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命观念的培养路径
2023-09-10翁荔蓉
文/翁荔蓉
引 言
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来看,生命观念即对看到的生命现象与相互关系或者特性展开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践证明后的观点或想法,有利于理解或者解释较大范围内的相关事件及现象。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需注重渗透对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助推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现象、本质与规律,使其形成尊重与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念。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命观念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生命观念的渗透过于独立
从整体角度来看,生命观念并非孤立存在,而属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之一,同其他学科核心素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融入某一方面的核心素养,否则将会影响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而需要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学会综合看待与思考生命现象,最终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部分高中生物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也没有认识到把生物学学科中各个素养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渗透的重要性,以至于生命观念的渗透缺乏同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获得全面发展,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生物学教学的顺利实施[1]。
(二)偏离生命观念初衷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融入生命观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认识生命世界,学会尊重生命与热爱生命,提升对生命的认知。不过,经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一些高中生物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生命观念时,往往单纯地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来讲述生物学知识,导致学生对生命的解读仅仅停留在生命构造方面,这明显偏离生命观念培养的初衷,自然也影响学生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有效路径
(一)善于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五大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微生物、动物、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及发生与发展规律,目的是阐明与控制生命活动,为自然改造,农业、工业与医学等提供相应的服务。为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教师首先需善于联系实际生活,将一些学生熟悉的生命现象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分析与研究,培养生命观念,建立起生命观体系[2]。
例如,在开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时,教师可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亚马孙森林、欧亚大草原、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等生活化资源,然后提问学生:这些生态系统的最大区别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交流,从正反两个实例形象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出新的生物学概念。接着,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展示王羲之洗笔砚的墨池,利用动画技术模拟演示食虫鸟种群与害虫种群之间的负反馈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王羲之墨池的由来,通过观看动画在小组内讨论且构建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让他们清晰理解负反馈调节。之后,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问题,如“为什么森林中害虫数量不会持续大幅度增长?”“为什么森林在局部大火过后,植物能够较快地生长?”“适度捕捞池塘中的鱼,为什么池塘中鱼的种群数量不会明显减少?”等,引领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分析和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认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借助实验教学契机,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生物学作为一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殊学科,能帮助学生认识相当多的生物物种,了解大量同生命活动有关的知识。而这些往往离不开实验教学的辅助。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充分借助实验教学的契机,利用实验的优势将一些生命活动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顽强和伟大,敬畏生命[3]。
例如,在“植物生长素”教学中,教师可事先设计一个课外观察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与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观看玉米、豌豆、花生等种子的缓慢发芽过程,通过直观的实验形式,让他们认识到生命存在的不容易,初步了解植物生长素。接着,教师可结合具体教材内容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观察使用过生长素的植物种子,定期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与成长过程,切实感受生命的变化,认识到生长素对植物的刺激作用。接下来,教师可结合教材设置问题:“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外因是什么?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否同尖端有关?感受光刺激的是胚芽鞘的哪一部分?”这样就把科学史内容转变成探究实验。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好实验过程的描述和动画模拟演示,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些问题,尝试设计实验模拟结果,并派代表展示和描述实验过程,提高他们对生命的认知水平。
(三)巧妙构建生物模型,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针对生命观念的培养,教师需加深学生对生命观念这一概念的了解与认识,以此为前提师生双方进行交流与互动。而构建生物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观念,着眼于局部、立足于整体,继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生物学综合素质。因此,高中生物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围绕有关生命活动的知识巧妙构建生物模型,让学生结合模型了解生命现象,借此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念[4]。
例如,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中,针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围绕“细胞膜”这一中心知识点展开,让学生自主分析和归纳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并为每个小组提供构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工具与材料,包括剪刀、圆形磁铁、卡纸、彩泥等物品,以及在课前预习环节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使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与讨论,结合个人对细胞膜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亲手制作一个生物膜,得到流动镶嵌模型。在制作好以后,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讨论与自我矫正,分享各自的设计思路。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内部进行交流与互动,让各个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生物膜流动的镶嵌模型的设计思路,分享细胞膜的结构是如何体现功能的,使他们充分了解细胞膜的成分、结构与功能。如此,学生便通过重温科学家探究细胞膜结构的过程,掌握了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体会到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了生命观念。
(四)创设良好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情境教学能将抽象、静态的课本内容变得具体与动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利用实物教具或者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将一些生命现象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他们的感性认知,使其生命观念得到培养[5]。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画模拟,创设教学情境,直观呈现生命活动,再带领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说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写出总反应式,指出光合作用的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等,使其在情境中复习,在复习中进入新课学习。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人们是怎么认识到光合作用原理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人类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使其意识到生命活动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身上,然后追问:“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是什么?都离不开光吗?”引导他们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光合作用各个阶段进行的部位、条件,主要物质与能量变化等,尝试归纳光反应、暗反应的反应式。之后,教师设计问题:长时间的潮湿天气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理论知识展开分析,使学生发现光合作用主要是由二氧化碳、阳光及温度等因素决定的,助力他们形成良好的生命观念。
(五)适当加强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
高中生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会慢慢形成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深化对社会的认识,而且对生活中的生命现象与活动也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这为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提供了更多助力与支持。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对于生命观念的培养来说,教师应适当进行探究式教学,围绕生命现象精心设计问题、任务或话题,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使学生深入思考生命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念[6]。
例如,在“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教学实践中,教师导入以下内容:“在生物体内,细胞一般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与死亡这些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大家对细胞有什么了解?”让学生简单回顾细胞的知识,激发他们对生命活动继续探索的欲望。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在夏天,一些爱美的女生比较害怕晒黑,不过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夏天晒黑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自然变白,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过后发现因为细胞在不断更新,老的细胞在脱落,新的细胞不断生成,这是生命的延续。教师追问学生:“女生们经常去角质科学吗?一个月去几次角质才最合理?大家思考一下广告上的那些美白产品,说用完以后能马上使皮肤变白,这可信吗?”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与讨论,意识到人类细胞是在不停生长与死亡的。然后,教师设计问题:是不是所有细胞都会更新?二十年后大家会变成什么样子?使其自由发挥想象力,思考和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辅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念。
(六)积极开展课下活动,提高对生命观念的认知
高中生物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以做好课内教学任务为前提,围绕生命主题开展相应的课下活动,带领学生观察现实世界中的生命现象,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提高他们对生命观念的认知[7]。
例如,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教学中,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容,使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物种与遗传三个层次,让他们了解遗传多样性构成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掌握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当讲授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课下调查,寻找现实社会中的实例,并分小组汇报调查结果,例如:采用实地拍摄的方式调查当地菜市场、超市,介绍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蔬菜、肉类及海鲜等,体现生物的食用价值;通过网络查询与收集资料,了解生物在橡胶、香料、工业造纸等方面的运用,展望未来转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药用、科研、美学等方面的价值等。如此,学生就能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培养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结 语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培养生命观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自身深入了解生命观念的内涵为前提,把握好生命观念同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与衔接点,采用科学、合理的策略、全面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推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与高效实施,使学生学会运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对生命现象进行解释,继而提升其生物学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