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大单元教学实施困境与策略
2023-09-08陈露祝锋棚刘坤吕昊
陈露 祝锋棚 刘坤 吕昊
(伊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伊宁 835000)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体育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把体育强国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层面。同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足开齐体育课,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将其定位为“关乎民族未来,是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的[1]。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可以看出,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了加强新时代学校的体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的体育政策。体育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体育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并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品质等。这是学校体育教育实施的基本形式,也是体育目标实现的途径之一[2]。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质量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提高,最终的目标就是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各高校在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目前,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
1994 年,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专家毛振明教授首次提出体育大单元教学,以克服小班教学的许多弊端。在新课标发布之前,对体育大单元教学的研究仅是概念、大小和各学科的分类、意义等,缺乏理论建议和成熟的实践案例。在理论建议方面,潘建芬提出的体育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应坚持学生运动技能获得和发展的规律,并在备课时运用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思维,大部分实际案例都是以某个单一运动项目来设计相应的大单元教学[3]。但新标准规定了专项运动技能分为六大具体项目:球类、田径、体操、冰雪运动、中国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大单元教学的训练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技能、技术和战术的应用、体能训练、示范或比赛、规则和裁判技术、观察和评价6 个方面[4]。在这之后,毛振明又继续发表了《论体育教学单元的划分》《论大单元教学的实验报告》《关于“大单元体育教学”的研究》等成果。同时,还有吴维铭、王水泉、顾渊彦等人也发表了和体育大单元教学相关的研究。然而,关于“体育教学单元”与“大单元教学”两个概念的探讨,却一直未受到学校体育学界的足够重视,在1997年之后,大单元体育教学的探讨更是出现了一个“空档期”,一直到了2018年才被重新提起。其中,大单元主要应用在教学层次上,大单元教学与技能和教育改革的关系,以及大单元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这一点可以从大单元教学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上看出来。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广大体育教师们以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以及创新思维,来充实和完善当前体育大单元教学理论指导和实操案例。
1 实施体育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1.1 有助于体现“三个导向”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三个导向”,为党孕育时代新人,落实“以体育人”“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育技能为目标。实现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把“教会、勤练、常赛”的原则应用到大单元教学中,并且可以用问题作为引入。创新体育大单元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将体育教育的独特优势用于发展基本体育技能。这“三个导向”不仅相辅相成,而且各具成效,为学生的素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价值
新课标的学习目标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即身体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并规定了2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具体课程内容,按照“教会、勤练、常赛”的综合课程理念,引入主要体育单元的教学[5]。例如,通过观察和评估,鼓励学生向运动员的辛勤训练和进取精神学习,观察他们在比赛中对对手的无畏精神和充分的自我表现。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和战术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体育精神,塑造了他们的体育品德。
1.3 有助于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原则,提升教师专业化教学能力
“教会、勤练、常赛”是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之一,也是学生以必修方式获得一到两项具体体育技能的主要手段。它使学生能够体验运动技能从陌生到掌握的学习,避免蜻蜓点水和重复学习的过程[6]。通过在具有挑战性的情况下参加竞赛,以此提高学生展示体育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兴趣,同时通过评价与规则等方法,让学生在这个有意义的教学中体验真正的体育乐趣。同时,在大单元体育教学过程中,自然会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从而形成教师为核心素养而教、学生为核心素养而学。
2 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困境
2.1 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的设定
之前有过“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形成爱好、终身体育”“享受乐趣、快乐体育”等不同的教学指导思想与目标,但由于每个教师的教学思想与目标都不同,所以体育知识技能“被教成什么样”也是不同的,比如在“体验领会”中有“初步了解”与“基本学会”之分;在“基本学会”中又会有“熟练掌握”与“形成特长”之别,这些都决定着体育教学单元大小[7]。教师可以根据深度理论制定具体的体育学习目标,加深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逐步学习。在设定学习目标后,教师应根据学习单元充分思考课堂教学策略。此外,好的教学设计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分层、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材内容要巧妙地根据大单元的内容和相应的体育知识的延伸来设计教学环节。例如,在教授球类运动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球类运动分为大单元和小单元的概念。球类运动中的大单元由许多小单元组成,如篮球、足球和羽毛球,它们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在这种情况下,球类运动的基本技能、互动和应用被结合在一个大单元中,以实现球类运动知识在大单元中的整合。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球类运动能力拓展,以加深学习的程度。
2.2 教学内容体系难以把握
在教学实施构成中并不是所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都适合大单元体育教学。这分为两种类型的教学单元:一种是简单的、相对独立的内容,不需要大的教学单元;另一种是需要辅以技术和战术教学的,需要与实际内容相结合,并渗透式教学,这些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教学。因此不需要大单元教学[8]。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体育健康知识;另一部分是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在体育与健康知识方面,还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的单元进行教学,这个单元需要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青春期教育、体育活动存在的困难、学生的体能标准和提高体育教育成果等主题来进行具体单元的教授。但是,不建议用大的教学单元来解决上述问题,否则体育课就成了“体育理论课”,不利于学生将体育知识与实践相结合[9]。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应以技战术学习为主,也要时刻渗透思政与德育元素。用一小章来讨论德育和思政是可以理解的,但用一大章来讨论德育和思政既不可取也没有必要。同时,在技战术学习过程中,由于运动项目的不同,导致习得难度不一样,所需时间也不同,而是否适合使用大单元教学,在把握上也存在很大难度。
2.3 教学条件不足
从表面上看,体育大单元教学质量是由任课教师决定的,反映在《教学成果》和《单元教学成绩》上,但从本质上来说,教学质量并不是由教师决定的,也不由课程开发者决定,而是由支撑体育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和科学决定的[10]。如纪录片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将纪录片用于辅助生态学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具直观性。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生态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1]。该研究认为,体育教师是否专业、班级的大小以及运动场地条件的好坏等因素都是影响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因素。
2.3.1 课程与条件的限制
体育技能、战术的学习有其特殊的教学条件。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场地大小与设备的数量决定了训练的练习密度,而练习的密度也对技术和战术的掌握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还会对运动负荷产生一定影响。也就是说,在其他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体育教学的条件越好,学生学习技能与战术的速度也就越快,掌握技战术的时间就越短,教学单元就会减小,反之教学单元就会增大。
2.3.2 体育课堂教学师生比例
可想而知,一个20多人的教学班级和一个40多人的班级在教学质量上是不一样的。大、小班教学在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时细心程度、教学深入程度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10]。就技术与战术的学习效果而言,校队与社团的训练中的生与师的比率为最佳,通常为10 人一组,与体育课程中的“小班化”模式相似。由此可以推断,一个30~40人的普通班的体育教学,其训练质量将会拦腰降低,学习时间将会成倍增加。当前许多学校仍然存在着40~50 人的大班级,甚至超大班级的情况,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单元的设计时要留出更多的时间。
2.3.3 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即便以上各因素都相同,体育教学的质量也不会一样,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在这时起决定作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动技术水平和教学经验;二是把经验转化为教学效果。如果体育教师本身缺少运动技术的知识,他们的技术教学经验就比较少,就难以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体育教学;具有动作技能的经验,如果没有将其转换到教学实践中,则其也很难有好的教学质量。体育教学单元的大小也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平均水平”,所以在决定教学单元大小的时候,必须根据“平均水平”来确定,专业程度越高的老师,教的速度越快,单元就越小。反之,教的速度越慢,单元就越大。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避免在课上孤立地、静态地教授单个知识点和技术,学生应在每节课上练习不同的动作技术,并有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展示和比赛,以加强知识点和动作技术的有机联系。”[12]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理解和重视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和发展性,结合学生已有的运动经验,从尽可能掌握单个技能到练习复杂的技能和动作组合并参加比赛。采用激励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方法,利用技能和战术之间的联系,积极探索和鼓励发展稳定的技术和战术意识,并能从个别技术指导过渡到比赛。实现从单一技能教学向结构化教学的转型[13]。体育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大多体育教学课程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上一节课的内容、技巧是为了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准备的,所以在进行大单元教学的时候不能单纯思考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联系上下节课的内容进行综合安排。
3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大单元教学开展措施
3.1 重塑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依据
大单元的体育课程应根据新课标,将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教育纳入大单元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制定以基本技能为重点的课程、设计学习情境和制定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重视过程。新课标提供了系统的教学方法,强调了大单元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创造性,突出了概念、任务、项目和问题在塑造大单元中的重要性,将大单元的教学特点以系统化、整体和结构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使高质量的学习体系有了更加深入的发展。此外,新课表中提出大的体育单元旨在将知识、技能、战术、体能、示范和比赛、规则和裁判、体育回顾和评价、德育、思政教育等概念和体育教学基本技能的目标联系起来[14]。其目的是开发一个整体的主题课程,通过学习、实践、竞争和评估的综合过程,对学生实施全面系统的教学,从而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学习体系。
3.2 坚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贯彻实施体育大单元全面育人的理念
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遵循“教会、勤练、常赛”的原则,采用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全方位育人方法。在新模式的推动下,大多教师都专注于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体育行为。通过参与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性的体育场景,帮助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雄心壮志、团队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得教师能够教授基本技能,学生能够学习基本技能,落实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人们进行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总体目标。新课标中的体育教育应以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为指导,研究大单元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将其与课堂实践联系起来,并从发展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
3.3 提升教师运用体育大单元教学的专项化技能和理论
大单元教学能在高校进行有效的开展,有赖于高校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高的专业理论。通过训练特定的技能,将教师的理论水平进行提高,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立德树人”的目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质的目的。教师可以研究体育的人文精神、体育精神、体育理念和文化特点,成为教师教育的核心[15]。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区、校三级的学科培训,深化学习,避免“走过场式”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规范化。值得重视的是,在培训时不能忽视对学生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的培养。教师参与学习过程的计划、组织和管理,向新教师传授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个人能力和扎实的学科理论,鼓励他们走得更远、更有创造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挥带头作用,加强自身的组织领导能力,增强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增强自身的交流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地自我约束,努力工作,不断学习。
4 结语
教学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面临难以形成改革合力、改革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以及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推动等诸多问题。要想实现大单元教学的深度学习,就必须在每一次的学习和练习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与学练方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并提高“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大单元教学面向深层学习,能促使体育教师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投入性和参与性,重视学情调查分析,重视主题活动的设计,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诊断和评价,使学生在深层学习中体会到体育课程的独特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对体育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促进学生“四位一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双减”工作中降低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接下来,需要研究者开展大单元教学的理论研究,需要实施者开展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一个能够实现各个层次贯通的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教学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