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内容整合之结构:联系教学模式探析
——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教学为例

2023-09-08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闫贵荣

中学政史地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中央集权赵普宋太祖

●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 闫贵荣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是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9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的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即:熟练掌握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背景,知道北宋建立后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措施,辩证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措施的影响;运用地图分析北宋边防压力的表现以及出现财政危机的原因,知道绍兴和议的主要内容。

一、情境导入——以《清明上河图》导入

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观察《清明上河图》及反映的历史现象,再通过局部放大图中的一部分,即“争道”和“船难”,知道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危机,并思考:有何危机?反映了哪些特征?

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史料阅读与分析。通过材料,同学们得出结论——宋的积贫和积弱。围绕积贫、积弱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分为四部分,即:贫弱之象——财政危机与边防压力,贫弱之因——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贫弱之解——王安石变法,贫弱之果——南宋偏安。

1.贫弱之象——财政危机与边防压力。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本内容后自己总结出积贫积弱的一些现象,以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宋(宋祁);“天 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张方平;“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蔡襄《论兵十事》;“仁宗四十二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而财用始大乏,天下之论扰扰,皆以财为虑矣。”——叶适《应诏条奏财总论》。

然后,让学生研读史料并归纳总结。他们很容易得出:“三冗”(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财政危机,使宋出现积贫现象。而对于宋的积弱现象,引导同学们研读课本上两幅历史地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和《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及相关内容来理解1004年宋辽《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和议及1141年绍兴和议,从而理解宋的积弱现象。

2.贫弱之因——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这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宋朝建立后为什么要加强中央集权?以宋太祖与赵普的对话创设情境。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赵普:“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针对宋太祖的担忧,赵普说出了原因,这对于理解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一目了然。关于宋崇文抑武、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等特点,可以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做一个对比理解,进而加深学生对宋中央集权制的理解。

3.贫弱之解——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本课的一个重难点。根据宋贫弱的特点,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第一,在富国和强兵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第二,变法的效果如何?我们怎样评价它?课本在富国方面是这样描述的: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王安石变法的特点是涉及领域广、改革力度大、针对性明显,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加强国家对各个领域的管理与控制,其实质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要充分用好课本“学思之窗”进行客观评价。变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使得北宋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消除了财政赤字,但是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4.贫弱之果——南宋偏安。

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灭了北宋,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史称“靖康之变”。之后就有了1141年绍兴和议,宋金之间战争不断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关于重要的历史人物岳飞,课本是这样描述的:岳飞的抗金事迹,数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人们视岳飞为民族英雄。简单一句话充分肯定了岳飞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总结

最后用思维导图来总结本课。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既简单又有效地表达中心主题,能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梳理和理解本课知识。

猜你喜欢

中央集权赵普宋太祖
照葫芦画瓢
赵普读《论语》
宋太祖“开门办公”
宋太祖的开门哲学
宋太祖与羊肉泡馍
贤相赵普
不可替代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从课标视角反思教学误区——以“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教学为例
资金“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