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汉双语人才与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的适配研究

2023-09-08杨越越刁小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民汉民俗文化双语

杨越越,刁小卫

(1.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伊宁 835000;2. 伊犁师范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学院,新疆伊宁 8350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假期休闲放松的主要方式之一。 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化和旅游部也发布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政策予以扶持。 在传统旅游方式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 民俗旅游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也迅速兴起,并得到迅猛的发展。新疆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周边与八国接壤,是历史上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十分优越,新疆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极具发展潜力。 民汉双语人才是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社会需要专业型、复合型和实用型翻译人才以适应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的需求。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索发现,虽然现有研究民俗旅游的文献数量众多, 但对于研究如何做好民汉双语人才与新疆民俗旅游业的适配问题的文献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研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对民汉双语人才与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的适配问题进行研究,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以期为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并为民汉双语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指导。

1 民俗文化及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特点

1.1 民俗文化概述

民俗文化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宗教、节日、习俗、传说、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医药等方面的文化。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特点。可以说,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于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1]。

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人们认识和了解自己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民俗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因此,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任务。 同时,民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必要的,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1.2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特点

新疆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地区,在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深受游客喜爱,成了新疆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也逐渐得到了发展[2]。

一是民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新疆拥有多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和田玉、维吾尔刺绣、哈萨克马头琴等; 有众多具有本土特色的节日和庆典活动,如古尔邦节、肉孜节、纳吾热孜节、和田玉博览会等;哈萨克牧民的草原文化、维吾尔族的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音乐舞蹈文化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习俗,形成了新疆独特而绚丽的景观,这些民俗文化资源也成为新疆旅游业中的重要卖点,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访、体验。

二是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种类丰富。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可以满足游客不同需求。比如,一些游客喜欢在草原上体验牧羊、垂钓等农牧生活,一些游客喜欢参加维吾尔族的婚礼、拔河等传统活动。这些充满民俗文化气息的节日与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2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人才问题

虽然新疆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民汉双语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民俗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由于新疆地区的特殊性,汉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是当地常用的几种语言,在民俗旅游产业中,具备双语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然而,目前新疆地区的民汉双语人才数量较少, 且大多分布在城市和旅游景区周边地区,无法满足民俗旅游产业的需求。首先,在新疆地区,拥有深入了解民俗文化、具备相关技能或专业背景的人才比较稀缺。 由于长期的政治环境和历史原因,新疆地区的教育事业相对滞后,很多本地居民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导致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缺乏专业性和稳定性。

其次, 新疆地区的民俗文化产业还存在就业难问题。 虽然旅游业的发展为民俗文化产业带来了商机, 但是在就业方面, 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很多从事民俗文化产业的人员收入不高,工作机会也不够稳定,这导致了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最后, 新疆地区的民俗文化产业还存在着外部竞争的问题。 由于新疆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吸引了更多的外部竞争者。一方面,这种竞争刺激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也加剧了当地人才流失的问题, 使得当地民俗文化产业的人才结构单一,难以与外部竞争者抗衡。以上问题都会制约着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新疆地区需要建立更完整的旅游配套设施、更多的政策支持、行业协作,推动相关部门的改革和升级,并且加强行业内部的信任和合作,通过共同发力,实现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3]。

3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对民汉双语人才的需求分析

新疆民俗旅游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整体需求层面

随着民俗旅游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到新疆旅游, 因此需要有双语人才来提供为游客提供翻译、导游、接待等服务,这些人才在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且随着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 对民汉双语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当地语言和文化的特殊性,对民汉双语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这种需求不仅限于旅游行业,也包括餐饮、交通、住宿等服务领域。

3.2 行业需求层面

在民俗旅游行业中, 加强对民汉双语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成为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民汉双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体而言, 民俗旅游业的民汉双语人才不但要熟悉当地民俗文化、历史、传统手工艺等知识,而且能够用流利的国家通用语言和民族语言与游客进行沟通和互动, 他们能够充分展示新疆的独特文化和民俗风情,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和效果[4]。

3.3 岗位需求层面

针对不同的职位,双语人才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岗位:

一是导游。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汉双语人才既了解中华文化,也了解民族文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更容易融入当地社会。此外,他们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地居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便能够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针对导游这一岗位来说, 民汉双语人才掌握一定的民俗文化、历史和文化知识,可以向游客介绍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 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新疆的民俗旅游产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二是接待员。 民汉双语人才在语言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能够流利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和民族语言,这对于在新疆从事接待工作的人来说非常重要。能够熟练掌握民汉两种语言的人才容易与当地人和外地游客沟通交流, 且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能够为客户提供更高效、专业的服务,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态度,帮助游客处理问题。 因此,双语人才在接待员职位上具备很大优势。

三是餐厅服务员。他们需要熟练掌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和民族语言, 这样才能够为当地和外地游客就餐提供优质的服务, 并且能展现新疆人民热情好客的精神面貌。

新疆民俗旅游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需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以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 在新疆民俗旅游产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仅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可以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应该加强对民汉双语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5]。

4 民汉双语人才与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的适配措施

笔者主要从民汉双语人才培养路径、 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3 个方面提出民汉双语人才与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的适配措施。

4.1 人才培养路径

4.1.1 建立科学的民汉双语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加强民汉双语人才与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联系,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这个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以确保培养出符合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需求的民汉双语人才;二是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为民汉双语人才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包括语言、文化、旅游业知识等方面; 三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这个培养计划,应提供一定的奖学金以鼓励他们学习和研究;四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 对培养出来的民汉双语人才进行评估, 以确保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符合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的需求[6]。

4.1.2 提高民汉双语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民汉双语人才的培养需要考虑文化传承和语言能力的平衡。 在传统文化方面,民俗知识、民间艺术和习俗等都应该包含在培训计划中, 以提高民汉双语人才的专业水平。同时,他们需要掌握流利的国家通用语言和民族语言,并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可以通过加强语言学习、增强文化素养、提高专业素养、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团队合作能力来实现。

一是加强语言学习。 民汉双语人才需要具备流利的国家通用语言和民族语言的口语和书写能力,以便与游客进行沟通和解释。建议加强语言学习,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参加语言培训班、听取语言课程、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关电视节目等方式进行。

二是增强文化素养。 民俗文化是新疆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汉双语人才需要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向游客介绍和解释。建议加强文化学习,包括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参加文化活动、阅读相关书籍、听取讲座、与当地人交流等方式增强文化意识。

三是提高专业素养。 民汉双语人才需要具备旅游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便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应加强旅游学习,包括旅游规划、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参加旅游培训班、听取旅游课程、实习、实践经验积累等方式进行。

四是提高服务意识。 民汉双语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以便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应加强服务学习,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参加服务培训班、听取服务课程、实践等方式进行。

五是加强团队合作能力。 民汉双语人才需要在旅游团队中协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通过参加团队合作培训班、 实践经验积累等方式加强团队合作能力。

4.1.3 加强产学研合作

为了更好地加强民汉双语人才与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联系,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这个合作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建立产学研基地。 民汉双语人才和旅游业企业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流和合作。 其二,加强信息共享。 政府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让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各方面的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更好的基础; 开展研究项目。 其三,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项目,让民汉双语人才和旅游业企业共同研究旅游业的问题, 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其四,建立人才交流平台。 民汉双语人才和旅游业企业可以人才交流平台上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7]。

4.2 政府行为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民汉双语人才与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的适配度。

一是加强教育投入。 政府可以加大对新疆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开设涉及本土文化、语言和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交叉学科, 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是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可以制定鼓励企业招聘、培养和使用民汉双语人才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民汉双语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并促进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如税收减免、招聘补贴等,激励企业积极培训和使用双语人才。

三是推动旅游服务业发展。 政府可以加强对相关企业和组织的协调与合作, 共同推广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并为民汉双语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在旅游服务业中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为民俗旅游业提供优质的语言服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是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政府可以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同时加强旅游环境卫生管控,提高游客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融合新疆民俗资源,真正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五是加强宣传推广。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推广新疆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并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宣传新疆民汉双语人才的重要性和存在价值, 提高公众对民俗旅游和双语人才的认知和接受度[8]。

通过以上措施的采取, 有效提高新疆民汉双语人才水平和规模,进一步推动民俗旅游业发展,实现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3 企业行为

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配合政府推动新疆民汉双语人才与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一是积极招聘并培训民汉双语人才。 企业可以在招聘岗位中优先考虑拥有多民族语言背景的人才,并且提供必要的语言和文化培训,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和游客需求。

二是提高员工服务技能。 对于已经拥有双语技能的员工,企业可以加强服务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行业的特点和游客需求进行的培训,为游客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服务,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增加游客对新疆民俗文化旅游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三是提供实践机会。 为了加强民汉双语人才与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的联系, 需要为民汉双语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让他们可以在真实的旅游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积累经验。 这个实践机会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机会,即为民汉双语人才提供实习机会, 让他们可以在旅游业企业中进行实习,了解旅游业的实际操作和管理。 (2)旅游活动,即组织一些旅游活动,让民汉双语人才参与其中,了解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3)实地考察,即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活动,让民汉双语人才可以亲身体验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产业, 了解其特点和需求。(4)交流活动,即组织一些交流活动,让民汉双语人才可以与旅游业企业进行交流, 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9]。

四是加强与当地民俗资源合作。 企业可以积极与当地民俗资源开展合作, 既能为当地文化传承做出贡献,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文化资本。 比如,企业可以主动与当地的文化产业园、 非遗传承人等开展合作,推广当地的文化产品和旅游资源。

五是通过社交媒体建立品牌形象。 企业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 建立品牌形象和传播企业的文化特色,吸引更多的民俗旅游消费者。同时, 企业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推广新疆的双语人才和民俗文化,提高公众对其认知和接受度。

六是加强文化保护与环境保护。 企业在开展民俗旅游业务时, 应当注意对当地文化和环境资源的保护。遵守文化保护法律法规,尊重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避免对当地文化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保护当地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企业可以为新疆的民汉双语人才和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也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0]。

5 结束语

在如何做好民汉双语人才与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的适配这一问题上, 需要认识到双语人才在文化旅游中的重要性, 他们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还能够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我们需要加强对双语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加强双语人才的培训和实践, 以吸引更多的双语人才投身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事业中。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新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只有真正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才能够更好地向游客传递文化信息,了解和欣赏新疆的独特魅力。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合作,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 制定出更加有利于双语人才和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要加强与当地社区和文化机构的合作, 共同推动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做好民汉双语人才与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业的适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新疆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让新疆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多彩, 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新疆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民汉民俗文化双语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族地区高校民汉合宿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新疆高校民汉合班中的维吾尔族普通话普及度抽样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
加强民汉师生思想交流 努力构建和谐民汉合校
——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为例