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现状及措施
2023-09-08孙军笑
孙军笑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0)
对于乡村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稍显落后的情况,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并加快当地教育工作的升级改革,促进农村地区更加高效地发展教育事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1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1.1 农村学校辍学情况严重。首先,在农村地区的教育中,家长与孩子不注重学业发展,导致学生经常逃课、逃学;部分贫困的农村家庭,希望孩子早些挣钱来改变贫困的现状;农村地区学校数量和教育水平有限,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渺茫,能够进入一流学府的机会更是凤毛麟角。这些来自社会、家庭以及农村教育等方面的多重因素导致农村地区学生辍学现象屡见不鲜[1]。其次,目前农村经济建设越发稳定,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导致部分学生沉迷互联网,频繁往来于娱乐场所,农村地区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和文化熏陶,和城市学生相比,价值观念较淡薄,容易被不良风气诱导,对于读书这一道路产生“不屑”心理。
1.2 农村教师和教学条件限制较多。首先,乡村教师由于数量不足,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要兼顾音体美。其次,由于农村教学条件限制,很多多媒体的应用不能得到实现,很多老师干脆不使用课件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突出教师的教学特点,导致教师教学工作受到限制。另外,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也影响着教学工作。农村地区学生受到文化氛围、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问题影响,对于知识点的把握不牢固,在学习难度上升之后就会感到困难,不能充分理解和消化知识点,不能充分接受和进行知识的延伸。
1.3 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城镇化的发展,许多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导致乡村出现很多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留在农村照顾孩子的多数是一些隔辈老人。由于老人受自身教育的限制,同时孩子缺乏来自父母的教育和关心,导致农村学生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因此,在教师看来,留守儿童几乎和问题学生画划等号,且一般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合群,容易出现逃学、打架等不良行为,这也会从侧面影响教育质量,耽误教学进度。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措施
2.1 深化思想认识,提升思想建设。现阶段,科技发展飞快,推动着教育事业优化改革,尤其是新时期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当中,多样化思想意识与新鲜事物纷纷涌现,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农村教育人员首先要扭转教育思想,创新农村育人思想,让农村孩子健康成长。发展农村特色教育事业,注重当地教育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在国务院下达的乡村教师扶持计划书中清晰表明,要积极加强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与师德建设,这充分证实了加强乡村教师素质建设的急迫性与必需性。
2.2 注重农村教师优质发展。在教师招聘方面,不光要着眼于乡村教师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广纳人才,还需要关注物力扶持和精神鼓励。乡村教师薪资结构普遍是基础工资+绩效奖金+级别薪资+津贴4 个部分,针对能够适当调整的部分,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尽量为乡村教师做出向上调整。政府需要组建专职小组开展实际调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并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充分化解乡村教师职业发展中出现的困境。在精神鼓励上,政府与学校可以借助新媒体等途径,对愿意留在农村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进行宣传嘉奖,以此提升教师荣誉感,使其更加积极地加入到乡村教育事业中。
2.3 重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不仅需要加大农村地区文化教育基础建设力度,还需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乡村居民改变传统教育思想,助力留守儿童进入学校获得教育,以此开放农村地区人们的思想,促进乡村地区文化发展[2]。并且严格监督义务教育政策落实,通过文化教育普及来推动乡村经济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文化基础,使乡村建设可以更加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