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革命先驱韦拔群的革命历程及特点

2023-09-10刘金怡

西部学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东兰东兰县右江

刘金怡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桂林 541214)

韦拔群(1894—1932 年10 月19 日),广西东兰人,壮族,1926 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卓越的农民运动领导人、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 2009 年韦拔群被评为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1932 年10 月19 日凌晨,韦拔群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赏茶洞(现巴马瑶族自治县香刷洞),时年38 岁。在那风雨如晦的艰难岁月里,韦拔群带领穷人闹革命,坚信“雾散天会晴”,以非凡的智慧、胆识和牺牲,为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立下了卓越功勋。 毛泽东主席称赞他“读了半本马列主义,红了半个中国”[1],这是对他的革命实践和英雄壮举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本文将对韦拔群是如何成为一名农民运动领袖,又是如何在思想上产生质的飞跃,向一名共产主义者转变,最终成为红军革命将领的革命历程进行回顾,以感受先烈事迹之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和信仰之光。

一、农民运动的壮族先驱

在大革命时期广西人民的革命斗争中,壮族优秀子弟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以其最辉煌的业绩,载入了革命史册。

(一)立志革命的壮家后生

韦拔群出生于东兰县那烈乡东里屯的一个富裕的壮民家里,从小就十分同情村里的贫苦儿童。 青少年时代,他先后到东兰县高等小学、宜山庆远中学和桂林法政学堂求学,受过较好的文化教育。 在学校读书时,他忧国忧民,努力接受新思想,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辛亥革命后,他向往革命,敬仰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 1916 年,韦拔群投奔蔡锷领导的护国军,后进入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川军参谋。

“五四”运动期间,韦拔群在研读了《新青年》等书刊后,从中看到并感受到中国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开始思考和寻找中国社会的出路。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在护国军中进行革命宣传,行动泄露后被迫弃职出走。 1920 年年底,他决心投身革命事业。 次年秋,他回到家乡东兰,秘密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并担任会长,开始革命活动实践。

(二)组织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1921 年前后,广西政局混乱,军阀混战,散兵游勇到处打家劫舍。 盘踞在右江的军阀刘日福与地方官绅相互勾结,对农民横征暴敛,加上连年天灾,不少农民家破人亡。 面对军阀土豪、贪官污吏的横暴,韦拔群号召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抵制苛捐杂税,得到热烈拥护。

1922 年4 月,韦拔群在武篆召开改造东兰同志会,成立东兰公民会和农民自卫军(后改为农民自卫团),任会长兼农军总指挥。 会后,韦拔群深入瑶族地区进行宣传,号召瑶族同胞起来革命,建立了一支壮、瑶农民武装队伍。 许多贫苦农民纷纷写信给韦拔群和农民自治会,揭露和控诉各地土豪劣绅、恶霸地主的罪行,其中长江区农民写了五百余封信件,揭露和控告东兰县团总韦龙甫的滔天罪行。 1923 年农历五月十三日,韦拔群率领80 多个青年自卫队员前往东兰县城清算了韦龙甫。 他召集各区自卫团负责人陈伯民、黄大权、牙苏民、黄榜魏等人举行会议,决定武装攻打县衙,并于1923 年旧历五月、六月和十月先后组织农民三次武装攻打县城。 在第三次攻城中获得了胜利,赶走了县长蒙元良,把韦龙甫的全部财产分给壮族农民,释放了被关押的壮族群众,东兰县城获得了第一次解放。

(三)领导农民运动

韦拔群的革命行动触犯了东兰土豪劣绅的利益,他们勾结官府对韦拔群进行通缉。 1925 年1 月,中国共产党举办的第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班,韦拔群赴广州参与学习,被毛泽东誉为“广州农讲所最好的学生”[2]。

1925 年五卅运动爆发前夕,韦拔群以农运特派员的身份回到广西,抓住机会大力开展宣传工作,紧密联系当地群众,组建农军设立农会,与各地土豪劣绅、贪墨腐败官员等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斗争,将广西农民运动推到了新的高度。

1925 年11 月6 日,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被东兰县知事黄守先与劣绅龙显云、陈儒珍等人率民团攻击,韦拔群率领学员进行了武装反抗。 黄守先等兵败后反诬蔑韦拔群“率匪攻城”,向省政府请求派兵“痛剿”。 新桂系军阀借机对东兰农民运动进行镇压,大肆烧杀掳掠,制造了震动省内外的“东兰惨案”。 据不完全统计,东兰农户被焚烧614 家,被勒索5 804 家,勒索款项83 683 元,损失牛马2 467 头,“杀害农民五百余人,牲畜粟帛为数百万元之巨。 四民失业,四月越矣,死者曝骨,生者转徒。 尤复率其兽军大搜各村山洞,军行所至,尽将禾苗拔光,以至民死命,残酷不堪。”[3]

面对广西反动当局的血腥镇压,韦拔群率领农军坚决反击。 他一面组织锄奸团,重整自卫军,处决罪大恶极的豪绅官吏,反击来犯的新桂系武装;一面利用当时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同新桂系展开合法斗争。在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全省各地纷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声援东兰农民的斗争。

(四)坚持顽强斗争

由于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坚决斗争,广西省政府被迫委派陈勉恕等组织查办。 经过近50 天的调查,陈勉恕热情赞誉东兰农运“是广西农运的一个先锋队”。由共产党人主办、以中央农民部名义在广州出版的《农民运动》月刊,全文发表了陈协五、陈勉恕关于“东兰惨案”的两次调查报告,将真相公诸于世,对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震动,历时一年之久的斗争取得胜利。东兰农民运动在韦拔群的领导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到1926 年底,东兰县各区、乡成立了农民协会,共有区农会11 个、乡农会134 个,男会员75 660 人、女会员2 685 人,农民自卫军有500 余人。

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开展的农民运动,是壮族人民革命史上最有光彩的篇章之一。 当时曾有人对东兰农民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了这样的评论:“东兰的农民运动,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开始,东兰农民运动,是广西农民求解放的急先锋。”1926 年12 月5 日,中共中央局高度评价了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赞扬“韦同志在东兰已成了海陆丰之彭湃,极得农民信仰”。 毛泽东这样评价韦拔群在农民运动方面的杰出贡献:“韦拔群是个好同志,我过去搞农运,有些东西还是从韦拔群那里学来的。”

二、百色起义的奠基人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党人决定以武力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进行反抗。 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百色发动了反对新桂系的起义,韦拔群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奠定起义的群众基础和物资基础

韦拔群在右江地区从事的农民运动,掌握了可靠的武装力量,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大革命失败后,韦拔群继续率领右江农军一如既往地开展革命斗争,保存了红色根据地,为百色起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中共广西特委委员严敏同志于1928 年年初在东兰与韦拔群会面,向其传达了党中央以及广东省委提出的关于加强东兰和凤山农民武装队伍的重要指示。1929 年8 月上旬,韦拔群当选为省农民协会筹备处副主任委员,在南宁参加了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 时任广西省主席的俞作柏在会议期间与韦拔群进行了会面,经商议后俞作柏表示,将会凭借支持组建“右江护商大队”的契机,划拨长短枪支合计三百余支、子弹两万余发等一个营的武器装备给凤山、东兰农军,且为三百多名东兰农军提供军事训练指导,这使得韦拔群领导的这支农军的战斗素养与实战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二)参与筹划武装起义

党中央于1929 年10 月决定在百色发动武装起义。 韦拔群在中共广西特委委员严敏同志的协助下,带领农军返回东兰,为发动武装起义做好了充分准备。 受张云逸的派遣,李朴同志前往东兰,主要负责武器押运、装备护理等军备工作,为起义筹备工作提供了有力帮助。 同年12 月,在韦拔群与廖源芳等方面力量协助下,凤山县新任县长李植华率领农民武装部队解放了凤山县城。

在韦拔群的领导下,东凤农军成为中共发动百色起义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创建的东兰西山革命根据地成为革命的中心。 韦拔群同志在右江地区坚持武装斗争,为红七军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短时间内在右江地区得到巩固和发展,为红军积蓄革命力量、培养革命干部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担任红七军重要领导

在百色起义的过程中,韦拔群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保证起义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就在百色起义胜利的当天,同时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红七军共下辖3 个纵队,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县农民自卫团被改编为红七军第三纵队,韦拔群担任纵队长兼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者、百色起义领导者、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领导人之一。

1930 年11 月,红七军执行党中央决议北上中央苏区,随即主力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韦拔群奉命负责留守根据地。 韦拔群派出一支壮家儿女中的精干力量携带武器装备对北上部队进行支援,他本人则仅在几名警卫员的护送下带着一个红军师的番号返回右江地区,重建红七军二十一师,亲任师长,继续坚持游击斗争。 同年11 月,韦拔群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韦拔群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领导坚持游击斗争,率红军先后粉碎了新桂系军阀对根据地发动的两次“围剿”,保卫和巩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 1932 年10 月19 日在第三次反“围剿”中遭叛徒暗害,不幸牺牲。

三、韦拔群革命历程的特点

(一)“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政治立场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几乎每次见到广西人,都要深切地谈起韦拔群,称他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领袖”“党的好干部”。 韦拔群的革命历程是丰富且精彩的,从踏上革命道路伊始,他就立志要从一名富有革命理想、崇尚自由民主的知识青年成长为一名有担当、能自觉承担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之责任的革命家,多年的革命实践中他游历四方、远赴广州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进修,最终实现了这一革命理想。 综观韦拔群同志的经历,救民与报国是他人生的主旋律,他革命价值观的中心点一直放置在如何解放劳苦大众上。

一时恻隐易,坚定初心难,韦拔群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始终将拯救穷苦大众于水火作为自己的初心,将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求解放作为自己的使命,临牺牲前都还在泥潭中摸索着救国救民之路。 韦拔群的革命道路坎坷崎岖,然而,不论身处何种险境,他始终在波折中坚定着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生理想,一直坚定着为人民求解放的革命目标,至死方休。 韦拔群的革命道路连结的是贫苦民众的心,他用自己的革命热血诠释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革命价值观。

(二)“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理想信念

周恩来对黄现璠说:“壮族出了个韦拔群,他是人民英雄,中华民族的好儿女。”[4]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仿佛是点燃了那个年代知识青年心中的一团火,这团火也燃进了广西青年韦拔群的心,从此他仿若寻得救民真谛一般,在如饮甘霖般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同时,秘密地将图书影印分发各地农村,让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得以在群众中广泛传播,夯实了东兰成功开展农民运动的基础,也获得了毛主席的充分认可。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我们党第一次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农民运动,便是韦拔群所组织的新型农民革命运动,并率先建立了新型农民革命武装。 正是这种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促使韦拔群最终寻得革命真理,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

(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1930 年2 月,敌人将红七军第一纵队重重围困在隆安,红七军第二、第三纵队按照军部紧急命令向南驰援,其中韦拔群所领导的第三纵队可谓是临危受命。 百色起义后,原在韦拔群领导下的东兰、凤山农军骨干力量大部分都被调往其他部队或政府机关,留给第三纵队的大多是从未上过战场,缺少实战经验的农民新兵,但为了挽救革命危机,保护红军的有生力量,韦拔群还是率领这支新生部队毅然决然地向敌人发起了反击,与第一、第二纵队紧密协作,先后在隆安、平马、亭泗三地与敌人激烈交锋,最终击溃敌军,使全军转危为安。 强敌列阵在前,尚能临危不惧,足可见韦拔群之坚毅勇敢。

这位杰出的壮族革命领袖,共和国一直没有忘记。 虽然韦拔群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8 年,但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广西各族人民尊称他为“拔哥”。 他的亲密战友邓小平在205 个字的题词中这样总结了韦拔群的一生:“韦拔群不愧是劳动人民的英雄,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不愧是模范的共产党员。”不论环境多么险恶、敌人多么凶残、战斗如何惨烈,韦拔群总是扛起指挥大旗冲在阵前,这与他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他勇于担当的崇高革命思想。

四、结语

韦拔群将一生奉献给革命,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都没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他坚定地说:“革命者要不怕难,不怕死,坚决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5]“拔群精神”无疑是对韦拔群奋斗历程和崇高情怀的高度概括。 追溯往昔,以韦拔群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枪林弹雨的革命岁月里,用豪情与热血共同谱写了一首壮族青年的奉献之歌,以蓬勃的生命力穿越时空界限,凝聚而成今日的韦拔群革命价值观影响后世。

猜你喜欢

东兰东兰县右江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3年招生简章
东兰铜鼓美术元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闭月羞花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
浅析东兰铜鼓的音乐特色及录音技巧
广西石漠化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缓解贫困的影响分析
过东兰(外二首)
东兰县桑蚕生产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东兰县果桑发展的前景分析覃启洺黄焕元
浅析东兰文化资源及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