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

2023-09-08卓海蓉

国际公关 2023年14期
关键词:信息公开大数据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公共管理领域,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在公共管理实际运用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如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针对现有困境,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以及公共管理信息公开等手段提升公共管理模式科学性,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管理理念。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管理模式;数据共享机制;信息公开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1]在这种背景下,公共管理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压力,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建立创新公共管理模式,并加强对公共问题的解决。[2]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在面临复杂、多变的问题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效率低下。而大数据技术则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3]大数据能够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各种形式的数据,使政府和组织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社会经济情况,发现问题、优化管理、改进服务,[4]推动政府公共决策反应迅速、科学化、精准化,进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福祉水平。

大数据技术下的公共管理模式创新主要是基于信息和数据进行的。[5,6]公共管理部门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时,需要发掘和收集公共数据,整合来自各个领域的信息,从而形成多维度信息管理系统,这样可以全面理解和分析公共问题的复杂性。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辅助政府制定优化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建立开放性数据共享平台,在整合政府、企业、民间的资源、信息、服务等方面,为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7,8,9]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公共管理模式,是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且具有巨大潜力。[10]对大数据背景下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政府、学术界、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以解决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社会进步。

一、内涵及意义

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大数据逐渐成为推进社会公共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大数据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价值含量。大数据是指规模巨大、变化快速的数据集合。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技术具有数据量极大、速度快、类型多样化、价值潜能巨大等特点。大数据并不是一种工具或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数据管理与应用方式,引领着数字化转型革命。大数据在社会公共管理中意义重大。大数据对于协调应对全球性事件如新冠疫情的研究、治理全球变暖等都展现出强大的威力。同时,大数据还可以应用于各种社会问题的处理,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治安、公共健康、环保、社会安全等。大数据可以提供更有效、精准、细致、专业的数据支撑,从而推动社会与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具体来讲,大数据在社会公共管理中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涵和意义。

大数据是公共政策制定的良好支撑。在政策制定中,大数据提供了新的角度与视角,能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社会的动态、变化以及各种利益关系。大数据可以让政策制定者更加精准地掌握社会发展趋势,相应制定更加普惠、精准的政策,实现公共政策的实时调整与优化。

大数据应用在公共危机应急响应中。在公共危机中,大数据可以提供实时性高、可靠準确的数据支持,帮助决策者及时应对紧急事件。例如,互联网数据可以帮助政府更快地发现疾病暴发的地点,政府可以在经济、计划和行为等各个方面迅速采取行动。

大数据应用于社会治理中。社会治理的目标是缓解社会矛盾、优化资源配置,大数据可以深入挖掘社会发展的基础数据信息,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推动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社会共治,使社会治理更加权威、透明、公正。

大数据应用在公共服务中。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给公众的服务。大数据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公众需求和诉求,建立与公众互动的平台,增加公众的参与感和信任感。

综上所述,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公共管理的发展潮流。大数据管理需要各方面的合作,才能构成系统化、综合性的数据应用链条。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部门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大数据管理的实践,实现数据与智慧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的价值,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面临的困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已经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已经进入一个大数据时代,数据规模和数据种类也在不断扩大。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数据,这也催生了大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技术及方法。在公共管理领域,大数据分析和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公共管理模式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

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在传统的公共管理中,所涉及的数据相对单一和稳定,主要来自固定的监测点和采集网络。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来源的种类和数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数据源,如众包数据、社交媒体数据、开放数据等。这些数据的特点是时效性和碎片化,数据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也为公共管理工作增加了风险,同时也增加了数据整合和分析的难度。

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由于数据数量庞大、质量好坏不一,其中可能存在隐私信息,公共管理者必须兼顾数据安全和信息隐私。在数据共享过程中,数据可能会被窃取或滥用,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此外,个人隐私问题也逐渐成为重要问题。如何解决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是对公共管理工作者的挑战。公共管理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使公共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三、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创新策略

(一)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是指为了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而建立起来的一套体系和机制。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不能有效地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就会导致信息的孤岛效应,降低数据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组织和个人的竞争力。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要明确数据的产生、存储和使用的意义和目的,然后建立起数据的标准和分类,以便组织和个人按照标准和分类规则来使用和共享数据。建立数据共享机制要考虑安全问题,对于数据的安全等级进行分类,对于敏感的数据采取加密措施和安全管控机制,以确保组织和个人能够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保护自身的隐私和安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还需要考虑法律和政策的规范,建立法律和政策框架,对于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进行规范和监督,保障数据的合法和规范使用。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不仅是数据的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只有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数据共享机制,才能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共享和利用,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加强数据质量管理

加强数据的质量管理是指对数据在其采集、存储、处理和使用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和质量保证,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保障数据的质量和价值,为各种工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首先,加强数据的质量管理需要对数据的来源进行合理的筛选和评估,以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数据的来源采取多种验证和检测方法,如数据源检验、数据抽样检验、数据比较检验、数据交叉验证等,确保数据来源的可信度。其次,在数据采集和存储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规范和分类。对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来源,制定相应的规范和分类标准,以避免数据混乱和错误。在数据处理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種有效的技术手段,如数据检验工具、数据清洗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等,对数据进行多层次的检验和验证,对于质量较低的数据进行优化和修正,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最后,在数据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数据管理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对于数据的管理流程、标准、存储和使用方式等,制定相关的条款和规定,加强数据的管理与监督,以确保数据的规范化,从而保障数据的质量。加强数据的质量管理是数据治理的核心,不仅能保障数据的价值和质量,还能为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持。只有全面开展科学的数据质量管理,才能完成数据的价值转化,实现数据的价值最大化。

(三)实现公共管理信息公开

实现公共管理信息公开是指政府及其机构主动公开其执政行为和公共服务信息,让公民了解政府的行政管理及其实施的公共政策,增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信誉度,以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信和互动。实现公共管理信息公开需要建立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提升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意识,加强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首先,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和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形成规范、明确和透明的公共管理机制。政府应在立法和规划中强调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规范政府信息的披露和使用。此外,各政府部门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明确信息公开目标、信息公开方式和流程等,以实现信息公开工作的正常运转和进一步推动信息公开。

其次,完善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以确保信息的全面、及时、准确和可靠。各级政府及其机构需建立专门机构来负责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将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政府部门应该注重内部信息共享和沟通,加强协作,优化信息发布流程和机制,保证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确保公众知情权和政府的透明度。

再次,提高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增加其对公共管理信息的需求与意愿。政府部门应该主动开展公众意见征集和调查分析,听取社会各界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将信息公开的范围与内容纳入行政决策、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并鼓励市民对信息公开的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公众在政府决策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民主参与权。

最后,加强信息公开的监督和评价,完善信息发布的反馈机制,以保证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效果。政府应采取较为完善的反馈机制,深入了解公众和媒体对信息公开的反馈意见,适时调整信息公开的重点和方式,提高公共管理信息公开的针对性、准确性和专业性。政府应积极提高公共管理信息公开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公共管理信息的整合和优化,确保公共管理信息公开在实践中的作用和贡献。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下的公共管理创新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数据和新技术,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治理体制和能力的现代化。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组织机制建设,深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改革,积极倾听市民群众的需求,依靠群众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公共管理队伍。同时,强化公众参与与监督,凝聚社会团结,建立一体化的公共管理服务平台,真正落实 “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王立业.信息化时代公共管理模式研究:评《公共管理学:新范式的探索》[J].人民长江,2021,52(07):235.

[2] 米加宁,章昌平,李大宇,等.“数字空间”政府及其研究纲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引致的政府形态变革[J].公共管理学报,2020, 17(01):1-17+168.

[3] 黄欣卓,李大宇.大数据驱动的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公共管理学报》高端学术研讨会视点[J].公共管理学报,2018,15(01): 147-152+160.

[4] 刘红霞,白万豪.大数据背景下的应用情报学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185-187+195.

[5] 周毕芬.创新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以福建N大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4(03):21-25.

[6] 卢少华.大数据驱动下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评《制度改革与公共管理创新》[J].领导科学,2023(03):151.

[7] 杨晓云,阮湘辉,马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水利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评《水利数字图书馆》[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20,40(05):98.

[8] 金媛.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创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 24(20):195-196.

[9] 谢婷.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公共管理模式创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4):215-217.

[10] 邹沛耘.大数据时代下的公共管理创新[J].管理观察, 2019(36):67-68.

作者简介: 卓海蓉,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海事管理、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信息公开大数据
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论食品信息公开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