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困境与改进探究
2023-09-08张焕卫
张焕卫
(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吉安 343009)
教育部于2022 年4 月21 日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其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着较大的调整,特别是新标准对该课程的核心素养有着更为明确的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1]。显然,这一标准要求应该是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的指南针和导向标。因此,对目前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也应该在该课标核心素养导向之下来进行。对照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发现当前体育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实困境
对照2022年版新课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内涵的要求和说明,认为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亟须更新的教学理念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核心素养理念了解不深,其体育教学理念也亟待更新。受教育理念和以往经验的影响,众多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只是关注运动技能教学,对学生的运动能力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并做了相对周密的教学设计,但对教学过程中以运动参与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和道德意志方面则关注不多;对学生通过体育课堂养成健康的行为、形成科学的体育道德素养的要求也重视不够。这显然窄化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和意义,进而无法达到新时代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2]。
1.2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够明确
为了激发中小学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一定要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对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来说,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执行情况都比较一般,并且在教学课堂目标的设计环节也存在不少困难。体育活动的项目比较明确,但是项目开展的细节设计则比较粗疏。其结果就是体育课堂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比较随意。此外,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意识和能力较为欠缺。总之,以上种种原因的直接结果,导致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够清晰明确。这显然会严重影响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1.3 部分教学内容过时
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内容陈旧、过时,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改进发展。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可以看出受访中小学的课程仍以田径、球类运动、健美操等传统运动为主,而轮滑、游泳、攀岩、运动理念及健康知识则较少引入。很明显,这样的教学内容确实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1.4 教学方法简单乏味、缺乏创新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阻碍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重要途径。丰富的体育教学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力,所以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较少,不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肢体动作印象,从而降低体育教学质量。
同时,通过对体育课堂的观察,发现大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解和示范等外在技能,因此,大多采用单方面讲解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如此一来,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氛围就会异常沉闷僵化,显然不利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1.5 教学管理重控制轻民主
民主化的教学管理可以营造好的课堂氛围。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教学管理方式存在重控制轻民主的现象,即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教师为课堂管理的中心,此结果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被教师压制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自觉性也就大打折扣。同时,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群体的访谈,发现在体育教学管理上,现实情况仍然是以体育教师为主体,即由教师制定规则,统一管理学生。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上,中小学生始终处于服从的地位,被各项规章制度所约束。
1.6 教学环境资源相对滞后
课堂教学环境是由教学各要素组成,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行为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丰富的教学环境资源能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乃至整个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教学环境资源相对贫乏,就要制约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通过调查可知,在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方面,所调查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能满足体育教学需求,说明目前中小学校的体育环境相对落后,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相对缺乏,严重制约了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2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困境的原因分析
如果说,以上是对目前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列举,那么在探究对策之前,需要对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梳理。这是探寻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进提升之路过程中的重要前提。实际上,影响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部门的政策导向、学校的教学管理行为及措施、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素养、学生体育意识和素养等方面。
2.1 教育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原因
有效落实体育教师相关教育政策是维护体育教师权利的保障,能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提供政策层面的帮助,能有效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具体政策[3]。但在具体落实上还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专门落实政策的监督队伍。体育教师相关教育政策制度执行不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政府层面没有专门的落实政策的监督队伍,采取的是行业部门自行负责的方式,最终造成体育教师相关教育政策执行不到位。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需要辅助一定的教学设施和器材,才能使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得以有效实现。所以政府层面对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会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有较大的影响。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政府部门对学校体育教育经费投入进行了一定的缩减。而经费投入不足会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产生较大影响。一方面,体育教育活动经费的预算不够,体育活动经费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来源,政府财政预算上虽然明确注明了体育活动经费的数目,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投入有很大的缩减,限制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经费投入不足,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和维修不够,不能满足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需求。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仍有部分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较少,常常出现多个班级上课共用一个场地的现象,学生开展专项体育活动的范围受限。
2.2 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着体育教师教学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割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育部门还未制定系统、规范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体系,体育教师职前培养都是在各学校根据教育部门颁发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本校的职前教师培养方案,其内容主要由运动技能类、教育类、人文社科类学科构成。其次,由于很多学校存在办学条件上的差异,体育教师的职前教师培育方案并没有被列入必修课程的学科,仅仅只是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选择性开设,而不是按照职后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所需,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存在,以至于出现职后体育课程内容落后甚至缺失的情况。并且,部分高校在专业能力与教材教法培养方面缺乏系统的培养课程,实践锻炼的课程也不多,实操频率少了,仅仅只是依靠教学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培养与锻炼,无法真正实现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割裂的现象。
2.3 中小学校开展体育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工作一般都在校领导的领导下开展,例如安排教学任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配备体育设施器材以及建设体育教师团队与管理,等等。总的来说,中小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学活动等相关内容,会降低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和体育教师对于工作的热情。相关研究人员在调查研究和访问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师时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小学的校领导对体育教学方面的工作不够重视[4],主要表现在:第一,很多学校领导把体育课看作是非主科课程,并未将体育学科放在和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降低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对工作的热情;第二,部分中小学的学校领导认为体育课堂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课程,只要没有出现相关安全问题的事故就可以,所以对于体育投入等有关方面,大部分都是采取紧缩的策略,从而导致资金和体育场地器材匮乏,最终导致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体育教师的福利和待遇缺乏保障,也很难引进资深的体育教师,从而造成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受限。
2.4 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的问题
中小学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能给中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自我学习意识、体育教师教育理念、体育教师典型性的人格特点等方面对中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进行观察,发现目前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仍存在相对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基本运动技术能力不足,由于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的缺陷,造成体育教师基本运动技能能力不足,仅能熟练掌握1~2 项运动技能,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二是知识储备不全,理论知识丰厚和基础能力强的体育教师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同时,还能保证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反之,若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较低,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其体育课堂教学也经常存在“灌输式”或“放羊式”的课堂,体育教学效果和体育教学质量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率也将大打折扣。
2.5 学生个体层面的因素
中小学学生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健康行为观念普遍淡薄、学生体育学习的驱动力不足、学生旧有学习惯性根深蒂固等方面都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体育学习惯性是学生在体育课堂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重复,逐渐形成的一种需要与行为的自动化倾向。学习惯性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对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消极的学习习惯对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起到了阻碍作用。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访谈,发现目前有部分学生旧有的学习习惯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大部分中小学学生在初中和小学阶段,体育课堂没有系统教授运动技能,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初中及以前所经历的体育课堂都是“放养式”的自由活动,到了后期无法适应系统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不能主动跟上体育教师的教学节奏,基本都是按照体育教师的教学进行学习,不会主动提问和思考,学习效果大打折扣[5]。
3 核心素养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改进举措
核心素养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培养中小学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研究者从多途径、多视角寻求核心素养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
3.1 更新体育教学理念,注重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应积极学习基础的相关理论知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改变传统的以技能为基础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基础知识为指导的体育课堂观。在设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和变革[6],还应打破狭隘的体育教学观念,注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递以及贯穿学生一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同时通过体育学习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2 合理理解教学目标,重视德育建设,渗透课堂教学
合理理解教学目标,包括用于课堂教学的体育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结合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特点、性格差异等解释教学目标[7]。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多样性,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3.3 注重教学内容与健康学生行为的有效塑造
在基础阅读方面,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围绕其组成要素和中心环节加以实施和组织,以满足中小学生在体育学习领域的不同需求。关注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可以加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使中小学生加强知识结构和自我学习,使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深受启发,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行为[8]。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教学的指导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提高理论水平,注重内容关系,以达到促进学生健康行为有效塑造的目的。
3.4 优化综合教学方法,提高中小学体育课教学效率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综合教学法比单一的教学方法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在体育课上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本质是,教师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合理和谐地将不同的“互补方法”组合起来,使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9]。通过确保不同教学方法的互补性和推广,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
3.5 创造体育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前提下,努力为中小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4 结语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质量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在核心素养要求不断优化、发展完善的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该文在厘清体育课堂教学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调查了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揭示存在的困境,并分析了影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因素,从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希望能对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改进提高有所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