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舆情成因与引导策略研究

2023-09-08李文辉

国际公关 2023年14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成因分析网络舆情

摘要:受网络特点和大学生实际需要影响,高校网络舆情产生后,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引导,势必会对高校稳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影响。本文尝试从高校网络舆情成因分析入手,提出构建舆情引导机制、培育学生舆情素养、打造健康校园网络、加强舆情监督管理、提升学生服务水平等引导策略,希望可以为其他高校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成因分析;引导策略

步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网络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网络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也易引发校园网络舆情,加强高校网络舆情成因及引导策略研究分析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从实际来看,高校对网络舆情进行的分析和引导更多是在舆情发生以后,无法将舆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要结合实际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高校网络舆情监督引导机制进行优化改进,在减少网络舆情产生的同时,提升学生网络综合素养。[1]

一、高校网络舆情成因分析

(一)学生校园热点共鸣

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多为在校大学生,大学生群体具有思想独立等特点,对于校园及社会发生的事情十分敏感,比如校园安全、奖学金评定、招生就业等,这些信息都有可能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触发点。尤其是在面对焦点事件时,大学生会带有倾向性,这些意见在网络上进行大肆传播,在与其他网络意见进行交锋、碰撞和融合以后,会引发大学生群体思想情感共鸣,当这种情绪倾向性愈发明显后,某些观点看法就会占据上风,进而造成网络舆情的发酵、传播与爆发。

(二)信息传播渠道众多

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并且信息社会中每个网络个体都有信息传播的自由权利,在事件发生后,大学生通过现代各种媒体手段将这些信息进行共享与传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吸引其他大学生关注与转发,甚至还会因为社会经验不足、信息真伪分辨能力低等,对事件发表过激言论,对高校稳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社会关注度高

由于在校大学生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因此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度也很高,在高校发生较大事件以后,社会媒体也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追踪报道,并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渠道。在这过程中若有人故意发酵校园舆情,当信息通过网络渠道大肆散布以后,也容易使社会及大学生群体对学校产生误解,进而提高高校网络舆情控制与处理的难度。[2]

(四)高校监督管控不足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变得愈发方便快捷,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学校发生的一些事件也能通过各种网络媒体进行快速发布与广泛传播,网络舆情会随之产生。高校若不能对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监测管理,就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网络舆情并积极有效应对,最终会对高校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高校网络舆情有效引导策略

(一)构建舆情引导机制

由于高校网络舆情发生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要结合实际有效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在减少高校网络舆情发生频次的同时,促进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更为科学展开。(1)打造网络舆情工作队伍。高校可以结合新时期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开展提出的新要求,采用对外招聘的方式,吸引一批综合素质较高和精通网络技术的优秀人才,加入到高校网络舆情引導工作队伍当中,并紧密围绕实际工作任务及要求,举办各种教育培训活动,让这些人才加入其中,使其工作能力与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并推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更为科学合理地展开。[3](2)高度重视意见领袖培育。考虑到意见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传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校积极引导高校网络舆情过程中,与这些网络意见领袖进行紧密的合作与联系,当高校出现网络舆情时,可以通过这些意见领袖即时互动和积极回应热点问题,加强与大学生群体沟通联系,使存在的分歧得到及时化解,并降低网络舆情对高校及大学生群体带来的不利影响。(3)构建网络舆情引导规范。在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时,也需要相应规范制度提供指引。高校要结合实际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如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规定》 《舆情分析研判工作制度》 《高校网络舆情处理办法》等,执行时要注意对相关内容及操作细节进行明确与优化,以便网络舆情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范制度要求开展工作,将网络舆情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二)提高学生网络素养

通过高校网络舆情成因分析,发现高校发生的大多数网络舆情都与大学生对事件了解不够清晰和自身网络素养较为欠缺所致,因此在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时,也要对培育大学生网络素养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网络使用习惯、坚守网络道德情操、自觉约束自身行为等,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控制与引导。(1)强化高校学生思政教育。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大学生进行学习,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自觉抵御网络中的各种虚假信息。高校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最好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多媒体、微视频等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的方式呈现在高校学生面前,在取得较好思政教育效果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运用客观、辩证的眼光看待网络和分析问题。[4](2)完善网络舆情传播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科学引导与规范,仅靠思政教育还不够,高校可以根据相关网络舆情法律法规,建立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制度,将重点放在保障学生言论自由权利、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增强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等方面,通过网络舆情传播制度发挥作用,使学生网络行为得到自觉约束与规范,减少各类高校网络舆情发生。(3)加强网络诚信教育。高校可以利用相关反面案例,引导高校学生进行分析,还可以围绕网络诚信这一主题制作视频,让学生直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获取与学习,进而深刻认识到网络诚信的重要性。同时,将网络诚信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帮助高校学生形成良好法制意识,在网络活动中能真正做到依法守法,进而取得较好的网络舆情引导效果。

(三)打造健康校园网络

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是通过校园官方微博、门户网站等载体进行发布与传播,高校应积极打造健康的校园网络平台,在满足学生网络使用需求的同时,助力和谐校园的有效建设,实现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1)积极构建校园网络平台。信息化时代人人都有 “麦克风”一些不实、扭曲的网络言论对高校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高校在积极对校园主题网站进行建设,引导大学生通过校园网络获取信息,在满足学生实际网络需要的同时,一些不良信息也能被屏蔽在校园网络之外,避免产生网络舆情。高校在对校园网络进行建设时,还要设置网络意见箱,鼓励大学生群体将自己发现的校园事件、想要得到的各类校园信息等发布在其中,高校工作人员获取和调查这些信息以后,在校园网络平台及时给予回复,支持大学生定期对这些信息进行获取,这样既能够拉近大学生与校园网站的距离,又能够让校园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战场,后续高校进行网络舆情监督管理也会更加方便。[5](2)主动与主流媒体进行合作。高校在构建校园网络平台之余,要对校外主流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等进行充分运用,与社会主流媒体加強沟通协作,使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媒体获取更为完整和准确的信息,在营造和谐网络舆论氛围中,实现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

(四)加强舆情监督管理

要及时发现校园网络舆情,将舆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必须对高校网络舆情监督管理给予极大关注。(1)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舆情监测与预警。要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测,将注意力放在突发事件监测上,一旦发现负面信息及时进行预警,助力舆情得到尽快控制与解决。同时,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舆情的生成与演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依托所收集的数据信息对相应预警模型进行构建,以实现对网络舆情的有效预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控制解决,将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扼杀在萌芽阶段。(2)优化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要将舆情可能带来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网络舆情应对机制进行优化完善,将工作重心放在构建联动应急机制、抓好监测预警工作、形成紧密契合工作流程等方面,针对网络传播的虚假信息,高校要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类媒体平台进行澄清,将舆情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另外,在完成网络舆情处置工作以后,也要注意对各类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建立舆情信息数据库的方式进行保管,在此基础上对网络舆情处理反馈机制进行完善,使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6]

(五)提升学校服务水平

网络的出现,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想表达空间,并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高校在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倾听他们心声、满足他们的需求、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与问题,由此减少各类网络舆情出现。(1)及时回应学生诉求。大学生与高校直接相关的利益诉求主要有食堂管理、放假安排、就业择业、评奖评优等,高校在安排这些事项时,若出现信息传达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很可能引发学生在网络上吐槽、发帖等,进而引发更多学生跟帖和转发,最终出现较大的高校网络舆情。高校要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对学生提出的利益诉求进行了解并进行及时回应,可以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表达渠道的方式,客观回应学生各种诉求,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习生活问题,并取得较好的网络舆情防范效果。(2)提高高校综合服务水平。学生在高校进行学习与生活,涉及的服务内容非常多,比如食宿、运动、休闲、安全等。要减少网络舆情发生,高校就要对学生的各种需求进行了解与分析,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减少网络舆情发生,提高高校综合服务水平,高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所思所想进行及时了解,然后从学生比较关注的食宿、安全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综合服务能力,让学生在良好校园环境中获得更好成长与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高校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发布的信息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散布不实信息触及舆情点以后,高校发生舆情危机的概率也会增大,进而对高校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要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就要先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进行细致分析,并在有效掌握各类网络舆情引发原因以后,通过做好构建舆情引导机制、强化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及时回应学生利益诉求等工作,实现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监控与引导,将网络舆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仲昭慧.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18(01):22-25.

[2] 曹新燕.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成因与引导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13):222-223.

[3] 房正宏,张伟.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其应对[J].皖西学院学报,2022,38(06):14-19.

[4] 刘迪,张会来.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探析[J].情报科学,2022,40(11):176-185.

[5] 殷荷芳.“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其引导策略[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4(07):119-122.

[6] 陈丹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策略探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117-119.

作者简介: 李文辉,男,汉族,辽宁辽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成因分析网络舆情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