴位贴敷,缓解期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膏方治疗,总疗程观察期为2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复发次数减少。王夜[24]用膏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轻度肺气肿后,咳、痰、喘诸症消失,查X线肺纹理明显改善。

膏方滋补作用强,对中老年、体质虚弱、久病重病等患者等为适宜,尤其对慢性疾病患者,且膏方具有口感好、方便携带等优点,应推广膏方用于养生增强体质及临床疾病的治疗。

3.2 中医外治法

3.2.1 针刺治疗 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目前全世界已有160多个国家开展针灸及中药服务项目[25],针灸治疗在国内外受到广泛欢迎。高璐[26]对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中药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效果显著。冯薇等[27]将15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显示联合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肺功能,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水平。通元针和常规针刺治疗肺肾两虚型慢性咳嗽,均有较好的疗效[28]。

经络是联系脏腑与组织器官的桥梁与枢纽,是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有沟通联系、运输渗灌、感应传导、调节等作用,利用经络的特性,针刺相应腧穴,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刺治疗,疗效显著,起效快捷,副作用少,经济环保,不需药物,减少肝肾负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应用方便,适合在临床广泛开展。

3.2.2 穴位贴敷治疗 穴位贴敷是基于经络系统理论,将药物贴敷在相应穴位上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药物经过贴敷,经皮肤吸收,减少首过消除效应,节约药材。栗蕊等[29]借助互联网诊治平台,收集123万例患者诊疗数据分为贴敷组与未贴敷组,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在常见疾病中使用贴敷治疗效果好,且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比例低。吴颂等[30]将慢性支气管炎对照组予康复干预,治疗组加温阳贴敷治疗,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炎症细胞水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两者比值较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联合贴敷治疗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黄芳等[31]将12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予西医治疗),观察组(予益气宣肺汤加穴位贴敷治疗),治疗后观察组血气、炎症因子指标及免疫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赵洪霄等[32]将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对比单纯用中药汤剂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治疗效果更显著。朱文洪等[33]将4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贴敷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氨酸氨溴索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缓解患者症状及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李芳等[34]研究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穴位贴敷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控制咳嗽症状。

穴位贴敷无危险性及毒副作用,用药方便,安全,经济,无创,无痛,不需医疗设备及仪器,对于年老体弱、慢性疾病,久病重病患者尤为适宜,在临床上应该大力推广。

3.2.3 灸法治疗 灸法借助热力及药物作用,对病变部位进行温熨或烧灼,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艾灸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免疫及临床有效率[35]。刘静等[36]研究发现,艾灸联合中医护理治疗比单纯中医护理,效果更好,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张松华等[37]将60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予西医基础加中药汤剂治疗),实验组(予西医基础加中药汤剂及三伏灸贴治疗),治疗后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加用三伏灸贴治疗改善通气功能、增强患者心肺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效果更佳。宁佐伟等[38]对热敏灸治疗不同病因咳嗽疗效Meta分析,发现热敏灸联合西药,或推拿、针刺、三伏贴治疗咳嗽,疗效均优于单纯的中药或西药治疗。

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等作用,有安全,简便,适应性广等优势,其易学易用的特点,适合临床及保健推广,配合其他治疗,提高疗效。

3.2.4 推拿治疗 推拿利用推、按、捏等手法,放松肌肉,进而调畅气机,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人体机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成磊等[39]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内功推拿,6月后比较治疗前后咳、痰、喘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联合内功推拿效更佳。陈海枝[40]采用推拿、针灸、刮痧及中药汤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组的患者,采用单纯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患者,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侯春艳[41]予常规治疗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在总有效率和肺功能改善情况上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推拿联合针刺、汤药、刮痧等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疗效确切,结合安全、经济、简便等优势,临床上应推广联合推拿治疗,加大疗效。

3.2.5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将可吸收缝线注入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防治疾病的方法[42]。曹丕钢[43]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予西药和加味温胆汤治疗)与研究组(予西药和加味温胆汤及穴位埋线治疗),治疗后研究组咳、痰、喘等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盛正和等[44]将104例痰湿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中药组予加味温胆汤及西药对症治疗,穴位埋线加中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结果证实穴位埋线对加味温胆汤有增敏作用,且保持疗效长时间稳定。周毅[45]临床研究发现,穴位埋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近期及远期疗效高于单纯穴位贴敷治疗,穴位埋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较理想。周育霞[46]采用三伏贴和穴位埋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结果总有效率为95.3%。

3.2.6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将治疗药物注入相应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是通过穴位和药物双重刺激来促进机体的恢复和自身机能的增加。王樟连教授采用穴位注射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选择尺泽、孔最、天突等穴[47],王峰等[48]采用穴位注射核酪注射液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选择天突、定喘、尺泽等,治疗六个月后,患者中医治疗评分、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及肺功能均优于治疗前。张丽丽[49]将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止咳、祛痰、平喘及抗炎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汤剂和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症状缓解时间,肺通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林汉彪等[50]采用穴位注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12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结果显示较单纯穴位贴敷治疗疗效更佳。

4 结语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多样,单一使用临床效果肯定,为使临床效果突出也可多种疗法联合使用,更能发挥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除了对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指标、中医症状积分、炎症因子水平、预防疾病复发等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外,未来的指标可以将代谢组学、宏基因等现代方法融入,更能筛选出有利的治疗手段提高疗效,造福患者。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更加强调未病先防,而中医在此凸显出巨大优势。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尚有不足地方:一是临床上治疗疾病,多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内外治法,鲜有单纯选择中医内外治法,未来应该开展单纯中医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的对比研究;二是各医者水平参差不齐,而中医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者对疾病的认识,应该加强中医思维的培养。

猜你喜欢

支气管炎穴位中药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夏季穴位养心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