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生命教育功能研究
2023-09-08黄慧芝王纯陈曙
黄慧芝 王纯 陈曙
(1.湖南省郴州市第十九中学 湖南郴州 423099;2.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明德启南中学 湖南长沙 410119;3.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生命教育”是基于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促进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质量。生命既是教育之本,也是教育人们安身立命的依据。在生命教育观念下,人们不断寻求生命教育方法和途径,并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体育与生命教育以身为媒建立起本体关联,二者耦合下的教育不但有助于个体与社会生命认知提升,而且有助于生命质量提高[1]。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教育背景下,其功能应该有巨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目的是以学生生命为本,直面学生生命,使学生生命焕发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生命茁壮成长。分析学校体育功能与生命教育的融合,阐述学校体育功能的演变历程,挖掘学校体育生命教育功能,既丰富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又拓展了学校体育的功能。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他撰写《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此后,生命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人的生命不仅是指自然的生命,还包含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生活,这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因此,生命教育内涵是多维度、多成分、多层次的。尽管生命教育内涵如此丰富,博大精深,但其本质是教育人们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理解生命以及创造生命价值,从而提高人的全周期生命质量。
首先是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而社会包含有主观意识的人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其中人是最重要的、最革命的元素,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一个聚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复合体,这一复合体的成长和发展均需要良好的教育。而最直接的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这个复合体,亦即认识生命。与此同时,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像一次没有回头的单向旅行,一去不返。生命是最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自己的生命就灰飞烟灭,什么都没有了。因此,生命教育前提内容就是告诫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只有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成长,才能有一切。生命教育能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是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2]。
其次是理解生命。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世界万物是人有意识和思想。这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关键所在。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人通过主观能动性理解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理解也是多维的、多方面的,包括理解自己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理解自己生命发生、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内在逻辑和规律,并通过自身努力促进生命和谐发展,凸显生命的灵动,张扬生命个性。
最后是创造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人的发展需要得到他人认可和社会认同。这既是人发展最高层次的需求,也是人生命价值和质量外在的彰显。生命教育终极目标就是更好地创造人的生命价值,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因此,某种程度上,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生命是完整的、自由的、独特的,致力于生命的和谐、自由、创造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完整的生命化教育的真正内涵[3]。
2 生命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契合
2.1 理念的契合
生命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高度契合。“以人为本”生命教育理念不仅是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前提,还是唤醒学校体育教育激发学生个体内在潜能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更是学校体育改善体育教育效果的理论基础。体育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内涵,对培养完满的生命个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本质上讲,学校体育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具体体现。然而,目前学校体育教育功能成效不高。究其缘由,无外乎教育理念传统、教育内容枯燥及教育方法单一等方面。例如,教育理念上,学校体育教育没有践行“以人为本”,势必在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上注重知识和技能,学生成为学习和训练的机器,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可以想象,没有情感、不是以学生生命体验为目的的教育均是苍白无力的,无视学生生命体验下学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也是缺乏原动力的,更得不到深层的发展。基于此,倡导学校体育回归生命教育。在生命教育与学校体育的理念高度契合下,将生命教育融入学校体育,既是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学校体育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2.2 内容的契合
众所周知,生命教育包括对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及社会生命等元素教育内容,这与学校体育教育大体一致。学校体育教育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形成健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优良的体育品德等。体育与健康课程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五大类内容。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及专项运动技能等内容促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并保持健康。显然,这是自然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内容督促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智、美、劳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生命教育中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社会生命等教育内容。生命教育宗旨是培养生存的意识、能力和态度,树立科学价值观,从而促进个体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统一的教育。学校体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价值体现在促进学生生长发育,体验生命活力,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学生人格等方面[5]。学校体育不仅能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内涵和价值,还能培养学生运动习惯,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推动生命、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6]。
3 我国学校体育功能的演变历程
1949年以后,体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时期学校体育向前苏联学习,其功能以健身和政治需要为主。在此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到了20世纪80 年代,学校体育开始注重教育功能,从看重政治性到关注学生自身发展,学校体育的健身、休闲、娱乐及经济等功能得到较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逐步从“工具性”认识转向对人的健康的追求[7]。在此背景下,学校体育功能不仅体现在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身体机能水平,而且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新时代,学校体育功能得到空前发展,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形成健康行为、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成为学校体育功能的风向标。显然,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表现和认识程度是不同的,这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对生命本质与价值不断认识的必然。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使体育教育逐步回归到生命教育的本身。学校体育把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其功能的最终诉求,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生命教育价值观。
4 学校体育生命教育功能
4.1 帮助学生认识生命、认识自我、认识健康
首先是认识生命。它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学校体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适应能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就是生命发展的外在表现。基于此,首先让学生认识生命,充分了解自我的生理、心理及精神发展状况。了解自然生命的营养、卫生及其疾病预防;认识心理性生命及精神性生命价值。学校体育学科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核心素养的培育,既帮助了学生认识生命,又提高了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生命保障。只有将生命教育融入学校体育,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猛顽强、战胜困难的精神,才能让学生培养生活的自信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8]。域外国家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上作出了典范。例如,俄罗斯体育课程分设体育与生命安全,其中生命安全包括自然灾难、交通事故伤害等预防与处理的内容[9]。
其次是认识自我、认识健康。学校体育本身就具有生命教育功能。通过学校体育课程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坚持锻炼习惯,远离疾病与亚健康。与此同时,开展的各种学校体育活动还能促使学生保持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然而,《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6)》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体质虽“触底反弹”,但总体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10]。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睡眠时间不足,课业负担过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自身健康。
4.2 发展和保持学生生命健康水平
学校体育具有提高生命健康水平的功能。学校体育以其学科优势,顺应学生生命生长特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运动项目为依托,以学生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身体锻炼的方法,并持之以恒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生命健康水平。例如,通过体育学习,学生具备良好的技术技能的同时,获得较好的体能,满足他们在校学习的需要,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业任务。与此同时,随着技术、技能的不断提升,他们在相关项目上的运动成就感也随之而来。这样即使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也会保持锻炼的习惯,进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保持生命健康水平,从而更会适应恶劣环境,适应社会,创造生活。
现代生活方式使得现代文明病蔓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性问题。现代人要保证在文明发展的同时,人类健康水平不至于下降,防止人类自身的退化,只有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增加肌肉活动才能做到。实践表明,体育是人们增进健康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学校体育各种体育活动能提高人体功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增强学生抵抗疾病能力和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同时,在体育授课中加入生命、运动风险、卫生、公共安全、健康教育等内容,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也将对体育课程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11]。
4.3 促进学生生命特征全面发展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小学生日常的体力付出明显下降,连上学也是各种交通工具代替了步行,加之在生活中进行体力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使他们的机体生物结构与功能逐渐退化。同时,现代生活方式使得许多中小学生出现营养过剩的现象,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比例上升,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于是,青少年健康促进成为国家和学界关注的焦点。学校体育以其学科特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亲身体验,这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代替的。这种身体力行的运动体验本身就是一种追求生命意义的存在。“我运动,我存在”。体育活动获得乐趣和成功体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深层理解,更能促进他们生命特征全面发展。例如,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预防心血管病,提高消化系统功能,改善呼吸系统功能,提高人体运动功能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4.4 提高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
生命健康是人类不懈的追求,是生命质量的基石和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和余暇时间的增加,快乐体育、休闲体育、终身体育不仅是一种时尚,还成为人们提高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身体活动将人的主观意识与其他各部分进行交流沟通,维系基本的社会秩序,潜移默化中实现生命的教育[12]。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教育阶段不仅是一个人一生中系统接受体育学习最为重要的阶段,也是其从事体育锻炼时间最持久、最集中的时期。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的背景下,繁忙的工作和作息制度使人们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学校体育显得弥加珍贵,尤其是学校体育教育以其独特学科特征,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生命在于运动,学校体育教育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并通过人体运动的调节与控制,实现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改造,从而为最终提升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提供身体可能。目前,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孤独、紧张和枯燥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当前情况下,为了促进学生获得健康的生活状态,必须将体育健康课程与生命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从而使社会、学校、家长都感受到体育锻炼对学生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13]。学校体育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保护与帮助中团结友爱、相互合作;在参与游戏及比赛中爱护队友、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能促进学生团结友爱,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据报道,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引起死亡的十大主要原因之一。早在2002年,WHO就倡导人们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生命质量,并提出“运动有益健康”的口号。该口号言简意赅,跨越社会制度和地域的障碍,把科学的智慧和观念变成政策,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生活得更好[14]。体育是所有学科中与人身心双重发展最为密切的学科,其对发展身体本身的独特作用又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15]。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体质健康和健康素养的提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16]。学校体育对学生健康知识的增长、运动技能与锻炼方法的获得、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体育不仅有力地保障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与生活的顺利进行,还极大提升了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在促使学生掌握体育健康知识和能力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学生在校读书期间乃至他们一辈子生命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体育也在这些教育教学的具体活动中实现其提高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的功能。
5 结语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生命教育备受社会关注,并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不仅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具体体现,并且还以其独特学科特点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生命教育内涵。生命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高度契合。在生命教育理念下,学校体育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它不仅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生命、认识自我、认识健康,还在发展和保持学生生命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生命特征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且通过学校体育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新时代,学校体育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行为习惯、塑造学生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为宗旨,在增强学生生命活力,培养学生积极态度,以及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