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县域中小学美术教研工作的核心任务与实施路径
2023-09-08江海洋
●江海洋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 号)指出:教研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1]。 教研工作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作为一名基层美术教研人,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应有所担当。
一、新时代县域中小学美术教研工作的任务导向
县域中小学美术教研工作要坚持“四个服务”: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2]。 在县域层面,统筹思考架构其工作的内容体系。
(一)提升美术教师专业技能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当前,国家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有了很大突破,加之“逢进必考”的教师准入机制,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但认真梳理发现,当前的美术教师专业素养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一是部分高校走的是专业发展路径,培养的是某一专业的高端人才,如油画专业、中国画专业,他们在这个专业中做到了精深,但当他们进入义务教育领域后会发现,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教育,而是一种普及型、全面性的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较为全面的专业素养。 二是伴随着时代的飞跃发展,美术教育与科技、与生活不断产生新的碰撞,美术教学的理念、内容、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一味停留于院校系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必然不能很好地适应于当前的美术教育。 三是我们通常注重了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忽略了他们的专业理念与师德,而这恰恰是开展好美术教育的关键。
(二)优化美术教师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 它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 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美术教师应具备创设多样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力, 强化美术学习与生活应用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欲望,在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优美、流畅、动听的语言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度的良性状态,科学、恰当的语言能够有效传递教学信息,把握问题实质,在交流中准确互动、生成。教学过程具有预设性,更有生成性,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生成,美术教师需要有教学机智,迅速、准确、灵活地做出科学判断并采用恰当的方式予以处理,引领学生正向发展。学生美术技能的习得与形成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引领,当教学中需要结合内容展示一些制作与绘画的步骤与方法时,就需要美术教师进行准确、合理的艺术示范。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美术教师要在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多元化、关注结果与关注过程并重、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予以准确而艺术的评价。
(三)构建美术学业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 美术学业评价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方面, 贯彻落实到学生美术学习的全过程和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 美术学业评价体系包含以班级为单位的个体美术学业评价与以学校为单位的区域性美术学业评价。 以班级为单位的个体美术学业评价由任教美术教师根据美术学业质量描述, 通过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末评价等环节对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美术核心素养进行全面评价,建立学生美术学业评价档案。 以学校为单位的区域性美术学业评价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统一组织。 一是通过全员性的参与“艺术测评系统”开展测试评价,掌握区域美术教育情况,准确分析、改进区域美术教育;二是通过区域美术学业水平抽测的方式, 既关注考核学校的美术教育氛围、师资队伍、设备设施、美术教学工作、美术教学业绩等日常管理工作, 同时开展学生素养水平现场抽测,考查学生美术素养水平。其考核结果纳入区域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综合目标评价体系中。
(四)引领美术特色课程开发
课程体系包含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美术教学应充分执行国家课程、上好地方课程、优化校本课程。当前很多学校、很多教师只是关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教学,忽略了校本课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育理念的偏差和课程开发能力的缺失。 作为县级教研部门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发挥作用:一是多渠道地与学校管理团队交流美术特色课程建设的政策性需求及现实意义,让他们知道美术特色课程建设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对学校有积极的影响,从而统一认识,争取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营造良好的美术特色课程建设氛围。 二是积极在美术教师团队中宣传美术特色课程建设的意义并聚焦课程建设开展相关知识培训与指导,帮助美术教师分析梳理学校拥有的特色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分析确立学校美术教师团队及个人的专业优势,在相互交融中生成学校的特色美术课程发展方向。 三是广泛开展美术特色课程建设的成果推广,在展示与交流中坚定学校自身的美术特色课程建设信心,为其他学校的美术特色课程开发提供思路与方法,为县域全面推进美术特色课程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二、新时代县域中小学美术教研工作的路径
县域中小学美术教研工作要坚持“五性”,构建严密的美术教研工作网络体系, 搭建丰富的美术教研平台,开展扎实的美术教研活动,有效促进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和美术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达成县域美术教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生态。
(一)构建多级教研体系,让美术教研更有层次性
美术学科教研是全体美术教师共同参与、 共同完成的事业, 教研活动时间的统一与学校分布的地域情况给教研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为此应建立县、片区、乡镇、学校一体的多级教研网络,从面上保证全员参与,从上至下保证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传递、引领,由下而上可直接发现问题、找到根源,为校本教研提供资源。 同时,片区间开展活动,形成纵横联系的教研网络体系,营造出学科研究氛围。
县级学科教研活动,是县域校本教研的龙头,它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县级教研活动的主题一定要具有普遍意义、有强烈的针对性,其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要与主题相适应,为下一级的活动提供参考借鉴,活动的程序一定要规范、系统,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这就应对活动进行精心的策划,整个过程应体现出“确立主题”“制定方案”“活动展示”“专题研讨”“会后感观”“提炼小结”等环节,使活动真正起到良好的效果。积极开展片区教研,根据县域中小学所处的地域和规模分别建立若干个学科片区教研小组, 每个教研小组包括6~7 所学校,便于教研工作的展开。 对于各片区教研小组,要求在教研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县市教研活动的引领示范,由片区组长带领区域教师自主开展适合片区的教研活动。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灵活性、针对性,能实实在在地解决本区域的教学实际问题,真正起到校本教研的作用。 各片区小组还可以开展片区间的一些联系、交流活动,并指导小学校的学科活动,形成多层次、多格局的美术学科教研体系。
(二)扎实推进主题教研,让美术教研更有针对性
主题教研是以美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焦点,以寻求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为目标,调动广大美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有效教研方式。通过组织县域教研会、片区联系会以及中心组会来对美术教师进行教学问题研究、主题研讨培训,这种研训活动是定期的、 面向广大教师的活动。 主题教研过程中一要关注教学中的经验交流、传递,二要对教学中的问题加以提炼,形成专题,进行讨论、研究,三要针对美术教师的需求,开设专题讲座等,四要形成解决问题的理性与操作性的共识。 这种培训的优势在于参与人员广泛,学习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由于参与人员多,所以不适宜频繁开展,全市性的教研会,一期一至二次,片区交流会一期一次,中心组成员会可一月一次。
(三)搭建师生展示平台,让美术教研更有实效性
通过以赛促练的方式,搭建美术教师的基本功比赛、优质课比赛等平台,促进广大的美术教师主动、积极地强化研究与训练,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教学比赛,可以是微型课教学、借班上课、说课,也可以是层层选拔赛、年段局部比赛。各类展示活动应根据需要,将比赛的规定、要求告知美术教师,让教师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学习、训练,使之提高。
通过搭建学生美术作品展评平台,以展促练、以评促学。学生的作品展示方法是多样的,从参与范围上可以开展县级层面的,也可以是片区范围的,还可以是以镇乡为单位开展活动。形式上,可以开展学生创作作品展评,或者组织现场书画比赛,展评活动应根据需要,可任意发挥侧重于表现技法,可确定主题侧重于理解与创作。同时,组织评委做好作品评选与评价讲座,要把这些展评活动纳入常规管理,形成惯例。让参赛学生与指导教师通过每次展评获得提高。另外,片区间的学生作品交流、学生作品巡回展、小画廊设置,让学生随时接触同伴作品,相互观摩欣赏,激发美术兴趣,提升美术素养。
(四)开展美术专项研究,让美术教研更有成果性
美术教研应聚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性问题、特色性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引领学校、美术教师团队立项开展课题研究与微型课题研究,学习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扎实开展研究实践活动,提炼研究成果,助推个人研究能力的提升及美术教学问题的解决。 美术教研还要引领学校、美术教师加强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研究,家乡的名山大川、风土人情、建设发展成就,都为美术学习与创作提供了素材。 本地的一些民间艺术,无论是其艺术欣赏,还是制作工艺的学习,以及对材料的了解,都可以融入美术学科教学中。
(五)深入学校教师课堂,让美术教研更有基础性
美术教研应加强新教师、骨干教师的跟踪培养,通过巡回指导、开展沙龙座谈、网络联系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有阶段目标的培养。同时做好教师的培养记录,根据教师的发展随时调整、补充训练内容,对于这些教师的培养,除教学技能外,更重要的是理念的改变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要站在学科领域的前沿,给予这些教师独立思考、亲自操作的空间,可以让他们承担一些片区研训组的负责工作,承担一些专题的讨论研究或者讲座。在跟踪培养期间,要开展定期的短期脱产培训,比如举办美术学科新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素养培训,美术教师基本功培训,传递新理念,接受新思想,学习新方法,在培训中研讨交流,相互借鉴,统一认识,发挥群体影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