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价冷凝集素对输血相容性的准确性与安全性研究
2023-09-08叶祖兴林金美
叶祖兴 林金美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在严重外伤出血、内脏出血、术中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为患者输注全血或红细胞[1]。在贫血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通过输注红细胞的方式,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在输血治疗前,需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判断输血相容性。存在血型不合的抗原-抗体反应,或是在配血不相合的情况下,无法进行输血[2]。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关系着输血治疗的安全性。为了保障输血的安全性,需要考虑影响输血相容性检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3]。在交叉配血试验中,主要根据凝集反应的发生,判断有无配血不合的现象。冷凝集素效价过高的情况下,会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形成干扰,引起配血不合[4]。蛋白样凝集的发生,也会影响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针对输血相容性检测不合现象的发生,应该考虑高效价冷凝集素、蛋白样凝集的影响,进而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保障输血治疗安全、顺利进行[5]。本研究选取2019年4月—2022年3月在输血科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针对出现强凝集现象的输血相容性检测不合的27份血液样本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保障输血治疗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年4月—2022年3月在输血科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血液样本中,选取291份输血相容性检测不合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分析,其中27份血液样本出现强凝集现象(冷凝集素效价过高,蛋白样凝集等)。发生强凝集现象的血液样本来自27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24~78岁,平均(51.43±7.65)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准备好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所需的试剂(购自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抗-A单克隆抗体、抗-B单克隆抗体、抗-D单克隆抗体、谱细胞、抗人球蛋白试剂、ABO血型反定型红细胞及购自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二巯基乙醇、抗人球蛋白卡等)、试验设备(水浴箱、离心机、显微镜等)。
在红细胞处理的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洗涤。洗涤3次后,形成红细胞悬液(2%)。通过镜检,确认无凝集现象后,应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针对自身凝集红细胞的处理,应用45 ℃左右的生理盐水。洗涤6次后,形成红细胞悬液(2%)。镜检结果提示无凝集现象,实施输血相容性检测。镜检结果提示凝集时,加二巯基乙醇,在37 ℃的条件下,水浴30 min,进行洗涤。将无凝集的红细胞应用于各项试验(血型鉴定、抗人球蛋白试验、交叉配血试验等)。
在血清处理的过程中,选取献血者红细胞(O型),经过洗涤后与患者血清混合(1:1)。或者取患者红细胞洗涤后与患者血清混合(1:1)。在4 ℃的条件下,吸收60 min。在血清中加入二巯基乙醇,在37℃的条件下,水浴30 min。完成上述操作后,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
在测定冷凝集素时,针对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处理(试管法),加入试剂O细胞悬液,于4 ℃孵育60 min。经离心处理(3000 r/min,15 s)后进行冷凝集素效价的测定。
1.3 观察指标
(1)血液标本处理前后的血型鉴定结果: 在血液标本处理前后,对于不同血型(A、B、O、AB)患者的血型鉴定结果进行分析。
(2)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在血液标本处理前后,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比较自身免疫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不同疾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性。
2 结果
2.1 血液标本处理前后的血型鉴定结果
在血液标本处理前后,对于A型患者(n=8)、B型患者(n=7)、O型患者(n=10)、AB型患者(n=2)的血型鉴定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见表1。
表1 血液标本处理前后的血型鉴定结果分析
2.2 血液标本处理前后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分析
在27例患者(自身免疫性贫血4例,冷凝集素综合征12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5例,多发性骨髓瘤6例)中,比较血液样本经过处理前后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多抗、抗-IgG、抗-C3d、AB浆),见表2。
表2 血液标本处理前后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分析
2.3 输血相容性检测不合现象的发生原因
在27份发生输血相容性检测不合现象的样本中,12例与高效价冷凝集素有关,6例受到蛋白样凝集的影响。另外,冷凝集素伴同种抗体(5例)、冷凝集素伴有自身抗体(4例)也是导致输血相容性检测不合现象的发生原因。
2.4 冷凝集素效价测定
在21例患者中,冷凝集素效价为128~512、1024、2048的患者分别为18 、2 、 1 例。
3 讨论
在严重外伤出血、内脏出血、术中出血、贫血等情况下,患者需要接受输血治疗,达到补充血容量、增进血液携氧能力的目的。在输血治疗的过程中,为了保障治疗的安全性,需要严格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6]。结合血型鉴定结果,严格按照配型原则,选择与受血者血型相合的供血者。实施交叉配血试验,评价输血相容性。在输血相容性不合的情况下,无法进行输血。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为了获得精准的检测结果,为输血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7]。需要加强对各类干扰因素的排查、防控。在健康人群中,冷凝集素对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大;但是受到疾病的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冷凝集素效价升高的影响,容易产生交叉配血不合的现象。在高效价冷凝集素的影响下,会引起红细胞凝集,导致配血不合[8]。
在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抗体筛查,并对阳性抗体特异性进行鉴定。受到专于O细胞反应的抗体(抗-I、抗-H、抗-HI)、高频抗原的抗体、针对谱细胞保养液成分的抗体的影响,抗体筛查提示阳性,通过抗体特异性鉴定反应格局强度基本相同,自身对照阴性[9]。若存在自身抗体、同时有同种抗体与自身抗体、类抗体、冷凝集、假凝集等因素的影响,则抗体筛查提示阳性[10],通过抗体特异性鉴定反应强度基本相同,但是自身对照阳性。若存在自身抗体全部吸附于红细胞上、补体C3阳性、输血反应产生同种抗体完全吸附于输入的红细胞上等情况,则抗体筛查可提示阴性,自身对照阳性[11]。
针对输血相容性检测不合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分析,除高效价冷凝集素之外,还存在着蛋白样凝集的现象,红细胞呈缗钱状,与疾病引起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清蛋白比例改变有关[12]。红细胞发生缗钱状凝集后,会对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形成干扰,影响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无法为输血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13]。为了获得精准的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需要针对高效价冷凝集素、蛋白样凝集等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应用45℃左右的生理盐水,进行红细胞洗涤。确认无红细胞凝集现象后,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安全进行输血治疗;或是应用生理盐水置换血浆的方式,二巯基乙醇进行处理,避免出现红细胞凝集的情况[14]。经过有效地处理后,减少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干扰性因素,进而为输血治疗安全、顺利地进行提供保障[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结合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存在着正反定型不符、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高效价冷凝集素、蛋白样凝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中,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为抗-IgG阳性、AB浆阳性。经过有效处理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为抗-IgG阴性、AB浆阴性。在27份发生输血相容性检测不合现象的样本中,除了高效价冷凝集素(12例)、蛋白样凝集(6例)之外,还会受到冷凝集素伴同种抗体(5例)、冷凝集素伴有自身抗体(4例)的影响。经过温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盐水置换、二巯基乙醇等方法进行处理,可以减少高效价冷凝集素、蛋白样凝集等问题;进而精准地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结合检查结果真实、准确地反映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保障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针对高效价冷凝集素、蛋白样凝集等问题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排除输血相容性检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获得精准的检测结果,才能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