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民大学生学习需求的法律事务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创新

2023-09-08陈凤贞

科教导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法律事务保证体系专业课程

陈凤贞

(娄底开放大学 湖南 娄底 417000)

目前,高校的法学类专业课程教学创新,主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如加强信息化[1]、引用“六顶思考帽”[2]、借鉴“诊所法律教育”[3]、优化案例教学、改革法律实践模式等。课程教学创新助推了教师的教学反思和课程再设计,也推动了学生学习创新,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实践中,法学类课程创新仍然存在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以教学质量保证为视角,结合学生需求来探讨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下法律事务专业课程的创新。

1 农民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情分析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是提升基层干部素质、夯实基层人才队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大举措,而法律事务专业是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而开设的专业之一。针对农民大学生这一特定培养对象在娄底市范围内对农民大学生进行了学情调研,通过调研可知,第一,农民大学生培养生源主要是农村基层干部;第二,农民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风气及相关配套设施都不够理想,但是都愿意参加教学活动,提升自己的学历与水平;第三,农民大学生期望更优质的教学和学习支持服务;第四,农民大学生在课程需求上,倾向于工作实务,大多是亟须更新农村政策法规知识和提高执法水平;第五,农民大学生培养对象网络学习能力差别较大。由于年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工作岗位、专业背景、外部学习环境的原因,可能使农民大学生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并导致培养对象的整体水平与农民大学生培养质量目标有一定差距。

2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法律事务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作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施的主要阵地,地方开放大学如何针对项目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构建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是搞好项目的重中之重,而这其中离不开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确保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应该以实现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基本前提。法律事务专业是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而开设的专业,从教学过程来看,法律事务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是学校在科学完善的专业教学计划指导下,运用多元化教学媒体,提供教学支持服务,指导农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自主学习和实操实践,并通过考核、考试和毕业验收等环节对教学的成果进行巩固、监督和检查,最后通过质量评估和毕业生追踪调查,将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情况反馈回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再健全和完善教学计划等过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覆盖教学全过程,落实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必然对法律事务专业课程教学准备、实施、监督检查、反馈阶段都提出具体的要求。此体系主要包括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监督考核阶段、信息反馈阶段,四个阶段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哪个环节的缺失都无法确保教学质量。在法律事务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四个阶段的要求,围绕四个阶段的重点进行完善与创新。

3 质量保证体系下法律事务专业教学创新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确保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应该以实现培养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本前提。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中的法律事务专业是面向基础法律服务行业及其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辅助人员职业群[5],培养能从事基层法律实务、农村常见纠纷处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对基层开放大学的传统法学教育模式是新的挑战。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构建特色的法律事务专业教学模式,必须创新发展,促进法学专业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与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在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要充分考虑农民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具体来说,构建具有基层开放大学特色的农民大学生培养法律事务专业教学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在教学计划管理中改革专业课程设置

农民大学生培养具有显著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这一项目的各专业课程设计都必须从这一特点出发,注重农民大学生的技能性培养和实践性运用。法律事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充分注重能力的培养,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取向,对原有的法律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从实践性、实用性角度规划、设计课程,注重课程学习、应用的社会效益。在对“农村土地法律实务”课程设置的意见调查中,有65%的农民大学生培养对象希望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宅基地流转等问题进行学习与操作,在其课程设置调查现场,就收到4 份农村土地法律纠纷的亟待处理的案件。为了落实培养目标,法律事务专业课程设置应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加大法律实践环节的学分占比,加强法律服务实习、民事调解参与、法院庭审旁听、模拟法庭比赛、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建设。

3.2 在教学资源建设中推进课程思政设计

在法律事务专业资源建设中,要针对性进行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教学要秉承思政寓于课程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专业教学的灵活性设计和教学优化,串联相关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另外,要坚持三个统一。第一,坚持道德素养和法律专业要求相统一。在课程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元素,要求学生树立诚信、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让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第二,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通过课堂研讨与情景展示结合,引导学生理性辩证地思考问题,公正处理法律事务;同时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优越性,建立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第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通过深入思考和实践,让学生熟知正确处理法律事务的方法,在实践中能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真正培养其法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体现出课程思政的价值。

3.3 在教学实施环节创新多元化教学方式

法律事务专业课程的设计应该突出教学目标,强化专业基础,增强操作技能。一般教学方式有理论串讲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之前,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设计运用恰当,教学策略设计合理,才能有效达到育人目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才能吸引学生。随着农民大学生人才学习需求多元化,促使学习资源走向优化设置,学习者在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工作经历、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学习条件、学习时间上有差异,教学方式也要因此多元化。法律事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应结合课程特色在某些环节有所创新,特色鲜明,才会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推广性。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中,教学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除必要的面授辅导外,还可设置各种在线教学形式,如在线辅导、微课件、在线咨询、实时答疑、交互活动,等等,满足农民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课程实施中有更大的灵活性,让他们可以选择“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才能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有效性。

3.4 在教学实践环节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在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中,通常采取模拟法庭、法院旁听等方式进行。基层开放大学应该立足农民大学生的法律知识需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伦理、素养、全面的专业技能为目标,注重课外综合性实践环节的安排,推进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实践基地的选取上,可以从基层司法工作人员或者相关法务部门遴选出一批最成功、最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以他们所创的律所或所在的单位作为实践基地,并聘请相关专家作为实践基地指导教师,树立榜样,形成典范。如诉讼类的课程可以联系公检法和司法部门,通过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通过基地对学生的实习与各种实践进行强化管理,让学生真正“走出去”,实现专业教学全方位的强化技能训练。

3.5 在教学全过程加强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

为了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针对基层人才的特点,湖南开放大学开发了空间教学平台及湖南农民大学生学习网,设置了网络学习与考核内容。辅导教师和管理教师以此为教学阵地,引导学生进入空间,进行学习与平时考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二是向学生推介课程资源;三是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帮助;四是批阅学生作业;五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农民大学生对学习支持服务有很强的依赖性,需要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对其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他们是做好农民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基本保障,通过网络为学生远程解决学习问题,提升农民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发展[7]。在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师各司其职又紧密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辅导老师在法律事务专业课程教学中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提升教学的实用性,以学生能学以致用服务于农村基层工作为目标。在课程实践性环节中,对指导教师应该有专业与实践经验的要求。学生的学习与考试需要管理与服务,辅导教师与管理教师必须主动、全面为学生着想,定时为学生配置最新的网络学习、讨论与答疑活动的资料,以弥补当地信息化的障碍。同时,教师也要进行教学管理与监控,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灵活安排,实现真正的“送法下乡”。

猜你喜欢

法律事务保证体系专业课程
创建法律事务综合直播平台的可行性
海峡两岸法律事务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在福州大学举行
新形势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研究
企业发展中法律事务的管理及其问题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质量保证体系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应用初探
质量保证体系原理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设计保证体系建设和审查的若干专题研究之二——设计保证体系建设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