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全媒体视频采编课程体系建设

2023-09-08张潇予

传媒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一流专业课程体系

摘要:以“四为服务”为方针、“内涵式发展”为任务,新时代传媒类高等院校将建设“一流专业”作为办好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要旨。本文以辽宁传媒学院为例,从理念与变革、逻辑与整合、成效与跟踪三个层面,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全媒体视频采编课程体系建设展开分析,以期为构建专业适配度高、推广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为创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进路。

关键词:一流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视频采编 课程体系

建设一流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必须打造一流的专业课程及课程体系。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大幕拉开以及移动视频技术应用的全面普及,移动视频传播成为媒介传播的重要手段与表达式。着眼于此背景,应用型本科传媒类高校应致力于建设符合媒体融合战略与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目标的视频采编与制作课程体系;打造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图片、文字、声音、影像、动画” 等全媒体融合技巧和“跨媒介、全时空、视频化”传播能力的一流课程群;履行好“政产学研用联合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教育使命。

一、理念与变革:全媒体视频采编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

辽宁传媒学院于2014年正式设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0年该专业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双万计划”B类示范点;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理念呈现“继承中寻求变更、创新中实现发展”的特点。

1.全媒体视频采编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变革。在媒体走向融合、新闻实务发生巨变的当下,高校新闻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在培养全媒体视频采编人才时,需秉持“一个中心、六个抓手”的基本思路:要以“专业型卓越人才培养”为中心;一抓“四有培养观”,即培养有文化的人、培养有文化使命感的人、培养社会主义的新闻人、培养国家需要的传媒人;二抓“思想—科学—语文”通识基础能力的锻炼;三抓“技术—表达—思想”多维复合能力的养成;四抓“体系合力”,即“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高校—企业—政府—社会”合作育人;五抓“数字信息化”,推进数字信息化教学、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数字化跟踪评测培养质量;六抓“双创工程”,打通教学实践与社会生产的“最后一公里”,鼓励本科在校生在校创新、毕业创业、投身地方经济发展事业。

“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为社会和行业输送精英”是全媒体视频采编人才特色化培养必须坚守的核心思想、培养的关键是实现“两个转型”,即:从职业定位的“二维兼容”向“三重共生”转型,从业务能力的“一专多能”向“即专又通,融合跨越”转型。在传统媒体时代,国内的新闻职业需要实践“大众传媒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现“新闻事业性”与“新闻技能性”的“二维兼容”。在“万物皆媒、人人皆媒”的网络时代,新闻职业的这种“二维兼容”转型为“事业性+技能性+社会化”的“三重共生”。在推进主流媒體向纵深融合的战略背景下,全媒体新闻采编人才的业务能力从“一专多能”向“既专又通,融合跨越”转型。“融合”是指“采写编评录播传”横向层面多项内容传播技能之间的兼容与内容创新能力的融合;“跨越”是指“专业技能、通识底蕴、政治素养、运营能力、市场意识”纵向层面的整合与跨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

2.全媒体视频采编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与变革。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通常由“专业课”“通识课”“综合实践课”三个大类组成,“考试型”和“考查型”两种考核方式为区分。以辽宁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为例,专业课可分为理论基础必修课类与专业基础选修课类两大分支,下设三个子类,分别为:基础理论课(如“网络新媒体概论”);专业实践课(如“摄影摄像基础”);专业理论+实践课(如“非线性编辑”)。通识课中,除了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公共必修通识课,还依据新闻传播学科的培养特点,厘定出传媒艺术、科技创新、经济管理、人文社会4个“通识选修课”方向。综合实践课则由职业实践、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部分构成。通过四年一贯制本科培养,该专业学生将修满165.5学分;其中,考试型课程占比52%,专业实践类课程不低于25%,专业必修课程占比37%,专业选修课程占比不低于9%。

在这一基础上,辽宁传媒学院秉持OBE理念,以学生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为导向,进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群体系”的重新划分,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以起到“对照目标模块、实现体系整合”的作用。其中,四个模块是:产品设计与制作模块、信息采集与传播模块、综合能力与创意模块、平台运维与管理模块;四个项目包分为:交互媒体产品策划与设计(大二学年上),网页设计与制作(大二学年下),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大三学年上),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大三学年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全媒体视频采编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应遵循“体系建设对标人才培养需求”的原则,坚持以“传媒创意”为核心,“传媒艺术+传媒技术”为两翼,以期培养效果最优化。以辽宁传媒学院新闻学院为例,总结出“1236”链条式人才培养特色,即:“1”为涵养学生政治品格,培养“红色”新闻人;“2”是以OBE理念、“新文科”理念为引领;“3”是人才培养过程“数字化、智慧化、实训化”;“6”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发展能力”合力互导。

二、逻辑与整合:全媒体视频采编课程体系建设的“框架与经纬度”

全媒体视频采编课程体系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四年一贯制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学生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目标体系达成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以辽宁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例,之所以把全媒体视频采编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放置在大学三年第一学期“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项目包中,是为了体现该课群体系建设框架的关联度、跨学期课程前后支撑度和人才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呈现经纬交织的脉络感:经线体现为“学习目标与培养目标一致”;纬线要实现“教学任务决定教学方法”。

从本科第一学期起,该专业学生学习专业导论、专业基础理论和平面设计基础,能掌握PS与AI等软件操作技巧;第二学期,对学生进行采写基础训练、设立文案创作、专业伦理与法规等相关课程,使学生掌握传媒调查与统计等相关知识;第三学期,开设交互媒体界面设计原理与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H5、Axure的使用方法;进入第四学期,进一步强化图像数据采集与网页动画基础制作能力,开展网络广告创意制作技巧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技术与An软件。上述这些课程,均为在第五学期开展“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做出铺垫,不仅符合“全媒体”采编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也可从课程设计上,由体系前修课程筑基、体系内省级一流课程作核、体系后续课程进一步整合资源,延展出融媒体作品综合实践设计,为学生在第八学期正式进入产业、步入企业工作岗位开展生产实践和毕业实习奠定基础。

其中,重点结合布鲁姆的“六度目标”理论与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务求做到“学习专业知识与掌握职业伦理同步,复合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形成同步”;“知识、伦理、能力、素质”四维融合。

除此之外,以非线性编辑等一流课程为例,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探索出“五常五创五严”课程教学理念。“五常”指教学创意常更新,讲授技巧常更新,教学案例常更新,技能亮点常更新,实训任务常更新;“五创”指创造轻松有益的学习氛围,创造高效有利的教学环境,创造助力思考和争鸣的社交空间,创造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实训情景,创造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的锻炼机会;“五严”指严格落实教学任务,严格执行教学规范,严格进行教学评价,严格管理课程群,严格跟踪学情并落实教学反馈意见。

同时,辽宁传媒学院实行教学质量管理五大体系,包括:目标系统、标准系统、保障系统、监控与评价系统、反馈与调控系统。具体到二级学院,则衍生出专业教学质量规范化“10+1保障流程”,贯穿人才培养、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师资管理、实训管理、校企合作、定制培养等11个环节。

与此同时,在全媒体视频采编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也相应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效果评测核心与评价指标范式”,即以“展赛演播增效,项目包闭环管理”为核心,“课程作品评价与课程学情评价”指标对位为范式。

三、结语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历经过去10年的机遇期,又将迎来下一个充满未知的挑战期。应对未知迎接挑战的有效路径是“建设一批名副其实的一流专业,培养适应变局、为时代与社会所需的一流人才,打造一系列货真价实的一流课程及课程体系”。高等教育的本质是育人,高校教师以“钻研课程、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立德樹人、服务社会”为己任。为国家培养“新闻人”是传媒类应用型本科高校打造“全媒体新闻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要旨,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该目标的主要路径;专业团队要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要坚守住新闻传播的理论阵地与专业主义价值观;身为高校教师,要善用思想的创新去迎接智能时代教育工作的新挑战,用高尚的职业信仰与人文关怀去培养学生,鼓励学生做时代的记录者、做国家需要的传媒人。

作者系辽宁传媒学院新闻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讲师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视频化生存时代融媒体视频采编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G20DB188)、辽宁省教育厅2021年度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104139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岩.一流本科 一流专业 一流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

[2]陈长玉,李明.基于SPOC的深度学习教学模式建构[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23).

[3]任秋菊.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媒体融合建设——评《融媒体建设与创新》[J].传媒,2022(06).

[4]张潇予.数字辽沈:区域融媒体新闻采编人才的转型与特色化培养[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发展论坛:社会管理与现代化进程论文集.中国知网: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

【编辑:钱尔赫】

猜你喜欢

一流专业课程体系
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航空专业建设中的国际“一流”标杆研究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专业文化建设现状与反思
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专业文化建设现状与反思
高职院校一流护理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