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探索

2023-09-08吴彤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4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发展

吴彤

(山东大学 山东济南 250061)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指示[1],为我国体育文化事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实践要求。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2]。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休闲体育越来越成为美好生活需要的标志性内容,其价值意蕴不断凸显,休闲体育活动的日益普及也使我国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休闲体育文化,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追求迫切需要休闲体育文化在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领域予以支撑。

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使休闲体育文化面临新的挑战,人民群众在物质富足与余暇时间充足的前提下,社会生活的更新迭代所带来的压力使得休闲体育行为的决策和选择受到诸多制约,因此,如何创新发展我国特色休闲体育文化,推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目标,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休闲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此,该文立足于当前我国休闲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从文化传承、传统意识观念、个体需求等多个层面分析当前休闲体育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休闲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进一步繁荣新阶段体育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产业的建设,助力加快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1 我国休闲体育文化创新发展的价值体现

1.1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西方学者认为,“休闲如果真要称其为休闲的话,那么,它将人的目的体现于其中”[3],从这一层面来看,休闲体育文化发展需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思想就始终贯穿于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要求[1],满足人民最直接最根本的需要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导向与根本遵循[4],因此,休闲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也必须以人民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5],这种美好生活需要指的是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两部分、多层次、宽领域的美好生活需要,具体体现在人民对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精神满足等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休闲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社会实践中生活方式与精神需求不断变化的结晶,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新目标的背景下,休闲体育文化必然要顺应时代变化,实现创新发展,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获得更高的幸福感。

1.2 实现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这就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6],而休闲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从产业与文化互动关系视角出发,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应从人们对于休闲产品及服务的文化需求出发,以形成良好的休闲体育文化为旨归,从而实现休闲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7]。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休闲体育文化需要立足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不仅体现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设施的全面覆盖上,弘扬中国体育文化,增强体育文化自信也是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环[8]。休闲体育文化蕴含着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实现休闲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对于增强我国体育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奋斗目标的实践要求。

2 我国休闲体育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探寻

2.1 文化传承层面:民族性与继承性的缺失

休闲是个体层面的现象与选择,个体意识又建立在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环境基础之上,所以休闲活动的内容往往与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底蕴相关,从这个角度出发,休闲体育是一种蕴含浓厚民族或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因此中国传统的休闲体育活动内容往往与民俗节日相联系,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新时代社会的不断变迁,民族特色文化面临被同化的可能,而休闲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受到影响,休闲体育的发展逐渐与传统文化脱离,现代化与经济化特征明显。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更趋向于新颖的休闲体育运动,例如高尔夫球、保龄球、攀岩越野等新潮休闲体育活动,导致中国传统的舞龙舞狮、赛龙舟等休闲体育文化活动逐渐失去吸引力,进而也逐渐面临传承人缺失的困境,这种民族性的中国休闲体育文化缺失,制约着人们的休闲决策与选择。

2.2 意识观念层面:工作与休闲观念的对立

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社会大众聚焦工作时间、忽视闲暇生活成为普遍现象,在我国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勤劳肯干和自力更生的传统认知影响下,工作往往被置于休闲决策和选择之上的优先位置,休闲逐渐成为生活边缘化的选择,体现共同价值观念的休闲体育文化尚未形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群众从中受益的同时,也确因生活压力而感到焦虑,这使得个人家庭和社会集体在一定程度上选择更具经济价值的活动[9],而休闲则退居其次。这种工作与休闲观念的对立,使得休闲体育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进而制约了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央视财经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指出,中国人每日平均休闲时间是2.82 h,远远少于发达国家5 h以上的休闲时间,同时还有16.88%的人表示自己根本闲不下来,每日休闲时间不足1 h[10]。可见,中国人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工作生活上,休闲观念意识不强。另外,由于现代化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碎片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许多年轻人更愿意把碎片化的闲暇时间花在睡觉休息、上网逛街等休闲活动上,而不是首选参与休闲体育运动,忽视了休闲体育文化内容的多样性以及休闲体育对于生活质量提升方面的作用。

2.3 个体需求层面:休闲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新时代民众需求从物质文化转向美好生活,迫切需要增强休闲体育的供给能力,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服务[11]。

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体育产业总产出中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只占6%[12],我国公共性的休闲体育产品,如各类休闲体育基础设施以及各类休闲体育文化产品的供给明显不足,限制了人们的休闲选择。

从休闲设施供给来看,由于现有的休闲体育场地设施不具有分类针对性,包括老年人、少年儿童、残障人士缺少符合他们需求的活动场地,导致这部分特殊人群的休闲体育参与积极性不高,例如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而言,我国现有的老年人休闲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不能适应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休闲体育热情[13],由健身操、广场舞活动的流行引起的场地争议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休闲体育场地设施配置不够充足,不能满足老年人健身需求等问题。

从休闲体育服务来看,近年来体育旅游业快速发展,各类体育特色小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参与,但相比较来说,其他休闲服务领域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在公共休闲服务领域,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影响了大众对于休闲服务的满意度,从而制约了大众休闲体育文化的建设,进一步限制了休闲体育文化发展。

3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

3.1 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休闲体育文化的融合继承

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4]。在文化互鉴的背景下,西方的休闲体育思想对我国的休闲体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需要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和民族特色,对当前的休闲体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在文化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加强中华民族休闲体育文化的自主重塑性、抵抗力和包容性,进而在多变的世界文化潮流中明确自己的定位。

首先,加强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休闲体育文化的融合。以传统民族特色体育项目为基础,加入现代流行的运动形式和方法,增强传统休闲体育文化的吸引力,防止西方消费文化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实现新时代休闲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文化。其次,鼓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展。结合人民群众的锻炼需求,以特色民俗村落、体育小镇、社区活动中心等为基础,构建出能够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场域。同时,借助视频媒体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民族性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例如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中,以赛龙舟为主题进行游戏,不仅让大众了解龙舟的基本技法与细节,还展现了团结、拼搏、合作的龙舟精神,鼓励大众参与龙舟运动。

3.2 培育休闲观念,重视休闲体育教育的助推作用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以竞技体育和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在教学时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运动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休闲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培养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我国大众的休闲体育意识不强,所以应从培育休闲体育理念出发,抓住学校体育这一国民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将休闲体育教育融入其中。第一,完善休闲体育课程体系。对中小学休闲体育教育而言,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加入休闲体育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休闲体育意识和文化欣赏品位,使其具备简单的休闲技能,根据学生需求合理开展定向越野、攀岩、轮滑、户外拓展等休闲课程,促进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的主动性,使之养成休闲体育活动的习惯。高校应根据当前休闲市场需求,开设休闲体育相关专业,培养休闲健身行业紧缺的专门人才,缓解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第二,整合多元休闲体育教育资源。休闲体育项目相对来说较为小众,专项体育教师数量较为匮乏,所以学校体育要开展休闲体育教育,就必须整合多方资源,借助政府、社会体育组织等的联系与合作。通过聘请专项教师、租借相关器材等方式,开设休闲体育类的素质拓展课程以及多元化的讲座互动等,满足学生的休闲活动需求,从而构建学校特色休闲体育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然和谐、劳逸结合的休闲体育观念。

3.3 推进休闲赋权,构建休闲体育服务标准化体系

休闲体育基础设施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抓手,政府和市场部门应从相关政策制定、休闲产品供给以及休闲体育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推进公众休闲赋权,提供高质量的休闲体育产品以及更好的休闲体育服务与消费体验。一方面,以供求关系为基础,构建休闲体育标准化服务体系。从休闲体育服务、休闲产品、管理制度等方面制定统一化标准,保障公民享受平等的休闲体育服务,逐步建立健全休闲体育服务体系。在增加产品供给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应以促进休闲文化发展和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走积极健康的休闲体育文化底蕴支撑的内涵式产业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以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休闲体育文化与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利用体育特色小镇、体育公园等建设休闲体育文化氛围,提供形式多样、雅俗共赏的休闲体育产品,推动体育旅游服务深度提升的同时,带动大众广泛参与休闲体育运动。

3.4 优化设施条件,营造良好的休闲体育文化氛围

完善的休闲体育健身设施是推进休闲体育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形成全民休闲体育参与的文化氛围。首先,应以人民需求为出发点,增强休闲体育设施的丰富性。坚持场馆设施建设的公益性,增加公共休闲体育场所,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为辅的多方面的资源支撑[15],在城市规划中纳入休闲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方案,在新老社区改造建设、公园广场设计等方面预留出休闲健身场地,为周边居民创造适宜的休闲环境,形成良好的休闲体育文化氛围,同时避免引发场地之争的现象。加强适合特殊人群使用的休闲体育场地设施,例如增加适合老年人的门球、气排球等场地建设,为残障人士扩大无障碍设施建设覆盖范围等。其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休闲体育设施的管理与建设。鼓励引导体育俱乐部、学校等事业单位与政府开展合作,采用闲时租借、购买体育场地等方式为公众提供场地使用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体育彩票公益基金,建设符合公众需求的休闲体育场地设施。

4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为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以及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的同时,其发展也受到了来自文化传承、意识观念、个体需求等方面的诸多制约,休闲体育的日益普及亟须先进的文化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新任务的推动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目标,以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发展道路为导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休闲体育文化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