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改善措施研究

2023-09-08夏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4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质体育

夏宇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3)

1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十分关注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仅以江苏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为例,2018 年与“十二五”末相比,在身体形态方面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在身体素质方面,学生的跑步速度、耐力和下肢爆发力等指标存在不同程度下滑[1]。2020年和2019年对比,多数学业阶段学生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都略有下降;学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上升了1.6%和2.2%[2]。推及到全国,问题同样存在,高校学生除超重、肥胖、近视、心理承受力差等问题普遍存在外,身体素质方面也不容乐观。教育部对115万名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抽测复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约30.0%,远高于中小学生[3]。

2 体质健康持续走弱的原因和危害性分析

2.1 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走弱的原因分析

2.1.1 政策执行乏力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但在高速发展中暴露出教育与国家发展不协调和失衡的问题,忽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以至于我国学生体质水平发展态势出现持续走弱的局面[4]。1979—2017 年,我国共颁布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286项,平均每年发布7.3项,说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存在顶层设计不足、政策重叠,效力低下等问题[5]。而对中小学来说,办学最直接的目标是升学率,即使中间有体育中考,学校主要抓的还是文化课。高考不考体育,所以中小学校的办学指挥棒就是分数第一,体育等副科必要时可以让位。尽管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政策高频发布,并具有强制性,但很多学校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政策执行中执行力不足,却又怕被问责,导致弄虚作假、改数据现象时有发生。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6]第十四条指出,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制度,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 分者按结业处理。但在实践中却很少有学校真正落实这一政策。虽然体育主管部门想推行体质健康测试“不达标不能毕业”的政策,但是这一举措直接影响学校的毕业率和就业率,进而影响学校下一年的招生,最后真正执行这一政策的学校寥寥无几。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7]第六章第四节提出,“到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在25%以上”。国家管理层的初衷不用怀疑,希望全国大中小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从良好到优秀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降低不合格率却是不容易做到的。从中不难看出,管理层还是想让自己制定的目标不再是纸上谈兵,但对基层学校来说,却不是非常认可这一目标。因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重点是帮助体质弱势群体,有效降低不合格率,所以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目标任务的执行力度也可能大打折扣。

20多年来,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再到《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制定,初衷都是为了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但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校只是忙于每年的学生成绩上报工作,而忽视了测试后成绩的分析和反馈,更忽视了对体质弱势学生的健康指导。而针对体弱学生群体的体育课,通常也只是采取体育保健班、随普通班学习和对残障学生直接给予免修体育三种形式,其中较多被采用的举措也只是增设体育保健课程,对体弱学生的体质促进和提升的效果并不显著。

2.1.2 同龄玩伴缺失

独生子女一代从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上学后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希望学生把时间花费在体育活动和玩耍上,运动玩耍中的争强好胜、勇于拼搏等青少年学生该有的特性逐渐消失;体育游戏中的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集体活动参与能力也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在家没有同龄玩伴,在学校也不善于与人沟通,除了学习就是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为伴,逐渐养成喜静怕动、独来独往、与世无争的性格特点,成为不会玩、缺少运动的一代人。

2.1.3 网络宣传误导

网络时代热衷追星和快速成名,明星的偶像作用和号召力非同寻常。一大批“奶油小鲜肉”被广泛宣传,就连要求全国中小学生都观看的央视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节目中也出现多名描着眼线、画着眉毛、涂着口红的年轻男艺人。这些超人气青年偶像男演员,他们的天价片酬,完全颠覆了人们的价值观。青少年学生盲目崇拜、刻意模仿青年偶像的言行举止,阴柔有余却阳刚不足。尽管最近几年对阴柔男性艺人的宣传有所收敛,但对这一代青少年学生的消极影响无法彻底根除,男生中不乏化妆、美甲、撑遮阳伞,手无缚鸡之力,引体向上以零分为荣。

2.2 体质水平持续走弱的危害性分析

体质健康测试的项目包括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不管是身体形态,还是身体素质,持续下降造成身体机能的退化以及引发的各类身心健康问题都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我国当代青少年学生中,超重、肥胖现象越来越常见;近视率更是居高不下;焦虑、自闭、抑郁等心理问题也是越来越多地困扰学生。

对个人而言,体质健康成绩达不到最低标准或因病免测,将会直接影响今后正常走上工作岗位,甚至正常的生活。对于国家而言,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而青年人成为一代手无缚鸡之力的眼镜生,如何承担保家卫国的重任?如果青少年一代体质水平持续走弱,上战场也会不战自败,国之强则无从谈起。

3 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措施

青少年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通过身体机能的改善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智力,促进积极思维、提高记忆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能锻炼学生公平竞争意识、沟通合作能力、拼搏进取品质,享受运动乐趣,减少焦虑和抑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虽然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运动兴趣,掌握运动技能和养成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体育运动方面存在缺失和短板,但可以在大学的几年学习生涯中补缺失、补短板。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弥补不足。首先,从底层入手,抓弱势群体。对体质不合格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监管和帮扶并举,帮助他们端正对体质健康的认识,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他们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并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激励和带动,加上自身的不懈努力,使体质水平得到提高,测试成绩达到及格以上水平,遇到挫折勇于挑战、战胜困难获得自信、集体活动收获友谊、团队合作学会沟通,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促进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3.1 体育必修选修制

以往的大学本科体育教学,按照《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通常把144学时的体育必修课安排在一、二年级完成,每周安排2 学时,每学时45min。有的学校在144 学时中抽出部分时数安排在三、四年级,用于体质健康标准中身体素质类项目的练习,使学生尽可能保持体能。然而,虽然为三、四年级开设了体育类公共选修课并计算学分,学生却在艺体类公选课中优选不必出力流汗的艺术类讲座课。由于三、四年级没有正常的体育课程和体育考核,加上各专业的学业任务繁重,大部分学生花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明显减少,本来体质健康成绩就不合格的学生,也以学业繁忙为由,加上惰性使然,也不重视在弱项上下功夫,导致三、四年级的体质测试总合格率更低于一、二年级。

在不能保证所有三、四年级学生选修体育类课程的情况下,强制要求一、二年级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不合格学生必须进行下一年度的体育选修课程的学习,督促和强化这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努力提高体质健康成绩,并为保持锻炼和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3.2 课外活动社团制

对于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如果没有他人的督促,很少会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一是缺少运动造成肢体动作不协调,怕他人取笑;二是没有养成锻炼习惯,偶尔运动出现的身体不适应和劳累会对坚持锻炼产生消极的作用。而一周一次的体育课,根本达不到锻炼的效果,体质健康状况也不可能得到改善。所以对这部分学生来说,采用必须参加课外体育社团这一强制性措施,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

在入学的第一学期的体质健康测试后,对不合格的学生提出必须参加一个体育社团的要求。在社团指导教师的配备上,通过增加外聘教师、邀请体育学院专业学生和普通系科学生体育骨干当助教,指导教师对社团的活动计划进行审核和把控,体育专业学生和普通系科学生体育骨干负责考勤并做助教工作,配合指导教师做好社团成员的训练和辅导,保证每个社团成员一周至少参与一次社团活动。

组团时除了按通常的运动项目分组外,还可以把基础较差的学生分在同一社团,开设减肥特训团和身体素质训练团,给予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同一基础的团队成员不会相互歧视,产生自卑,而是一起努力,相互督促和鼓励,克服惰性,培养兴趣,慢慢养成喜欢运动、自觉锻炼的习惯。

3.3 体质健康导师制

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管理,实行任课教师导师制。大学期间体育必修课主要安排在一、二年级,在此期间,由任课教师对任课班级的学生实行导师制,除了学习体育课的专项技能外,还要加强身体素质类的基本技能训练;除了负责班级的体育课教学外,还要对体质测试成绩汇总,对不合格学生重点关注,拿出补差措施,确认这部分学生加入课外体育社团。课上建立互助小组,以优带差,同学间帮扶,既能锻炼优秀学生的助教能力,又能帮助不合格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课外布置个性化作业,侧重对个人的薄弱项目进行辅导,教师在线跟踪,督促学生练习。三、四年级继续延续二年级任课教师的导师制,对接体质健康不合格学生,通过课外社团活动的参与情况监督和弱势项目的线上辅导,在线跟踪,定期测试,及时上传更新测试成绩,学生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教师便于调整辅导方案,师生共同努力,有效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升体质健康合格率。

3.4 课余锻炼量化制

课外作业,拍视频提交。以往体育课布置的课外练习,虽然可以通过下一次课的抽查来评判学生课后是否练习了,但难以量化也不利于个别指导。在电子设备和网络通用的当前,布置视频作业并网上提交,方便且实用。通过提交练习视频,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看出自己的练习动作是否准确,教师也能对动作进行点评和纠错,提高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及锻炼效果,同时教师给学生的视频作业评分,并纳入体育成绩的平时分。

学生自主完成校园跑。每位学生用手机下载规定的乐跑APP,通过软件设置校园内健身跑区域范围,规定安全配速范围和基础距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健身跑时间,完成乐跑并上传,每天1 次,每学期达到规定次数(平均一周3 次)要求为合格,少于规定次数的扣平时分,多于规定次数可以作为附加分计入体育成绩。

每周1 次体育课,至少1 次课外体育社团活动,加上一周3次以上的校园跑,可以达到每周3次以上的运动量要求。在强制性措施的督促下,在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和同学同伴的鼓励下,逐渐享受运动带来的身体状态的改善和心情的愉悦,激发自觉参与运动的动力,增加身体锻炼的时效和功效,达到提升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3.5 综合素质加分制

虽然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坚定执行体质测试“不合格不能毕业”的规定,但在具体实践中,已经在尝试将体质健康成绩纳入综合素质分,并且占比逐渐提高。体质健康不合格不能参与评优和奖学金的评比,更是督促学习成绩好但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偏科学生意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从而也促进了这部分学生的改变,有利于体质健康合格率的提升。

4 结语

在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多关注体质健康不合格学生的体育教育,做到每一位体质健康不合格的学生都有指定导师。通过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体育社团和课余锻炼的促进,学校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体育学院师生和普通院系的体育骨干的协同配合,加上学生的自身努力,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将会有效改善,合格率会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质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2016体育年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