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寻史、释史、鉴史:四步助力历史核心素养之构建
——以《明朝的灭亡》的教学为例
2023-09-08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亭兰中学韩晓飞
●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亭兰中学 韩晓飞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致力于核心素养的培育,以通史、寻史、释史、鉴史为方向,开展高质量的历史教学。笔者在本文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的教学为例,探寻历史核心素养的构建,旨在让历史课堂更高效。
在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较为热门的话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四个方向着手,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通史聚焦——培养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独属于历史学科的素养,它展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精准定位于时间和空间两个要素中。例如,在教学本课第一框“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时,教师就可以以“反腐成绩单”作为导入,让学生针对贪腐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到明朝灭亡的原因。以这样的方式,贯穿古今,让学生的视角更为清晰。又如,在教学本课第二框“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时,教师可以引入一张历史地图《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让学生借助地图指出农民军建立政权的地点以及时间,分析李自成进军的路线。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李自成起义的整个过程,进而达成时空的串联。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以以李自成起义为例,引入其他的农民起义,让学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比理解农民起义的内容,感知其异同,合理解释史实,实现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二、寻史知真——关注史料研读
对史料进行研读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步骤,更是让学生辨析历史的重要途径。由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史料,让学生借助史料寻史求真,提升史料实证能力。例如,在教学“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时,教材中没有相关的史料作辅证。对此,教师就可以搜寻史料,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如“明宣宗好斗蛐蛐”“嘉靖帝沉迷修仙练道”“万历帝三十年不上朝”等,借助这一系列史料的论证与研读,让学生分析明朝政治腐败的问题,进而阐述明朝的社会问题及社会矛盾,达成对这一段历史的深层探究与分析。这样一来,就能培养学生借助史料探寻历史真相的意识。
三、释史求真——准确解析历史
学习历史的过程其实就是解释历史的过程,需要学生辅以史料去客观、理性地评判历史事物。所以,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达成对历史的准确解析。例如,在讲解李自成起义时,为了让学生更为准确地理解“均田免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感被压迫的痛苦。教师可以扮演李自成,还原李自成喊出“均田免赋”口号的场景,让学生获得深切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农民都欢迎并拥护李自成起义军呢?让学生借助特定历史情境来解析这一历史内容,准确认知这一段历史,进而形成特定的历史思维及表达能力,让他们的历史解释更为精准。
四、鉴史树德——涵养家国情怀
历史涵盖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元素,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历史,鉴别历史,关注国家主流意识,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将其拓展至社会现实和个人成长层面。比如,基于腐败问题让学生了解国家“反腐倡廉”的制度,并教导学生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相融合。又如,在讲解“均田免赋”时,就可以引入2006年取消农业税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党中央在关注民生、关心农民及重视农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让学生立志成才,为进一步建设祖国而奋斗,将家国情怀的培养落实到地。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应该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出发点,注重学生专业素养及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可以从通史、寻史、释史、鉴史等四个方面着手实施课程教学,让学生以科学的方式学习历史知识,加深感悟,强化认知,将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