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3-09-10马海英
文 /马海英
数学知识有较强的归纳性、规律性与抽象性,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认知难度,因而需要教师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一些教师开始将新兴的尝试教学法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努力推动学生在独立思考、主体探究、互助交流、整合发展中借助集体智慧,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尝试教学法的概念简介
尝试教学法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沿用传统落后的说教方法,而是为学生提供非常具体的探究任务,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交流,友好互助,以实现灵感交汇,借助集体智慧,快乐地学习,主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1]。这样,数学课堂教学就能切实提升交互性、自主性与能动性。
二、尝试教学法的特性
第一,尝试教学法具有突出的指导性。在尝试教学法中,教师为小学生提供主体尝试的认知任务,利用自身的教学智慧科学引导学生的认知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问题处理与知识提取能力。因此,尝试教学法能够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实时关注,间接引导,智慧辅助与全力推动[2]。
第二,尝试教学法具有突出的自主性。在尝试教学法应用中,小学生拥有非常高的自主权,尤其是拥有充足的话语权与交流权,能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上的认知主体。因此,尝试教学法为学生的主体认知、群体交流、灵感碰撞与方法沟通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有助于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
第三,尝试教学法具有突出的交互性。在尝试教学法中,教师不再直接干预学生的数学探究,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去进行信息获取、知识提取、成果交流与灵感整合,引导学生借助集体智慧获得良好的认知效果。
第四,尝试教学法具有突出的实效性。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设计为尝试教学法提供了良好的智慧支持与能力保障,因此能够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学指导。另外,小学生乐于表现、喜爱表达,而互助探究与信息交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确保尝试教学法获得较好的效果。
三、尝试教学法应用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尝试教学法应用于数学教学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开放、高度自由、高频交互的主体互助探究环境,既满足了学生活泼爱动、乐于表现的主体需求,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表现空间与交流机会[3]。因此,尝试教学法应用于数学教学能够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主体性、交互性、能动性与实效性。
其次,尝试教学法应用于数学教学能够为教师设计与实施数学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成功案例,帮助教师拓宽视野,丰富见闻,积累经验,大幅度推动数学教学走向内部优化、主体开发与人文转型。因此,尝试教学法应用于数学教学能够推动教师实现高品质的发展,助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最后,尝试教学法应用于数学教学能够有效落实科学育人观与新课程改革理念,高效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优化主体成长质量与知识探究效果。因此,尝试教学法应用于数学教学能够帮助教师科学完成新课程标准的既定育人任务,打造高质量的实训空间。
四、尝试教学法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在尝试准备中开展知识复习活动
在尝试教学法应用中,教师可首先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的复习活动,为学生后续的知识学习与能力拓展提供信息基础与保障。尝试准备活动是教师实施尝试教学法的热身过程,可以为尝试教学法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知识导引与探究助力,为学生学习新知助力[4]。
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章“观察物体”的尝试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以前学过的“观察物体”的有效方法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复习关于正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以及后视图的内容,从不同视角说出对某一个物体的观察结果,切实熟练掌握主体观察的基本方法。这样,教师在尝试准备中引领学生开展复习活动,帮助学生迅速回想物体观察的探究技巧,能为学生的后续新知识学习提供必要的方法引导[5]。因此,教师设计知识复习活动能够起到很好的知识准备与思维引导作用,为尝试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提供良好的活动起点。
(二)在尝试任务中进行探究内容展示
在尝试教学法应用中,教师是探究任务的制订者,能将个人的教学智慧、主观考量及设计思路全部凝聚在探究任务中,为学生的互助认知提供高品质的智慧引导。这样,学生在自学探究、实践认知及互助交流中就会有非常具体的学习目标,掌握探究内容,提升课堂认知的针对性与方向性[5]。因此,尝试任务能够凸显学生认知内容的具体性,科学引导学生的互助交流。
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尝试教学活动中,“对称”“平移”与“旋转”三种图形知识的理论探究较简易,还需要学生立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素材,深入领会“对称”“平移”与“旋转”三种图形关系。对此,教师可为学生提出尝试探究任务,即立足这一知识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每样寻找例子。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具体探究任务能够让学生直接明确探究内容是什么,推动学生立足现实生活去积极思考、主动探寻符合“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生活实例。由此可见,教师设计的尝试任务能够科学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与互助交流的目的性与方向性。
(三)在尝试自学中进行认知信息储备
在尝试教学法应用中,小学生可以教师设计的探究任务为认知导引,独立自主地开展自学活动,在独立思考、互助交流中整合出自学成果,获得良好的知识积累与理论推演。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自学活动中从理论层面初步感知探究任务的内容[6]。因此,尝试自学是学生进行信息处理、问题解决、知识积累的起始阶段,能帮助学生形成初步探究成果。
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章“除法”的尝试教学法活动中,教师可以立足“路程、时间与速度”去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速度=路程÷时间”这个公式已经有所耳闻,因此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可让学生在尝试自学活动中初步感悟“除法”以及“速度=路程÷时间”的相关知识。此外,学生还能够在自学活动中将“除法”转变为“乘法”,即“路程=速度×时间”,在自学活动中获取信息与知识。由此可见,小学生能够在尝试自学活动中获得一定的知识积累与能力训练。
(四)在尝试练习中进行主体能力训练
在尝试教学法应用中,练习阶段是小学生进行知识实践、规律验证及理论感悟的再认知阶段,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主体能力与课程素养,实现学生的发展[7]。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体验到独立思考、互助交流、整合认知的愉悦感,同时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与思维能力。因此,尝试练习对学生的能力素养发展作用较大。
以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为例,小数知识的认知难度稍大于整数,因为小数计算多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小数点”,所以在小数计算过程中应格外注意小数点。对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总结“对齐小数点,按照整数加减”的简便计算方法后开展小数计算练习活动,以展示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总结能力与拓展能力,充分表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优化学生的练习效果。
(五)在尝试指导中进行师生智慧交流
在尝试教学法中,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探究方法进行评价与指导非常有必要。教师可利用教学智慧与主观才能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认知方法、思维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这样,小学生的主体能力及数学素养就会得到教师的关注。尝试指导是教师助力小学生心智启迪、思想进步、视野拓宽与能力发展的有力抓手[8]。
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章“分数加减法”的尝试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计算“分数加减法”应通分,找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后,再进行分子之间的加法或减法。在尝试指导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探究“找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找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直接决定着后续“分数计算”的繁简程度及后续约分问题。教师的指导加强了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感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加减法”。由此可见,尝试指导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计算经验积累与解决方法引导,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六)在尝试强化中助力主体能力发展
在尝试教学法应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认知评价、探究指导与思维启迪后,还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教导再次进行实践验证,在实训中再次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素养与主体能力。这样,学生就会立足主体实践,切身感受教师的引导,从而实现再认知、再思考与再发展。这样,尝试教学法的实效价值就会得到全面发挥,有利于为学生建构一个体系化成长环境[9]。
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章“分数乘法”的尝试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要求学生验证所学的“分数乘法”的方法。学生会先约分,再进行分子乘分子与分母乘分母,确保分数乘法计算完成以后不再需要约分。这样既降低了乘法计算的难度,也确保最后的乘积不再需要约分。因此,策略再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科学助力学生主体能力与数学素养的发展,充分展示尝试教学法的价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尝试教学法有较强的主体性、互助性、交互性与实效性,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索空间与自主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也展示尝试教学法的价值。因此,教师应积极将尝试教学法引入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尝试准备中开展知识复习活动,在尝试任务中进行探究内容展示,在尝试自学中进行认知信息储备,在尝试练习中进行主体能力训练,在尝试指导中进行智慧交流,在尝试强化中实现主体能力发展,帮助学生打造一个有方法、有设计、有效果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