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科学助力幼小衔接实践活动

2023-09-10傅贤丽

名师在线 2023年19期
关键词:幼小小学教师幼儿教师

文 /傅贤丽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可以使儿童做好入学准备,有效适应小学学习生活,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的“桥梁”,在幼儿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倘若幼儿未做好入学准备,在进入小学后,将出现一系列“入学适应障碍”,更甚者会出现社会不良、学习困难等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倘若小学教师忽视儿童特点,机械地使用“小学化”的方式进行引导,很容易使教学脱离儿童实际情况,引发诸多问题。针对此情况,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要通力合作,组织多样实践活动,携手进行幼小双向衔接,增强幼小衔接的科学性、有效性,促使儿童有效发展。纵观传统幼小衔接情况,存在诸多问题,原因之一是受到时空因素的影响,幼儿园和小学未积极互动。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幼儿园和小学搭建了互动平台。同时,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幼儿教育便利。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组织多样趣味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因此,面对传统幼小衔接不足,小学和幼儿园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组织实践活动,助推科学衔接。

一、运用信息技术,成立园校工作室

园校工作室是幼小衔接的支撑[2]。在园校工作室,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会积极互动,转变幼小衔接理念,丰富幼小衔接方法等,由此为科学地进行幼小衔接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进行幼小衔接时,幼儿园和小学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成立园校工作室,助力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一般情况下,幼儿园和小学可以利用钉钉、腾讯会议等成立在线工作室。在工作室中,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起带头作用,幼儿园各学段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为主要成员。在成立工作室后,各方要发挥专业能力,合作制订幼小衔接方案,并就此组织各项实践活动。例如,理论学习是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进行幼小衔接时,幼儿教师要了解小学教育理论,小学教师要了解幼儿教育理论。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要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各自介绍阅读心得,提出问题,并就此进行探讨,帮助彼此掌握理论知识。为增强理论学习效果,各方应以日常教育活动为依托,做好录像工作,并将录像发送给在线工作室,供他人观看,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此可见,成立在线园校工作室,可以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幼小衔接的科学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家园(校)良性沟通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在幼小衔接中,家长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家长的幼小衔接认知程度、观念、方法等,直接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和适应效果[3]。为此,科学地进行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与家庭以信息技术为渠道,进行良性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幼儿园和小学要发挥专业作用,指导家长,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幼小衔接理念,掌握科学的幼小衔接方法,由此形成幼小衔接合力,携手推动儿童发展。

(一)在线进行家长培训,形成正确理念

现有研究表明,在幼儿进入大班后,不少家长的心理逐渐产生焦虑,甚至考虑要不要为幼儿转园,促使其脱离游戏活动,进入小学化学习中。在如此心理的影响下,一些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产生不满。针对此情况,幼儿园和小学要提前做好准备,尤其进行家长培训,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幼小衔接理念,正确对待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

例如,幼儿园和小学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合作搭建在线培训平台,组织主题培训活动,如“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在培训活动中,大班幼儿教师可以结合育人经验,从思维发展、心理活动、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向家长介绍大班幼儿的成长情况,使其了解幼儿的成长规律。与此同时,小学教师可以依据自身教学经验,介绍一年级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重点讲述幼儿教育之于一年级小学生的影响。在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的通力合作下,家长可以了解入学准备教育的重要性,借此端正幼小衔接理念。在讲座结束之前,可以留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鼓励家长提出困惑。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则从幼儿园及小学教育阶段特征,有理有据地进行解惑。这种做法可以使家长配合幼小衔接,助推幼小衔接科学发展。

(二)在线进行教育指导,掌握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幼儿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支撑。在在线平台上,教师可以利用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指导,传授科学方法,助力家长掌握正确方法,与教师合作,携手推动幼小衔接。

如《意见》要求教师帮助幼儿产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做好学习准备。在幼儿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总是以现实生活为立足点,挖掘生活问题,调动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以此为基础,应用多样的生活化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探究,使幼儿获取关键经验,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多样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做好录像工作,之后,利用闲暇时间,观看录像,进行加工,并利用微信、QQ 等将录像发送给幼儿家长,引导家长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家长能够了解幼儿教育情况及幼儿发展情况,由此增强对幼儿教育的认知。教师可结合录像内容,分析幼儿的学习兴趣点、调动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等,家长可边听边看,积累幼儿教育经验。之后,家长会以家庭生活为入手点,挖掘方方面面的生活内容,引导幼儿探究,促使其产生学习兴趣,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习水平。在此过程中,家长遇到育儿问题,则可以利用在线方式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查漏补缺,扎实掌握科学方法。

又如,《意见》要求教师帮助幼儿进行人际交往,增强社会适应性。小学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了他们人际交往情况,尤其发现了其人际交往问题。对此,小学教师可以以在线平台为依托,向家长介绍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成因、危害等,引发家长对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视。同时,小学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向儿童家长介绍具体方法,促使其有方法地引导儿童进行人际交往。在此之际,幼儿教师可以及时介入,补充其他有效方法。在多样方法的支撑下,幼儿家长会指导幼儿进行人际交往,帮助其提高社会适应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主题活动

(一)在线沟通,了解幼儿情况

幼儿是开展主题活动的中心。幼儿的实际情况是开展主题活动的依据。在幼儿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利用多样方式了解了幼儿发展情况。此外,小学教师和家长也利用多样方式了解了幼儿发展情况。全面了解幼儿,便于有效开展主题活动。因此,在开展主题活动之前,幼儿教师要与小学教师、家长进行在线沟通,综合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确定活动内容。

以“你看——我会握笔”主题活动为例,教师在一日生活中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存在握笔问题,如握笔姿势不正确。对此,教师确定“你看——我会握笔”这一主题。接着,教师依托在线平台,与小学教师和家长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反映幼儿的握笔问题,引发小学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接着,小学教师和家长分别利用教学时间和家庭生活时间,观察幼儿,了解其握笔情况,并在在线平台上进行反馈。幼儿教师则认真阅读反馈情况,最终确定幼儿的握笔问题:握笔姿势不正确。于是,教师以此问题为重点,设计相应活动,促使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做好能力准备。

(二)组织活动,建构正确认知

活动是幼儿建构正确认知的助力。信息技术是组织活动的辅助。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活动内容,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建构正确认知。

例如,在“你看——我会握笔”主题活动中,教师先在电子白板上播放视频。视频内容源于日常生活,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观看时,教师提出问题:“视频中的两个小朋友是怎样握铅笔的呢?动作一样吗?”在问题的作用下,幼儿细心观察,有所发现,并就此进行描述。如有幼儿说道:“一个小朋友的手快要握住笔尖了。”还有幼儿说道:“一个小朋友用手包着铅笔。”教师对此进行赞赏,并追问:“大家是怎样握笔的呢?”幼儿纷纷拿出铅笔,迁移日常经验,做出握笔姿势。教师把握时机,选取几名幼儿,为他们拍照,并将照片上传于白板。同时,教师结合视频内容和图片内容,向幼儿发问:“图片中的握笔动作和视频中的动作一样吗?你们觉得哪种握笔姿势是正确的呢?”受到问题的驱动,幼儿开动脑筋,试着找出正确的握笔姿势,但不少幼儿给出了错误答案。教师则就此演示错误动作,直观展现错误动作及其后果。幼儿一个个地排除错误的握笔姿势,确定正确的握笔姿势。

在确定正确的握笔姿势后,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相关图片,并就此介绍虎口、一寸等概念,使幼儿边听边看,建构直观认知。之后,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播放悦耳的儿歌,同时做出握笔动作并跟着吟诵:“学握笔,三个‘一’要记牢。头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有一拳,手指离笔尖要一寸……”幼儿高度集中注意力,一边倾听一边观看。甚至一些幼儿自觉模仿教师,做出正确的握笔动作。基于此,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如“右手中指的第一个关节和大拇指的指肚要合力夹住铅笔,食指放在大拇指前一点。”在讲解的同时,教师做出演示,让幼儿进行模仿。与此同时,教师细心观察所有幼儿,发现其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面对正确动作,教师进行肯定;面对错误动作,教师提出完善建议,并一对一地进行指导。

实践表明,幼儿通过体验这样的实践活动,掌握了正确的握笔方法,为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做好了准备,也为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日常指导,发展良好能力

能力准备是幼儿准备教育的重要构成,是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支柱[4]。能力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教师、家长是幼儿养成良好能力的“帮手”。因此,在幼儿建构良好认知后,教师和家长应利用日常生活时间,监督、指导幼儿,促使其将认知转化为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为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例如,在幼儿掌握了正确的握笔姿势后,教师以书写活动为依托,引导幼儿进行握笔,借此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促使幼儿不断增强对握笔姿势认知,学会正确握笔。与此同时,教师借助在线平台,向家长反映幼儿的握笔姿势掌握情况,同时鼓励家长利用家庭生活时间,监督幼儿,了解其握笔姿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家长要秉持实事求是原则,利用在线平台向教师反馈具体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观察幼儿,确定是否有问题,并就此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电子记录袋,按照时间顺序,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每个幼儿的握笔姿势情况。之后,教师可以将幼儿成长档案电子记录袋发送给幼儿家长和小学教师。接着,教师和家长、小学教师通力合作,细心分析幼儿情况,了解他们的进步之处,继而各自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赞赏,促使幼儿建立自信心。与此同时,针对幼儿的不足之处,教师可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指导,促使其查漏补缺,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幼小衔接提质增效,实现“双减”要求,推动“双减”落地。因此,在进行幼小衔接时,教师要立足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多样策略,成立园校工作室,进行家园(校)良性沟通,开展主题活动,借此科学地开展幼小衔接活动,促使教师、家长建构良好认知,提升专业能力,助力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夯实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基础。

猜你喜欢

幼小小学教师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