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情与渐进式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脏功能、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3-09-08秦婷婷陈陪陪倪俭吴张平

河北医药 2023年16期
关键词:渐进式心梗共情

秦婷婷 陈陪陪 倪俭 吴张平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因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患者多表现为持久、剧烈的胸骨后疼痛,且伴随进行性心电图改变[1,2]。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突然,病情严重,且预后差,临床多会予以急性心梗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以实现心肌再灌注,再通堵塞冠状动脉[3,4]。然而,术后患者的康复干预对其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但常规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的针对性不强,加之疾病的突然发生,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较大,极易出现不配合情况,导致康复护理效果不佳[5]。共情护理是护理人员通过共情来了解患者内心感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护理模式,其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效果显著。渐进式康复护理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能提高康复训练的系统性、科学性。本次研究为了探究共情护理与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心脏功能、应对方式的影响,对2020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急性心梗PCI术治疗的94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急性心梗PCI术治疗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常规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8~73岁,平均(60.25±11.07)岁;基础疾病:冠心病10例,高血脂12例,高血压14例,糖尿病11例。研究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47~71岁,平均(60.04±10.95)岁;基础疾病:冠心病12例,高血脂14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心肌梗死与心电图诊断新标准》[6]中有关急性心梗诊断标准;(2)具备急性心梗PCI术适应症,且为首次行PCI治疗者;(3)意识清醒;(4)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伴随严重心律失常、慢性阻塞性疾病者;(3)合并严重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者;(4)存在听说读写功能障碍者。研究已经由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3 方法

1.3.1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并告知患者急性心梗PCI术后注意事项,做好饮食、运动指导,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予以关怀和鼓励。同时,待患者病情稳定时,转笔刀患者双腿垂于床旁,并进行低强度行走。

1.3.2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共情护理+渐进式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共情护理:需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了解其心理状态、生理上的感受等,同时,在患者诉说过程中避免打断,需用心感受患者的感染。换位思考,护理人员想象处于患者位置,以感受其心理压力,对健康的担忧等,若患者存在不满情绪,需及时与之沟通、安抚,以缓解其抱怨、愤怒情绪。在护理期间,需对患者的家庭状况、文化背景进行核实,以掌握患者的心理、性格特点,并换位思考与患者进行沟通,增强其信任感。信息反馈,护理人员需询问患者感受,了解其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以挖掘护理中的不足,并作出改进。共情体验,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了解患者担忧、抑郁等情绪,询问患者生理不适感有无减轻,并及时予以负性情绪疏导。②渐进式康复护理:第一阶段,若患者术后24 h内病情稳定,术后第2 d可指导患者进行卧床训练,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伸臂、屈肘运动,肩关节小范围活动,同时,进行上肢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被动外旋、外展、内旋等训练。训练时间:9∶00训练上述动作5次,16∶00训练10次,20∶00训练7次。第二阶段,术后第4天,指导患者进行床旁活动,指导患者用上下肢训练器进行训练,训练5~10 min,同时进行划船式活动,训练时间为10 min。能量消耗>2 METs/d,随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1~2 METs,增加至10METs为止。第三阶段,术后第6~10 d进行,上午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床旁行走,2次/d,15 min/次;下午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8级台阶训练,共往返训练3~5次,随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放松训练,该训练主要为肌肉放松训练,主要贯穿整个训练过程。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肌肉放松,吸气维持10 s,四肢、胸肌、腹部等逐渐用力,以收缩肌肉,随后吐气3 s。上述肌肉放松重复进行5~8次,各组间隔2 min,2次/d。

1.4 观察指标 (1)心脏功能指标: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2个月),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HILIPS公司,型号EnVisor)检测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2)应对方式:在干预前、干预后,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评估,共包括62个条目,个条目主要用是、否回答,分别计分为0分、1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应对方式越高。(3)心理应激反应:在干预前、干预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内容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性、抑郁、焦虑、敌对等,共90个条目,各个条目均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极重,分别计分为1分、2分、3分、4分、5分,分值越高说明心理状况越差。(4)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内容包括护士为您所花时间、工作能力、提供的疾病和治疗的信息量、巡视病房次数、提供的帮助等,共19项,总分为19~95分。>76分为非常满意,58~76分为满意,≤57分为不满意,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总满意率。

2 结果

2.1 2组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的LVEF、LVED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LVEF高于常规组(P<0.05),其LVEDD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2.2 2组CSQ、SCL-90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的CSQ、SCL-90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CSQ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其SCL-90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2组CSQ、SCL-90评分比较 n=47,分,

2.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3。

表3 2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47,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呈逐年上涨趋势。在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7,8]。PCI术是抢救该疾病患者的重要手段,其能通过恢复心肌灌注来减轻心肌损伤,改善患者预后[9]。但是,在PCI术后若没有予以患者有效的康复干预,可会延缓其康复进程。常规护理中的康复干预对患者的活动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使其卧床休息时间较长,无法得到及时的康复训练,导致康复效果欠佳[10,11]。同时,生理上的不适会给患者造成较强的心理应激反应,使其负性情绪明显,康复配合积极性差。因此,探索一套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案对促进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经本次研究观察发现,与常规组对比,研究组的LVEF更高,LVEDD更低(P<0.05);该结果提示,共情护理+渐进式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渐进式康复护理作为一种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方法,其通过三阶段的训练能重建患者的侧支循环,维持心肌良好血供,促进受损心肌细胞修复[12,13]。同时,在各个阶段的运动下,能改善患者的肌细胞氧代谢,并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调节心肌灌注,使患者的缺血状态减轻。在各个训练阶段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调整运动强度,使患者通过有序的训练逐渐增强心脏功能[14]。在渐进式康复护理中实施共情护理,能让患者通过诉说来排解自己的负性情绪,并减轻担忧,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当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时,则能最大程度上改善其心脏功能。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与常规组对比,研究组的CSQ评分更高其SCL-90评分更低(P<0.05);该结果提示,共情护理+渐进式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并改善其心理状态。共情护理主要是通过体验患者内心世界来实施护理措施,在共情下,护理人员能全身心进入到患者的内心世界中,并体验患者的生理、心理感受,掌握其感受和情绪的变化,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来帮助患者排解压力。同时,护理人员的耐心倾听,能让患者感受到他人的尊重,使护患距离拉近;加之护理人员深刻理解患者的处境,则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进行情感宣泄,并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使其能心理状态改善,积极应对疾病[15,16]。当患者的得到良好的康复以及心理干预时,则能在康复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满意医院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故在研究中发现,与常规组对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综上,共情护理与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应用于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中,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还能减轻其心理应激反应,提高应对方式和满意度。

猜你喜欢

渐进式心梗共情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心梗猛于虎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