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撑高质量课堂的校本教研内容建构着力点探索

2023-09-08匡世国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25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高质量

●匡世国

依托教科院优质教育资源,探索“院校一体”办学模式,成都双流区教科院附属学校自2020 年创办以来,以“构建高质量的校本教研,实现高质量课堂建设”为抓手,实现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校本教研内容建构存在的问题

当下多数学校的校本教研内容都存在突出问题。 一是针对性不足: 教师普遍认为校本教研只是普通的就事说事或完成各级部门的相关任务, 而非自己的迫切需要,显得随意肤浅;系统性不够:属于短期行为,进行碎片化问题探讨,缺乏系统的内容构建;理论性不深:只研不究,没有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没有从国家教育政策、课程标准、学科本质、教学逻辑去探究。 二是实操性不强:只研究不实践,要么没有形成共识,要么共识没有通过实践验证,没有形成校本教研的闭环模式。三是导向性不明:没有构建评价体系,缺乏评价的明确导向,无法通过评价进行引领。

二、高质量课堂与校本教研的逻辑关系

高质量校本教研是实施高质量课堂的前提、保障, 是高质量课堂的基石。 高质量课堂构建要素是校本教研的逻辑起点、依据,是高质量教研的缘由。从严格意义上讲, 实施高质量课堂必须依赖高质量的校本教研, 没有高质量教研高质量课堂就无从谈起;高质量校本教研必须依据高质量课堂要素,没有源于高质量课堂的教研是假教研。

我们从高质量校本教研内容构建中寻找着力点、生长点,探索支撑高质量课堂的校本教研。

三、校本教研内容构建的着力点探索

(一)研什么——校本教研的依据

1.从高质量课堂标准和要求中寻找

高质量课堂应该是高质量、高效率、高体验地满足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的课堂, 是能更好体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的课堂。

“双减”背景下,我校通过打造具有精准分析、精致设计、精细实施、精彩活动、精当评价特性的“五精”学科课堂,形成了学科专业美、课堂样态美、育人价值美的“三美”课堂生态环境。 “五精”成为校本教研的立足点、研究重点;“三美”成为校本教研的目标和追求。

2.从“双新”背景对课堂的要求中寻找

对标2022 年版《义务段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样态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这是我们寻找校本教研内容构建着力点的重要依据。

(1)研究学习方式: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

以学习方式变革推动新课程改革发生, 建设精美课堂:一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学科实践活动和跨学科实践活动,实施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二是倡导学为主线的学习设计,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成为学生认识和思维不断提升的过程。三是实施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让学习活动占据课堂的主要时空。

(2)研究学习内容:从学科“割裂”走向学科“统整”。

“学科大观念”和“跨学科核心素养”是统整的基本工具和主要依靠。 当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具有整合性,既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横向联系,又要帮助学生建立从知识到学科思维和学科思想方法及学科价值的纵向联系,构成立体的素养结构。学科大概念教学、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是校本教研新常态。 通过整合性课堂教学研究, 实现育人方式变革,体现高质量教学大格局。

(3)研究学习场景:从“坐而论道”转向“学科实践”。

“学科实践”实质是实现学生知识、学习方式和路径的翻转,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路径。增强课堂教学的情境性,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高质量课堂育人方式改革的要求。 我校校本教研着重探索把实践情景搬进教室,拆掉教室的“墙”,把课堂设在实验室、图书室、树荫下,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让抽象知识与真实生活融为一体,形成更大格局的课堂育人范式。

(4)研究教学逻辑:从“我讲你听”转向“教学评一致”。

我校以省级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为抓手,转变教学逻辑,深入解读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校情和学生学习需求;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引导教师精心分解、 叙写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教学评价;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

3.从基于校情学情的校本要求中寻找

(1)我校是一所新建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为28岁,校本教研注重规程规范。 如研究教学设计的规范、学习设计及学历案的规范,以及课堂问题设置、评价任务设计及运用、不同课型的实施流程等,让新入职教师迅速站稳讲台。

(2)基于学生视角、从学情实际出发的课堂才能形成高质量课堂。 那么校本教研着眼于学生的着力点在哪里?要带学生到哪里去?怎么带学生去?必须把学情作为校本教研的着力点,作为高质量课堂教学实施的起点。

(二)怎么研——校本教研的实施

1.创新校本教研规程

规程简单说就是“规则+流程”。 规则是工作要求、规定、标准和制度等,流程是为实现特定目标采取的系列行动组合,也即多个活动组成的工作程序。校本教研规程可以定义为: 将校本教研工作程序贯穿一定的标准、要求和规定,从制度上保障校本教研的规范性和创新性。

我校根据新建校实际,充分利用教科院资源平台,创新制定了《学术指导规程》《教研活动规程》《一课一研规程》《听评课规程》等。

2.搭建校本教研组织

我校搭建了“研培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学科教研组织,逐级落实研究内容和责任,着力实现“课堂到课程转变”和“教学评一致性”,促进高质量课堂孕生。

引导学科教研组织规范运行, 我校研培处统筹规划学科教研, 负责教研规划和管理, 联动专家资源,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素养,组织教师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

3.构建闭环教研模型

帮助教师在教研中学习新知识、新见解,互相砥砺,反思并勇于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 全力实现共同目标, 我校形成了背景(问题)—目标(主题)—成果(共识、策略、方法)—实践(课堂)—再研(反思、总结)闭环教研模型。据此开展主题式教研, 学科教研负责人对教研内容进行系统清晰的划分,把教学问题、教材问题、学生学习问题、教师发展问题分成专题,做到教研内容专题化,避免教研失衡。

(三)如何评——校本教研的评价

我们从管理、技术、实施、监控四方面形成校本教研标准,并具化为可观察、可评价、典型的表现性指标,发挥评价的鉴定、改进、激励、管理等功能。

1.评价路径

学校通过个人成长档案来反映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为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构建了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学校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路径。

自我评价:学校采取多种方法,根据评价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有效性的有关表格、数据,让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按评价内容写自我反思、教研日记、阶段性工作总结等。

同事评价: 由于教师之间在教研目的、 教研过程、教研内容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因此教师可从同事评价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经验。 学校根据评价内容召开座谈会,开展工作交流,使教师彼此了解,从中得出评价结果。

学校评价:学校管理层面评价的目的,是使教师了解自己在校本教研中的成绩和问题, 从而调整自己的教研规划,提高参与度和有效性,并改进不足。

2.成果评价

我校校本教研成果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方法。 前者主要依据评价标准对研究成果作出评语式鉴定; 后者通过量化评价方法来判定研究成果的质量和价值。 校本教研有效评价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方法为主,定量方法为辅。

我们对校本教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建构采取“分因素评价”和“综合评价”模型。 前者优点是评价指标和具体分值明确, 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相应的权值,较好体现了各指标在体系中的地位,评价较为客观。 后者是从整体上权衡考量。

分因素评价是对校本研究成果内在品质和研究过程给予较为细致的分析评价。 其特点是:(1)科学性。科学性是研究成果的首要条件,关系到研究成果是否成立,评价权重一般不低于0.5。 科学性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量:①研究的问题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没有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价值。②研究计划是否有理论或实践经验依据, 研究方法是否适合、科学,研究计划内容是否周密。 ③研究过程是否按计划执行,收集资料是否客观、可靠和完整。 ④是否对研究资料进行了科学分析, 并由此得出合理结论。(2)实践性。对于应用性研究成果,评价实践性权重可达0.35;对于个人化理论研究成果,一般只考察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评价权重可略低。实践性可从三方面考量:①针对学校教改的现实矛盾,形成应用性实践案例。②从学校教育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经过科学验证并获得较为稳定的成效。 ③形成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创新性。 这是评价研究成果水平高低的核心和重点。实证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见解、思辨研究中的新论点和独到分析、 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等,均可视为成果创新性,并从以下几方面考量:①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形成了新概念、新观点、 新见解和新结论。 ②在概念间建立起规律性联系,得出规律性认识。 ③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了明确的研究图式。④理论内涵具有完整性、系列性。研究成果创新性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要求,在校本教研范围内一般较难达到,因此权重不宜过大,在0.15 至0.2 之间较为合适。

综合评价是从成果系统性与成熟度上衡量研究成果的一种评价方法,一般按等级划分。 (1)一等成果。①分因素评价得分在0.8 以上,实践性评价得分不少于该项总分值的0.85。 ②成果反映学校教改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普遍应用价值或广阔应用前景,对解决学校教改中的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 有助于推动教育理论发展。③成果经实践证实,易于推广。(2)二等成果。①分因素评价得分在0.7 以上。②成果反映学校教改中的重大问题,在较大范围有影响,对学校教改中某一问题的解决有较大作用, 对教育理论发展有意义。③成果为实践所证实,操作性好。(3)三等成果。 分因素评价在0.7 以下0.6 以上。

3.教研问责制

学校建立校本教研领导工作组和校本教研实施组,制定校本教研监控制度,明确职责。 实行教研问责制,凡违反问责制度者评选评优均一票否决。

我校通过对校本教研内容实施评价, 真正发挥了评价的导向性、引领性、推广性功能,使高质量校本教研成为常态和高质量课堂的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