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巧饼
2023-09-09孙为刚
孙为刚
炎炎夏日,在满树知了的纵情歌唱中,七夕节到了。
七夕节起源于汉代,又称“乞巧节”“七巧节”,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对恋爱中的青年人来说,这是中国的情人节;对农村孩子而言,那是一个可以光着屁股满街跑的季节,是一个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美食的节日。这种美食就是“巧饼”(也称“巧果”)。
史料记载,七夕节有诸多习俗,但流传至今,只有吃巧饼的习俗还在流传。我想其中主要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七夕之日,心灵手巧的农家姑娘想展示自己的手艺;二是新麦上市,忙碌了大半年的农家大嫂总要想法犒劳全家老小,巧饼当然是不错的选择。本来,七夕的巧饼是为全家准备的美食,但这个习俗到后来似乎成了专为孩子准备的美食,大人们倒像是沾了孩子们的光。孩子的快乐是简单的,美食的诱惑难以抵御,得到美食,即得到快乐。所以,孩子们是巧饼最积极的拥戴者和享用者。
七夕节的准确日期是农历七月初七,但在我的家乡招远,妈妈们早在初六就会将巧饼穿成串儿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有句俗话:“招远大嫂性子急,错把初六当初七。”据我所知,“错把初六当初七”的不只是招远大嫂,莱州大嫂也是如此。据说这个习俗的更改源于明朝末年的一次兵变。明朝末年,登莱巡抚谢琏、莱州知府朱万年在莱州保卫战中壯烈牺牲。他们牺牲的日子就是七月初六。为纪念他们,莱州人将七夕提前了一天。招远北乡的一些习俗与莱州相近,这种“初六当初七”的事自然不足为奇。笔者还有一种想法:也许是妈妈们为了让孩子早日分享节日的快乐,也未可知。
巧饼的主要原料是刚刚收获的新麦,而且是头份面,大约相当于现代人所说的精粉,白生生的面粉透着新麦的清香。早些年,那些花花绿绿的袋装酵母粉还未问世,农家妇女发面全靠上次发面留下来的老面,俗称“面引子”(相当于现代的酵母)。做巧饼发的面不同于做馒头、包包子的面,要硬一些,揉面的时间更长一些,这样的面更筋道,麦香味更浓。
招远巧饼,最具代表性的是以辛庄为代表的北乡巧饼,那里的妇女们心灵手巧,巧饼花样多、色彩艳,特精致。
巧饼并非用手工一个个做出来的,那样效率太低,而是用一种专用模具——巧饼模子磕出来的。巧饼的式样多寡完全取决于模子。面揉好后,搓成长条,揪成一个个小剂子,然后将剂子摁进模子,摁紧、摁实,然后反转过来,将模子在面板上轻轻磕几下,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的巧饼就落在了面板上。巧饼的形状大致可分为植物类和动物类,完全取材于生活。有吉祥动物类,如小金鱼、小燕子、小老虎、小知了等;有植物类,如寿桃、树叶、花朵等,足有数十种乃至上百种,花果枝叶无不栩栩如生,小动物个个憨态可掬,令人爱不释手。
从模子里磕出来的巧饼是生的,要食用,还需做熟。让巧饼由生变熟,可烤、可烙、可炸。在锅上烙,需小火慢烙,这样才不致煳焦,一旦火急,极易烤煳,黑乎乎的,既不好看,也影响口感。还有一种方法是油炸。招远巧饼最为出彩的是北乡的油炸巧饼,红、黄、绿,青、蓝、紫,层层叠叠,色彩丰富,鲜艳夺目。但如此艳丽的色彩绝非来自工业色素,红色、黄色来自植物的花朵,黑色来自玉米秸上长出的黑色乌米,总之,全部来自纯天然无污染的植物。那时,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还未苏醒,做巧饼纯粹是为了自家品尝和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想法朴素,原料和手段也都朴素而自然。
烙好或炸好的巧饼,一部分放在盘里供家人享用,另一部分给孩子们的,则需要用红线穿成一串,顶端再拴上一根筷子或小木棍,方便孩子们携带。七夕之际,正是一种叫作海棠果(招远人称之为“花红果”)成熟的季节,白生生的巧饼每隔几个再穿上一个花红果,既好吃,又好看。讲究一些的人家,还会在顶端或末端系上象征吉祥的红布条,按现代人的欣赏标准,那简直就是工艺品了。
这些被穿成串儿的巧饼,成为孩子们相互炫耀的资本。他们举着手中的巧饼串儿,满大街地欢呼着、雀跃着、奔跑着,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尽管美食就在手中,但孩子们还是舍不得吃,有时馋虫上来了,实在忍不住,就轻轻地咬一小口。晚上睡觉,这串巧饼都要放在枕头底下才能入睡。
啊,儿时的巧饼,温馨的记忆。
The main ingredient of Qiaobing, a pastry cooked and eaten during Qixi Festival, is the fine flour of freshly harvested wheat, which sends forth the delicate fragrance of fresh wheat. In the early years when there was no bagged yeast powder, women in the rural areas relied solely on sourdough starter, also known as “dough starter”, left over from previous fermented dough, which is equivalent to modern yeast. Different from the dough to make mantou (steamed buns) and baozi (stuffed buns), the dough used to make qiaobing should be harder and need to be kneaded longer so that it can be tough and chewy with stronger fragrance of wheat.
Among the varieties of Zhaoyuan Qiaobing,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s Beixiang Qiaobing represented by that made in Xinzhuang, which boasts greater varieties, brighter colors and more exquisite craftsma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