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驱动性问题影响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探究

2023-09-10林建忠

名师在线 2023年15期
关键词:探究性驱动设置

文/林建忠

引 言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其知识学习离不开问题的提出、处理与解决,同时大量的实验探究学习也为初中化学设计应用驱动性问题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亦有利于初中化学教师借此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传统化学教学模式局限性较大,学生受制于多种客观因素,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驱动性问题设置及应用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对此,笔者将基于个人对驱动性问题的认识,结合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诉求,浅述个人的见解意见,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驱动性问题教学的基本概念

驱动性问题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围绕一些学科问题,利用问题导向课堂教学,允许学生自主围绕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而不是等待教师指导,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知识学习主体地位充足的尊重。同时,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驱动性问题教学法更加尊重学生知识学习的诉求,尽可能做到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诉求出发,也更加注重问题处理解决的过程,不只一味强调问题处理的结果。问题驱动性教学策略多样化,囊括情境性问题、串联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覆盖化学教学所需的各种场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化学教学的缺陷,能辅助初中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全面发展其学科思维能力,因此化学教学应用驱动性问题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初中化学教学应用驱动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知识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

驱动性问题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初中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均会结合学生知识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其不同诉求应用不同的问题,旨在辅助学生自主完成化学知识的学习,形成个人的理论知识体系,并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实质性的发展,而不只是为了完成所制订的教学任务[1]。另一方面,学生得到了更多提出自身想法和见解的机会,能按照自身想法结合驱动性问题来开展后续的学习活动,并非机械性地按照既定的学习章程完成所分配的学习任务。由此看来,在驱动性问题影响下,初中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

(二)丰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手段

驱动性问题丰富了初中化学教学手段。第一,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学情等多种客观因素,灵活选择应用所投放的驱动性问题,这就为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不再拘泥于各种与考试相关的化学问题。第二,在驱动性问题的应用诉求下,教师能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成像技术、电子交互平板等投放问题,驱动学生展开后续自主知识学习,摆脱了黑板板书的限制,还原了化学知识探究学习的最佳场景。第三,驱动性问题还可以源于实际生活。多样化的生活问题进一步提升了驱动性问题的多样性,也赋予驱动性问题教学法更丰富的内涵,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知识学习体验。由此来看,应用驱动性问题能够有效丰富初中化学教学手段。

(三)密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驱动性问题教学能促使师生之间展开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教师需要适当给予学生语言上的引导和帮助,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而学生也会积极围绕教师抛出的化学问题,与教师分享内心的观点和见解,解决内心的疑惑,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驱动性问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各个群体都能在此平台上展开积极的交流互动,有效避免教师讲、学生听情况的发生。因此,驱动性问题能密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2]。

三、初中化学教学应用驱动性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分析化学情境所需,设置情境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设置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尽可能贴切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思考对应的化学问题,尝试在不同化学情境中进行化学知识的应用[3]。对此,初中化学教师不妨客观分析课堂教学情境所需,结合不同化学情境,设置对应的情境性问题,利用所设置的情境性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参与对应的化学情境,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去处理未知的化学情境问题,激发学生对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好奇心。这样初中生会主动参与对应的化学学习问题,寻找解决对应情境性问题的有效路径,以此发挥驱动性问题教学应用的效能。

以“燃烧与灭火”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利用VR技术构建虚拟教学情境“某山区由于天气干燥突发大火,消防员研究应当如何扑灭山火,具体方法有设置防火带、用水浇灭、投放二氧化碳等”,然后再根据这个化学知识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请联系‘燃烧与灭火’相应知识,消防员应选择何种方式呢?”学生便会思考“防火墙、用水浇灭、投放二氧化碳”是从“燃烧”所需的“可燃物、氧气、着火点”三个方面切入,并考虑到山火面积较大,一般采取较为经济的“用水扑灭”以及“设置阻燃带”这两种方式。学生在此情境化问题中积极尝试了“燃烧与灭火”知识的转换应用,懂得从“燃烧所需的三个要素切入思考该情境问题”,帮助消防员找到较为合适的“灭火”方法。而教师也透过情景性问题的应用实现了驱动性问题的高效运用,帮助学生解决了“燃烧与灭火”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情境意识,保证了驱动性问题教学法的实际教学效果。

(二)融合学生学情需求,设计层次性问题

每个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储备、学科涵养等发展不一,这就导致他们的学情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举措应用质量,决定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不可忽视的主观因素之一。驱动性问题教学法十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所以,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学情,落实层次性问题的应用。对此,教师需尊重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制订科学、合理的问题,设置目标,并根据所设置的目标导向设计应用层次性问题。这样,所有层次学生都能通过分层次问题,获得实质性的发展。此外,学生也应积极反馈自身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师掌握他们的学情,为教师提供更多层次性问题设计的思路,这样初中化学教师所设计的层次性问题才能够更具针对性,减少不必要的问题设计失误,进一步提升驱动性问题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效能[4]。

以“金刚石、石墨、C60”一课为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更为灵活的层次性问题。对于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选择投放较浅显的问题,如:金刚石、石墨、C60 都是同种元素,但三者又是不一样的物质,请问造成三者为不同物质的原因是什么?问题设置的目的主要是驱使这部分学生了解相关物质的性质,也照顾到这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的不足;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所设置投放的问题可以为难度较大的问题,如:请问金刚石、石墨及C60 的物质结构、性质以及用途与其原子排列方式存在什么联系?在给予学生思考方向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这部分学生的个人知识能力,使其更深入地进行相应知识的思考与学习,懂得“金刚石的内部结构很稳定,其中,原子形成了一个联系且稳定的三维空间结构,因此,金刚石较坚硬”,而“石墨由于层级结构之间没有形成较为紧密的联系,导致其空间结构不够稳定,但赋予其较强的导电性”等。这样,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在层次性问题的辅助下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三)根据课堂导入诉求,应用探究性问题

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后续适应课堂教学节奏所耗费的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而探究性问题能发挥良好的课堂教学导入效能。教师可借助所投放的问题使学生参与到相应知识内容的学习中。初中化学教师不妨利用探究性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导入,利用问题驱动化学教学。化学教师可挑选合适的探究性问题,合理地设置一些思考的悬念,利用所设置的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围绕探究性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或独立自主探究思考,尽可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更加高效地开展后续的问题驱动教学活动。

以“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为例,教师可在课前提出问题“为何生活中的铁制品会出现生锈的现象,导致生锈的原因是什么”或者“为何铁制品处于不同溶液或者环境中出现的锈蚀情况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见到此问题便会对“铁生锈”问题产生好奇心。然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稀盐酸、食盐水、水、蒸馏水、棉花干燥剂等实验探究器材,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投放的问题,挑选五根不生锈的铁钉置于以上几种溶液环境中,观察探究环境和溶液之间的差异是否会导致铁钉产生不同的锈蚀结果。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围绕教师所设置的探究性问题深入思考相关知识问题,探索“铁生锈”会受到何种因素影响,最终得到“铁生锈”需要“水、氧气同时存在环境中”,而在“有酸以及盐环境下更容易生锈”的结论。这样学生在学习后续的金属制品的保护时,便可回顾这些实验结论,通过阻断水或者氧气起到保护金属的作用。

(四)分析课后复习需要,巧用串联性问题

化学知识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需要学生主动分析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体系,而驱动性问题教学目标之一也是辅助学生密切知识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使学生灵活进行知识的融合应用,而不是拘泥于机械性记忆单一的知识要点[5]。所以,教师可巧用串联性问题,利用串联性问题辅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总结,帮助学生发掘知识要点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尽可能将这些化学知识串联起来,完成整体性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所设置的串联性问题,使学生摆脱认知上的错误,懂得反思自身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以此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课后巩固复习。以“酸和碱”这一部分复习为例,教师可提出问题“能否利用‘酸与碱’对应的知识处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呢?”,学生在此问题的引导下,便会主动地将“酸与碱”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适量有序添加“HCl 及NaOH”来达到去除溶液中难溶性杂质的目的,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稀盐酸等溶液,有效地进行“酸与碱”相关知识的运用,最终实现“粗盐除杂”。同时,学生也能在“酸与碱”及“粗盐除杂”串联性问题思考处理过程中,巧妙地进行这两部分知识的整合运用,发掘他们所存在的联系,借助知识的融合应用有效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为学生后续相关问题的处理解决积累了相应的经验,使学生能够更灵活从容地进行问题的思考。

结 语

化学教师应以情境性问题、探究性问题、串联性问题等多种形式策略问题为工具,融合化学知识,使初中生自主开展各式化学学习活动,凸显其化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充分激发其知识学习的好奇心,引导其开展更深层次的化学学习活动,以发挥驱动性问题的效能。

猜你喜欢

探究性驱动设置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