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23-09-10李桂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幼师美术

■李桂娟

(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河北 唐山 064100)

“高质量发展”理念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新表述,内容涵盖多个层次与领域,其中教育领域高质量发展乃是重中之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环节事关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实现2035 年教育远景目标的关键也在于此。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涵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发展质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幼师是幼儿教育的支柱,造就一支高质量的幼师队伍,是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也是国家顺利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向前推进的关键。而美术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幼儿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艺术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高质量幼师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在培养幼儿师资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美中不足的是,培养幼儿师资主要院校——幼儿师范学校在美术学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内容单一是学科课程设置的突出问题,且忽视美术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有效融合;其次,教学与幼儿园实际相脱节,重视学科而轻学前教育特色,缺乏岗位针对性。不破不立,顺势而为,适时而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在校培养、在园实践有机结合的新型美术教学模式,即“大美术”观理念与“园·校”"共育实践教学相融合,为河北省幼儿师范院专科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以促进培养高质量幼儿教师,推动幼儿园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大美术”观理念引领课改

“大美术”理念,由张仃、张光宇、袁运甫等人提出并大力推广倡导,这一理念以现代美术文化为理论渊源,传统美术观为核心要素,以多元文化有效融合为特色的美术观,强调美术教育的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是21世纪“大教育”观在美术领域的开拓性发展。

笔者从两个角度对“大美术”观加以解释:一是纵向的深度,即“大美术”是以美术为核心要素的多元文化有效融合的课程结构;二是横向的广度,即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无处不在,“大美术”是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文化格局与文化气度。树立“大美术”观理念,以大美为怀,美美与共,是新时代幼儿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以“美”育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高质量幼师的先决条件。

那么,如何具体践行“大美术”观理念呢?

(一)打破美术专业内部界限

“大美术”观,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大课程,即应从课程结构的角度审视美术课程配置的全面性、丰富性。

1.科学配置选修课

“大美术”课程不仅包括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美术课程,还应包括美术选修课[1]。选修课的配置要科学合理,既要突出美术学科的专业特点,又要触类旁通,丰富多彩;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基础,又要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具体来说,美术选修课应包含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是美术专业课程,如素描、速写、水粉画、国画、版画、雕塑等;二是鉴赏类课程,如中西方美术鉴赏、园林艺术鉴赏、雕塑作品分析等;三是幼教课程,如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美术教育、儿童文学课、幼儿保健课、幼师素养课等;四是其他相关学科拓展课程,如声乐舞蹈、语言艺术、文学通识等。除此之外,为了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在选修课与其他类课程设置比例方面,适当提高选修课的占比;应在选修课的的选择机制上做好规定与要求,如规定学生在以上四部分中至少各选一类,不得随机、扎堆选择;还要考虑增加选修课的学分。

2.重视美术鉴赏课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幼儿美育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审美意识、态度直接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2]。

一方面,美术本身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美术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审美并形成审美能力;另一方面,美术还有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的社会作用。美术鉴赏课是美术课程有机组成部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讲,此课程分属于专业技能选修课,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综合素质。据此,我们认为必须重视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

美术鉴赏课在分析作品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得到丰富的精神体验,并得到精神上愉悦的享受,可以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鉴赏时,逐步提高知识迁移与统合的能力,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内容中,美术欣赏的内容是微乎其微的,只是各高校美术课程中一个不受重视的点缀[3]。幼儿师范院校美术教学应改变这种现状,增加美术鉴赏课在美术课程总课时当中的比例,充分利用多姿多彩的美术资源,充实美术鉴赏课程内容,让美术鉴赏课在幼儿师资培养中发挥应有作用。

在美术鉴赏课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对国内外美术图片和视频进行大量搜索,收集整理适合幼儿师范学生的美术作品,拓宽美术鉴赏资料来源的渠道;教师要选用多种教学方式,合理搭配各种教学方法,追求高水准的美术鉴赏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二维空间图片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兴致高点转化为美术知识的生动讲解,完成直观影像到美术理论知识的抽象过程,这种授课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深层次的情感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记忆。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引导他们对鉴赏活动进行深度的研究理解、融会创新,多维度认识美术作品,多角度、多方式呈现这些作品的美感。在实践层面上也要逐渐拓展美术欣赏的内容与形式,如带领学生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线上线下进行美术鉴赏学习活动。

(二)打造多学科融合教学体系

学科融合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源于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有机衔接与融合,作为幼儿师范院校的美术专业课教师,要深入领悟自己培养的学生未来应达到的层次规格,要深入了解幼儿教育对师资的整体要求及本专业培养过程应当给与学生的知识、技能、教法等,要清醒的认识到美术课程在学前专业课程整体架构中是与其他各类学科紧密相关,而不是单独存在的孤立学科;这种认知对应到学科教学内容,就是学前教育专业所设置的各个学科要互相融合,这是幼儿教育五大领域高度融合的实际需要,简言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依然是学科严格分类的课程设置模式,与之对应的幼儿教育却是分类相对模糊的“五大领域”,这样说来幼儿师资培养的幼儿师范学校必须注重学科融合才能促使幼儿师范生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就幼儿师范学校美术学科教育来讲,任课教师必须注重美术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才能达成此目标。美术学科要有效地与相关学科进行横向的联动整合,打破只教美术技法,不重视与实用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博采众长,注重美术与其他各类艺术课程(如曲艺、摄影、设计学)的相互交融,注重与人文社会等学科(如语言学、历史学)的联系,注重美术本土资源与传统文化的渗透等,才能给美术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培养出适合新时期幼儿教育的合格幼儿师资。

在实际教学中,幼儿师范院校美术教师应该以“大美术”观理念为指导,开展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课堂教学中要将“大美术”理念融入教学中,可以结合当下流行元素,比如,热播的电视剧、动画片、各种网络游戏、流行的服饰等内容精选整合后纳入美术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依托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实践,充分考虑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思路“学习内容生活化”,从给予幼儿师范学生艺术教学法的角度,让师范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然后提炼出艺术元素,以艺术元素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呈现为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创新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情境创设,丰富学生实操经历,在融入式感受集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从新的美术技能运用视角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如此,美术教师还要与幼儿师范院校科学基础、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集体备课”,确定美术技能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发挥的目标,让幼师生的美术技能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示。例如,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可以用流畅的语言描述,这是幼儿师范学生锻炼教师基本功的基本要点,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这些事物之后把艺术美转换成“专业+流畅”的语言,则是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了,深度的融合可以在学科内涵、美育思想、学科教法等方面继续深入探索。“以美引善、以美启真”,应成为美术教学思想传承的出发点与归宿,幼儿师范学生真正理解美、感受美、领悟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才能发挥美术教育优势,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为未来成为合格师资奠定扎实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大美术”观为指导,科学合理设置美术课程,才能为幼儿师范院校进行“大美术”教学创造先决条件。不管是课程结构的调整,还是引导学生树立“大美术”观理念实施,亦或是促进幼儿师范生综合素养、精神气质的养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社会、学校、幼儿园协同培养,幼儿师范院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达成最终目标。

二、“园·校”共育,协作并进

“引园入校,园·校共育”,即幼儿园进入高校,园校双方通力合作,给教师提供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实战基地,这是幼儿师范院校美术教学践行在校培养、在园实践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幼师质量的必要途径和核心举措。

(一)建立附属幼儿园或签约定点合作幼儿园

由幼儿师范院校出资建立附属幼儿园,或签约定点合作幼儿园,专款立项,并建立健全常规巡查考核制度。其中如果定点合作,那么合作园既应包括公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又应包括城市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这既有利于汲取市场化经验,又能充分了解城乡幼儿园的特点,丰富学校培养幼师的理念政策。

实践性和实用性是培养幼师人才的关键。“引园入校”,注重以职业实践为基础,充分利用学校基地将校内美术专业基础教学与幼儿园实际岗位工作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职前岗位针对性培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幼儿实际教学能力;同时,幼儿园又能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引入自身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中,利用校园资源提升幼儿园质量。二者互助互利,园校共同进步,共谋发展。

(二)优化“园·校”师资结构

教师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师水平直接决定着未来幼师队伍的质量,教师也是推行“大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之一。要把握教师队伍的合理创建,构建“园·校”合作式的美术师资队伍,以强化师资力量,便显得尤为迫切。

“大美术”教育观念引领下,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并建立一个全新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把“幼儿师范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作为总目标,不仅要瞄准美术专业素质主靶,还要兼顾其他学科融入这个副靶,既要自己“瞄准、适时击发、击中靶心”还要给予学生“瞄准姿势、击发要领、中靶秘钥”,这就要求“大美术”观理念下的美术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从“知识为主、技能为先”的旧有教育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还要学习多学科知识、多学科教法,并具备优化组合、融会贯通的本领,这就对新理念下的美术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扎实的美术基础、过硬的美术技能、学科融合的综合能力”已然成为新时期幼儿师范美术教师的标配,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扎实美术知识基础上掌握多种绘画技能,还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基于上述考量,幼儿师范美术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摆脱原有的陈旧知识体系的束缚,要全力充电,深入研究,成为幼儿师范院校的“全科”教师。

1.轮岗交流,学科联动

教师工作岗位、工作地点的固定性与局限性已成为当前阻碍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要从教师管理方面进行改革,组织各幼儿师范院校美术教师之间定期轮岗交流,加强教师的流动性;同时还应加强美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既有利于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各学科联动互补,从而促进师生整体知识体系的建构。

2.“园·校”教师定期换岗教学

一方面,让幼儿师范院校教师定期去幼儿园上“下水课”;另一方面,让优秀的幼儿教师来幼儿师范学校讲授幼儿教法课。这不仅可以活跃“园·校”课堂,促进“园·校”教师的交流互补,还能提高双方教师的职业技能,又能让在校学生更充分地熟悉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

3.建立“园·校”教研组,合作开发精品课程

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学生吸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幼儿师范院校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与时俱进,如注重交流与合作,与幼儿园共同成立“园·校”美术课程科研小组,打造符合新形势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精品课程,并建立课程资源库,常教常新。

三、知能并重,薪火相传

学前教育教师需要的是应用性和实效性较强的知识技能[4]。实践性是培养高质量幼师的关键,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与幼儿园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在于实践教学,而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实施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帮助学生由师范生向一线幼师的角色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一对一“传帮带”式学艺,定期组织学生入园观摩体验

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去幼儿园顶岗实习,开展“园·校”一对一精准“传帮带”式拜师学艺。由教师、幼儿园园长等专人带教,让学生在园实际授课,由“园·校”指导组集中进行教研点评,回顾反思、撰写报告,注重实践的过程性、体验性与生成性,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至关重要。

(二)实行“园·校”双导师实习指导制度

“园·校”双导师制度,即由幼儿师范院校教学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幼儿园指导教师联合组成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每位实习生都要接受校内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双重指导,“双导师”制还要辅以实习成绩评定过程中,双方导师指导内容、赋分权重等方面的细则,让幼儿师范生在实习中“全程指导、稳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将美术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实习和实训有效地结合起来,把幼儿师范的各种学习成果有效转化成“教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大美术”观理念与“园·校”共育实践教学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大美术”观不仅仅是一种博采众长的、多维立体化的大课程结构,更是一种广博、宽厚的美育精神,它为“园·校”共育的实践提供理念指导;而“园·校”共育又在实践层面上践行了“大美术”观,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以“美”育人,构建幼儿师范院校美术在校培养、在园实践有机结合新模式,这有利于培养高质量幼师,助力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幼师美术
男幼师荒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