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中的教学研究
2023-09-08沈婉蘅
沈婉蘅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现阶段,国内高职院校将体育课程纳入学生选项课程范畴,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兴趣进行自主选择,在极大意义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构成,篮球选项课程在健身运动及技能教学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传统教育教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模式方面缺乏多样性,大多数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一般讲解、示范,学生进行练习,最后教师纠错,教学主要以练习动作技术为主要目标,忽略了学生在实际情况下的操作能力,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较少,致使学生的运用能力有限,从而导致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出现了学生喜爱锻炼,喜欢体育运动,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状况,这种情况的出现要求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者进一步改革体育教学,结合新时代体育教育的需求和发展情况,以追求更适合当代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1 运动教育模式概述
1.1 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
运动教育模式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西登托普(美国著名体育学专家)开创了这种课程教学范式。该模式产生的理论支撑是以游戏理论为基础的运动教育思想,通过教师直接引导,团队协作与共同学习的方式,运用固定分组与角色扮演的组织形式,在教学整体过程中贯穿竞赛活动,使得具备各种运动能力的受教育者获取多样化真实运动体验的教学方法[1]。
1.2 运动教育模式的特征
在西登托普提出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后,又介绍了运动教育模式的3 个基本目标:一是要培养具有参与体育活动能力的运动者;二是要培育具有尊重和理解礼仪、规则和体育运动传统文化素质的运动者;三是要培育推崇运动文化,同时能够对这些文化进行维护与支持的富有热情的运动者。
对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深入了解,发现运动教育模式的6 个基础特征,包括运动季、球队归属感、正式比赛期、实时记载、季后赛的庆祝活动和节日趣味性。
1.2.1 运动季
在运动教育模式中,运动季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包括训练赛季和比赛赛季,与竞技体育采用的赛季是很相似的。通常在训练赛季之后是比赛赛季。教师在训练赛季针对所有受教育者展开分组、团队成员与任务说明、技能战术能力评估活动。在训练赛季期间,除去班级整体学习以外,还将过渡到让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内进行教学练习,从而为后期的比赛赛季奠定基础。比赛赛季就是学生以自己的小组为主进行训练,包括与其他小组进行正式的比赛。
1.2.2 球队归属感
球队归属感是指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团队,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特点的球队。每个球队小组以设立球队的主色彩、球队名字、球队口号和啦啦队等来明确球队身份。
1.2.3 正式比赛期
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帮助学生逐渐提高他们的技战术能力,从而进行正规的比赛。在运动教育模式中,教师要强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竞争,在一些身体活动项目中,学生可能无法通过一个单一的教学单元达到该程度。竞争包含球队之间的荣誉战,但必须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教师需要尽可能保证所有的球队势均力敌。
1.2.4 实时记载
在整个赛季中,教师要保留所有的数据以确定标准,并制定学习目标。包括比赛数据,如最后比分、失误数据的统计、技战术的运用情况、练习情况、出勤率等。
1.2.5 季后赛的庆祝活动
赛季末的庆祝活动不仅标志着赛季和教学单元的终止,也标志着哪个小组最终获得最佳球队的称号。
1.2.6 节日趣味性
节日趣味性是运动教育模式的一个中心特征。在赛季后的庆祝活动中,队员可以穿着代表自己小组颜色的服装,带着小组的吉祥物或旗帜,在颁奖仪式上领取奖状[2]。
1.3 运动教育模式的目标
将西登托普的运动教育模式3个目标转化成10个教学任务,分别为:
(1)发展学生具体的运动技能和体能素质;
(2)使学生能够欣赏并执行具体的比赛战略;
(3)让学生主动参加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
(4)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筹划和管理;
(5)培养有担当、负责任的领导者;
(6)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
(7)欣赏并理解那些赋予运动独特意义的礼仪和习俗;
(8)培养学生在身体运动中发生问题时做出理智且正确决定的能力;
(9)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裁判、仲裁和训练的相关知识;
(10)让学生在校外也能够主动参与到竞技运动和身体活动中[3]。
这些教学目标和任务是根据教育法和课程理论来设计的,它们与大多数其他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2 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运动教育模式在美国现代教育领域属于比较著名的7 种教育模式之一,是发展较为成熟且值得参考借鉴的教学模式,并与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相似。现阶段,国内体育教育尚处在教师教、学生学的阶段,课程内容缺乏先进性,教育方式死板,缺乏多样性。针对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的诸多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教学条件和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特点,将运动教育模式运用到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中,分析该模式的主要特征和有益启示,丰富运动教育模式本土化改造进程中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价值。
2.2 现实意义
作为国内现阶段最常见的一项运动,篮球运动更在高职院校中得到学生的普遍青睐。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采取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热情,在锻炼运动技能的同时,通过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中体验不同的角色定位,亲身经历真实且丰富的运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多种运动能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运动教育模式倡导的运动理念非常契合国内高职院校变革体育课程教学的趋势,同时这种模式是一种具备极强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而言,其更具操作性和可把握性。运动教育模式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很流行,并且已经在国外体育教学中被证实是一种很好的体育教学模式。从我国国情以及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与特征出发,引入运动教育的模式,同时结合当前国内高职院校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运动教育模式会有利于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不仅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更能帮助受教育者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一方面,它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事业的进程,另一方面,还促进了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进步[4]。
3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中的重要性
3.1 尊重学生运动能力差异
运动教育模式倡导所有受教育者加入其中,要求每一个受教育者在竞赛与学习中演绎各种角色,从而获得全面的学习和体验,减少因运动基础的差异而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课程的情况,以达到学校体育全员教育的目的。
3.2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运动教育模式下,校园体育教学不以将受教育者培育为运动员为目标,所以调整了比赛设计,放宽条件,即便竞赛项目一样,同样运用等级竞赛的方法,形成难易水平不一致的等级竞赛,从而为受教育者主动积极训练提供更多机会。
3.3 注重学生全面培养
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下扮演着运动者的角色,同时在单个或多种团队学习中扮演所需角色,例如教练员、裁判员、技术代表等,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学习到更全面的体育运动知识,在学习的同时增加临场经验,对篮球运动文化有充分的理解和更加深刻的欣赏。
3.4 灵活多变切合实际
运动季是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单元,按运动竞赛规程划分为平时练习期、季前赛期、正式比赛与季后赛期,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单元,该模式呈现出更强的多变性与灵活性,能够顺应教学现状与教学内容的变化,从而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成果[5]。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以学生对动作技术的学习为侧重点,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和动作技能的掌握方面都比较好,但是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的调动不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体育教学和课堂管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难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运动教育模式提倡通过比赛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以及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比赛的热情。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的能力,比赛中不同的角色扮演也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在对学生个人个性的培养方面,是具有明显优势的。但是,运动教育模式也有一定的缺点,该模式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和课堂,这是至关重要的,在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比赛的安排上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分配。
4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中的作用
4.1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项目,具有较强的身体对抗性,能体现各种能力和身体素质,如运动技能、运动智慧、团队意识等各项能力素养。篮球运动的可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参与者需要进行快速奔跑、突然与连续起跳、敏捷反应及力量方面的竞争。
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以最后的考试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练习和测试,致力于让大部分学生顺利完成考试项目;而运动教育模式下的体育教学课堂以运动季为主线,不是学习单一的某项篮球技术,而是通过完整的练习期、季前赛、季后赛等阶段,让学生体验到完整的篮球比赛过程,这就要求所有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篮球技战术能力,还要在比赛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智慧、战略、胆量、意识等,同组的成员还需要具有充分的凝聚力和顽强的斗志。在篮球比赛过程中,精彩的传球、精准的投篮、积极的防守、果断的抢断,这些富有戏剧性的球场形势变化,都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篮球教学活动,并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4.2 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性
运动教育模式提倡以竞赛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比赛的热情。运动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角色扮演的多样性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代表等角色,体验不同角色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任务,这就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带来了趣味性,更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体育运动的学习。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各项体育运动的重要驱动力,在篮球体育运动中,比赛的形式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篮球技术和体育运动知识,对体育学习的效率和效果都会有显著提升。运动教育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篮球比赛过程中锻炼课堂上学会的篮球技战术和技巧,并促进学生小组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6]。
4.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运动教育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配合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小组分组、组间比赛的教学形式会让小组成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集体项目不仅需要小组成员的个人实力,还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取得最后的成功,良好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同的是,运动教育模式下的篮球课程教学,大部分时间是由学生内部组织协调的,教师在组织完成基本课堂教学任务后,剩余的时间都是由小组内的领队或队长组织进行的,根据各个小组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项目练习。在这种没有教师组织领导的情况下,就需要小组内成员主动交流,偶尔几个慢热的同学也会在小组内慢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主动和小组内其他的成员交往沟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主动交往能力[7]。
同时,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小组内成员意见有出入,想法不一致,导致练习或比赛出现问题的时候,面对不同的矛盾和冲突,及时处理矛盾和问题,同时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运动教育模式在课程中的实施要点
5.1 运动教育模式与教学理念改革创新
运动教育模式的提出来源于对简单、单一的技术导向教学理念的反思,该模式强调使用真实的比赛场景和对体育运动文化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文化素养和运动热情,最终实现运动素养导向。为实现多元化的培养目标,需要从以往的体育教育中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及多学科的融合。篮球比赛是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相应的篮球技术和战术,还需要掌握体育比赛中复杂且合理的技能和结构化知识。
5.2 运动教育模式与教学方式改革创新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我国未来的体育教学改革又确立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在教学中要注重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新的方向,鼓励学生在课外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倡导在师生之间进行多边教学互动,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这一目标与运动教育模式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运动教育模式旨在帮助学生成为有运动素养和有运动能力的运动参与者,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运动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能力、有素养、有热情的运动参与者。运动教育模式将比赛作为主线,并通过固定的分组和角色扮演进行组织教学,这满足了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赛季的设置为教学提供了富有竞争性和趣味性的真实运动情境;为了提高小组在比赛中的竞争力,学生除了接受教师的直接指导外,小组成员之间还需要共同制定策略、做出决策、互帮互助,进行合作学习;面对实战演练和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团队成员需要分析原因,并尝试以各种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比赛的竞争、运动文化中的仪式感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可以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在技术、战术和体能锻炼方面的主动性;赛季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发展结构化的运动技能和体能,以满足真正的比赛要求。
5.3 运动教育模式与结构化教学的结合
在运用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比赛为运动技术、战术和体能等提供应用程序方案,并且根据赛季的模式特点,作为实施主线、落实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教学的实践。《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倡大单元教学,即“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 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学练”。而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就是以一个相对完整的赛季为教学单元——时长通常为20个课时左右,并且将比赛作为教学驱动力,以此来鼓励学生在课堂及课后的学习中积极参与运动技能的练习。因此,运动教育模式的目标、任务与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一致,有助于解决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的关键和困难问题[8]。
6 结语
运动教育模式重视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运动体验,重视运动的情景性,重视对不同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以终身体育为背景,将运动教育模式运用到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