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歌《茉莉花》演唱风格比较研究

2023-09-08黄逸文

艺术大观 2023年23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

黄逸文

摘 要:《茉莉花》是江苏、河北地区民歌的代表作,其创作源于民间,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本文以河北地区和江苏地区的两个版本《茉莉花》为例,从演变过程、曲式分析、演唱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江苏版本中,歌词用普通话演唱,旋律为单旋律;在河北版本中,这首歌使用河北本土语言而唱,旋律为单旋律。歌词方面两个版本都是以单音节为主。在旋律方面,两个版本都是以单音节为主;在演唱方法方面,河北版本更加细腻一些;江苏版本则更加大气一些。

关键词:演唱风格;演变过程;茉莉花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3-00-03

中国民歌《茉莉花》是流传于江苏、河北等地的一首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传统民歌。曲调优美,清新流畅,旋律简单易记,曲调结构采用了乐句构成的复调式结构,音域宽广。整首歌以三度音程为主,音乐形象清新、朴素、典雅、柔美。歌唱中融入了江苏特色的地方语言,并且歌词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茉莉花》在江苏、河北地区的流变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这是有着独特民族特色的歌曲《茉莉花》,是一支艺术性很高的民间歌曲[1]。关于《茉莉花》的由来众说纷纭,但都可以上溯至乾隆时期。在《缀白球》一书的《花鼓》一册中,记录了《茉莉花》的唱法。江苏民歌《茉莉花》就是出自《鲜花调》,《鲜花调》又名《双叠翠》,是六合牛山民歌中的一首,收录在《小慧集》中。

在当时,也曾有不少艺术家演唱《鲜花调》,如郑有荣和郝余瑾等。后来,李忠贤将《鲜花调》改编,并命名为《茉莉花》,由南京军区女子歌舞队赴京演唱,受到热烈欢迎。至此,《茉莉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直到现在都是一部经典之作(如谱例1所示)。

由于《鲜花调》中第三、第四小节重复了第一、第二小节,且两个小节之间旋律基本相同,故又被称作《双叠翠》,本文选用其《鲜花调》这一名称。

在对两首音乐作品进行考察和研究后,笔者认为,这两部著作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首先,两部曲目均为五声部的曲目,开头四个小节都由“do”“mi”“sol”“la”组成,并以“sol”结束。两首歌曲在第五至第八小节中的节奏型也很相似,都以“do”开始,“sol”结束,且在第九小节中,开头与结尾均以“mi”与“sol”表达,所以,这两首歌的韵律类型有许多同声,证实了江苏民歌《茉莉花》来源于《鲜花调》。江苏《茉莉花》的音符更加浓重,更加连贯,体现出了江南文化的细腻与婉约。

(一)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演变过程

苏州版《鲜花调》是一首五声部C宫调,以苏州吴语唱腔为主。除了开头的“好一朵茉莉花”之外,接下来的几句话,却将武松与老虎搏斗的历史传奇给搬了出来。所以后半部与六合的《茉莉花》在思想内涵上有很大的不同。曲调和苏中音乐的特点相对比,显示出苏南音乐更为明显的含蓄妩媚特点。曲调的雕刻更加精细,同样是一首曲子,但是在曲调上却有了更多的修饰音,如波音、倚音,以及三十二分音[2]。可见,《鲜花调》的一、二段基本上是以六合《茉莉花》开头的主调为主,而从第三段起,则采用了与之相异的音乐材料,这也与“先改,后不改”的现实相吻合。而“鱼咬尾曲”的创作方法也被运用到整个作品中,从而使作品充满了江南特有的韵味。

(二)《茉莉花》在河北民謠中的演变

河北曲调《茉莉花》是在江苏曲调《茉莉花》的基础上,与北方曲调相融合而成的。《茉莉花》在南皮地区传播初期,其演出形式与“南皮落子”有着密切的联系。南皮落子在晚清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起初,它是穷人以求生活所需的一种艺术。后来,在艺人们的努力下,才形成了一种既有舞蹈,又有歌曲、杂技、武术的节目,最终形成了一种有一定表现方式的艺术。落子分为“文落子”和“武落子”。“文落子”通常被称为“小风流”,其演奏中使用了“鞭”“扇”“板”等不同的技巧,有的仅使用了单一的“扇”。“武落子”由“文落子”发展而来,又名“大风秧歌”,“武落子”以“鞭”和“板”代替“扇”。表演方式有“文落子”“武落子”和“文武结合”三个类型。

南皮的《茉莉花》一开始是跟着落子进行表演,由于整个节目都是落子的演出人员负责,所以歌者的地位并不高,和现代的歌舞不同,这首歌和落子是两个人演出,以落子为主角。落子发展很快,《茉莉花》也是那时必须要演唱的一首歌。如此以往,这支曲子一代又一代地被传承下去。之后,由周树堂老师演唱的《茉莉花》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从而把它从南皮推向了大江南北。随着时间的推移,《茉莉花》作为一支单人演唱的曲目而出现在台前。今天,这支传统的民间歌曲,仍然在南皮街头流传,并不像过去那样,只是用嗓子唱出来。这一经典歌曲也出现在了2012年南皮春晚上[3]。

二、《茉莉花》在江苏和河北南皮地区的比较

(一)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曲式分析

曲式构造:A(2+2)+B(2+2)+C(6+7)。

曲式分析:这是一首由三个句子组成的单段歌曲。第一个句子(1-4)的结尾是在一个属音上,而且这个属音的时间是两拍,说明了这个属音的重要意义。第二句(4-8)从一个属声起,以一个子声结尾,有一种沉稳之感。第三句(9-10)这是一个连贯的句子,无论是词曲还是曲调,都是连贯的。乐曲整体节拍紧凑,以十六个小调为主,表现了江南方言婉约、细腻、柔和的语言特点。在曲调上表现出强烈的进攻性,大部分是第二度和第三度范围。

(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曲式分析

曲式构造:A(4+4)+B8+C8+D6。

曲式分析:此作品为一种不方整的单段歌曲。首句(1-8)的末尾在小调上。第二句(9-16)末尾的音调又转到了宫上。第三句(17-24)以一个新的主题开始,最后以一个角音结尾。第四个句子(25-末尾)以小调结尾。整个乐曲的节拍比较散乱,这也是北方人讲话和歌唱的特征。主调以上升为主,不过曲调的幅度较大,运用了大量的六七度大跳音、下滑音、波音。颜色音程在乐曲中得以显示,如#5、#1,此处是过渡音。在每个句子的末尾都有一个长音,前三个句子的长音是两个小节;结尾的长音是六个小节。

(三)河北南皮《茉莉花》與江苏《茉莉花》的具体对比

河北南皮曲调与江苏曲调《茉莉花》相比,曲调相近,且具有一定的特征。但由于与旋律的融合,使其带有一种说唱风格。在节奏方面,两首曲子均较为平缓、轻松,但河北《茉莉花》多了一些跃动感。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大同小异,抒发的感情也相同,都是写少女喜爱茉莉花。河北南皮的《茉莉花》与江苏的《茉莉花》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添加了较多的配合声。江苏曲子《茉莉花》是非常经典的五声徵调式,河北南皮曲子《茉莉花》在主题曲中加入了升音“#5”和升音“#1”两个音符。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对拖腔的使用,江苏曲子《茉莉花》没有使用拖腔,河北南皮曲子《茉莉花》则是在每个曲子的末尾都使用了拖腔。虽然因为地域和方言的不同,导致了这种改变,但并没有偏离原本的节奏。南皮的《茉莉花》以江苏的《茉莉花》为蓝本,由一节拓展为两节,最后将整首曲子扩展成了起、承、转、合共三十个小节。从这一点来看,南皮《茉莉花》在借鉴江苏《茉莉花》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增加了大量的暂时性变调、跳调。由此可以确定,南皮曲谱《茉莉花》是江苏曲谱《茉莉花》的一种变种。

这两部作品对《茉莉花》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掌握两首《茉莉花》的歌唱风格

(一)江苏民歌《茉莉花》唱腔的掌握

1.以对作品的理解为基础,掌握江苏《茉莉花》中的咬字特征

要把《茉莉花》唱好,首先要对歌曲的背景有深刻认识,其次要对歌曲的发展历程、曲式结构、演奏韵味等方面进行全面认识,从而领悟歌曲的精神内涵。江苏《茉莉花》是我国江南一支非常有名的民歌,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从音乐本身来看,其意蕴单纯优美,表达了一个年轻女孩对茉莉的喜爱之情。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兴手法,如“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中的一个“香”,“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中的一个“比”,从表面上看,这是女子对茉莉花的一种喜爱,而从本质上看,则是男子和女子一种纯真和含蓄的爱慕。在唱歌之前,要把歌词念上好几遍,才能把其中的意境表现出来。

2.掌握好发声技巧

在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时,要有一副好嗓子,嗓音与歌曲的表现方式有很大的关联,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发声时,嘴角肌肉略微上提,舌头放松,嘴轻轻吸气,口鼻放松。在演唱“好一朵”时,要小心张开咽喉,保持咽喉的稳固,把上颚提起来,让鼻子和咽喉都张开,发挥鼻子和咽喉的谐振作用。在演唱时,力求表现出婉约、细腻、优美的音乐情调,给人以轻盈灵动之感。在唱歌时,要注意每一句的节奏,要保持深呼吸,同时要将丹田撑起,比如在唱最后一句“不发芽”的时候,想要将这首歌唱到一个很高的音调,就必须维持这一口气,让这口气在歌曲中起到关键作用。这可以让一首歌的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来[4]。

表达一首完整音乐时的声音应当有一种强弱的反差,声音具有多样性,表达方式也要具有灵活性,这就赋予了演唱生命。比如,《茉莉花》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情感,所以唱歌的嗓音不能只是单纯的强或弱,而是要有强弱之分,不然整首歌就像是一碗水,太过寡淡。这首歌的前四句都是同样的歌词,只是旋律有些区别,高音也不同。所以,在这两句中,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对比,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产生一种声音的改变,从而让作品的表达变得更加完善。

(二)河北民歌《茉莉花》唱腔的掌握

1.以对作品的理解为基础,掌握河北南皮《茉莉花》中的咬字特征

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创作与其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今天的《茉莉花》则是后人对其不断传承、发展、创新的产物。此曲由四段组成,第一段描写了少女对花朵的赞赏与赞颂;后三段描述了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感情,在第二段中,张生翻墙与莺莺相会,但莺莺“把门插”,这一节显示莺莺在爱情和害怕爱情之间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歌曲的创作过程中,有大量的衬词衬腔,起到增强声调、突出地方特色的作用。在每个曲子中夹杂着一些诸如“哎”“吔”“怎么”“那个”“哎咳”和“哎哎咳”之类的字眼。有的置于歌曲的中间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有的则是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这些都与北地人的讲话和唱歌习惯密不可分,也更符合北地人简单、单纯的日常生活。

2.掌握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润腔技术

河北民间歌曲《茉莉花》中,表现出丰富的润腔技术。其唱腔不同于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唱腔。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歌词的意境也是有区别的。在发声方面,通常需要达到流畅,无停顿地向前流淌,从而形成一个顺畅稳定的行腔。在一首歌中,如“花”“开”等下滑音,都属于装饰音润腔法,这些下滑音对于歌手的唱腔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歌唱下滑音的时候,一定要有充足的呼吸,同时要有较强的共振,不能让头部和鼻子的共振贴在喉咙上,要保证声音的圆滑、优美、清晰、流畅,不要太过突出。

在唱歌的时候,要注重音乐的连续性,比如,最后的六小节,它是一种连音圆腔,需要将呼吸放低,让自己的头腔产生共振,这样的音乐就会变得更加圆润通畅,色彩也更加明亮。还要注重对发音的控制,民谣的美一般都是通过咬文嚼字来体现的,它要清晰、悦耳,而且不能对声音的一致性造成任何影响。在这支歌曲中,添加了很多的“陪衬”,这些陪衬都是辅助性的,这些陪衬要唱得轻巧,有的起到辅助的效果[5]。比如在17节的“哎咳”、19节的“哎哎咳”等字的唱腔,都是断音润腔法中的弹跳音断腔,通过呼吸肌与空气的剧烈碰撞,让空气穿过阻塞的声门,到达头部共振处,从而发出强大的声音。这样产生的间隔,比起以前的循环演唱,要更加有力,质量也要好得多。在唱腔上,还体现了一致性,以及唱腔中的押韵。简单来说,就是要把握好演唱时咬字和唱腔之间的关系,咬字要轻柔,注重字头,同时要确保气息上下顺畅,这样才能让咬字和行腔和谐。

四、结束语

我国人口众多,民歌历史也很悠久,但是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方式、文化传统、语言特色也不同。因此,中国民歌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差异性”是民歌在流传时必须具备的条件。当今世界日益多样化,我们既要保持本真的民族性,又要进行继承和创造。在承认其差异性的基础上,维持民间歌曲的平衡发展,使中国民族“根文化”在异域空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施咏.江苏民歌在当代流行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研究——以《茉莉花》、《孟姜女》为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33(03):127-133.

[2]谢文丽.江苏民歌《茉莉花》美学价值分析[J].民族音乐,2021(01):22-24.

[3]毛鑫玥.高职学生的声乐教学研究——以民歌《茉莉花》为例[J].艺术评鉴,2022(20):129-132.

[4]许淑娟,高治华.电视文艺晚会开场秀导播艺术研究——以江苏卫视2021年跨年演唱会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0):120-122.

[5]赵娇.多版本民歌《茉莉花》的艺术特色分析[J].黄河之声,2022(12):25-27.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
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征与演唱风格探讨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的演唱风格研究
刍议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
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
浅谈普米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技巧
谈中国民歌的艺术特色
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思考
音乐剧演唱风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